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作者:刘晓明;张伟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COPD-I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众多的专家学者从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等角度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但从中医角度论述的文献偏少.因此从中医的病名、病因病机等方面对本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增加对COPD-ILD中医方面的认识,更加准确地把握本病的发展与转归,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张亚萍;唐振宇;李永亮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在月经病的治疗方面重视奇经八脉尤其是冲任二脉的作用,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调经当先调冲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与冲任二脉相交汇,调经不离于肝;注重调理脾胃功能,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女子月经密切相关;同时善于运用经方并化裁古方,如桂枝汤、理中丸、二陈汤、甘麦大枣汤、四物汤等,临证总以辨证施治为要.

  •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

    作者:张志强;谢颖桢;张华敏;王永炎

    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特质,势必将共识疗效推向中医学发展的前沿目标,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及其方法虽然能被实践证明,但是现有的科学体系难以解释,因此借用相应科学方法进行临床或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久病入络学说自创建以来,不仅为疑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益启示,而且络作为一种通道的概念,可以成为中西医共识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络的理论内涵尚未完善,病络也绝不等同于络病.病络作为核心病机的反映,一定是构建于中医意象思维创造之上,大概念的抽提与其伴生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推演并不矛盾,这一点已在毒损脑络的研究上得以印证,故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对病络理论本源及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 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探析“冬病夏治”

    作者:王亨飞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既是养生保健的法则,亦是中医治疗疾病的“规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天气为炎热之时,亦是人体阳气为隆盛、“脾土主令”之时,此时脾气健运、“阳气迅发”,体内痰湿、水饮易消弥.古人云:“百病皆因痰作祟”“怪病多痰”,这就说明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均与“痰湿”、“水饮”有关,通过“三伏贴”刺激背腧穴,疏通经络、激发脏腑功能,抑或温灸抑或服用温阳益气、健脾利湿的方药调理治疗,使一些慢性疾病的“夙根”得以“蠲除”,因此“冬病夏治”是治疗一些慢性病的佳时机.

  • 略论《黄帝内经》喘证理论及临床应用

    作者:孙景环;周天寒;李远梯;刘驯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喘证描述详细,但其内容较分散且仅有病而未有治法.笔者根据《内经》原文,对喘证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纳,因六淫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痰饮瘀血等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而发.根据相关原文,总结喘证在五脏和胃肠二腑不同证候的症状、治则、治法,根据临床运用经验进而列出其治疗方药.故总结了《内经》对喘证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完善了本病的中医治疗理论,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痒”“癢”考辨

    作者:王明强

    痒、癢二字混乱已久,汉字简化方案中亦将“癢”简化为“痒”,但就其本源而言二者意义并不相同.“痒”字早出,早在先秦即已出现,其义指心忧惫之病、身之疮疡,为病名.“癢”字后出,先秦及汉初文献多作“養”,其本字为“浒”,表搔痒义.《玉篇》始将二者混同,此后多混用无别.在医籍训释中应注意明辨“痒”“癢”二字,否则极易导致误读.

    关键词: 疮疡 搔痒
  • 《黄帝内经》阴阳脉析义

    作者:陈慧娟;袁开惠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脉学渊薮,它在分析脉理、阐述脉法、分类脉象时多征引阴阳,书中述及阴阳脉处颇多.为了解阴阳脉涵义,故结合后世注疏梳理如下:“阳”指阳和之胃气,“阴”指真脏之阴脉;寸脉为阳,尺脉为阴,浮取为阳,沉取为阴;左手为阳,右手为阴;太过为阳,不及为阴;阴阳为脉象分类纲领.《内经》所述阴阳之脉在不同语境中涵义有所不同,后世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脉理及具体情况加以辨析.

  • 噎膈反胃论略

    作者:李如辉;王静波

    从噎膈反胃病名概要及命名依据、噎膈反胃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噎膈反胃病症的病因病机、噎膈反胃病症的特殊性以及精神调摄的价值等5个方面阐释了历代医学文献有关噎膈反胃的若干重要理论成果.

