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基因型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1的关系和意义

    作者:顾锡炳;朱银芳;王娟华;华忠;陆忠华;杨小娟;徐月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HBV基因型与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及白细胞介素-21 (IL-21)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59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HBV基因型检测,比较B、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Tfh、IL-21的差别,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5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36例(61.02%),B基因型22例(37.29%),B、C混合型1例(1.69%),C基因型外周血Tfh水平(2.89%±1.44%),低于B基因型(4.65%±1.37%),t=3.01,P<0.01,IL-21水平(14.62±2.12 ng/L),低于B基因型(32.27±11.25 ng/L),=4.12,P<0.01,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水平(0.17%±0.02%),低于B基因型(0.37%±0.03%),t=3.12,P<0.01,HBV DNA水平(6.95±0.75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5.02 ±0.36log10拷贝/ml),=3.03,P<0.01.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外周血Tfh水平较低,引起IL-21和HBV特异性CTL水平降低,导致HBV DNA水平较高.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细胞的超微病理研究

    作者:宋颖;宋敬东;许文波;王敏;屈建国;洪涛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对宿主细胞的超微病理损伤及病毒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 以EV71接种RD-A细胞,收获细胞制作超薄切片,对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EV71导致的宿主细胞病理变化包括,细胞质内产生大量双层膜或多层膜的囊泡结构、形成包涵体结构、细胞核变性、线粒体变性、内质网扩张及细胞降解.病毒颗粒存在于细胞质内、囊泡结构中、膜性结构表面、包涵体内部、内质网池样结构内及髓样结构中.结论 EV71能够导致宿主细胞产生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病毒颗粒位于多种细胞结构内.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T细胞活化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邹小杰;徐震;毛姗姗;高峰

    目的 通过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患儿T细胞活化亚群、细胞因子的检测,探讨其在BIC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病房收住院的31例BICE患儿为病例组,同期门诊体检的2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25 +/CD3+ CD4+、CD69 +/CD3+ CD4+、HLA-DR/CD3+ CD4+、CD25 +/CD3+ CD8+、CD69+/CD3+ CD8+、HLA-DR/CD3+ CD8+,及IL-2、IL-4、IL-6、IL-10、TNF-α、INF-γ水平.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HLA-DR/CD3+CD4+、HLA-DR/CD3+CD8+的表达含量(7.300%±2.725%,29.560%±14.079%)高于对照组(t=2.110,2.649,P=0.040,0.011),外周血IL-10的表达水平为8.100(5.800~ 19.700) 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2,P<0.01).结论 BIC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活化亚群和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BICE的发病过程.

  • TRIzol(或TriPure)试剂结合QIAamp Viral RNA Mini试剂盒用于血标本中病毒RNA提取的研究

    作者:李伟红;李建东;李阿茜;曲靖;王芹;张福顺;芜为;孙丽娜;张硕

    目的 建立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适用于血标本中有包膜RNA病毒核酸提取的方法,保证埃博拉病毒核酸筛查的实验室安全,提高标本的核酸检测效率.方法 根据已发表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的方法,通过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比较分析QIAamp Viral RNA Mini试剂盒、TRIzol(或TriPure)试剂裂解样本并用或不用氯仿萃取后结合QIAamp Viral RNA Mini试剂盒等3种方法提取核酸的效率,优化反应步骤,建立一种安全、简便的血标本中病毒RNA提取方法.结果 血标本经TRIzol(或TriPure)试剂处理后,不经氯仿萃取,与QIAamp Viral RNA Mini试剂盒结合,提取病毒RNA,RNA提取效率优于QIAamp Viral RNA Mini试剂盒和美国CDC推荐的方法.结论 采用TRIzol(或TriPure)试剂裂解病毒,结合QIAamp Viral RNAMini试剂盒提取病毒RNA的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核酸检测.

  • 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李阿茜;李伟红;李建东;张硕;曲靖;李川;张全福;梁米芳;李德新

    目的 建立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以期用于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 针对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蛋白和糖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单重和双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利用体外转录病毒RNA和埃博拉病毒系列参考品RNA评价其敏感性,利用马尔堡病毒、健康人、登革热患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评价其特异性.结果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在95%~105%,可特异性地检测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蛋白和糖蛋白基因,与马尔堡病毒、登革热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体外转录的病毒RNA可检出10~100拷贝/μl.双重检测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RNA验证,可检出100 pfu/ml病毒.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标本的检测.

