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중화전과의학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152
- 国内刊号: 11-571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1.1 文稿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真实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word附件方式)发送至本刊电子信箱。论著、综述、讲座、实验研究性论文一般不少于7000字,临床研究一般不少于4000字,病例报道一般不少于3000字。
1.2 文题 文题应以准确、简明的短语概括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中文文题以20字以内为宜,英文文题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表述时要注意:①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②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必须使用时,要以常用并含意确切者为限,如冠心病、DNA、CT、DIC等。③文题内尽可能不用标点符号,同时避免使用疑问性文题。
1.3 作者 国家标准(GB/T 7713-1987)规定: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并做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署名者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所有署名均应取得本人同意。如确需变动排名次序或增减署名作者,须提交相关证明。不同单位及科室的作者应分别注明工作单位(具体到科室)和邮编,通讯作者须注明具体联系方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地址、电话及E-mail)。
1.4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结果的主要数据要详实,结论与目的要相呼应。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一般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可略详。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三位以上者只列出前三位,后加“,et al”)、单位名称及科室、所在城市、邮编及国家名称,例如:(文题略)ZHANG Fu gui,LI Yu hua,TIAN Liang,et al.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first hospital of Beijing,Beijing 100000,China
1.5 关键词 关键词是精选的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按统一规范选取者称为主题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每篇论文选取关键词3~8个,排在摘要之后。多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1.6 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应使用1989年以后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应遵照国家相应标准。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1.7 图表 图表集中附于文后(也可插入正文内相应位置,以方便阅读为原则),分别按其在文中的先后顺序编码,如只有1个图(表),则应写“图1”或“表1”。每幅图(表)均应有相应的图(表)题,图片应附有相应的文字说明,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每幅图应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图的上下方向及图片说明。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的部分。病理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本刊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内容简明,数据准确,具有自明性,不应与正文内容重复。表中的项目(栏头)要分主、谓语,并与表题相呼应,主语安排在表的左侧,指标项作为谓语安排在表的右侧。在表题或栏头中应标明量的单位。表中数据应经过统计分析,并在表中或表的下方给出相应的检验值(如χ2、t值)和P值。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一致。图表都应在正文中标明引用处,如有引自他刊者,还应注明出处。
1.8 计量单位 遵照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或ng/(kg·min)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血压的计量单位建议统一使用毫米汞柱(mm Hg),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参量与公差均需附单位,参量与公差单位相同时可只写1次,例如:52.64 mm±16.23 mm可写成(52.64±16.23)mm。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1.9 参考文献 论著要求引用参考文献10~15条,以近2~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脚码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作者3位以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具体引文起止页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类型(期刊-J,普通图书-M,会议录-C,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标准-S等)。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是什么级别?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是一本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1.68
-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好投稿么?
关键看你的文章质量,我们这里有免费的文章评估,帮助你解决投稿问题
-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审稿费必须邮寄?
不是,也可以在线投稿,详情请联系我们老师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应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诊的21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敦力监测血糖者为观察组(152例),应用传统法监测血糖为对照组(58例).观察指标:将不同监测法监测到的患者血糖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观察监测血糖期间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血糖监测期间2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均处于可控,其动态血糖曲线显示其血糖数据值逐渐趋稳.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52±1.40)d,对照组为(6.03±1.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5,P<0.05).观察组血糖曲线下面积为88.43±11.15,对照组为99.48±15.2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6,P<0.001).观察组发现4例患者血糖偏低,据此调整了胰岛素剂量;其监测血糖第3天发现高血糖报警次数为(25.60±15.88)次,比第1天(40.33±25.17)次明显减少(t=6.102,P<0.001).观察组对美敦力胰岛素泵的耐受性较好,而对照组患者监测血糖第3天发现70.69%(41/58)的患者在胰岛素输注部位的皮下有硬结,有3例患者有不配合.结论 应用美敦力可实时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同时实现胰岛泵输注胰岛素的治疗,其对患者血糖水平持续72 h的即时监测有助于发现高血糖预警、血糖实时波动等,从而便于临床在治疗和监测血糖期间有效、合理、及时的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及其用量.