  • 探析《醉花窗医案》脉诊特色

    作者:李一群;邢晓雪;吉学群

    通过对《醉花窗医案》的分析探讨脉诊特色.该书作者王堉十分重视脉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基本上是凭脉辨证,用脉理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并通过对脉象的诊查来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同时其脉诊精微多种诊法并用,在临证时善于依据脉象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理论新解

    作者:杨洪艳

    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分期提出新的见解.首先从阴阳图两极属性对月经周期分期重新定位,其次从阳气生长化收藏角度认识卵泡的发育规律,阐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的变化,后认为由三阴三阳气机升降出入变化异常导致月经紊乱,可变生出阴阳寒热虚实的各种临床症状.故治疗月经病宜顺应三阴三阳开阖升降出入的动态时位,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推动完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让月经恢复规律.

  • 谷参肠安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那坤;武亮;赵冬琰;李莹;胡菱;王玉良

    目的:评价谷参肠安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病房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美沙拉秦治疗(4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谷参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镜下炎症改善情况,治疗组83.33%,对照组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疾病活动指数降低,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谷参肠安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补肾助孕方调节生殖轴促进胚胎着床的机制探讨

    作者:戴佳轩;徐建亚;谢彤;蒋凤荣;姜淼;周伯如;周惠芳

    补肾助孕方是基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提出的“心(脑)-肾-子宫轴”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经验方剂.临床研究已证实,其为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LPD)不孕症的有效方药,并能提高患者胚胎着床期P、LH等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其能改善卵巢黄体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基于中西医对LPD性不孕为生殖轴功能失调认识上的一致性,课题组认为补肾助孕方能够作用于垂体,提出“通过GnRH受体后信号通路调控垂体GTH表达进而调节生殖轴功能”的作用新机制假说.首次从GnRH受体后PKC-MAPK、Ca2+-CAM、cAMP-PKA信号通路,开创性地研究补肾助孕方对垂体GTH表达分泌的调控及补肾法治疗LPD的助孕新机制,为中药治疗LPD不孕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肝肾同源”理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杨婉;王兆林;王盖昊;于晓辉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程迁延难愈,可并发肾小球肾炎、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脊髓病,是肝病领域的难题.“肝肾同源”是指肝肾两脏虽然在结构、功能上有差异,但却在中医生理中有相同的起源和密切的联系.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可以从疫毒和免疫功能紊乱角度分析CHB的发病机制,并通过临床表现及症状判断CHB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也为CHB的并发症提供了中医理论依据.因此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分析CHB,可以指导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 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燕;左亚威;王佩娟;汪兰兰;李恩恩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治中48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周期治疗,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在恢复月经量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势明显,疗效显著.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作者:马锦地;李建生;余学庆;王至婉;李庆磊;蔡永敏;孙曙明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分析肺痿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肺痿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痿常见病因有内伤、体虚、热邪、痰邪等,病机以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表虚、热盛津伤较为常见.18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痰、热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表、肾、脾、胃、心,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气虚+阴虚、痰+热、痰+瘀较为常见,病位均主要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痿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独到见解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总结.

  • 基于潜变量转移模型的宁夏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证演变规律研究

    作者:王燕;杨英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证的演变规律.方法:应用证调查表,收集宁夏地区1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96周证的变化,采用潜变量转移模型分析其证演变规律.结果:通过3次访视证的转移情况分析发现,血瘀证、气滞证均有不同程度向肾虚证转移.血瘀证有24.83%向肾虚证转移,气滞证有11.11%向肾虚证转移.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随着疾病的进展,证演变由血瘀证、气滞证向肾虚证转移.

  •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赵勇;董青青;秦伟凯;闫安;张宽;赵国东;王钢;耿进朝;王站峰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72例,通过中央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36例,脱落1例,男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78±8.61)岁;对照组36例,脱落2例,男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64±10.12)岁,终完成69例.试验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均治疗3周.以Garland和Wedey腕关节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影像数据为评定标准,采集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介入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康复方法、焦虑情绪4个因素与腕关节中医康复疗效有相关性,康复方法的选择和焦虑情绪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中医康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系统完善的中医综合康复指导及治疗对腕关节康复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焦虑情绪作为影响腕关节功能康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苔量化分析探索性研究

    作者:陈艳;史大卓;董国菊

    目的:探索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苔颜色和厚薄特点.方法:采集103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中、舌根、舌尖、舌两边舌苔颜色及全舌舌苔厚薄信息,不同部位舌苔颜色用红绿蓝三基色分值量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厚苔为主(73.79%);不同部位舌苔三基色分量值分析,舌中大、舌根小,舌边(左)与全舌接近,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位不只在心而是五脏兼顾,故用舌苔颜色和厚薄来指导辩证确有依据.

