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

中国骨伤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중국골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83/R
  • 国内刊号: 李为农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gszz@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果树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膝骨关节炎肌骨超声与X线片表现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张栋;王庆甫;石鑫超;王欢;赵军;杨黎黎;王伟利;丁昊彬;常青

    目的:比较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肌骨超声与X线片的表现特点,研究两者在膝骨关节炎诊断中各自的优势.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门诊病历,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患者的肌骨超声以及X线片表现,共纳入57例(66膝),其中女48例,男9例,年龄41~78岁,平均(58.9±9.8)岁,主要症状以双膝或单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有确切的压痛点为主,平均病程(13.6±3.0)个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X线片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患者的肌骨超声检查结果:滑膜增生9膝,关节积液20膝,半月板病变13膝,髌下脂肪垫炎症5膝,髌韧带病变8膝.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患者肌骨超声检查结果:滑膜增生20膝,关节积液31膝,半月板病变22膝,髌下脂肪垫炎症16膝,髌韧带病变17膝.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滑膜增生6膝,关节积液6膝,半月板病变7膝,髌下脂肪垫炎症7膝,髌韧带病变5膝.结论:肌骨超声可以很好地反应早期和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更好地定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位置,并且在X线片表现不明显时做到早期的病变发现.在临床过程中应将肌骨超声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之中.

  • MAST Quadrant通道下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作者:何升华;马笃军;赵祥;丁浩;方俊

    目的:观察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疼痛评分和下腰痛JOA(包括腰痛主观症状、下肢痛及麻木、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评分以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末次随访拍摄X线片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8.6)个月,手术时间(138±46) min,出血量(335±152) ml,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VAS评分由术前7.93±1.27降低到术后1个月2.05±1.18及末次随访1.89±0.42;JOA总评分由术前1.59±0.42提高到术后1个月8.86±0.37及末次随访9.02±0.29.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17例,良19例,可3例.末次随访35例椎体间明显骨性融合.结论:MAST Quadrant通道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具有安全性好、创伤小、出血少、疗效满意等优点.

  • 髂骨旋转移位与L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

    目的:研究髂骨旋转移位与L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为防治L4,5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8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51.78±20.18)岁;病程1~126个月,平均(11.18±9.23)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3±27.23)年;病程0.5~103个月,平均(11.99±12.56)个月.为患者拍摄腰椎正位片68张,腰椎侧位片68张,骨盆平片68张,测量骨盆倾斜度、腰椎侧弯度和椎间盘厚度.直线与回归方法研究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度、腰椎侧弯度与椎间盘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L4,5椎间盘突出中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之间呈正相关性(R=0.49,P=0.00),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3.05+1.07X,P=0.00),男性L4,5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侧弯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负相关(R=-0.50,P=0.01),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13.09-0.27X,P=0.02),而L5S1椎间盘突出中男性患者腰椎侧弯与L5S1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R=0.46,P=0.04).结论:髂骨旋转移位与L4,5椎间盘退变、突出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严重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充;周勇刚;马海洋;张卓;付华昊;吴文明;朴尚;杜银桥;王森

    目的:总结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内翻畸形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5年5月,34例(40膝)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其中男8例(8膝),女26例(32膝);年龄55~82岁,平均(65.00±7.25)岁.每例膝关节使用的螺丝钉数为1~6枚,其中2例结合使用了延长杆(分别使用4、5枚螺丝钉).分别测量计算每例患者胫骨平台骨缺损面积百分比、骨缺损的深度并记录使用螺丝钉数量,经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胫骨平台不同缺损百分比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关系,同时分析骨缺损深度对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l~72个月,平均24个月.HSS评分术前(43.33±6.11)分(32~51分),术后改善为(92.15±4.64)分(83~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提高.所有患者获得稳定且力线正常的膝关节,胫股角由术前(167.00±6.39)°改善为术后(175.00±2.69)°;胫骨角由术前(78.09±4.51)°改善为术后(88.75±1.24)°.螺钉骨水泥技术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的面积和深度存在相关性,可据此构建相关性直角坐标图.结论:螺钉加强骨水泥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处理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的方法,中短期效果可靠.临床实践中可利用缺损严重程度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相关性直角坐标图,根据术中的缺损面积百分比和深度,得到推荐使用的螺丝钉数.

  • 三种不同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杜红根;魏晖;蒋忠;王焕明;叶树良;宋鸿权;宁喜涛

    目的:评价3种不同脊柱旋转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180例收治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坐位定点旋转组、侧卧位斜扳组和仰卧位旋转组,每组60例.终剔除和脱落10例,纳入统计坐位定点旋转组57例,侧卧位斜扳组57例,仰卧位旋转组56例.各组的年龄、性别、BMI、节段性放射痛、直腿抬高痛、部分神经功能缺失、突出节段及类型、SF-36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隔日1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疗程结束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SF-36躯体疼痛指数(BP)、躯体功能指数(PF)和ODI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BP、PF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ODI得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明显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中医“骨错缝”病机理论运用3种不同脊柱旋转手法均能有效、安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疗效相近.

