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内注射188Re胶体与乙醇和乙酸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比较瘤内注射相同体积的188Re胶体、无水乙醇、醋酸对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疗效.方法49只荷人QGY肝细胞癌裸鼠分为6组.对照组(14只)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实验组1~5每组7只裸鼠,分别瘤内注射18.5 MBq(0.1 ml)188Re胶体、9.25MB1(0.1 ml)188 Re胶体、0.1ml无水乙醇、0.1 ml质量分数30%醋酸、0.1 ml超液态碘油与30 μg丝裂霉素混和物.7 d后处死裸鼠,分离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7 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1~5肿瘤的平均质量分别为(1.75±0.29),(0.26±0.03),(0.44±0.17),(1.38±0.25),(0.91±0.28)和(1.38±0.28)g.其中实验组1与实验组2、实验组2与实验组4、实验组4与实验组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1,<0.05).实验组4肿瘤表面见明显坏死,实验组3肿瘤表面见轻度坏死,其他各组无肉眼可见坏死.病理检查示各组均有存活肿瘤细胞,其中实验组3和实验组4见大片坏死区,实验组1,2,5可见小的点片状坏死区.结论与乙醇和醋酸相比,188Re胶体治疗肝癌效果好且组织副反应小.
-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62例Ⅱb~Ⅲb期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研究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2.7±8.9)岁]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4个疗程化疗,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1.9±7.0)岁]行同步放疗联合GP方案4个疗程化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后的近期疗效,并对生存时间进行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3和6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90.62%(29/32)、70.00%(21/30)和96.88%(31/32)、66.67% (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3.00和7.22,均P<0.05);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和15个月(x2=2.194,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87.50%(28/32)和76.67%(23/30);x2=1.24,P>0.05];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2% (13/32)和20.00%(6/30);x2=4.00,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不可切除NSCLC的近期疗效优于同步放疗联合GP方案.
-
18F-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对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对结直肠癌(CRC)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50例CRC患者(男105例,女45例,中位年龄63岁)资料,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并检测Kras基因.18F-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包括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包括MTV2.5、MTV20%、MTV30%、MTV40%、MTV50%)、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包括TLG2.5、TLG20%、TLG30%、TLG40%、TLG5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Kras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分别有78和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比值比(OR)=1.176,95% CI:1.043~1.327]和MTV2.5(OR=1.125,95% CI:1.002~1.263)是CRC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以SUVmax=15.5、MTV2.5=23.79 cm3为阈值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准确性分别为67.33%(101/150)和65.33% (98/150);两者对直肠及乙状结肠癌亚组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更高,准确性分别为70.79% (63/89)和68.54% (61/89).结论 SUVmax和MTV2.5可预测CRC患者Kras基因突变,但预测效能与病理基因检测尚有差距.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癌基因 突变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评价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6±11)岁]确诊的AAV患者资料,包括6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7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2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观察和记录18F-FDG PET/CT所示疾病累及范围、影像特征以及病变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病变SUVmax与患者同时期C反应蛋白(CRP)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CRP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病变SUVmax和累及范围的差异.结果 15例AAV患者中14例PET/CT显像阳性,共56个病灶.累及15个部位:耳鼻喉区与肺各9例,肾脏8例,脾与淋巴结各6例,骨髓4例,皮肤3例,前列腺、主动脉与椎体前缘软组织灶各2例,眼眶、腮腺、甲状腺、肝与胰腺各1例.34个病灶(60.7%,34/56)为临床评估时未怀疑到的隐匿病灶.GPA病变主要累及耳鼻喉区、肺和肾脏,MPA主要累及肾脏和脾,EGPA主要累及耳鼻喉区、淋巴结和骨髓.患者的CRP水平与病灶的SUVmax无相关性(r=0.462,P>0.05),CRP升高组病灶与CRP正常组SUVmax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451,P>0.05),但CRP升高组的受累部位明显多于CRP正常组(t=3.456,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AAV中能检出很多阳性灶,尤其可发现临床隐匿病灶,可作为AAV辅助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评估病变程度及全身累及范围.