  • “髓减致痿”病机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华刚;陶黎;吴佳莹;赵宏艳;汪文来;于峥;刘红;潘静华;李艳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中医“髓减致痿”病机的科学性.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肾组5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戊酸雌二醇,补肾组灌胃给予左归丸,连续给药3个月.采用Micro CT检测股骨BV/TV(%),骨计量学方法检测胫骨骨组织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丢失率显著增加,股骨BV/TV以及胫骨TBV%均显著减少,而TRS%、TFS%夏其TRS/TFS显著增加;同时髓腔中出现大量脂肪细胞,ABS%显著增加,而其他骨髓细胞相对减少.而给予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后,上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逆转.结论:切除大鼠卵巢3个月后,在骨量显著丢失的同时,骨髓中脂肪细胞大量增多而其他骨髓细胞明显减少,而补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情况的发生,证明了中医“髓减致痿”病机的科学性.

  • 六味地黄丸抗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嵘;李菊;谭丽萍;殷华;朱晓松;汝晶;杨杏芝;朱梦茹;季恩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的抗焦虑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天敌应激复制小鼠焦虑模型,与地西泮阳性对照组比较,观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对焦虑小鼠体质量、体温、饮水量、行为、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acid,GAB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减轻、体温升高,平均饮水量大,OE%、OT%、血清GABA浓度低;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体质量增加,阳性对照组体温降低,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平均饮水量小且与阳性对照组的OE%、OT%、血清GABA浓度均较高;与六味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体温降低,平均饮水量小,OE%、OT%、血清GABA浓度高.结论:六味地黄丸滋肾阴而抗焦虑,具有量效依赖性,提高GABA水平是可能机制之一.

  • 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间质与交感神经重塑机理及中药联合运动干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金;张艳;赵守彰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利用益气活血中药及运动训练联合干预,探讨慢性心衰心肌间质与交感神经重塑的机理及防治慢性心衰的新途径.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塑造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或)运动训练,治疗6周后处死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心肌中TH、NET含量、心肌组织中GAP-43基因及GAP-4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心衰模型组TH、NET、GAP-43表达均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药物和(或)运动训练干预后,与心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明显下降,中药联合运动组效果明显.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运动训练能减轻心肌间质及交感神经重塑,效果优于单纯的药物组及运动训练组.

  • 紫癜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作者:刘洪;杨敬;黎颖;郑新;熊维建

    国医大师郑新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热、毒、虚致瘀为标,是风湿热毒虚致瘀,困遏三焦,导致肺气虚失于通调、肃降,脾气虚失于运化、统摄,肾虚失于开阖,精室扰动、肾络灼伤,诱发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补肺健脾益肾治本,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瘀总则,分辨致瘀成因(风、热、温、毒、虚)进行分证论治.

  • 肝气窜案

    作者:盖晓丽

    肝气窜证指患者自觉有一股气遍窜全身,所到之处或胀或痛,莫可名状,痛苦异常,以老年妇女为多见,属于神经官能症一类,西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多证属肝气郁结、气血不和,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本病每获良效,现举其验案报道如下.

  • 金杰运用加味四妙散经验拾萃

    作者:王娜娜;吴明阳;金杰

    介绍金杰教授运用加味四妙散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腰椎病和抽搐疾病的经验,首先分析加味四妙散的方解及其证治特点,认为本方有清热燥湿、通筋利痹之效,其次列举治疗验案,后总结加味四妙散所治疾病病机总与湿热邪气密切相关,认为在治疗湿热引起的痿、痹证时应抓准病因病机,灵活运用古方治疗现代疾病.