  • 物理查体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成帷;潘哲尔;张超;刘彩龙;陈雷

    目的:评价5种常用临床物理查体及联合查体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盲法队列设计共纳入105例肩关节疼痛患者,所有患者接受5种物理查体(包括Neer征,Hawkins-Kennedy征,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及肩关节镜检查,记录结果,依据Nikolaus的诊断标准为SAIS诊断的金标准.对各种查体进行诊断试验相关评价,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ROC曲线分析.采用逐步前进法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Kappa分析及符合率评估联合查体的佳组合、效力、查体的可靠性.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除Hawkins-Kennedy征外,其他查体AUC均有统计学意义(AUC=0.62~0.73,P<0.05),阳性似然比≥2.0的查体为疼痛弧、空罐试验和外旋抗阻试验,阴性似然比≤0.5的查体为Neer征、疼痛弧和外旋抗阻试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为诊断SAIS的佳组合,疼痛弧、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为排除SAIS的佳组合.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查体的AUC有统计学意义(AUC=0.85,P=0.000),高于所有单独查体,佳截断值为出现任意3项阳性查体.5种物理查体的Kappa值范围为0.42~0.71,符合率范围70.50%~87.60%.结论:3项独立查体(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阳性及5项查体中出现3个或以上阳性查体有助于SAIS的确诊,3项独立查体(Neer征、疼痛弧、外旋抗阻试验)阴性有助于SAIS的排除.5项查体均具备中到高度的可靠性.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出现2项或以上阳性查体)为诊断SAIS的佳组合,疼痛弧、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均为阴性)为排除SAIS的佳组合.任意3项阳性查体为使用5种物理查体联合诊断和排除SAIS的佳截断值.

  • 两种方式修复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涛;万春友;马宝通;徐卫国;梅晓龙;贾鹏;刘磊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与锚钉缝合法用于修复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和锚钉缝合法治疗58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采用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治疗29例(A组),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39.76±11.81)岁;损伤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2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5例、Ⅳ度损伤10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2例.采用锚钉缝合法治疗29例(B组),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79±13.28)岁;损伤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9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6例、Ⅳ度损伤13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1例.对所有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三角韧带行切开探查并手术修复以恢复踝关节内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时间23~40个月,平均27.3个月,踝部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7周,平均12.3周,未发生伤口并发症,无踝关节不稳定表现.两组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P=0.666)和视觉模拟评分(P=0.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钻孔经骨道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法治疗三角韧带完全断裂能够获得使用锚钉缝合同样优良的临床效果,避免了锚钉术后无法取出的弊端,具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社会医疗资源的优势.

  • Kümmell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赵立来;童培建;肖鲁伟;戎露江;娄云龙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Kümmell病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平均4.7个月.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椎X线片,CT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与MRI矢状位T1WI、T2WI及STIR影像学资料.结果:正侧位X线片病椎可见线形透亮线样“椎体裂缝征”,CT可见椎体内伴有气体和(或)液体的空壳样改变,MRI提示椎体出现边界完整的液体信号区域.结论: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发病特点,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何晓宇;王朝强;周之平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19~58岁,平均(38.3±4.1)岁.测量术前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变化,根据角度变化,观察关节面恢复情况,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5.3)个月.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改善(P<0.05).Maryland评分83.2±8.4.结论: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是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联合使用胫骨延长柄和金属垫片假体治疗膝关节置换胫骨缺损

    作者:韵向东;安丽萍;姜金;姚长江;董海涛;靳佳欣;夏亚一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胫骨延长柄和金属垫片假体治疗胫骨缺损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使用胫骨延长柄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0例(11膝)临床效果.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67岁(60~77岁).所有患者行膝关节CT检查,明确其内侧缺损程度,缺损程度均为T2A.均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前后使用K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使用止血带,术后均不放置引流,不输血.分别从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疼痛、稳定性及活动度方面进行评分.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评分优于术前.未见感染病例.结论:联合使用胫骨延长柄和金属垫片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能显著提高胫骨假体的稳定性.

  • 显微减压术治疗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谭庆强;朱雄;安勇;李凤强

    目的: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13年5月,对16例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2~56岁,平均38.6岁;L3,41例,L4.510例,L5S115例.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20~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恢复率按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好4例,未发生与该项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显微减压术适宜治疗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老年人更容易耐受.