-
“扁鹊飞救”系统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价值
目的 通过对比“扁鹊飞救”系统应用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延迟及临床预后的改善情况,明确该系统在STEMI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运用“扁鹊飞救”系统转运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70例为扁鹊飞救组,之前未使用该系统转运的70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在院均接受急诊PCI治疗.通过转运及院内急救系统收集2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门-球(D2B)”时间,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出院后随访6个月内临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扁鹊飞救组FMC2B时间及D2B时间缩短,同时FMC2B时间及D2B时间达标率较高,住院天数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扁鹊飞救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见FMC2B时间>120 min及D2B时间>90 min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值、95% CI)分别为2.637(0.754~9.326)和1.013(0.985~ 1.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扁鹊飞救”系统缩短STEMI救治延迟,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
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单肺通气状态下胸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丙泊酚与七氟烷对于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影响,为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普胸外科收治的264例胸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在麻醉中使用丙泊酚(130例),B组使用七氟烷(134例).实施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检测麻醉诱导前5 min (T0)、OLV后即刻(T1)、OLV后45 min(T2)、OLV后90 min(T3)、手术结束后(T4)的血浆IL-1浓度、NF-κB DNA结合活性、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RI和OI.结果 在T2、T3、T4时刻,A、B2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较T0、T1时刻升高(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IL-1和NF-κBDNA结合活性均分别低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检测值(均P<0.05);在T2、T3、T4时刻,A、B两组PA-a02和RI均较T0、T1时刻升高(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PA-a02和RI均分别高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PA-aO2和RI(均P<0.05);在T2、T3、T4时刻,A、B两组OI均较T0、T1时刻下降(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OI均分别高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OI(均P<0.05).结论 对于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全醉中使用丙泊酚较七氟烷引发的肺损伤炎症反应更轻,对肺功能影响更小.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促甲状腺素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促甲状腺素(TSH)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160例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初次诊断的SCH患者,根据TSH水平将SCH患者分为A组(90例,4.95 mIU/L< TSH≤10.00 mIU/L),B组(70例,TSH> 10.00 mIU/L),并选取50名甲状腺功能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TSH、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腰围、体重指数(BMI)、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TSH与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A、B组BMI、TC、TG、LDL-C、Hcy、TSH、C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TC、TG、LDL-C、Hcy、TSH、CIMT均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均P<0.05).SCH患者中,TSH与BMI、TC、TG、LDL-C、Hcy、CIMT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均P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SH为LDL-C、Hcy、CIM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SH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是影响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血清IL-2、IL-6、CRP、PCT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方法 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和诸暨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跟骨骨折患者300例,采集术后切口部位渗液或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测定,测定血清IL-2、IL-6、CRP和PCT水平.结果 3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中,49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6.33%.49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39.74%;革兰阴性菌42株,占53.85%;真菌5株,占6.41%.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4.3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9.4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耐药率分别为94.74%、89.47%、84.21%、78.95%、73.68%,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耐药率均为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高,分别为100.00%、86.96%、82.61%、78.26%、73.9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均为0.00%.感染组血清IL-2、IL-6、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580、48.129、32.237、83.116,均P<0.001).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IL-2、IL-6、CRP、PCT水平升高.
-
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 运用G-Caprini(gynecological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分级,对评分达到中危以上的患者,比较单独采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或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Caprini评分≥2分,有DVT危险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使用IPC(对照组42例)或IPC+ LMWH(观察组50例)预防血栓措施后,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D-二聚体;术后第5天行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检查(compression ultrasound,CUS),统计2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92例术后患者预防血栓治疗后发生了9例DVT,发生率为9.78%,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4.0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量肝素钙(IPC+ LMWH)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D-二聚体可以动态监测DVT消长.
-
肝脏特异性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预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肝脏特异性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预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自2012年1月-2017年6月,回顾性收集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伴肝功能衰竭患者126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92例).分析2组患者慢性肝功能衰竭协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OFs)、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钠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判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年内死亡中的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CLIF-COFs显著增高(11.35±3.15 vs.6.46±2.61,P<0.001);APACHE Ⅱ评分显著增高(15.85±6.37 vs.12.01±5.65,P=0.001);SOFA评分显著增高(6.62±1.74 vs.4.22±1.63,P<0.001);终末期肝病模型-钠评分显著增高(25.41±4.29 vs.21.25±4.07,P<0.001);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显著增高(22.94±5.07 vs.17.88±6.20,P<0.001);Maddery评分显著增高(63.37±18.47 vs.49.82±19.67,P=0.001).CLIF-COFs、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钠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Maddery评分在诊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年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672、0.831、0.751、0.728、0.852,其中CLIF-COFs高[0.875(0.811~0.939),P<0.001].结论 肝脏特异性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预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较好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胃癌组织中TFF3和PD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TFF3和PDGFR在人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探讨TFF3和PDGFR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可能的相互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染色法,检测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0年7月-2011年6月间,60例胃癌标本及每例标本所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TFF3和PDGFR的表达情况,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FF3和PDGFR表达的差异,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TFF3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3的表达与TNM分期(P =0.007)及淋巴结转移(P =0.003)因素有关;PDGFR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质中,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R的表达与TNM分期(P =0.001)、淋巴结转移(P=0.010)及有无突破浆膜层(P =0.004)等因素有关.胃癌组织中TFF3和PD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8,P=0.007).结论 TFF3与PD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协同机制,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TFF3和PDGFR的表达有助于对胃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的判断.
-
卡非佐米通过抑制FLS增殖对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作用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carfilzomib,CFZ)对大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的作用,研究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carfilzomib,CFZ)对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注射弗氏佐剂诱导SD大鼠建立AIA大鼠模型.试验分组: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1.5 mg/kg)、高剂量组(2.0 mg/kg)、预治疗组(1.5 mg/kg)、同时治疗组(1.5 mg/kg)、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后足关节情况;TRAP染色研究各组破骨细胞抑制水平;采用ELISA分析外周血IL-1β、IL-6、TNF-α和IFN-γ表达水平;采用CCK-8分析不同剂量治疗组对纤维母细胞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抑制水平.结果 足趾观察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后足病变情况均优于模型对照组;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AIA模型对照组相比,各CFZ治疗组的破骨细胞均明显受到抑制;ELISA分析显示各CFZ治疗组外周血中IL-1β3、IL-6、TNF-α和IFN-γ表达显著降低(P <0.01);CCK-8结果显示3种剂量治疗组均显著抑制FLS增生(P<0.01).结论 CZF通过抑制AIA大鼠FLS增殖,降低IL-1ββ、IL-6、TNF-α和IFN-γ表达,调控炎症反应,达到治疗大鼠AIA的目的,CFZ是一种具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潜力的药物.