  • 肠胃舒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25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分乔;成立;高海运;吴丽娟;张贺;许文忠;梅建强

    目的:观察肠胃舒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位观察病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肠胃舒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肠胃舒组给予肠胃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7d后,比较2组病人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但肠胃舒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肠胃舒组病人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肠胃舒能够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状态,降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肖和印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经验

    作者:陈艳霞;郭凯;张丽;毛娜;王红娟;龙小雅;杨兵宾;肖和印

    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主任肖和印教授认为小儿便秘常分为虚秘和实秘两类,虚者多因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实者多与乳食积滞、燥结气滞有关,敌应运脾导滞、攻补兼施为法,其多年来致力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 从“调气则后重自除”论肛肠科“后重”证

    作者:鲍新坤;林爱珍;孙光军;吴汉泉

    基于经典文献,引证和解析古文献中关于“后重证”的记载,从理法方药4个角度总结“后重证”在临床上的理论基础和“调气则后重自除”在“后重证”中的具体实践方法;旨在全面揭示“后重证”的病机关键、临床表现、虚瘀互结的证候学特点、调气活血为基础的治疗原则和基于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重证”的合理性.进一步启发中医临床医师溯本归元,注重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治疗学“防治结合”的优势.

    关键词: 调气 后重 活血
  • 吴敏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经验

    作者:吴姣;吴敏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因素影响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这2种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患有2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吴敏教授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两者有共同的致病机理,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痰凝且多责之于气滞血瘀.临床上,运用脏腑辨证法从肝论治,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疗效.

  • 姜良铎“从态论治”思想临床解析

    作者:王春勇;康雷;姜尚上

    总结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经验,从案例解析其从态论治”疑难病症的具体操作思路,即运用当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研究背景,结合现代科学对疑难病的新认识,辨证时着眼于病灶的微观状态,又关注患者的脏腑、三焦、气血宏观状态,总的立法以通调三焦为大法,治疗时整体把握,结合心理、行为等方法多因素干预,使复杂病症得以合理有效的治疗.

  • 基于数据挖掘对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用药规律的研究

    作者:牛静云;侯丽辉;李妍;徐芳;王颖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总结治疗该病的常用有效药物及其配伍关系.方法:筛选清代治疗妇科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对其中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闭经方剂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治疗闭经的方剂72首,剂型以汤剂、丸剂居多,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肝、脾和心经药物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形成6个聚类方.

  • 芳香性中药与脏腑关系探析

    作者:部环宇;王秀莲

    芳香性中药的药性独特,难以用四气五味来概括,且芳香性中药在临床应用广泛,效用奇特.故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文献研究论述了芳香性中药与脏腑关系,探讨芳香性中药主要通过脾胃,行“香”的中正之气,运偏颇之“邪”,其又可入心(脑)及肺、肝、肾,以发挥醒、悦、行、散、通、透、化、开、宣、泄等作用,达到驱邪外出、令体正安的目的,对临床治疗危重疑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芳香 脏腑 中医理论
  • 天麻首乌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苏文俏;彭艳梅;李跃辉;周润维;朱立华

    目的:建立天麻首乌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8 min,5%~15%乙腈;18~32 min,15%~26%乙腈;32~35 min,26%~ 27%乙腈;35~48 min,27% ~40%乙腈),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分析时间48 min.结果:根据10批样品建立了天麻首乌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其中包含天麻、何首乌等6味药的特征峰.结论:该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且分析速度较快,可用于天麻首乌片的质量评价.

  • 中医健康教育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作者:袁尚华

    中医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大众进行中医健康理念、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传播与指导,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和灵魂,是重要方法和首要环节.中医健康教育内容涵盖中医健康概念、中医健康理念、中医病因、中医治未病总则、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干预方法等,极具中医健康教育特色优势.广泛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使健者中医健康素养极大提高,养生保健防病知识技能迅速普及,以期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心身健康,延年益寿,将有力提升治未病服务,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凝练研究

    作者:国华;柳长华;周琦;宋歌;高宏杰;高敏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彰显了中医药行业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以核心价值为研究点,综合古籍文献、现代期刊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同领域及学科专家、中医药管理者及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和凝练,终提出了“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八字释义.