  • 自制钢丝导针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桂景雄;欧钜伦;王小平;朱小华;郭胜;许国泰;邓志成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钢丝导针在后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手术中辅助引导钢丝进出胫骨隧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22例后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7~63岁,平均35.6岁.按Meyers分型标准,Ⅱ度9例,Ⅲ度13例.所有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术中使用自制钢丝导针辅助完成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利用自制钢丝导针辅助快速完成钢丝穿过胫骨隧道操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X线检查提示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提示功能良好,后抽屉试验阴性.结论:自制钢丝导针简化了钢丝穿过胫骨隧道的手术操作,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前臂深屈肌腱腱鞘囊肿卡压尺神经1例

    作者:张文贤;周君;冯康虎;李盛华;王久夏;浦军

    患者,男,56岁,司机.因“左肘部疼痛伴左手4、5指麻木不适1个月”收住我院.入院症见:左前臂尺侧酸困、胀痛不适,左环、小指感觉麻木伴屈肘加剧.查体:屈腕、屈指功能正常,拇指内收正常.环、小指不能并拢.夹纸试验阳性.未出现爪形手.小鱼际萎缩.感觉障碍以左环、小指掌背侧明显.Tinel征阳性.第1背侧骨间肌和小指的屈指深肌肌力Ⅳ级.

  • 小肠黏膜下层修复骨关节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旗;李春宝;申学振;曲峰;陆兮;刘玉杰

    作为天然细胞外基质生物衍生材料,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用作组织工程的理想支架,在修复组织缺损和实现组织重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IS在修复骨关节损伤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研究发现SIS对骨、半月板、韧带或肌腱均表现出良好的修复效果,但是在关节软骨、腱骨愈合等方面的具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新型SIS修复材料的开发,也将是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 前交叉韧带单束和双束重建比较研究的现状

    作者:余家阔

    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主要结构之一,ACL断裂的患者,会继发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退变[1].ACL断裂后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重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ACL重建的手术方法有多种[3-6].近年来,对ACL重建术式的争论焦点多集中在单束重建或双束重建方面[7].

  • 针灸治疗下腰痛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梁飞凡;陈威烨;陈博;王辉昊;徐勤光;詹红生

    目的:对针灸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5月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针灸与其他疗法比较治疗LBP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通过RevMan 5.2软件对治疗前后VAS、ODI、JOA、RMDQ等评分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0个RCT,共计7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灸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1.32;95%CI(-1.41,-1.22);Z=27.28;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ODI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5.07;95%CI(-7.50,-2.65);Z=4.10;P<0.000 1];单纯针灸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3;95%CI(2.02,3.63);Z=6.90;P<0.000 01];单纯针灸治疗组RMDQ评分改善优于非针灸治疗组[RR=-2.80;95%CI(-3.49,-2.11);Z=7.95;P<0.000 01].结论:单纯针灸疗法在改善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 分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赖震;刘志祥;杨俊龙;张兆飞;常毅良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14例(14膝).男8例,女6例;年龄20~49岁,平均(31.8±8.1)岁.患者均行X线、MR检查,提示10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角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Ⅰ期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术后固定3周后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3~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且存在明显松弛时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80个月,平均48.9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达87.1 ±2.8,优于术前19.6±0.9(t=12.3,P<0.01).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级:9例接近正常,5例异常.结论: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 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闵重函;周瑛;荆琳;张洪美;王胜;陈卫衡;陈平泉

    目的:研究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治疗作用和对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手法加中药熏蒸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9例,采用等长肌力锻炼、逐渐加大屈曲幅度和渐进性负重等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和手法,中药熏药采用海桐皮汤方由熏药机加热雾化后局部熏蒸,手法治疗根据韧带愈合生物力学规律,把握屈膝程度、松解手术后粘连.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以随访中MRI上测量的骨隧道宽度变化作为腱-骨愈合情况的观察指标.结果: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组内比较,总分均随时间推移改善(治疗组F=36.54,P<0.05;对照组F=28.12,P<0.05);组间比较,术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0.105,P<0.05;术后3个月t=5.361,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腱-骨愈合情况在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时胫骨和股骨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早期功能恢复,且不会影响腱-骨愈合.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和微创重建膝关节内侧结构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民;刘玉杰;刘洋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结合微创重建膝关节内侧结构(PMC)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于骨科就诊的22例ACL和膝关节PMC损伤患者,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29.4岁.采用关节镜下重建ACL,同时经ACL手术切口微创重建PMC.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个月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外翻应力试验和Slocum试验对稳定性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分级评价膝关节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膝关节行MR检查.结果:术后2、6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和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1例前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外翻应力试验呈弱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32.0±11.2,Tegner评分0.9±0.5;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96.8±6.8,Tegner评分6.1±0.9,均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复查MRI显示移植物显影良好.结论:采用关节镜下ACL重建同时微创重建PMC,可以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许桦;陈亿民;翟利锋;毕大卫

    目的:介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总结治疗的经验与教训.方法:随访自2008年至2013年经治的26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9~55岁,平均40.7岁.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并同时修补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处理内外侧复合体损伤.9例分期手术,其余均采取Ⅰ期手术处理所有损伤.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为0.8~3.2年,平均1.6年,手术平均等待时间为1.2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42.5±4.5(33~48分),终末随访时78.1±3.9(57~95分),随访时评分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均超过90°,内外翻试验正常或接近正常,所有患者在屈70°时Lachman试验阴性.结论:膝关节韧带多发损伤应首选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如无法Ⅰ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则Ⅰ期先重建后交叉韧带,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因多种原因易漏诊,避免因术前准备不充分而分期手术.

中国骨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