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16 酪醇对肝癌细胞NQ01的诱导及细胞增殖的抑制

    作者:薛丽君;金中初

    目的研究酪醇使肝癌细胞Ⅱ相解毒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01)诱导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癌细胞SMMC-7721接种后24 h经β-酪醇处理24 h,分别测定酶活性、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情况.NQ01酶活性采用微孔板直接测定法,诱导结果用NQ01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A(NQ01酶活性)/B(细胞数);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定量RT-PCR;细胞增殖采用结晶紫显色法.结果 NQ01酶活诱导上,酪醇大于60μg/ml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每一浓度点(60、70、80、μg/ml)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80μg/ml的酪醇与80μnol/L的β-NF(阳性对照)诱导的酶比活性相当;mRNA表达量存在剂量依赖性增加(r=0.824,P<0.05),且与酶比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951,P<0.01);酪醇在70~100μg/ml范围内,其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细胞增殖与酶比活存在负相关(r=-0.410,P<0.01).结论酪醇在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上能使NQ01在酶活性与mRNA表达量诱导性增加,同时酪醇能抑制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抑制与酶活性诱导增加有关.

  • 2-02 镉接触的易感性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金泰虞;卢坚

    目的建立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MT基因表达的方法,在职业和环境接触镉的人群中检测其变化,初步探讨作为镉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抽提核酸后进行差示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dRT-PCR),优化反应条件.本法可检测低至1×10-6μg总RNA中的MT基因表达.RT-PCR操作内和操作间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具应有的稳定性.体外接触镉可迅速诱导PBL的MT基因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PBL是分析MT基因表达的合适组织,并初步提示PBL中MT基因表达作为镉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职业接触人群的研究发现,电解车间工人的基础和诱导的M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MT诱导能力在接触组和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随尿镉、血镉和镉摄入量水平上升,MT基础表达和诱导表达都增高.MT诱导能力在各种分组法中组间差异均未见显著性.MT基础表达水平反映血镉水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反映尿镉要好.MT基础和诱导表达与血镉水平显著相关,同时与尿镉也显著相关.环境接触镉的人群研究发现,血镉水平升高,MT基础和诱导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尿镉升高,MT基础表达和诱导表达水平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高摄入量组MT基础表达和诱导表达水平高于低摄入量组,其中高摄入量组的诱导M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摄入组.MT诱导能力水平差异均未见显著.相关分析可见MT基础表达与血镉、尿镉的对数显著相关,MT诱导表达与血镉、尿镉和镉摄入量的对数显著相关.结论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作为镉接触的易感性标志物的可能性.

  • 黄花蒿Dbr2基因的分离与诱导表达特性分析

    作者:杨瑞仪;杨雪芹;冯丽玲;曾庆平

    目的:从黄花蒿中分离鉴定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青蒿醛双键还原编码基因(Dbr2)并研究其表达特性,藉此探索提高该基因表达量并进一步促进青蒿素合成的途径.方法:采用PCR法从黄花蒿总RNA中分离Dbr2基因编码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Dbr2基因在多种人工模拟环境中的转录表达模式.结果:从黄花蒿中分离出1179bp的Dbr2基因编码序列.经过低温、紫外辐射、淹水、脱水、复水、真菌诱激予、葡萄糖、水杨酸处理,Dbr2 mRNA水平分别提高2.5、3.7、10.8、6.0、34.5、28.7、6.3和8.5倍.结论:黄花蒿Dbr2基因可能具有环境诱导表达特性.

  •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条件的研究

    作者:罗孟军;陈放;颜钫;刘伟信

    目的:编码麻疯树毒蛋白(curcin)成熟蛋白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高效表达条件的研究.方法:根据GenBank上麻疯树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麻疯树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编码麻疯树毒蛋白成熟蛋白的基因;将其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pET-32中,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获得重组菌株.在不同诱导剂、不同温度、不同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诱导其产生重组蛋白并进行检测比较.结果:用PCR方法从麻疯树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编码麻疯树毒蛋白成熟蛋白的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R,pET-R,并获得重组菌株PRM,PRB.在不同诱导剂、不同温度、不同诱导时间等条件诱导下,PRB均无重组蛋白产生,而PRM却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curcin.结论:重组菌PRM在诱导6 h,28℃,IPTG 0.5 mmol·L~(-1)时表达curcin蛋白的效率高.

