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杂志
China Medicine 중국의약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777
- 国内刊号: 11-545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完全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片,大剂量30 mg/d;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片,大剂量20 mg,/d,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PANSS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和8周后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PANSS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阿立哌唑组:(75±13)、(60±13)、(50±10)、(46±12)分比(90±15)分;奥氮平组:(78±l4)、(63±12)、(52±12)、(49±12)分比(90±15)分;均P<0.0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高于奥氮平组[94.0%(47/50)比90.0%(45/50),P<0.05).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氮平组[46.0%(23/50)比70.0%(35/50),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奥氮平,安全性较好.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非梗死相关动脉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促进其表达的机制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非梗死相关动脉连接蛋白43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促进其表达的机制.方法 制备兔高脂血症模型,取其中8只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连接蛋白43行定量分析.对正常兔、高脂血症模型兔非梗死相关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将平滑肌细胞分为4组(每组12个样本):①正常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②高脂血症对照组,高脂血症平滑肌细胞给予磷酸盐缓冲液.③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高脂血症平滑肌细胞给予0.1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④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加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分别给予MAPK通路抑制剂[PD98059(100 μmol/L)、SB203580(25μmol/L)、SP600125(25 μmol/L)]预处理30 min后给予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 h.比较各组连接蛋白43表达的差异.结果 兔心脏缺血再灌注1周后,非梗死相关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再灌注1周后非梗死相关动脉连接蛋白43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为1 303±142,缺血再灌注组为2 136±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缺血再灌注1周后连接蛋白43表达明显增加.对非梗死相关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组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连接蛋白43表达明显高于高脂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1.79±0.31)比(1.25±0.21)和(0.62±0.14),P<0.05];MAPK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加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连接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0.85±0.19)、(0.99±0.13)、(0.81 ±0.15)比(1.79±0.31),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非梗死相关动脉连接蛋白43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非梗死相关动脉平滑肌细胞MAPK通路的信号传导,导致连接蛋白43表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
-
小剂量氯胺酮和曲马多预防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寒战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和曲马多预防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纳入择期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氯胺酮组(40例)、曲马多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胎儿娩出后,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25 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0.25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于给药后15、30和45 min观察寒战程度、测量鼓膜温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给药后各时点产妇寒战程度氯胺酮组(15 min:无寒战;30 min:1例1级;45 min:1例1级)和曲马多组(15 min:1例1级;30 min:1例1级、1例2级;45 min:2例1级、1例2级)均低于对照组(15 min:8例1级、7例2级、5例3级;30 min:9例1级、8例2级、5例3级;45 min:10例1级、8例2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氯胺酮组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给药后15、30、45 min鼓膜温度与基础鼓膜温度比较均降低,其中氯胺酮组[(36.06 ±0.14)、(36.11 ±0.13)、(36.26±0.12)℃]明显高于于对照组[(35.82±0.22)、(35.94 ±0.18)、(36.07±0.19)℃]和曲马多组[(35.87±0.20)、(35.95±0.16)、(36.07±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各时间点氯胺酮组和曲马多组产妇均出现不同程度镇静,对照组产妇均无镇静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恶心,氯胺酮组1例出现恶心、1例发生呕吐,曲马多组2例出现恶心、2例发生呕吐,3组均未发生幻觉和眼球震颤.结论 预防性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和曲马多可明显减少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寒战的发生,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
糖尿病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2例(糖尿病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48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34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血清1,25(0H)2D3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1,25(0H)2D3水平低于对照组[(12 ±5) μg/L比(22±5)μg/L],且颈动脉斑块组中血清1,25(OH)2D3水平明显低于无颈动脉斑块组[(8.3±1.4)μg/L比(18.0 ±2.8) μg/L] (P <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r =0.60、0.16、0.43、0.50、0.45、0.32,P<0.05或P<0.01),与血清1,25(OH)2D3水平呈负相关(r=-0.55,P<0.01).多因素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年龄[OR=1.076,95%置信区间(CI):1.040 ~1.115]、吸烟(OR=3.852,95% CI:1.821 ~7.905)、体重指数(OR=1.623,95% CI:1.030 ~1.720)、收缩压(OR=1.295,95% CI:1.040 ~1.493)、HbA1c (OR=1.054,95% CI:1.032 ~1.260)、LDL-L (OR=1.642,95% CI:1.135 ~2.320)是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均P<0.05),1,25(OH)2D3(OR=0.986,95% CI:0.864 ~0.996)是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P<0.01),并且在校正上述因素后,血清1,25(OH)2D3水平仍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独立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血清1,25(OH)2D3水平降低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