-
基于SPECT/CT平台的心电门控钙化积分扫描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衰减校正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基于SPECT/CT平台的心电门控钙化积分(CACS)扫描用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衰减校正的可行性.方法 2017年1月至10月间110例受检者[男61例,女49例;年龄(68.4±9.4)岁]行常规静息门控MPI的同时,分别进行一次心电门控CACS扫描和常规非门控的心脏CT衰减校正扫描.分别采用CACS和CT图像对MPI进行衰减校正,比较2种校正后MPI图像左心室各壁段(前壁、侧壁、下壁、间壁和心尖部)显像剂分布的相对百分比及对视觉评估心肌是否缺血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和Kappa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CACS扫描和常规CT衰减校正的MPI图像显像剂分布的相对百分比在左心室(前壁、侧壁、下壁、间壁和心尖部)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782~0.456,均P>0.05);2位医师对2种衰减校正的MPI图像左心室上述各壁是否缺血视觉评估的一致性(加权Kappa值)分别为0.864(95% CI:0.749~0.979)、0.795(95% CI:0.717~0.874)、0.494(95% CI:0.076~0.912)、0.724(95% CI:0.321~1.000)和0.873(95% CI:0.764~0.982),均P<0.01.结论 在SPECT/CT平台上用心电门控CACS扫描的心脏CT扫描图像进行99Tcm-MIBI MPI衰减校正可行.
-
基于18F-FDG 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胃癌术后的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基于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的影像组学特征集联合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胃癌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间207例胃癌患者(男143例,女64例,年龄20~85岁)的PET/CT显像结果,分为训练组(104例)和验证组(103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无病生存(DES)期,筛选出PET/CT图像中有意义的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S)并探索其与DFS的关系;行Cox回归得到术后胃癌DFS的危险因素;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并评价其对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计算一致性指数(C指数).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S、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胃癌患者DFS相关的危险因素(风险比:2.148~2.828,均P<0.05).综合上述5个危险因素得到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比单独RS能更准确地预测DFS:训练组两者C指数分别为0.830和0.700,验证组对应值分别0.776和0.681.结论 结合影像组学特征集与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更准确地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情况.
-
儿童横纹肌肉瘤的18F-FDG PET/CT表现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表现,探讨PET/CT在RM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9月间29例经病理证实的RMS患儿(男15例,女14例,年龄1~ 14岁)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图像,分析PET/CT图像特点,计算并比较不同病理分型RMS的肿瘤/肝脏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值(TL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29例患儿中,胚胎型RMS 19例,腺泡状RMS 7例,余3例分型不明.原发灶中位SUVmax为6.8(4.3,8.9).胚胎型RMS和腺泡状RMS肿瘤中位SUVmax[6.2(4.3,8.8)与5.3(4.0,9.0)]和中位TLR[3.6(2.6,8.1)与3.0(2.2,6.3)]均未见明显差异(u值:60.00和48.50,均P>0.05).15例患儿发现淋巴结病变,6例有肺部病变,4例患儿发现骨或骨髓腔病变,2例发现乳腺病变.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较好地反映RMS患儿病灶分布范围及其代谢活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伴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早期帕金森病18F-FDG PET显像脑葡萄糖代谢特点
目的 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研究伴有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的早期PD患者[伴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5.7±6.7)岁;无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5.7±8.5)岁]及健康对照[男14名,女6名,年龄(54.6±6.4)岁].受试者均行18F-FDGPET显像,获得脑葡萄糖代谢图像.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各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差异和特点.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早期PD患者在壳核、苍白球、丘脑、脑桥、小脑和初级运动皮质区均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强,而枕叶及颞叶部分脑区代谢减低(Zmax:3.19~ 6.86,t:2.11~9.96,均P<0.001).有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早期PD患者与无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患者相比,出现了双侧背外侧额前回、双侧后顶叶等视觉处理中枢葡萄糖代谢减低区.结论 伴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早期PD患者脑内视觉通道葡萄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其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
恩他卡朋可有效提高18F-DOPA PET/CT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效能
目的 探讨恩他卡朋在提高6-18F-氟-L-多巴(18F-DOPA)PET/CT显像效果和帕金森病(PD)诊断效能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间44例确诊PD患者[男24例,女20例,年龄(51.3±11.0)岁]和14名健康受试者[男7名,女7名,年龄(57.6±14.4)岁]行18F-DOPAPET/CT显像,其中24例PD患者显像前服用恩他卡朋(PD1组),余20例PD患者不服用恩他卡朋(PD2组);6名健康受试者显像前服用恩他卡朋(对照1组),余8名不服用恩他卡朋(对照2组).以枕叶为参考区域,计算并比较各组纹状体各区域的放射性计数比值(SOR).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PD1组和对照1组纹状体显影更清晰,脑皮质放射性摄取下降明显.PD1组起病肢体对侧壳核前部、后部和尾状核SOR较PD2组分别提高15%、14%和15%(t值:2.92、3.11和2.49,均P<0.05),起病肢体同侧上述部位SOR分别提高17%、21%和17%(t值:2.90、3.56和3.00,均P<O.05).对照1组左侧壳核前部、后部和左侧尾状核SOR较对照2组分别提高29%、35%和27%(t值:3.64、3.48和4.48,均P<0.05),右侧上述部位SOR分别提高29%、28%和29%(t值:2.92、2.73和3.61,均P<0.05).全部服用恩他卡朋者左侧(起病肢体对侧)壳核前部、后部和右侧(起病肢体同侧)壳核后部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9、0.999和0.972,远大于未服用恩他卡朋者(0.865、0.889和0.848;z值:3.24、3.03、2.77,均P<0.01);右侧壳核前部、左侧尾状核和右侧尾状核AUC分别为0.927、0.941和0.906,亦大于未服用组(0.754、0.766和0.696;z值:2.01、2.36、2.17,均P<0.05).结论 恩他卡朋可有效提高纹状体的18F-DOPA摄取,从而提高18F-DOPA显像对PD患者与健康人的鉴别诊断效能.