  • 黄花蒿ADS启动子的分离及表达特性分析

    作者:杨瑞仪;杨雪芹;冯丽玲;曾庆平

    目的:从黄花蒿中分离鉴定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一紫穗槐二烯合酶编码基因(ADS)的启动子序列并研究其表达特性,藉此探索提高该基因表达量并进一步促进青蒿素合成的途径.方法:采用PCR法从黄花蒿DNA中分离ADS 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构建与GUS报告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ADS 5'UTR序列调控GUS基因在正常条件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结果:从黄花蒿中分离出2448 bp的ADS 5'UTR序列,获得与GUS基因融合表达的转基因烟草并检测到GUS活性.GUS活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在4℃和紫外辐射条件下,转化烟草GUS活性分别提高1.6,2.2倍.结论:从黄花蒿分离出的ADS 5' UTR序列具有启动子功能并且可能具有环境诱导表达特性.

  • CX26/CX32缝隙连接蛋白的Tet-on 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杨燕;吴穷;郑荣生;汪子书;王俊斌;汪蕊;陶亮

    目的 体外建立一种特异性快速有效观察药物对细胞缝隙连接(GJ)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模型,为发现作用于GJ的药物以及GJ的特异性研究提供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方法 构建同时双向表达2种不同连接蛋白(CXs)的质粒;用表达CX26/CX32的质粒转染Tet-on HeLa细胞,建立稳定表达CX26/CX32并形成异质性GJ的HeLa细胞模型.设置多西环素(Dox)(1μg/mL)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X26 mRNA和蛋白质表达;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检测细胞GJ功能;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在上述细胞模型上,用GJ抑制剂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2-APB)和GJ激活剂维甲酸(RA)干预.结果 HeLa细胞无内源性CX的表达,Dox可诱导Tet-on HeLa细胞CX26 mRNA和蛋白质表达,并且被诱导表达的CX可形成有效的GJ.2-APB(50 μmol/L)减少稳定表达CX26/Cx32的HeLa细胞间的荧光传递数目,GJ抑制率为51.3% (P <0.01);RA(10 μmol/L)增多细胞间的荧光传递数目,GJ增强率为60.3% (P <0.01).结论 成功建立Dox调控的、稳定表达CX26/Cx32的Tet-on HeLa细胞模型,为寻找可调节GJ功能的药物、观察药物对GJ的特异性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手段.

  • 粉尘螨Der f18变应原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学特性鉴定

    作者:朱永烽;刘志刚;高波

    通过对纯培养的粉尘螨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有效地扩增出Der f18片段,将Der f18连接到pET-24a表达载体上并转化到表达菌BL21(DE3)中,得到重组质粒pET-Der f18和重组工程菌.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培养,高效表达出Der f18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约为52 kDa.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Tet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及其应用

    作者:芦小燕;解慧琪;邓力

    基因治疗中导入基因表达时间和水平的调控极其重要.哺乳动物细胞中用到的诱导型载体主要与启动子有关,如热休克蛋白(Hsp)启动子可在高温下被诱导,还有重金属、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启动子等,但这些系统均存在着诱导表达不具备特异性、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表达有遗漏以及诱导剂本身具有毒性会对细胞造成损伤等缺陷.如果设置一种导入基因的"开关",能调控基因的表达,则有望大幅度提高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1992年,Gossen和Bujard[1]首次成功地利用原核基因调控元件构建了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Tet系统),该系统能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或者去除四环素或其衍生物(如强力霉素)诱导或抑制所感兴趣基因的表达,故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功能和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研究中.本文就近年来Tet系统的研究进展等做一综述.

  • IL-33在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菲菲;蒋敬庭;周军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2005年 Schmitz等[1]通过序列分析计算发现的 IL-1家族的新成员,其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通过人类及小鼠 cDNA序列分析可知 IL-33mRNA在胃、肺、脊髓、脑和皮肤呈高表达,而在淋巴组织、脾脏、胰腺、肾脏及心脏低表达[2]。细胞水平上主要表达于正常人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如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细胞核[3],亦可诱导表达于感染的髓系细胞和组织基质细胞[4]。近年研究发现 IL-33通过促进 Th2型免疫反应与哮喘、肺损伤、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IL-33可能是上述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 IL-33在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进行综述。

  • 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共同抗原gD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重组表达

    作者:李梅;李晓眠;刘民

    目的克隆人单纯疱疹病毒Ⅰ、Ⅱ(HSV-Ⅰ、Ⅱ)型共同性抗原gD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AL-c2/gD,诱导融合蛋白MBP-gD的表达.方法提取病毒DNA,PCR扩增出gD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并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插入的gD基因序列正确后,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MBP-gD,并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MAL-c2/gD在大肠埃希菌中能高效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35.5%,其中39%以可溶蛋白形式存在于胞质中,61%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构建了pMAL-c\+2/gD表达质粒,Western blot证实,HSV-Ⅰ gD单克隆抗体DL6可特异识别表达的gD蛋白,该蛋白具有天然gD的抗原性.

