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磁共振R2*及T2*技术评估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血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RI血氧水平参数R2*、T2*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之间的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一组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脓肿病例行MRI多回波R2*扫描.在R2*图和T2*图上分别测量病灶、脾及脊柱旁骨骼肌的T2*值和R2*值,同时计算病灶/脾及病灶/肌比值.分析以上参数在以上不同病种之间的差异.结果:在5种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的R2*值及其比值小、T2*值及其比值则大.血管瘤的T2*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肝脓肿及肝转移瘤(P<0.05).肝细胞癌的R2*值、R2*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血管瘤,而T2*病灶/肌比值则小于血管瘤(P<0.05).另外,肝细胞癌的R2*病灶/脾比值也明显大于肝脓肿(P=0.044,t=2.222).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瘤3种恶性肿瘤之间,胆管癌分别与血管瘤、肝脓肿之间,转移瘤与肝脓肿之间R2*、T2*值及其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血氧水平参数有助于血管瘤与肝细胞癌、转移瘤及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但对不同恶性肿瘤、对胆管癌与其他疾病之间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
-
超声造影评价肝结核瘤血流灌注特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观察肝结核瘤血流灌注特征,以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肝结核瘤(14个病灶)行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每一病灶造影动态增强特点,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获得开始强化时间及峰值时间.结果:14个肝结核瘤病灶常规超声均表现为低回声,超声造影动脉相增强均呈高强化,其中10个病灶呈环状强化,4个病灶呈弥漫性强化,强化的起始时间为12.30~16.80 s,平均(14.06±1.81) s,峰值时间为23.45~32.33 s,平均(27.62±2.38) s.所有病灶动脉相迅速强化至高峰后,逐渐消退持续至门脉相及延迟相,病灶呈低强化或无强化.结论:超声造影可动态显示肝结核瘤血流灌注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及病理,可提高肝结核瘤的诊断准确率.
-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对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分别测量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30例西药治疗组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能评价高血压病舒张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西药疗效.
-
Marchiafava-Bignami病的磁共振DWI、DTI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Marchiafava-Bignami病(MBD)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MBD患者行DWI检查,其中4例再行DTI检查.结果:本组急性型8例,DWI显示病灶区信号明显增高,并有4例出现弥散受限改变;胼胝体膝部、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白质与正常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D的DWI、DTI改变可能反映其临床及预后.
-
MSCT颈椎扫描重建评价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MS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确诊的CSR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行颈椎MSCT检查,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VAS疼痛评分.MSCT检查的观察指标包括颈椎曲度变化、寰枢关节关系、棘突与中线的关系、椎体前后径线和左右径线与中轴线角度、各椎体水平方向旋转角度、椎间孔及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VAS评分降低(8.20±0.92)分;测量发现,治疗前、后的平均颈椎弧度分别为(1.91±4.99) mm和(5.08±3.6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27),治疗前后椎间孔狭窄改善(80/300下降为35/300).治疗前、后颈椎齿状突与两侧块距离不等分别为15例(15/30)和2例(2/30),治疗前、后棘突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11±1.68) mm和(0.87±1.70) 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7.53).治疗前后椎间盘突出及膨出的个数分别为63个和42个.结论: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椎间孔大小及椎间小关节位置关系来改善CSR的症状,MSCT颈椎扫描重建对CSR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4层螺旋CT的影像差异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0.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0.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
E-Tracking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检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探讨其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患脑血管病,并行HCY浓度检测和颈动脉弹性参数的检测.结果:随着脑血管病患者HCY浓度升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顺应性(AC)、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β、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E-Tracking技术可以较早、间接地反映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β、AC的相关性比颈动脉IMT的相关性更好;颈动脉弹性参数可以反映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阿霉素注射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阿霉素注射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到达卵圆孔.注入稀释对比剂观察其分布及弥散范围,注射2%利多卡因0.2 ml行试验性治疗,后缓慢分次注入2%阿霉素液,每次0.1 ml,共0.3~0.5 ml.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成功穿刺到达卵圆孔.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88.5%(23/26),6个月及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0.8%、73.1%.并发症少且较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阿霉素注射毁损术治疗具有微创、经济方便、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效果佳及可重复性的优点,不失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可行性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低场MRI FLAIR增强扫描在常见颅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增强T1WI(CE T1WI)是常规增强扫描序列,在颅脑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但也存在一定限度,如对皮层区及脑室旁(内)病灶的显示率不高.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是通过一定的反转时间在抑制脑脊液信号的同时获得极重度T2WI,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四肢软组织血肿的MRI诊断
四肢软组织血肿往往表现为软组织内肿块,与软组织肿瘤鉴别有时存在困难[1].本文通过总结四肢软组织血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体会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如诊治不准确、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空气灌肠整复法简单易行,整复率高,被各个医院广泛采用.我院自引进专用空气压力灌肠机后,使空气灌肠整复更方便、更安全,现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月经空气灌肠诊断及整复的80例患儿的资料,报告如下.