  • 山水文化:从山水裁剪出“境界”

    作者:陈小野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评价标准是“境界”高下、“自然”与否,追求“高境界”和“自然”(二者等价).“境界”高下、“自然”与否根于“有序”,而真正的“有序”为生命所独有,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生命观.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山水并非生命.那么为什么山水文化的核心评价标准也是“境界”高下、“自然”与否呢?其原理就在于,山水文化是以生命而且是以人的生命裁剪山水,山水文化以人的生命裁剪山水的具体表现有两个层次:一是山水首先要宜于人的生命,二是山水还要宜于人的生命追求“高境界”,故本文主要论述后者.生命无论是进化还是发育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按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就是追求高“层次”高“境界”的过程.山水写的是人的生命,所以山水也以有境界、高境界为上.高境界的山水画、园林、盆景,其奥秘就是高信息量.山水文化对山水的要求,一大方面的实质就是增加信息量,故将从22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 民国中医期刊《现代国医》的价值研究

    作者:张云;李文林;陈仁寿

    民国中医期刊承载了近代中医药的珍贵文献资料,促进了中医药的学术交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故以《现代国医》为例,研究民国中医期刊在中西医论争、中医教育和中药发展三方面的史料价值,同时介绍了民国中医期刊连载的专著、名家医案及中医名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温俊茂;李佳颖;陈鹏;高天琪;周驰;唐宏宇

    通过对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和展望,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方法.中医药治疗AS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性、中医特色的AS科研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将RCT实验和循证医学方法运用到临床,严格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运用细胞、基因遗传学技术等手段,结合中医药寻找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建立具备中医特色的AS测量体系,培养中医原创性思维等促进AS的中医内涵性建设.

  •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作者:申力

    冠心病(CH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诱发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及长期焦虑、压抑等情绪障碍的综合作用.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密切,若情志异常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调,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尤与心病发病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单纯的药物和介入治疗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干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历代医家对情志致病多有论述,中医对冠心病情志变化研究也已引起重视,导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遵循“形神统一”的理论,临床上患者除了主症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有临床证明,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满意.现对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的相关研究作一梳理,以期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 情志 抑郁 焦虑
  • 艾灸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晓伟;张新定;龙碧波;周学兰;何茹;石硕

    作为中医学的一种重要疗法,艾灸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肌、韧带与肌腱等主要结构,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不仅困扰运动员而且影响其运动成绩和职业生涯,而且也影响大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将艾灸应用于运动系统领域可以丰富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方法,故综述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关节炎、骨骼肌损伤、韧带与肌腱损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艾灸应用于更多的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提供依据.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炜悦;李峰;马捷;韩晨霞;郭思媛;周梦玲

    梅尼埃病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以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等特点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治疗梅尼埃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各异、效果不一,现将有关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 对中医药古籍书名的辨证论译

    作者:孙俊芳

    书名是一本书的眼睛和灵魂,其翻译在表达形式和词语取舍上要符合传播的需要.中医药古籍书名因其品类繁多、文化负载词丰富、古今词义变迁等原因使得该领域译本众多、差异甚大,很难统一规范.在此语境下提出的“辨证论译”取义于中医的“辨证论治”,即全面分析、辨别、认识书名的特点与共性,对其成书背景、主要内容、作者身份、研究领域、文化信息、书名来历等进行“望闻问切”,然后针对每一书名的“辩证结果”,运用相应的译则或译法对其灵活施译,不拘泥于某种流派,不固守于某家之言,才是恰当的翻译方法.

  • 以“深度翻译”理论模式探索中医英译

    作者:蒋辰雪;刘凯

    旨在从“深度翻译”的视角探讨中医英译.中医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关中医内容的英译在本质上是对中医文化的翻译.“深度翻译”既是一种具体翻译方法,也是一种翻译研究方法,其阐释性和文化再现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语言和意义的双重转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背景知识、话语语境、主体意图的充分解读,能够将中医文化保留在译文中,使译文读者有条件更好地理解、欣赏中医文化的深刻内涵,理解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再现,从而让中医通过译介真正走向世界.

  • 翻译美学指导下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策略探析

    作者:白杨;陶宝琛;张斌

    中医典籍重言词作为中医语言一大特色,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从翻译美学理论入手分析中医典籍重言词及其译文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以美学取向为归旨,探讨在审美再现过程中如何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翻译的审美要求,从而达到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的艺术性.

  • 自建中医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促进中医英译

    作者:刘春梅

    随着中医日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如何准确地传达中医赋有丰富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概念成为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故从语料库的角度讨论中医翻译是中医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还未建成大型中医双语平行语料库,故外语专业教师可以先自建小型中医双语平行语料库进行中医英译的研究.同时介绍如何简单易行且不降低质量地建立中医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以期促进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

  • 论现代中医研究继承与创新中的定比

    作者:萧昌炎

    在现代中医的研究中,继承与创新间处处皆有可比性,在可比的选择中求发展,这才是研究的实际价值.今从中医学术突出的“类比”思维特征着手,提出升华思维维度而展开维属所限定的“定比”,发掘整理通常道法于自然的思维用意、关系关联、取象推演、关注生机等已经显在的认知外,尚可发明整合意义的公维公共、公约公同、公理公通、公察公正、公道公用等潜在理念,这将在具体的研究中直接影响着可选择的取向,具备预期研完目的的可走向.关键性决定着思维维度为源头的系统可导向.