-
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及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神经损伤与自噬系统密切相关,采用实验鼠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36只雄性SD大鼠参照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MCAO模型.设Control组、亚低温组各16只,另4只为假手术组,亚低温组于脑缺血后13~ 14 min给予亚低温,假手术组不干预;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脑内的BACE-1、LC-3表达;用SPSS 19.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BACE-1在缺血再灌注24 h表达显著增高,至72 h左右达高峰(P<0.05),其后又随之下降,亚低温干预组各时间点表达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3的表达:再灌注4h增多,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P<0.05),亚低温干预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假手术为0分,对照组再灌注24h及再灌注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迷宫结果显示:各个时间点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52,P<0.05).结论 亚低温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存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后认知障碍的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半暗带区LC-3及BACE-1的表达有关.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分析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DM/PM-IL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计数及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DM/PM-ILD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1月-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6例DM/PM-ILD患者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BALF,并行总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总T细胞、CD3+ CD4+T细胞、CD3+ CD8+T细胞、CD3-CD16+ CD56+ NK细胞、CD3-CD19+B细胞),计算每种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与正常对照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BALF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DM/PM-ILD患者外周血不同淋巴细胞百分比大多均正常;BALF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多,明显淋巴细胞占优势(每例均>15%).DM/PM-ILD患者BALF中CD3+总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加,并且较外周血中百分比显著增加;DM/PM-ILD患者BALF中NK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下降,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较外周血中显著下降.结论 DM/PM-ILD患者BALF中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计数增多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其中CD8+T细胞明显增加,可能在DM/PM-ILD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72例住院小婴儿咳嗽患者鼻咽部菌群组成研究
目的 探索小婴儿咳嗽患者鼻咽部菌群状况,以及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等临床特征与菌群组成的关系.方法 以2015-2017年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患有咳嗽的小婴儿为研究对象,包括百日咳鲍特菌培养确诊百日咳患者24例,以及按1∶2比例选择同期收治的有咳嗽症状但百日咳鲍特菌培养阴性著48例.收集患儿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百日咳鲍特菌检测.提取患儿鼻咽拭子中基因组DNA,扩增16S rDNA的V3 ~ V4区并测序.结果 72例小婴儿咳嗽患者共鉴定出5种菌群分布谱型(C1 ~ C5).24例百日咳鲍特菌培养阳性病例标本有22例检到鲍特菌属的16S rDNA片段.48例鲍特菌培养阴性的病例标本有34例检出鲍特菌片段,丰度为0.003% ~0.280%.百日咳鲍特菌培养阳性组鲍特菌属平均相对丰度(28.38%)明显高于阴性组(0.03%).RSV阳性组鼻咽部标本中葡萄球菌属和鲍特菌属平均相对丰度显著低于RSV阴性组.结论 除以鲍特菌属为优势的谱型外,本组小婴儿咳嗽患者鼻咽部菌群分布的其他4种型与已知小婴儿期菌群构成相似.有些百日咳患儿可能因鲍特菌属丰度极低,培养方法难以发现.是否RSV感染与小婴儿咳嗽患者鼻咽部菌群组成特征明显相关.
-
MiR-22靶向调控CD151促进胃癌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MiR-22通过调控CD151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胃癌细胞系SGC-7901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MOCK)、miR-22慢病毒实验组(miR-22组)、慢病毒对照组(miR-22/Con),对细胞进行转染.转染后qRT-PCR来验证miR-22情况;Western-blot检测CD151及下游Akt、ERK1/2、mTOR蛋白表达状况;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并记录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miR-22组CD151、Akt、ERK1/2、mTO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iR-22/Con及MOCK组,CD151蛋白与下游蛋白水平呈正相关.miR-22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细胞侵袭能力较miR-22/Con组及MOCK组明显下降.MOCK组及miR-22/Con组裸鼠体重下降,而miR-22组体重下降不明显.miR22/Con组及MOCK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伴有丰富的微血管,而miR-22组肿瘤体积较小,细胞分布排列均匀,仅可见少量微血管生成,未见明显坏死区域.结论 miR-22通过调控CD151的表达从而影响Akt/ER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新生.
-
高血压女性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为高血压的女性患者131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分组,≥10 μmol/L为H型高血压组(89例),<10 μmol/L非H型高血压组(42例).对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临床血生化、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三支血管病变和重度狭窄病变2组进行比较,H型高血压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而在单支病变、正常冠脉及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2组的比例比较发现H型高血压组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组冠状动脉Gensini总分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在左室收缩功能的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RWT(左室相对室壁厚度)、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3项指标比较,H型高血压组LVMI、RWT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在LVEF方面比较,H型高血压组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在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H型高血压组E峰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而LVR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女性H型高血压组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左心室功能减退程度方面较非H型高血压组要加重.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可能是其冠状动脉硬化和左室功能减退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勾画颌下腺在鼻咽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中对患者放疗后口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勾画颌下腺在鼻咽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对患者放疗后口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IMRT,实验组采用在勾画颌下腺并限制颌下腺剂量的基础上进行IMRT,比较2组患者颌下腺平均受照剂量(Dmean)、放疗后颌下腺体积、放疗后口干症状分级和唾液分泌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患侧Dmean均显著高于健侧(均P<0.05);放疗后对照组患侧颌下腺体积显著低于健侧(P<0.05);实验组健侧和患侧Dmea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且颌下腺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疗后不同时间的口干症状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实验组放疗后的基础和刺激唾液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领域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鼻咽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中采取勾画颌下腺并行剂量限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颌下腺的受照射剂量,提高患者放疗后唾液分泌量,降低放疗后口干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lyophilizedrecombinant human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IrhBNP)治疗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47例在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rhBNP,临床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 h和7d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心静脉压(CV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呼吸频率、心率、尿量、收缩压的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IrhBNP后,43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3例心功能改善不明显,1例因感染加重第12天死亡.治疗后72 h呼吸频率、心率、尿量及LVEF即有明显改善,NT-proBNP、CVP、hsCRP、白细胞数有明显下降(P<0.05);7d后呼吸频率、心率及LVEF持续改善,NT-proBNP、CVP、hs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尿量不再增加,白细胞数无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但发生率低.结论 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IrhBNP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
单孔胸腔镜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及单操作孔胸腔镜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比较2种手术入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76例,其中单孔27例,单操作孔49例,收集并比较2种不同手术入路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包括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数目(枚)、前3d总引流量(ml)、胸引管留置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孔组及单操作孔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与单操作孔组的前3d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例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部分肺部良恶性疾病安全、有效,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单操作孔胸腔镜,值得推广.