  •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95抗原的检测意义

    作者:金萍;马悦

    CD95(Fas)抗原与CD95配体(CD95L)是人体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目前已证实在细胞凋亡过程中CD95系统起了重要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CD95较广泛的分布于全身淋巴细胞及重要组织细胞,当这些细胞经活化后可诱导表达CD95抗原.CD95抗原在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已被广泛报道,并认为肝病患者肝细胞凋亡现象普遍存在.CD95L主要表达于活化T细胞和NK细胞,在肝脏组织中也发现有CD95L的表达.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FMC)对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95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意义.

  • 以lacZ作为报告基因研究霍乱弧菌irgA基因表达的铁调控性

    作者:路波;阚飙;刘延清;王滨有;高守一

    细菌蛋白分泌表达基因水平的调控与许多环境信号密切相关,铁浓度作为环境信号影响许多基因的表达。irgA为霍乱弧菌中铁抑制外膜蛋白,在乳鼠模型中检测irgA突变株毒力下降100倍。鉴于irgA的可诱导表达,其启动子在可调控高效表达外源基因方面可能会发挥较好的作用。本研究用启动子探测质粒、以lacZ作为报告基因对irgA在大肠杆菌工程菌中的铁浓度调控表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定量研究。

  • 一种伯氏疏螺旋体表达质粒的构建

    作者:叶美萍;黄龙丽;庄振超;楼永良

    目的 构建一个具有较强遗传可操作性的大肠杆菌-伯氏疏螺旋体表达穿梭质粒,以期作为工具质粒在疏螺旋体中实现外源基因的可诱导表达.方法 利用源自大肠杆菌的lac表达/诱导系统,在已有的穿梭质粒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入多克隆位点和HA、FLAG蛋白表达标签,增加其遗传可操作性.结果 成功构建工具质粒pJ J275,可以用于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可控制表达.以rpoS基因为例,将其克隆至pJJ275并转入疏螺旋体中,获得的菌株在IPTG存在的条件下可诱导表达目的蛋白RpoS及其控制下的OspC.结论 构建的工具质粒易于分子生物学操作,可以实现疏螺旋体中外源基因的可控制表达.

  • 卡介苗胞壁蛋白诱导人肺腺上皮细胞hBD-1mRNA表达及其抗菌活性的增强

    作者:冯云;黄宁;吴琦;王伯瑶

    目的分离和鉴定刺激人肺腺上皮细胞(SPC-A-1) β-防御素-1 (hBD-1)基因表达的卡介苗胞壁活性蛋白,开发增强粘膜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免疫增强剂为防治粘膜感染的研究打基础。方法采用超声破碎细胞、蔗糖密度梯度离心、Sephadex G-150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卡介苗胞壁蛋白质组分;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Northern杂交检测SPC-A-1细胞hBD-1 mRNA的表达;采用琼脂糖弥散杀菌法检测SPC-A-1细胞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结果利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证实卡介苗刺激SPC-A-1细胞hBD-1 mRNA的表达增强了2倍。卡介苗胞壁蛋白Sephadex G-150层析所得6个组分中,组分5[相对分子质量(Mr)范围在21×103~29×103]诱导SPC-A-1细胞hBD-1 mRNA的表达增强4倍,其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这种诱导作用具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卡介苗能增强人肺腺上皮SPC-A-1细胞hBD-1 mRNA的表达及其抗菌活性;Mr为21×103~29×103的胞壁蛋白组分起这种刺激作用。

  • 生长分化因子-15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花苏榕;张抒扬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2·13.1,由两个外显子组成,被一个长约1800个碱基对的内含子分隔开来….外显子I由309个碱基对组成,其5'一端非翻译区有71个碱基对.外显子Ⅱ由647个碱基对组成,其3'-端的非翻译区有244个碱基对.GDF-15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包含两个p53和Egrl的结合位点,这是两种在GDF·15诱导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蛋白ⅢJ,也是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转录调节蛋白"".GDF.15基凶的5'端有转录因子AP.1的潜在结合位点….因此推测p53、Egrl和AP.1可能是诱导GDF-15表达的上游分子,各种细胞损伤因素通过激活p53、EKrl或AP-l来诱导细胞高表达GDF·15.GDF.15基因很可能是一个在应激条件下被诱导表达的可调控基冈,在体内发挥抗炎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生长的作用,执行广泛的保护功能.

