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4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平均52(38 ~69)岁.均为单节段手术,其中L3-42例,L4-5 19例,L5-S1 21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价疗效,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不同部位高度、术后椎体间融合情况以及手术临近节段退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90 min,出血量约150 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40(36~58)个月,ODI分值由术前的(59.1±9.6)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8.5±2.7)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8.3±2.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3.3±2.1)分(P<0.05),终疗效评价优良者占88.1%,椎间隙腹侧、背侧高度均有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总融合率95.2%,相邻节段影像学观察退变发生率为9.5%.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经济方便,疗效显著.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儿童脑积水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依据儿童特点建立的评分量表(ETVSS)预测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疗效的准确性.方法 依据ETVSS量表的评分,将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1例脑积水患者分为高、中、低分值组.采用x2检验以及95%可信区间将ETV术后6个月以及24个月的实际成功率与预测平均成功率相比较.远期成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结果 ETV术后6个月高分值组的实际成功率略低于预测的平均成功率,而中、低分值组的实际成功率均略高于预测的平均成功率.ETVSS量表准确地预测了ETV术后24个月的结果:低、中、高分值组的实际成功率分别为74% (37/50)、62% (28/45)和42% (11/26),预测平均成功率为81.3%,61.4%和34.4%.结论 ETVSS量表能够准确预测低、中、高分值组的远期成功率,为外科医生在术前准确预测儿童脑积水ETV的疗效提供帮助.
-
CT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邻近横膈肝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PMA)治疗邻近横膈肝肿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介入中心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69例行CT引导下PMA治疗的肝肿瘤患者,其中75个邻近横膈肝肿瘤(肿瘤距横膈≤5 mm).按病灶邻近横膈的部位分为邻近肌性部组(A组)和邻近腱性部组(B组),按病灶大小分为<2.5 cm组(Ⅰ组)和≥2.5 cm组(Ⅱ组).统计消融术中及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对比分析PMA治疗的安全性.消融后1、3、6个月行增强CT(CECT)或增强MRI(CEMRI)检查,后续每隔3~6个月行CEMRI或CECT检查,随访12 ~ 30个月,对比分析近期疗效.结果 PMA治疗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CR)率为86.7%(65/75),局部残留(ICR)率为13.3% (10/75)(其中5个病灶经补充消融后达CR).A组和B组的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比87.9%);而Ⅰ组的CR率明显高于Ⅱ组(95.0%比77.1%).总体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7.1%.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42.0%(29/6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9%(2/69).A组和B组的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8.1%比45.5%),但其中膈肌灼伤、肺内渗出及气胸的发生率,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Ⅰ组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30.0%比54.3%),而且严重并发症均发生在Ⅱ组.轻微并发症均为可逆性的,无特殊处理或对症治疗后恢复.2例严重并发症均经规范的临床治疗后方好转.结论 CT引导下PMA治疗邻近横膈肝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邻近横膈的部位合理设定进针路线及消融功率/时间.
-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N分期和M分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N分期和M分期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3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且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的114例患者资料,MCC分期Ⅱ~Ⅳ期,分别研究PET/CT、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N分期及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将PET/CT、PET、CT显像结果分别作两两比较,数据行2×2列x2检验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PET/CT、PET、CT在N分期中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4%、94.7%、88.6%,PET/CT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PET、CT在M分期中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2%、93.9%、83.3%,PET/CT及PET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CT能够为恶性黑色素瘤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尤其在N、M分期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
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表面肌电变化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肘屈伸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及力矩变化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例卒中患者及15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肘屈伸MIVC时记录肱二、三头肌sEMG信号,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UE)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计算协同收缩率(CR)、肘屈伸力矩值及与FMA-UE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患肘屈伸MIVC时肱二、三头肌的iEMG值[(132 ±65) mV·s,(124±50) mV·s]小于健侧及健康对照(P<0.05),屈伸力矩[(13±8)N·m,(10±6)N·m]小于健侧及健康对照(P<0.05).患肘伸展MIVC时CR值[(30±13)%]大于健侧[(18±8)%]及健康对照[(16±6)%](P<0.05).患者FMA-UE评分与屈肘时肱二头肌iEMG值呈正相关(r=0.579,P=0.024),与伸肘时肱三头肌iEMG值呈正相关(r=0.618,P=0.014),与屈伸力矩大小呈正相关(r屈=0.518,P=0.048;r伸=0.679,P=0.005),与屈伸CR值呈负相关(r屈=-0.579,P=0.024;r伸=-0.693,P=0.004).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双上肢肘屈伸肌力降低,患侧屈肌痉挛仍存在.康复训练除加强双侧上肢尤其是患侧上肢肌力训练外,还应注重抑制屈肌痉挛,以提高肘关节稳定性及改善运动功能.