-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与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探讨手部创伤组织治疗的理想术式,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82例手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分别运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皮瓣成活效果、手指再造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90.7 +20.1)min,短于对照组的(134.9±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4,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为(94.2±9.3) ml,与对照组(97.7±6.8)ml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5,P>0.05);观察组皮瓣成活优良率(100.0%)略高于对照组(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指再造功能优良率(92.7%)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2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0.05).结论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手指再造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乌司他丁对缺血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是否能够抑制缺血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凋亡.方法 采用25只SPF级C57BL/6J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模型组、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AKT通路抑制剂组、乌司他丁+ERK通路抑制剂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前处理;缺血模型组仅进行缺血处理;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 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乌司他丁+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每组大鼠在缺血处理BMSC前,分别加入乌司他丁、乌司他丁+LY294002、乌司他丁+PD98059预处理1h,然后在药物作用下再进行缺血处理.乌司他丁浓度为500 U/ml.结果 培养6h后,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培养3h时,其余相邻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凋亡率与缺血模型组凋亡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模型组大鼠caspase-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乌司他丁+AKT通路抑制剂组与乌司他丁+ERK通路抑制剂组大鼠caspase-3水平均显著高于乌司他丁组,且乌司他丁+AKT通路抑制剂组大鼠caspase-3水平显著低于乌司他丁+ERK通路抑制剂组大鼠(t=3.289,P=0.046).结论 培养6h效率高,较适宜作为佳缺血时间.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抑制大鼠BMSC凋亡.乌司他丁通过ERK抑制通路发挥作用更优于AKT通路.
-
缓解鼻腔填塞期间患者口咽干燥感方法初探
目的 评价新方法改善鼻腔填塞期间患者出现的口咽干燥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耳鼻喉科在全麻下接受手术,并且行鼻腔填塞术的患者118例.将11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口咽加湿护理方法,即使用常规的吸氧装置不加湿化液,先将两根吸氧管剪断,再用输液三通将两根剪断的吸氧管和雾化器连接管连接起来,一端接吸氧装置,一端接加湿器,一端接完整的吸氧管为患者口腔供氧.观察比较2组患者口咽干燥发生率、咽痛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口咽干燥发生率为40.68%,对照组患者口咽干燥发生率为89.83%,观察组患者口咽干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咽痛发生率为8.47%,对照组咽痛发生率为62.71%,观察组患者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5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6.2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口咽加湿护理方法能更好地降低患者在鼻腔填塞期间因张口呼吸而导致的口咽干燥感;提高患者咽部舒适度,提高患者咽部护理满意度,增进患者的食欲.
-
改良式体位结合0.02%氯己定口腔护理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防效果
目的 研究改良式体位结合0.02%氯己定口腔护理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常规口腔护理,给予结合护理组患者改良体位联合浓度为0.02%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后的肺部感染情况、ICU住院时间、口腔炎症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GCS评分,对患者病菌发生率、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结合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肺部感染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合护理组的口腔炎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合护理组的口咽定植菌和气管内定植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合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痰痂形成率和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改良式体位和浓度为0.02%氯己定溶液能更好地降低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对患者的康复及疾病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PN)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肝衰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应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85.0%)和健康教育合格率(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55.0%)和健康教育合格率(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7);并发症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 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PE术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合格率,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
-
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的灵性照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通过对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调查,分析其灵性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护理管理者提高肿瘤科护士的灵性照顾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间选取316例西安市2所三甲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灵性照顾能力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调查问卷简版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对象灵性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灵性照顾能力总分为(69.48±12.32)分.各维度得分高的为“对患者灵性的态度”,低的为“专业发展和质量改进能力”.大五格特征得分为(163.16±22.04)分.各维度得分高的为“宜人性”,低的为“开放性”.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参加灵性照顾培训、宜人性和严谨性可影响研究对象的灵性照顾能力,且可解释总变异的53.4%.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人格特质,合理安排灵性照顾工作岗位,可定期邀请高年资护士进行灵性照顾的讲座或讨论,并为肿瘤科护士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灵性照顾培训,以提高科室整体灵性照顾水平.