  • Ta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TAT-SOX2的克隆化及蛋白表达研究

    作者:王建军;万志红;赵平;靳雪源;谢国明;辛绍杰

    目的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AT-SOX2,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方法 经PCR获得编码人SOX2的全基因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TAT-V2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TAT-SOX2,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TAT-SOX2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特异性,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融合蛋白转导HSF细胞的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TAT-SOX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在诱导下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正确.免疫荧光提示融合蛋白可快速转导入HSF细胞内.结论 为进一步的通过蛋白转导方式诱导多能干细胞提供了物质基础.

  •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病毒学某些指标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胡居龙;胡蕾萍;张璐;穆彩琴;陈晓雪;刘梦;路遥;申戈;吴淑玲

    目的 通过对急性乙型肝炎(AHB)临床特征、病毒学动态变化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AHB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155例AHB患者的血清学、病毒学资料及22例AHB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AHB发病以男性多见(男与女性比为1.87∶1),高发年龄段为20~ 49岁(81.2%),81.9%传播途径不明,11.0%与HBV患者或携带者有性接触史,7.1%有乙肝家族史、吸毒史、看牙史或纹身史,100%无乙肝疫苗接种史.患者入院时ALT、AST、TBiL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IgM)的0(χ)±s分别为1531.56±790.764 U/L,698.64±499.844 U/L,102.04±70.194 μmol/L,23.70±8.427S/CO. ALT、AST、TBiL、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V DNA定量恢复正常时间的M分别为30 d、30 d、30 d、30 d、7d、7d.结论 AHB的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性接触可能为主要的传播途径;AHB的预后好,但仍有部分会发生慢性化;绝大部分患者2个月内转氨酶及黄疸恢复正常,3个月内HBsAg转阴;对3个月时HBsAg仍未转阴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改善其转归.

  • IFN-γ释放试验、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和结核抗体检测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差异研究

    作者:沈荣林;徐金田;陈兆军;毛佳斌;洪理泉;冯月娟;吕群

    目的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本研究比较了IFN-γ释放试验(IGRAs)、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ADA)和结核抗体检测(TB-ab)三种方法.方法对63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使用IFN-γ释放试验、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和结核抗体检测三种方法进行鉴别诊断.IFN-γ释放试验、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和结核抗体检测均根据厂家提供的方案进行.结果 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在效果上有差别.其中,结核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低.尽管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的特异性较高,但其仅仅检测到58.14%的患者,敏感性较低.IFN-γ释放试验检测到了79.07%的患者,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IFN-γ释放试验检测具有比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和结核抗体检测更好的效果,推荐在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使用IFN-γ释放试验.

  •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常龙;杨小安;邹勇;徐启桓

    目的 检测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及血浆氨的相关性.方法 40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住院患者,定为A组,其中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18例患者定为A1组,Ⅰ~Ⅱ期的22例患者定为A2组;20例肝硬化患者定为B组;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定为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6和IL-18的浓度,并分析其与AST、ALT、TBil、ALB、Cr及血氨的相关性.结果 A1组和A2组IL-6和IL-18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IL-18水平均与血氨浓度呈正相关(P<0.05),与AST、ALT、TBil、ALB及C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均明显增高而且与血氨存在相关性,IL-6和IL-18可能与血氨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肝性脑病的发病.

  • PPARγ激动剂对RSV感染的A549细胞TLR3、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董琳;赵伟;徐月波;陈兆兴;刘琳;陈小芳

    目的 探讨 A549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Toll样受体3(TLR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及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RSV感染的细胞模型,将传代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6组:15d-PGJ2干预组(A)、罗格列酮干预组(B)、RSV组(C)、PDTC组(D)、GW9662组(E)及对照组(F).各组在培养12、24和48 h后收获上清液和细胞,实时荧光RT-PCR检测TLR3和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3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蛋白水平.结果 与F组相比,各时间点C组TLR3和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C组相比,A组、B组和D组TLR3和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15d-PGJ2和罗格列酮对TLR3和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在12 h明显;同一时间点A组和B组TLR3和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 RSV感染后TLR3和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罗格列酮和15d-PGJ2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TLR3和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

  • 浙江省嘉兴地区健康和宫颈病变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俞春松;江敏敏;刘小香;孙颜红;孙爱华;蒋锦琴;张佳