-
经直肠双平面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分析经直肠双平面彩超(ERUS)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医院直肠癌住院患者44例病例资料.患者分别行直肠双平面彩超检查与磁共振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 本资料中,腺癌40例,类癌1例,间质瘤(低度恶性)1例,腺瘤癌变2例.ERUS判断直肠癌浸润肠壁深度uT1、uT2、uT3、uT4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90.9%、93.2%、97.7%,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8.6%(39/44),灵敏性分别为83.3%、72.7%、72.2%、77.8%,特异性分别为97.3%、92.9%、96.2%、97.6%;MRI判断直肠癌浸润肠壁深度T1、T2、T3、T4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2%、90.9%、93.2%、100.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6.4% (38/44),灵敏性分别为71.4%、93.8%、94.4%、100.0%,特异性分别为97.3%、89.3%、92.3%、100.0%.ERU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US对肠周淋巴结转移判断的灵敏性为68.4% (13/19)、特异性为80.0%(20/25)、诊断符合率为75.0%(33/44);MRI对肠周淋巴结转移判断的灵敏性为94.7% (18/19)、特异性为92.0% (23/25)、诊断符合率为93.2% (41/44).结论 经直肠双平面彩超与磁共振同样能对直肠癌的术前准确分期,前者对T1期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较高,后者对肠周淋巴结转移判断更有优势.
-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手术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病例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的11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分析患者预后相关因素.预后评估采用GOS评分,4~5分者为恢复良好.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51例(43.59%),死亡46例(39.32%).急性硬膜下血肿恢复良好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40岁、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无脑疝、从外伤到手术有效减压时间≤4h;无引流静脉损伤;术毕脑肿胀程度轻及脑搏动良好.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包括:年龄> 60岁、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脑疝、从外伤到手术有效减压时间>4h;引流静脉损伤;术毕脑肿胀明显及脑搏动微弱.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脑疝、术后脑搏动恢复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 40岁、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无脑疝、术毕脑搏动良好者预后相对好.
-
亲环素A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SF)亲环素A (CyPA)的表达水平及脂多糖(LPS)对其CyPA表达的影响,探讨CyPA在RA发病及炎症活动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所有滑膜组织取自2013年4至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膝关节手术患者,包括12例RA、9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5例关节创伤(Trauma)患者,分离并培养SF.分别通过蛋白质印迹(WB)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SF CyPA蛋白与mRNA,将RA及OA组SF CyPA蛋白水平与其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并观察LPS对3组SF CyPA表达的影响.结果 RA组SF CyPA蛋白与mRNA的相对定量值分别为0.86±0.47与0.54±0.22,明显高于OA组(0.40±0.31与0.03 ±0.02,P<0.05)及Trauma组(0.34±0.21与0.03±0.01,P<0.05).RA患者SFCyPA蛋白相对定量值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及肿胀关节数均存在正相关(P<0.05).经LPS处理后RA患者SF CyPA蛋白与mRNA的相对定量值分别为2.65±1.16与1.82±0.39,明显高于未经LPS处理者(P<0.05),而OA及Trauma患者SF CyPA表达经LPS处理后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 RA患者SF CyPA表达明显高于OA及Trauma患者,且与疾病活动性指标相关,提示CyPA可能在RA发病及炎症活动中起调节作用,而LPS可促进RA患者SF CyPA的表达.
-
青年癫痫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青年癫痫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2013年6-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病门诊就诊的55例成人癫痫患者(年龄为18 ~44岁)和39名健康成人,采用成人版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自评问卷(BRIEF-A)对其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生态学执行功能各指标的差异;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癫痫患者进行评估,应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生态学执行功能各指标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在执行总分[(55±9)分比(48±7)分]及抑制[(54±7)分比(48±7)分]、情绪调控[(56±8)分比(49±7)分]、自我监控[(54±10)分比(47±7)分]等行为管理指数(BRI)和任务启动[(51±10)分比(46±9)分]、工作记忆[(56±10)分比(50±9)分]、计划[(53±10)分比(47±7)分]等元认知指数(MI)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癫痫患者执行总分、MI、BRI及其所属的抑制、情绪调控、自我监控、任务启动、工作记忆和任务监控与生活质量总分均呈负相关(r=-0.284~-0.457,P< 0.05),癫痫发作控制与否和发作类型与生活质量总分相关(r=-0.302,r=0.268,P< 0.05);(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执行功能之情绪调控因子与发作担忧、认知功能相关(t=-2.137、-2.427,P< 0.05);BRI与情感健康相关(t=-2.148,P< 0.05);工作记忆因子与认知功能、综合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总分相关(t=-3.138、-3.564、-2.948,P< 0.05);抑制因子与精力、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分相关(t=-3.007、-3.580、-2.191,P< 0.05).结论 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青年癫痫患者执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执行功能障碍特别是情绪调控、行为管理、工作记忆和抑制等方面与生活质量减退密切相关.