-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蚌医一附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75% (P <0.05);2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血流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及护理要点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脓毒性休克(SS)患儿VIS评分及相关炎症介质水平,探讨其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判断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ICU收治的儿童SS失代偿型患儿,依据患儿疾病的终转归情况分为观察组(存活)和对照组(死亡).其中观察组68例,对照组42例,对比2组患儿VIS、血乳酸(BL)水平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对疾病预后判断价值及护理要点,并分析观察组患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与BL及PC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入院第一个24 h的VIS(29.2 ±4.2 vs.11.4±3.3)、BL水平[(4.7±1.6) mmol/L vs.(5.9±2.1) mmol/L]及PCT水平[(7.8±1.5)ng/ml vs.(5.6 ±2.1)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VIS与BL(r=0.493,P<0.001)及PCT水平(r=0.574,P<0.001)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0.3为截点值,VIS对预判SS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2.06%,曲线下面积为0.804,优于BL及PCT水平.结论 VIS对儿童SS的预后具有一定预判价值,护理工作在诊疗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
-
乌鲁木齐2009-2010年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情况及其感染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集保存的2 026份住院新生儿大便标本,用ELISA法检测RV,并查阅相关病历资料,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监测期间新生儿RV感染的总检出率为14.22%,其中2009年的检出率为17.78% (176/990),2010年为10.81%(112/1 036);院内感染占60.07%(173/288).腹泻新生儿的RV检出率(48.68%,74/152)显著高于非腹泻新生儿(11.42%,214/1 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族别、分娩方式的新生儿R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日龄、喂养方式及住不同类型病房的新生儿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RV检出率明显低于足月儿;出生7d以内和日龄22 ~28 d的新生儿明显低于日龄8~14d的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儿;NICU的新生儿显著低于普通病房的新生儿.结论 RV是新生儿腹泻及院内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日龄8~14d、足月、人工喂养及住普通病房的新生儿易感RV.加强护理,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可有效预防新生儿RV感染.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abcb4基因的表达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abcb4基因的表达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定期产检的60例ICP孕妇设为ICP组,包括轻度ICP 36例、重度ICP 24例;另选取同期产检正常的3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法、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组织中ab-cb4 mRNA、abcb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CP组患者羊水污染率明显升高,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较低,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ICP、重度ICP患者羊水污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ICP组abcb4 mRNA水平明显下降,abcb4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轻度ICP相比,重度ICP患者abcb4 mRNA水平明显下降,abcb4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P患者胎盘组织abcb4 mRNA水平、abcb4蛋白表达强度与羊水污染率、Apgar评分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ICP患者胎盘abcb4基因表达水平与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abcb4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可增加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风险.
-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IL-12、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患者体内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与HMGB1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患者体内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与HMGB1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7年7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孕妇172例作为流产组,按照1∶1配比原则,选择同期参加正常孕期检查未发生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的孕妇172例作为对照组,2组都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炎症相关因子与HMGB1表达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流产组的血清IL-6、TNF-α、HMGB1含量分别为(49.22±10.39) pg/L、(82.49±10.11)pg/L和(99.02±21.49) ng/ml,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33±9.82) pg/L、(30.19±6.88)pg/L和(47.99±10.53) ng/ml(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流产组的血清IL-6、TNF-α都与HMGB1呈正相关(r=0.562、0.672,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HMGB1都为影响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不明原因反复早期流产患者体内炎症因子IL-6、TNF-α与HMGB1都呈现高表达状态,且可互相影响,是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111例临床分析及远期随访研究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发组56例(惊厥1次),多发组55例(惊厥次数≥2次);根据惊厥持续时间分为2组: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为短时组,共81例,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为长时组,共3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辅助检查资料,并对所有患儿随访观察2年,分析预后.结果 BICE患儿年龄集中在13 ~24个月,占全部患儿56.8%;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为主;82例3d内发生惊厥,占73.9%;全面性起源的强直阵挛发作99例(89.2%),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发作12例(10.8%);62例(55.9%)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单发组与多发组、短时组与长时组在性别、年龄、轮状病毒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1例见睡眠纺锤波及慢波改变,4例中央区顶部不典型尖慢波或棘慢波,余均正常.2年随访结果显示,9例(8.1%)患儿复发,6例转化为癫痫(5.4%).结论 BICE高发于13 ~24个月幼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多见,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向癫痫转化的可能,不需进行长期预防性抗惊厥治疗,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
家庭医生心理疏导对社区“1+1+1”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了解潍坊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家庭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后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方法 运用系统抽样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今潍坊街道常住人口,并已进行“1+1+1”签约服务的476例社区签约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问卷调查,对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分析,由签约家庭医生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评估患者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前后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评分变化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疏导前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7.99±2.08)%;心理疏导后为(6.95±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疏导后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心理疏导前,而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心理疏导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签约家庭医生对“1+1+1”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其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社会支持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妊娠晚期合并肠套叠1例
妊娠合并肠套叠临床罕见,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误诊误治,错过佳手术时机,导致母儿不良结局.现将我院妊娠晚期合并肠套叠1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孕2产1,2015年足月平产一活婴.主诉:停经34+6周,上腹部疼痛不适10 h余,于2018年4月26日16:09收入院,疼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黄色胆汁,味苦.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6次,急性病容,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卫(-),未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亢,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腰大肌试验(-),双肾区叩痛阴性.
-
孟鲁司特钠片致遗尿1例
过敏性鼻炎是指接触变应原后鼻腔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属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鼻炎主要四大临床症状为鼻痒、鼻塞、喷嚏及清水样鼻涕,典型特征包括变应性黑眼圈、Dennie-Morgan线、变应性皱褶及唇上摩擦痕.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色酮类药物、鼻用减血充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胆碱能药等,其中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因其安全性高、疗效好、副作用小,常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过敏性鼻炎经典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关于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鼻炎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孟鲁司特钠导致遗尿的病例[1].