-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相当比例合并腺瘤或桥本氏甲状腺炎,也可合并腺癌.超声能从结节或腺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作综合分析,是一种实用、经济、无放射性、无创、准确率高,易被患者和临床医师接受并推广应用的方法.
-
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
自2009年3月在墨西哥等国家爆发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危重患者可以导致死亡[1].笔者收集8例经临床实验室证实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主要特征,旨在提高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影像学特征的认识,防控可能到来的流行.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临床上常见的肾上腺肿瘤主要为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肾上腺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已成为肾上腺疾病重要的诊断方法.现搜集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例,就其CT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
表格式实验报告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课程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核心内容是分析医学影像图片、得到疾病诊断结果,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达到40%,同时也是医学生要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之一.
-
颞骨解剖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医学影像学的革命.医学影像专业就是伴随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熟悉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还要掌握丰富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应用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等[1],从而使得知识量的增加与教学课时数减少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
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动脉疾患,早期发现、及时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超声、DSA等检查方法.MSCT由于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短时间屏气即可完成主动脉全程的扫描,非常适宜于主动脉病变的检查[1].本文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6月~2009年8月间具有完整CT资料的AD 58例,旨在探讨MSCT血管造影(MSCTA)对AD的诊断价值.
-
MSCT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独立的病理实体,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Mazur等[1,2]1983年首次提出GIST的概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发现c21kit(CD117)异常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GIST 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搜集我院及同济医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17例,探讨其CT表现特征.
-
MSCT多平面重组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根峡部骨质断裂,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此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常规X线若拍片角度不当难以如实反映病变,而常规CT扫描又容易漏诊.我院使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技术诊断腰椎峡部裂,以探讨该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下丘脑错构瘤又称灰结节错构瘤、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及下视丘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并非真性肿瘤.常在婴幼儿期发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独特.Le Marquand和Russell于1934年首先报道下丘脑错构瘤,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分类中,将其分类于"囊肿及肿瘤样病变"[1].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的4例下丘脑错构瘤,并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I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茎突摄片新法
茎突综合征是指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触及邻近的主要血管及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头颈痛等症候群[1].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治过程中,均需对茎突的长度、形态和位置关系通过影像学检查作出评价,其中X线平片检查是简单和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茎突投照方法及多种改良法均有不足,我院经长期实践并在其他改良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新的方法,近几年来约有500余例患者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显示效果好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
口服甘露醇泛影葡胺复合液在全腹CT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CT已经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通过全腹CT扫描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及周围淋巴结大小,为鉴别腹腔内良恶性肿瘤提供更多信息,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比剂充盈的程度,直接影响对病变范围、深度、与邻近结构关系及转移情况的观察[1].腹部空腔脏器含气体、液体及食物残渣,而且位置、形态、大小变化较大.一般口服1.5%~2%的泛影葡胺溶液作为肠道阳性对比剂,此方法对上腹部CT检查效果满意,但对于中下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常难以满足要求,且等候时间长,部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为了寻找一种时间短、服用方便、效果可靠的肠道准备方法,自2005年3月~2010年12月,我们对90例腹部检查患者采用口服甘露醇加泛影葡胺混合液进行肠道准备,现报告 如下.
-
快速自溶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动态观察
快速自溶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是能在短时间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约占急性硬膜下血肿的3%.以往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0年资料完整的快速自溶性急性硬膜下血肿32例,并对其发生机制、CT动态表现加以讨论.