  • 肝脏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PD-1表达及功能研究

    作者:陈姬;吴学杰;王艳;余敏;张乃临;王贵强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细胞系细胞HepG2细胞与HepG2.2.15细胞对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表达的影响及PD-1的作用.方法 HepG2细胞、HepG2.2.15细胞分别和Jurkat细胞共同培养后,标记流式抗体,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Jurkat细胞PD-1的表达,ELISA检测并比较阻断组与对照组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检测并比较阻断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杀伤能力即OD值的改变.结果 肝脏肿瘤细胞能诱导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共培养2 d时表达率分别为16.17%±2.5%(HepG2细胞)和17.43%±2.2%(HepG2.2.15细胞);5II断组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10浓度分别为202.9±53.0 pg/ml、88.6±4.6 pg/ml和63.7 4-13.4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2.9 ±53.0 pg/ml、39.3 ±4.2 pg/ml和34.6±13.7 pg/ml),P<0.05;阻断组Jurkat细胞对HepG2.2.15细胞杀伤的OD值为0.29±0.06.明显高于对照组(0.19 ±0.09),P<0.05.结论 肝脏肿瘤细胞能诱导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阻断PD-1/PD-L1能提高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凼子的量和杀伤能力.

  • 肝细胞生成素快速诱导肝再生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作者:王阁;冷恩仁;胡辂;王军;房殿春;杨晓明;张咏;贺福初

    目的:观察人重组肝细胞生成素(rhHPO)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利用PT-PCR方法观察HPO刺激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24h内选择性肝再生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HP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体系中可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c-fos,LRF-1d的表达,对PC3和Tec基因也有诱导表达的作用,高峰出现在刺激后的0.5-2h,表达量增加3-5倍.结论:HPO可迅速诱导瞬时早期反应基因表达,可能是HPO促肝细胞增生的分子作用机制,首次报道PC3和Tec基因是一种与肝再生调控密切相关的早期反应基因

  • 乙型肝炎病毒前-X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作者:王春花;成军;郎振为;李蕴茹;闫杰;张黎颖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前-X蛋白,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HBV前-X基因,将前-X克隆至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凝胶电泳回收纯化.经Western blot.结果:成功扩增获得HBV的前-X编码基因片断,并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转化的大肠杆菌经过IPTG的诱导,裂解,SDS-PAGE,结果显示得到了目的蛋白Mr27000.以抗-His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的western blot杂交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具有特异性免疫反应识别.结论:成功表达HBV的前-X蛋白,对于研究HBV的前-X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乙型肝炎病毒前-前-S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作者:王春花;成军;郎振为;李蕴茹;闫杰;张黎颖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前-S蛋白,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HBV前-前-S基因,将前-前-S克隆至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凝胶电泳回收纯化.经Western blot.结果:成功扩增获得HBV的前-前-S编码基因片断,并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转化的大肠杆菌经过IPTG的诱导,裂解,SDS-pAGE,结果显示得到了目的蛋白Mr28 000.以抗-His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的western blot杂交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具有特异性免疫反应识别.结论:成功表达HBV的前-前-S蛋白,对于研究HBV的前-前-S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HCV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基因盒"的构建,体外表达及功能探讨

    作者:李刚;江元森;Jenny L Craigen;Lynda Tussey;Eric DA D'Souza;Tony R Carroll;姚集鲁;Berwyn E Clarke

    目的:构建对干扰素敏感和不敏感的丙型肝炎患者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基因;在体外表达含ISDR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5A蛋白,探讨表达的NS5A蛋白是否通过ISDR与干扰素诱导的RNA蛋白激酶(PKR)结合来影响干扰素的抗HCV作用.方法:采用合成寡核苷酸,PCR,分子克隆等方法构建ISDR基因"盒",包括3个对干扰素敏感的丙肝患者ISDR及1个对干扰素耐受的丙肝患者ISDR,将含不同ISDR的NS5A基因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RSET,转染BL21(DE3)细胞后由IPTG诱导表达,获得蛋白过柱纯化及透析去掉高盐后,与经体外转录和翻译系统获得的PKR进行蛋白结合试验.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4个不同ISDR基因,包括1个对干扰素不敏感基因和3个对干扰素敏感基因;体外表达的含ISDR的NS5A蛋白约58 000,体外试验初步证实,无论对干扰素敏感或不敏感的ISDR均可与PKR结合.结论:体外构建的含不同ISDR的NS5A蛋白能在原核细胞系统中获得较好表达;研究显示,ISDR影响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可能不是由ISDR与PKR直接结合导致的.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