-
WT1基因阳性合并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1例报道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白血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造血干细胞的异常侵袭、紊乱、增殖而形成,发病时间短,进展快且预后较差.在FAB分型中以M2型为常见.AML-M2伴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被认为是AML预后良好类型,具有较长的生存时间;而同时伴有AML1-ETO基因阳性合并WT1基因阳性者,预后则随着二者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不同,AML1-ETO基因、WT1基因表达水平>0.01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
-
转化医学理念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医学研究学科,能够推动和促进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应用的转化,较好地弥补了现有医学教育模式下“所教难以所用”的缺陷,近年来其理念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较好的应用、实践.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作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医学学科,提倡面向社区基层及家庭,以患者为中心,从长期维护患者整体健康出发为目标.转化医学强调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及其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先进观念、方法,与全科医学的主旨及培养教育核心内容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国内目前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机构专科程度高,教授者难以把握有效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在有限的规培期内无法充分实现带教目的,且规培生则可能因无法扎实掌握培训范围内的技能导致缺乏自身专业定位及职业信心.而借鉴、汲取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则可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转化医学强调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应用转化的理念,其领域内学科建设、教学方式、评估体系、师资培训等有效经验及优势之处对于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分析并探讨.
-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灶不明肿瘤(CUP)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在世界范围内,CUP占所有肿瘤的2.3% ~5.0%,不仅是第6~8位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第3~4位常见原因.CUP原发灶检出困难,主要诊断方法有全面的病史采集、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内窥镜、免疫组化和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等,其中病理和免疫组化仍是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CUP发病率已有所下降.CUP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肿瘤原发部位、转移灶及数目、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体力状况、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相关临床试验开展困难,CUP患者整体预后不佳,其中15%~20%的CUP患者预后较好,80%~ 85%的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传统经验性治疗包括以铂类或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基因表达谱分析等分子诊断技术可识别CUP患者的分子特征,为组织形态学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补充,并使靶向治疗成为可能,开辟了CUP患者治疗的新途径.分子诊断指导下的位点特异性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有望使CUP的治疗个体化、精准化,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
双心医学之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
多项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在相当部分与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症状相重叠,即心血管疾病经常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这使得单一的治疗很难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引起了近年来的医学界对于心脏和心理双重疾病的关注,即双心疾病.然而我国传统医学从整体出发,倡导“形神结合”的概念,认为心的形态和功能与心理密切相关,更贴近目前双心疾病的理念.但是目前大多数临床心脏病专家由于专业的限制性,多不具备诊断和治疗双心疾病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以及大多数患者在心理上对精神科就诊具有抵抗性,这使得“双心疾病”在临床诊疗上面临困难.为探索“双心疾病”的临床特点,我国的有关学者已经开展过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均比较支持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状况失常相伴而生的观点,印证了“双心疾病”存在的真实状况.在该类型疾病的临床诊治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和思路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诊疗理念和方式方面的多重差异,如何将中西医治疗“双心疾病”的优势进行融合以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和精准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临床关于“双心疾病”诊疗方面的相关进展,在本文中将针对“双心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路和具体的措施等进行综述,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
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筛选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一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本科室同期收治的1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体检中心的153例常规体检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健康组,3组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对比其检测结果,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抗CCP抗体检测诊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7.8%、65.3%、84.9%、71.2%、81.0%.抗CCP阳性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骨侵袭性破坏率均高于抗CCP阴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较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明显提高;临床诊断该病时将血清抗CCP抗体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
长期大剂量服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比较评价40 mg/d与20 mg/d的阿托伐他汀连续使用24个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上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 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60岁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配到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各75例,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治疗后第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测定2组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记录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2和24个月3个时间点的血压、血脂、IMT和斑块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12和24个月时,高剂量组的收缩压、血脂、IMT和斑块面积分别与同期常规剂量组的同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 mg/d和20 mg/d阿托伐他汀均能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IMT及斑块面积,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组,没有证据提示长达24个月大剂量服用阿托伐他汀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相关结果有待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培医师全科强化课程建设
目的 为了提高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质量,解决全科师资力量不足、全科住院医师对知识提升的渴望及培训时间地点的限制等矛盾,建设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培医师全科强化课程,以期为全科医师的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本文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根据全科医生工作的特点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终建立了通知、教学团队、热身运动、学习指导、教学单元、讨论互动6个模块,并从教学内容版块、课程工具版块、测验工具版块3个版块对该6个模块进行了建设,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各个版块的点击量进行了统计,对规培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评价反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 规培医师全科强化课程建设期间,共纳入129名全科规培学员,课程总点击量为5 653次,其中教学单元模块点击量高,为1 468次,占比25.97%.在规陪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评价反馈问卷调查中,67.3%的学员认为本课程对其临床知识和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26.6%的学员认为有较大帮助,其余6.1%的学员认为有一点帮助.结论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便捷性、易用性、可个性化学习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全科规培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
CPBL教学模式结合3D-Body解剖软件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PBL(case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结合3D-Body解剖软件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组和CPBL教学模式组,每组38人,用两种教学模式分别实施骨科临床教学,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通过比较学生基础知识、病例分析、病史采集、临床技能操作专业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方法,通过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操作能力4个方面的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满意度测评评价教学满意度.结果 CPBL教学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病例分析、病史采集、临床技能操作4项专业考试成绩均高于LBL教学组(P<0.05);CPBL教学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方面的提高均明显优于LBL教学组(P<0.05).CPBL教学模式组较LBL教学模式组教学效果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CPBL教学模式结合3D-Body解剖软件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是骨科临床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之一.