  • 合理·缺陷·弥补:基于隐喻映射的中医五行学说研究

    作者:石勇

    中医五行学说具有隐喻性特征.从隐喻映射角度分析,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结合虽是实践的抉择,但取象比类发挥了描述性优势,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传承,同时受实体本位思维和过度隐喻推理干扰,常常诱发推导性罅隙,导致中医饱受诘难.通过对中医取象比类深度挖掘,发现过程隐喻与临床检验能够有效地弥合中医五行学说中的罅隙,在张扬触类旁通思维品格的同时,保证取象比类在一个合理、有效的区间内进行.

  • 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离断大鼠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苏静;孙志;沈素娥;孙郁婷;侯玉昆;李朕;刘海燕

    目的:评价温针灸对经显微手术修复的完全离断周围神经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肠肌湿重的变化,并与单纯电针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电针组和温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温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电针组,但经统计学检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对周围神经完全离断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并不明显,但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 三种针法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的影响

    作者:罗本华;王燕;张亚飞;罗梅桂

    目的:观察针刺失眠方、脐内环穴及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影响,并对3种针法优选.方法:70只大鼠经随机、PCPA失眠造模及筛选后共分6组各10只,正常组、模型组无特殊处理,3个观察组分别给予针刺失眠方、针刺脐内环穴、针刺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干预,非穴组给予针刺非穴处理,治疗6d后取大鼠海马匀浆,ELISA法检测5-HT和5-HIAA含量.结果:PCPA模型大鼠海马5-HT和5-HIAA明显降低,3种针法均显著升高5-HT、5-HIAA含量;而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作用更好,优于2种单一方法并显示其叠加作用.结论:3种针法可能通过升高海马内5-HT、5-HIAA含量而改善失眠,实验支持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为失眠症的优选干预方法.

  • 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继革;蔡向红;陈枫;申岩;罗丽华;凌梦馨

    目的:天突深刺治疗吞咽障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枫教授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50名,女30名,平均年龄(58.65±8.30)岁.实验组为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障碍,对照组只使用天突深刺方法治疗吞咽障碍.使用配对£检验,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后SSA评分和VFSS评分表明,实验组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t=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比仅使用天突深刺方法效果要好.

  • 针灸序贯疗法成功助孕反复IVF-ET失败13次病案1例

    作者:周莉;王茵萍

    目的:报道1例患者4年间接受13次辅助生殖治疗均失败,再次接受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前给予针灸序贯疗法干预的病案.方法:根据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卵泡期不同阶段生理及病理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针刺疗法,配合使用艾灸、温针灸、刺络拔罐、电针,每周治疗2次,对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4个月共接受33次针灸序贯治疗后,顺利进行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健康龙凤胎一对.结论:该案例的成功提示针灸序贯疗法能加速性腺功能恢复,改善子宫内环境,对IVF-ET全程起到良性调节.

  • 从“年少则求之于经”阐释少儿推拿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红卫;孙德仁

    “年少则求之于经”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素问·示从容论》:“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对于“年少则求之于经”,《内经》并未见有更多的说明和阐述.故就“年少则求之于经”的理论源流,通过对“年少”“经”的理解,从理论来探讨“年少则求之于经”与少儿推拿的关系,并得出“求之于经”是少儿推拿的理论基础,由此可以将少儿推拿绿色安全的疗法广泛推广.

  • 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内GDNFmRNA、 Rai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微;李瑛;刘丽莎;罗芳丽;赵中亭

    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组织内GDNFmRNA、Rai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模,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后观察结肠上皮细胞形态、结肠组织内GDNFmRNA、Rai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多,GDNFmRNA、RaimRNA表达降低.电针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减少,GDNFmRNA、RaimRNA表达增强.结论:电针能改善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上调GDNFmRNA、RaimRNA的表达水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