-
复方碘溶液对格雷夫斯病患者摄131Ⅰ功能及131Ⅰ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停用复方碘溶液不同时间对格雷夫斯病(GD)患者摄131Ⅰ功能及131Ⅰ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首次接受131Ⅰ治疗GD的患者1 585例(男415例,女1 170例;年龄17~ 62岁),分为预治疗组(131Ⅰ治疗前服用过复方碘溶液)85例[停用复方碘溶液4~7d组(A组)35例,停用8~14d组(B组)28例,停用15~ 30 d组(C组)22例]和对照组(未服用复方碘溶液)1 500例.比较4组患者的高摄131Ⅰ率(RAIU)、有效半衰期、131 Ⅰ治疗前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Ridit分析和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A~C组与对照组高RAIU分别为(64.86±13.20)%、(67.40±9.10)%、(73.46±4.65)%和(74.14±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58,P>0.05).4组有效半衰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651,P>0.05).A~C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T3水平分别为(11.90±4.85)、(15.51±2.95)、(22.08±2.31)和(23.98±4.98) pmol/L(F=13.972,P<0.01),其中A组与B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组(t值:6.57 ~12.08,均P<0.05);上述4组FT4水平分别为(25.65±11.95)、(32.33±6.25)、(68.41± 13.94)和(73.65±21.55)pmol/L(F=21.238,P<0.01),A组与B组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组(t值:36.09~48.00,均P<0.01).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97,P>0.05);4组间完全缓解率差异亦未见统计学意义(x2=1.169,P>0.05).结论 131Ⅰ治疗GD前使用复方碘溶液行预治疗,停药后2周内行131Ⅰ治疗;为避免131Ⅰ治疗后出现甲亢加重,建议停用4~7d即可行131Ⅰ治疗.
-
唾液腺动态显像检测杨氏模量值正常的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损伤
目的 应用唾液腺动态显像评估杨氏模量值正常的干燥综合征(SS)患者腮腺及颌下腺的损伤情况.方法 分别收集78个SS与100个健康对照的腮腺及颌下腺的杨氏模量值,并采用两样本£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绘制腮腺及颌下腺的杨氏模量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与诊断界值;对SS腺体进行唾液腺动态显像,观察杨氏模量正常的SS腺体的15 min摄取分数(UR15).结果 SS患者与健康对照左、右两侧腮腺、颌下腺间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1.192-0.404,均P>0.05).SS腮腺的杨氏模量值高于正常腮腺[(15.39±8.08)和(9.33±2.21) kPa;t=7.169,P<0.05].SS颌下腺的杨氏模量值高于正常颌下腺[(14.35±5.33)和(9.18±2.36) kPa;t=8.662,P<0.05].腮腺及颌下腺杨氏模量值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8和0.83,各自以10.85 kPa及10.95 kPa为诊断界值,灵敏度分别为69.23% (54/78)和73.08%(57/78),特异性分别为77.00% (77/100)和83.00% (83/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13%(54/77)和77.03% (57/7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24% (77/101)和79.81% (83/104).杨氏模量值与UR15评价SS腮腺、颌下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0.963和0.896,均P>0.05).78个SS腮腺与颌下腺的UR15值分别为1.42±0.97、1.19±0.83.约58.33%(14/24)杨氏模量值正常(<10.85 kPa)的SS腮腺出现细胞摄取功能降低,约76.19%(16/21)杨氏模量值正常(<10.95 kPa)的SS颌下腺出现细胞摄取功能降低.结论 SS患者腮腺与颌下腺硬度较健康对照增加且细胞功能受损,唾液腺动态显像可发现杨氏模量值正常的SS腺体的细胞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