-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非特异性下背痛康复中的疗效
目的 通过对核心稳定训练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下背痛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模式,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训练,2组患者治疗均持续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T1)、疗程结束时(T2)、疗程结束后3个月(T3)背部疼痛VAS评分、躯干各方位活动范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背伸肌肌力,疗程结束时(T2)、疗程结束后3个月(T3)患者康复训练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背伸肌肌力明显增强(均P<0.05),躯干各方位活动范围均明显扩大(均P<0.05),ODI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康复训练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核心稳定训练相比常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背伸肌肌力,明显增大躯干活动范围,对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十分有效,每一位患者都感到满意.
-
Epley法结合针刺快速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Epley手法复位结合针刺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及眩晕症状缓解率和缓解时间.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徐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86例PC-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2组均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在Epley手法复位基础上加用快速针刺太阳、印堂、百会、四神聪和足三里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Epley手法复位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一次,12 d为一个疗程.首次治疗后立即比较眩晕症状缓率及眩晕症状缓解的时间,3个月后比较2组间的治愈率、总有效率.6个月后比较2组间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在首次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率为93.02%,眩晕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8.5 min,3个月后治愈率为83.72%、总有效率达到97.67%.6个月后的复发率为11.62%.对照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率为74.41%,眩晕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22.5 min,3个月后治愈率为69.77%、总有效率为79.06%,6个月后的复发率为37.20%.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ley手法复位后结合针刺可快速缓解PC-BPPV患者的眩晕症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优于单一Epley手法治疗.
-
全程网络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全程网络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芜湖市及周边地区符合脑卒中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级康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全程网络化”管理模式进行康复.对照组采用“家庭传统化”管理模式进行康复.2组患者分别在入组第1天、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进行康复评定.其中Frenchay活动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评定患者受社会支持的程度.结果 2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各量表评分对比,Frenchay评分(F1月=12.563,F3月=37.180)、SS-QOL评分(F1月 =23.738、F3月=60.889)、SSQ评分(F1月=85.388、F3月=192.023),2组间得分对比,均P <0.001,试验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与入组第1天各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全程网络化”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满意度及社会支持状况有积极作用,进而大程度地推动安徽省脑卒中康复的三级诊疗管理.
-
数字化体层融合摄影技术在骨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平板探测器的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急诊收治的60例骨创伤患者,首诊进行常规的DR检查,但无法明确诊断是否有骨折,随后对其运用数字化体层融合X线摄影技术(DTS)进行检查;另外对5例骨折后行内外固定术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R和数字化体层融合摄影检查,所得图像传入影像工作站,再由放射科2位高年资医师阅片观察,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所得到的图像资料.结果 65例患者的DR摄影优片率达44.61% (29/65),DTS技术摄影优片率达64.62% (42/65);60例DR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中,13例通过DTS技术摄影可明确发现微小隐匿性骨折,37例未发现明确的骨折,另外10例患者仍无法明确是否骨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5例骨折内外固定术后患者DTS摄片中外固定石膏托和内固定金属植入物伪影明显减少.结论 DTS在骨创伤的检查中,相比常规的DR检查,不仅提高了影像质量,而且提高隐匿性骨折诊断率,对于骨创伤患者术后,可以减少金属植入物或其他外固定物的伪影.因此,DTS在骨创伤患者的术前检查和术后复查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疗进展
过敏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是特应型个体接触过敏性抗原后,产生IgE介导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在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表面,使之处于致敏状态,并导致以组胺为主的多种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引起鼻黏膜变态反应性、非感染性炎性病变,以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一系列过敏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继发白天疲劳,学习障碍,总体认知能力下降,精力减退,记忆下降,性格改变,生活质量下降等.其发病机制与个体体质、遗传因素、过敏原及天气变化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过敏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7岁以内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5%.过敏性鼻炎不是严重性疾病,大部分患儿经及时规范治疗,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患儿家长意识缺乏、非专科医师经验不足等原因,致使部分患儿缺乏及时就诊及有效的相关治疗措施,延误病情,对患儿生活及学习带来一定影响,甚至诱发哮喘等严重下呼吸道疾病.
关键词: -
单中心2013-2017年成人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对单中心2013-2017年成人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以初步了解其连续动态变化.方法 以2013-2017年到某医院就诊的成年睡眠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共确诊睡眠障碍患者2 112例,男女比例约为0.81:1,20 ~39岁占比大.总体而言,不同年度相互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PSQI问卷分量表得分提高,PSQI总分提高,男、女之间相互比较,2013、2014和2017年女性的PSQI总分更高.不同年龄相互比较,> 60岁组的PSQI总分高.结论 2013-2017年成年人睡眠障碍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多,20~39岁是睡眠障碍患者的主要人群,2013-2017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60岁组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更差.但由于调查对象来自于单中心,样本的代表性有限,评价指标有限,离全面了解睡眠质量尚有很大差距.在未来的调查中,应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并在更大的样本人群中加以验证和探索.