-
MSCT后处理技术在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婴幼儿好发,严重者可致死.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为其提供了快速、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搜集我院2007~2011年间经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并经证实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
活血祛风通络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冗长可达数十年,其间症状反复发作,30%患者日趋加重,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甚者致残.本病的不同阶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损害、血管内膜改变、血管炎症与微循环障碍.本文选择81例RA患者,观察活血祛风通络中药对其指腹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揭示活血祛风通络中药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
-
CT引导下经皮骨穿刺活检初步分析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MSCT、MRI及PETCT等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骼病变的诊断.多数骨骼病变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但仍有一些不典型病例难以确诊.CT引导下经皮骨穿刺活检能得到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诊断,为骨骼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我院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对26例诊断疑难的骨骼病变行CT导引下骨穿刺活检,在操作中根据病变特征合理使用骨环钻针和弹射式活检针,取材满意,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MSCT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下咽癌发病率较低,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3%,肿瘤的位置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对于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日照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11年5月的下咽癌25例,旨在探讨MSCT三期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像在下咽癌的诊断及明确其术前病变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应用价值.
-
不同脑衰老状态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研究
衰老是机体发展的必然过程,而脑衰老常伴随众多症状和体征的出现,甚至是严重疾病的发生(如老年痴呆、中风病等).早期观察到能反映脑衰老程度的可干预性指标,可指导人们早期进行预防治疗,减少因年龄增加造成机体功能降低所致的疾病.为了探讨客观化指标与脑衰老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321例不同脑衰老程度的患者,现总结如下.
-
特发性纵隔纤维化影像学诊断
特发性纵隔纤维化又称为硬化性纵隔炎或纤维性纵隔炎[1],目前命名尚不统一,认为是慢性纵隔炎的一种类型.迄今为止,国内文献中还未见到特发性纵隔纤维化影像学表现的报道.现报道3例特发性纵隔纤维化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低,诊断有一定难度,其CT表现,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多是从肿瘤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肿瘤起源,分析、总结本病形态与生长方式的CT表现特点,希望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有一定帮助.
-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表现
2009年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新型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进展迅速,肺部出现一系列影像改变.现回顾性分析22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影像改变,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MSCT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二维CT能清晰地显示气道不同断面的影像,但不能显示支气管树的整体形态,观察效果也受检查技术、图像质量和支气管走行方向的影响.近年来,MSCT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向同性容积数据采集的实现,不仅可以从冠状、矢状及任意角度重建图像,真实显示气管、支气管形态和疾病,还可以利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使支气管树三维立体成像.本文选取了我院自2010年12月~2011年6月所接诊的临床诊断明确的胸部CT扫描患者330例,对其进行支气管树三维成像综合分析,旨在评价这一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
-
中药栓塞剂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程度很高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2.3%.20世纪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介入放射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被公认为是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笔者根据肝癌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各种中药栓塞剂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Joubert综合征1例
男,12个月,以运动发育落后,阵发性呼吸深快就诊.顺产,无宫内窘迫史,父母体健,非类似家族史.患儿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不会爬行,能独坐,对外界反应尚好.查体:面容无特殊异常,双侧眼球运动良好,可注视及追视.听觉反应存在,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张力低,握力差,双膝反射亢进.
关键词: Joubert综合征 -
腹膜后鳞状细胞癌超声表现1例
女,44岁,于2010年11月1日因"近1周自感右下腹坠胀不适"来我院就诊,1个月前因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在外院治疗未见好转.查体:低烧,体温38.0℃,右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右侧腰部有叩击痛,未引出病理反射.腰椎MRI检查,T1WI:右下腹见一稍低信号团,内部信号不均(见图1);T2WI:稍低信号团内见强信号分布,该包块边界清楚,可见包膜,对相邻组织稍有压迫,包块下方见细条状高信号经髂腰肌、腹股沟韧带至股管(见图2).MRI提示:右下腹实质性包块(不排除感染性病灶).
-
腹膜后巨大静脉性血管瘤1例
男,1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6 h来院就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呕吐物为胆汁样液体,无发热、寒战.查体:痛苦貌,被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明显膨隆,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
-
BI-RADS在乳腺磁共振诊断中的应用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是ACR的多个委员会与其他多个组织合作的成果.随着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领域的广泛应用,MRI已成为乳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在许多方面有着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