-
骨盆参数及骨盆空间位置关系与腰椎稳定性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比较腰椎不稳和腰椎稳定两组患者的骨盆投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分析骨盆参数及骨盆空间位置与腰椎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78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测量并比较腰椎不稳和腰椎稳定两组患者的PI、PT、SS及LL值.结果 腰椎不稳与腰椎稳定两组间PI、LL、PT及SS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各层内,腰椎不稳组的平均PI值均大于腰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L4/5节段病变患者中,腰椎不稳组的SS值显著大于腰椎稳定组[(38.7±4.7)°比(34.0±6.6)°,P=0.023].在腰椎不稳组内,L5/S1节段病变亚组的PT值显著大于L4/5节段病变亚组(17.5±7.0)比(14.9±5.3),P=0.027.结论 腰椎不稳患者的骨盆参数及骨盆空间位置与腰椎稳定患者相比均明显差异,但增大的SS可能提示发生L4/5节段不稳定的风险升高.
-
以肌肉抽搐为突出表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一例
患者女,21岁.以“头痛20余天,右手抖、面部肌肉抽搐10余天,流涎1d”为主诉于2013年3月29日入院.患者就诊前20 d出现睡眠差、头痛,当地医院给予“安神补脑液”、“维生素B1”口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0余天前,患者出现右手不自主抖动及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紧张时为著,言语尚清晰,“针灸”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当晚患者出现谵妄状态,遂至河南省精神病医院,诊断为“(1)精神分裂、(2)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好转.
关键词: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椎体成形术(VP)即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其他骨材料,以达到止痛和增加病椎力学强度等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后[1],目前已成为广泛应用于治疗椎体各种良恶性病变的脊柱微创技术.本研究开展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评价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
河南安阳初中学生眼屈光度及生物学参数分布
目的 分析我国河南安阳初中学生的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等眼生物参数的分布.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以学校为单位在河南安阳城区随机抽取4所初中,从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和问卷调查,每年进行随访.从2011年9至12月完成了初一学生调查,从2013年9至12月完成了同一样本初三学生的调查.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研究学生的监护人均签署了书面同意书.采用1%环戊通和美多丽散瞳,电脑验光获得屈光度值并计算等效球镜度,近视定义为等效球镜≤-0.5D,远视定义为等效球镜≥+0.5D,正视定义为等效球镜在-0.5D和0.5D之间.非接触光学测量仪Lenstar LS900获取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等.仅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基线共纳入2 267名初一学生,随访获得1 839名初三学生的有效数据,应答率为81.1%.初三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4.7±0.5)岁,男性占48.4%,屈光度呈偏态分布,平均值为(-2.62 ±2.19)D.近视、高度近视、正视和远视的患病率分别为82.7%、7.1%、9.8%和7.5%.近视和高度近视两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7.1%和4.5%.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平坦和陡峭曲率均呈正态分布,分别为(24.8±1.1) mm、(3.18±0.25) mm、(42.8±1.4)D和(43.9±1.6)D.男生比女生眼轴更长(P=0.000),前房更深(P=0.000),角膜则相对平坦(P=0.000).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与屈光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我国河南安阳初中学生群体表现为低度近视状态,近视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高度近视日益增多,亟需加强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研究.
-
ZNF644、GRM6和CTNND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江苏汉族人群ZNF644、GRM6和CTNND2基因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无亲缘关系的114例高度近视患者(双眼眼轴长度≥26 mm)和132例健康对照个体(双眼眼轴长度均在22.0 ~24.0 mm).样本来源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本研究通过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应用TaqMan MGB荧光探针方法检测ZNF644、GRM6和CTNND2基因14个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SNP).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有差异.结果 ZNF644-rs358695在病例组中稀有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41.2%,低于对照组中的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提示等位基因A为保护基因.ZNF644-rs358693在显性模型中,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ZNF644-rs358695在隐性模型中,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ZNF644的ACCG单倍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单体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GRM6和CTNND2基因的9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ZNF644基因突变与高度近视存在关联,提示ZNF644基因在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青少年近视与血清性激素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方法 2013年1月在温州瓯海区某中学调查822例学生,其中男生432例,女生390例,设视力≥5.0为正常,分为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上述2组青少年空腹血清的雌二醇(E2)、睾丸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4项性激素浓度.结果 男性、女性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9,P<0.01),同时结合二者的平均水平,判断女性(均值为6.87)高于男性(均值为5.06);男性、女性促黄体生成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P<0.01),同时结合二者的平均水平,判断女性(均值为7.39)显著高于男性(均值为1.96).女性近视与非近视两组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P<0.05),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8.21)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5.54);女性近视与非近视两组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Z=-2.91,P<0.05),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7.27)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5.96).男性近视组与非近视组间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P<0.01),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2.06)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1.78);两组睾丸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P<0.01),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2.11)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1.79).结论 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高低及性别差异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