-
PDCA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管理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静配中心药师人员及护理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PDCA循环实施前(2016年2月-2017年2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7年3月-2018年3月)2个时间段.PDCA循环实施前予以常规药物配置质量管理,PDCA循环实施后采用PDCA循环进行药物配置质量管理,对比2组间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的发生率及配置不合理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实施前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率为0.88%,实施后为0.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实施前后在溶剂选择、药物剂量、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容器选择这4种类型的药物不合理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溶剂剂量配置不合理及药物存放条件不合理中,实施后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效果理想,能降低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的发生几率,减少抗肿瘤药物溶剂剂量配置不合理及药物存放条件不合理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质量,值得应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
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在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患者早期应用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早期应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使用丹红注射液)及观察组(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组),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所有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如镇静、镇痛、口腔护理等,预防相关并发症.同时,在对所有患者给予甲强龙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的氨溴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口服.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功能,监测患者肾功能、大小便等情况.观察2组患者的存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和肺纤维化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丹红注射液,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并未显著提高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患者的存活率,同时并未显著降低患者肺纤维化发生率,但显著改善患者的早期肺纤维化程度及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
基于多重填补法合并广义估计方程的高血糖危险因素评估研究
目的 应用多重填补法合并广义估计方程评估高血糖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多重填补法合并广义估计方程分别处理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人2011-2015年(2013年除外)健康管理档案中相关信息的数据缺失和重复测量问题,综合评估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8 325位老年人累计23 195条观测记录中,纳入的指标除性别、年龄为完整变量,其余变量缺失率范围为0.06% ~ 18.44%,样本实际有效率为76.99%,数据资料呈任意缺失模式.多重填补后,产生10个完整的不同数据集,所有变量填补效率都在0.97以上.高血糖危险因素OR值(95% CI)评估结果:高血压1.272(1.201~1.361)、超重1.251(1.162~1.341)、肥胖1.649(1.481 ~1.852)、心率过快1.679(1.581 ~1.792)、高胆固醇血症1.178(1.060~1.311)、混合型高脂血症1.170(1.021~1.3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12(1.040 ~1.171)、高尿酸血症1.172(1.089~1.27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1.180(1.032 ~1.35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1.191(1.032~ 1.391).缺失填补前后,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统计学意义发生改变.γ和r值表明缺失对体质指数的参数估计影响大.结论 多重填补法合并广义估计方程能有效解决高血糖危险因素评估时遇到的数据缺失和重复测量问题,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监测可能引起高血糖患病的相关因素,针对高危老年人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
基于“全科医生进校园”模式的学生健康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在中小学校园内实施以全科医生为责任主体,基于信息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对上海小学生的影响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上海龙柏地区2015学年小学、初中和高中的7 875名学生,对其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对疾病卡建档和随访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学年龙柏地区中小学生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100%,疾病规范管理率98.96%.经比较分析,不同病种的累计干预效果、近一次干预效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x2 =645.551,P<0.001;x2=398.089,P<0.001);经成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在5个病种中,针对同一病种的两次干预方式产生的疾病管理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父母文化程度、学校健康宣传、家庭重视程度对学生疾病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OR =0.112(0.086 ~ 0.367),P<0.001;OR=6.231(3.086 ~ 10.300),P<0.001;OR=2.564(1.665 ~ 10.675),P<0.001].结论 “全科医生进校园”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可以规范学生疾病管理,提高疾病健康管理效果,有利于树立学生“知-信-行”健康管理新理念,促进全科医学学科和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外审花了半个月左右,意外外审时间会很长,其实并没有,整体来说杂志很不错,编辑态度很好,第一篇投稿论文很顺利,再接再厉!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我是10月份投稿的,初审通过之后,进入外审阶段,一个月后收到了拟采用的邮件,然后我按照修改意见修改返回,校对稿通过快递寄到学校,整体很不错!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投了一篇有关医疗法律的文章,专家给的意见很中肯,按照要求修改后返回给专家再审,然后就录用了,整体来说杂志水平很不错,编辑态度也很好,说录用通知没了,很快重发一份过来。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杂志审稿速度很快,基本从投稿到录用也就一个月左右,本来有两个审稿人,一个一直没给意见,另一个专家很及时,很开心,回答了三个问题就就行了。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11月1日投稿,修改了两次,给的修改意见很详细,对文章质量提升有很大帮助,11月15日修改后返回,12月2日通知我文章被接受了,感觉老师的指导。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文章终于录用了,文章从投稿到录用一共一个月左右,杂志审稿人很有水平,一针见血,对我收获帮助很大,总之杂志很不错!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文章投稿后遇到的编辑和审稿人工作都很负责,不到一个月就给了修改意见,意见很中肯,修改后录用了,整个审稿流程不到一个月,这次能投稿,很感谢审稿老师的帮助。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审稿速度很快,投稿后四五天,编辑就回复邮件了,给了相关审稿意见,主要是关于修改引文、参考文献方面的要求,整体而言很不错。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10月29号投的,11月13号有了初审结果,给的修改意见主要是篇幅过长,和图表处理的问题,修改后半个月就发了录用通知,继续努力!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发了两篇文章,第一篇修改后再投直接录用,中间经历了一审、二审和终审,最后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收到了录用通知,第二篇直接录用了,但是每个审稿环节都很严谨,前后一个月左右,杂志对学术理论水平要求很高,很看重实验理论的结合,创新性要求高!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审稿人对文章的语言错误和内容质量有很大疑问,所以对文章语言要修改的很细致,杂志编辑很认真,也很感谢,祝愿杂志越来越好!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杂志很不错,审稿意见对文章帮助很大,编辑很负责,期间跟编辑通话是态度很好,审稿速度也很快,我文章20几天一审回来,修后审稿,之后从二次审稿到录用一共将近20天左右。
投稿很顺利,修改后录用了,速度很快,因为我工作太忙,给了半个月修改时间,一直拖了好久才返回,整体来说很公正,碰到的编辑人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