行为康复训练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行为康复训练用于单侧外周前庭病变伴姿势不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行为康复训练.训练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姿势稳定性,评价并比较2组疗效、训练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前对照组和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1.9)分和(8.3±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0.4±1.6)和(12.3±1.5)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均P<0.05),训练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48/50)]高于对照组[77.8% (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依从率[98.0% (49/50)]高于对照组[80.6% (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73±9)分比(65±8)分,P<0.05].结论 行为康复训练用于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能够提高姿势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
长链非编码RNA与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人类基因组研究发现大多数基因可转录成无编码蛋白质的功能RNA,即非编码RNA (ncRNA)[1].随着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些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中“暗物质”的ncRNA,包括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 (miRNA)和长链ncRNA(lncRNA),并发现其在细胞生命的各环节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阐述了siRNA和miRNA的分子机制和功能[2-3],但对于lncRNA在疾病尤其是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
-
从心论治失眠的中医理论探析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高,及晨起体力与精力不能恢复.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辗转反侧、彻夜不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发生率逐年上升.长期失眠可影响人们精神活动的效率、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降低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容易引发各种继发感染及慢性疾病,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医学问题.
-
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
胸椎管狭窄症是因胸椎管横断面减小而产生的胸髓压迫综合征.自1971年,由胸椎管狭窄引发脊髓病首次报道后,就有学者提出将胸椎管前后径< 10 mm定义为胸椎管狭窄[1].胸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往往以某种退变为主,如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黄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厚等,这些退变性疾病对脊柱后结构造成了物理压迫,并累及胸髓.由于胸椎解剖结构特殊性,一旦出现神经症状,保守治疗往往无效,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充分的手术减压能有效促进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2].
-
整体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SLE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通过生存质量量表、焦虑评估量表(SAS)、抑郁评估量表(SDS)及自尊量表(SES)及自制SLE知识考查表及患者满意度比较2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由生存质量量表中4个维度可知,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t生理领域=6.66,t心理领域=5.76,t社会关系=7.79,t环境领域=4.41,均P<0.01),SAS、SDS、SES 3个量表评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5±6)、(45 ±9)、(46±8)分比(69±4)、(68±5)、(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自制SLE考查量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100.0% (55/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致残率、患者投诉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5.5%(3/55)比27.3%(15/55)、3.6%(2/55)比25.5(14/55)、98.2%(54/55)比78.1% (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并明显改善SLE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
-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DN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接受家属参与护理,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以及疾病知识评估表评分差异,评估观察组护理前后透极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生活质量得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体能、体能影响、社会支持、性功能、工作状态、肾病负担和肾病影响护理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认知功能、社交质量、睡眠、患者的满意度、医护鼓励、整体健康、情感状态、情感影响、精力、社会功能护理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07(11.00,46.50)分比11.45(-7.00,31.50)分、13.33(-1.50,21.50)分比6.67(-5.00,21.50)分、13.32(-7.50,27.00)分比6.66(-15.00,20.00)分、17.25(-4.50,33.00)分比0.00(-11.00,6.50)分、33.33(21.00,57.50)分比0.00(-3.00,7.50)分、0.00(-21.50,30.00)分比0.00(-15.50,19.50)分、14.50(-5.00,36.00)分比4.50(-12.00,20.50)分、21.50(4.00,35.00)分比11.50(-5.00,20.00)分、0.00(-28.50,23.00)分比0.00(0.00,0.00)分、17.25(-14.00,32.50)分比9.50(3.50,23.50)分、12.25(3.00,19.00)分比6.50(-13.00,31.50)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清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量提高,尿素氮和肌酐下降率增大,舒张压、收缩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9.25(36.00,42.50) g/L比37.50(33.50,40.00)g/L、68.15(65.50,71.50)g/L比65.50(62.50,71.00)g/L、88.75(85.50,93.00) g/L比83.25(71.50,92.50)g/L、70.48(65.50,73.00)%比67.37(65.33,72.50)%、65.50(59.50,71.00)%比63.50(59.00,66.50)%、85.00(77.00,93.00) mmHg(1 mmHg=0.133 kPa)比75.00(65.00,84.00) mmHg、131.50(127.00,141.50) mmHg比145.00(134.00,156.00)mmHg](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低血压、低血糖、失衡综合征、心力衰竭、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9%(6/43)比42.9%(18/42)、11.6% (5/43)比28.6% (12/42)、20.9%(9/43)比42.9% (18/42)、9.3% (4/43)比28.6% (12/42)、16.3% (7/43)比38.1%(16/42)](P<0.05);2组患者高血压和内瘘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休息睡眠情况、用药安全、自护技巧和自我观察比例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 (16/43)比14.3%(6/42)、67.4% (29/43)比45.2% (19/42)、90.7% (39/43)比64.3% (2742)、83.7%(36/43)比61.9% (26/42)、86.0%(37/43)比52.4% (22/42)] (P <0.05).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及生存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心理素质与遵医行为,同时能够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北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基地供需状况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针对医学院校毕业拟从事临床工作的毕业生而进行的由经过认定的具备培训资质的基地(原则在三级甲等医院)实施3年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必经之路和必要条件,并已形成完整的具有法律保障的实施制度[1-2].住院医师培训虽然在我国实践历经近百年,但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制度有目标、有计划进行推进及实施则为2013年,并计划2015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将PBL教学模式首先引入后,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各大医学院校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1].PBL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由导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建立5 ~7人的学习小组,围绕着某个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查阅资料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来进行学习,导师在其中进行辅导、做出引导.
-
多学科协作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专业划分日趋细化,临床医生的“专科性”越来越强.但患者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所患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涉及多个科室.现有的分科诊疗模式,各科间互不干涉,科室间资源分散,医疗信息碎片化,导致医疗流程延长,医疗效率和质量降低,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学科协作(MDT)应运而生,它是由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名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病患的系统性疾病,以小组协作模式,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制定高质量、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决策方案,其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目前MDT工作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外各大医院运用于心血管、睡眠、恶性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工作中[1-2],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和社会效益.
-
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团队为基础整合模式教学法在心脏查体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对医师能力要求的日益严苛,培养具有牢固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技能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心脏查体作为物理诊断的重要部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复杂性,难以掌握,是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次提出[1].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核心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法(TBL)由Larry K于2002年提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2].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尝试将PBL与TBL整合模式引入心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临床病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学是临床内科系统中一个重要科室,是各级医院必备的二级学科,据2009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的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1].怎样才能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将知识传授给医学生是我们临床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国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接受大量临床疾病的学习,但学科间界限分明,缺乏横向联系,而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临床病例都涉及多个学科,这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脱节.临床教学中常采用临床病例教学法(CBL),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CBL教学以案例为基础,但患者之间常存个体差异,单纯通过个案的教学难免会使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2].近年来兴起了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由于PBL必须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的资料,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系统和全面[3-4].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发现将CBL和PBL 2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当前形势下心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
心脏外科是一门相对年轻的临床学科.能够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手术,人类也只不过是在近百年内实现的[1].被后世尊为“外科之父”的奥地利医生西奥多·比尔罗特(Theodor Billroth,1829-1894)曾经为心脏外科下过这样一个“魔咒”似的评语:“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虽然比尔罗特的“魔咒”终被打破,但是毫无疑问心脏外科仍然是所有外科中技术难度高、手术风险大的专业.当前大环境下,医学生们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而心脏外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心脏外科研究生所面临的是所有医学生中大的困境.
-
以传统授课为基础和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作用独特且实用性强,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心电图学的基础理论复杂、涉及面多,课堂教学抽象难懂且授课时间较少,因此心电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LBL)的单向教学方法,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和条理清晰,一直是教学的主流形式.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