    目的 分析浙江省嘉兴地区宫颈病变及宫颈细胞学正常的妇女宫颈部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嘉兴地区4家医院经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病患者426例,并选择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正常的3134例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采用导流杂交法(HybriMax)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6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有病变者与无病变者之间HPV感染率及其26种基因型的检出情况.结果 HPV DNA阳性检出率宫颈病变组(26.29%)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11.35%)(P<0.01).HPV重叠感染率宫颈病变组(25.89%)明显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的健康体检妇女(4.78%)(P<0.01).宫颈炎患者和CIN患者分别分离到的16种HPV高危型(HR-HPV) 63株(76.83%)和15种59株(83.10%) HR-HPV,CIN患者HR-HPV毒株感染率高于宫颈炎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患者HR-HPV构成比居前五位的分别是HPV16、33、58和18、52;CIN患者HR-HPV构成比居前五位的分别是HPV16、52和33、58、68.结论 本地区宫颈病变妇女宫颈部位HPV感染率及重叠感染情况明显高于宫颈细胞学正常的妇女,重叠感染与宫颈疾病发生相关,HPV-16、58、33和52是本地区宫颈病变妇女主要感染的高危型HPV.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新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剑静;李世波;王忠发;任宜

    目的 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血清中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动态变化规律以弥补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病例早期诊断的方法缺失,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首份血清检测结果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IgM抗体检测阴性的确诊病例,连续留取患者隔天血清样本直至出院,用Mac-ELISA方法检测留取的血清中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转时间与动态变化,计算阳转时间构成比及平均阳转时间.结果符合研究要求的16例患者发病后血清中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转时间:5d:2/16;7 d:6/16;9 d:9/16;11 d:10/16;13 d:12/16;15 d:16/16,平均阳转时间为(10.25±3.58)d.结论 1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中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均可阳转,早可在发病后5d、迟为15 d、阳转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逐步升高,直至病后30 d仍可高水平维持.16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检测可以作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早期诊断的辅助方法.

  • 高尔基体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佳;刘佳;赵静;刘爱霞;陈霖;徐军;侯俊;李伯安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分别测定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4周)以及术后3~12个月复发的21例重新入院患者的GP73的浓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GP73平均水平为(240.5±81.4) ng/ml,手术治疗后2周GP73平均浓度为(114.4±34.1)ng/ml,治疗后4周平均浓度为(57.6±23.3) ng/ml,治疗前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浓度(P<0.05).肝癌复发的患者重入院后GP73浓度[(181.2±72.4) ng/ml]明显高于GP73术后的浓度(P<0.05).结论 GP73作为一个新型肝癌血清标记物在判断肝癌预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中的联合检测价值

    作者:赵军;赵静;刘爱霞;陈霖;郑超华;王冬梅;刘全良;李伯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两种血清学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种类检测中价值.方法 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79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9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6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中PCT和IL-6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和IL-6含量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PCT和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PCT和IL-6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783,显示PCT效能优于IL-6;对三组的PCT与IL-6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T与IL-6在检测细菌感染中成线性相关(r=0.424,P<0.001);对两项指标进行单项检测时,PC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2.3%和79.5%,IL-6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69.6%和68.5%;二者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性是88.6%和67.0%.结论 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诊断中,PCT是一个优秀指标,若能与IL-6联合检测,更有利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胰腺组织异常并发腕管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聂琛;鲍海萍

    目的 探讨胰腺组织异常并发腕管综合征(CT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67例2型糖尿病(T,DM)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电生理检测结果,选择CTS组(n=122)及非CTS组(NCTS组,n=175),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并发CTS的危险因素.结果 CTS组中,男性31例,女性91例,男女之比为1:2.9;两组间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 h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 =0.001)、病程(P=0.043)、HbA1c(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病程长、HbA1c水平高是糖尿病并发CTS的危险因素.

  • 太原地区儿童中人偏肺病毒及人博卡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兰涛;孙宇;王乃昌;高爱梅;赵林清;朱汝南;钱渊;贾云霞;贾俊松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儿童中人偏肺病毒(hMPV)与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因ARI至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咽拭子标本300例,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hMPV及HBoV.结果 所检测的300例标本中,hMPV检测阳性的标本为39例(13%,39/300),HBoV检测阳性的标本为6例(2%,6/300),主要导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hMPV感染在<3岁的儿童中多见,其中1~2岁年龄组检出率较高.结论 在本研究的监测时间中,hMPV是太原地区ALRTI儿童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BoV感染率相对较低.

  • 衢州市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突变类型分析

    作者:吕豪;江素君;孙爱华

    目的 了解衢州市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衢州市中心血站24 178例无偿献血者血液用北京万泰和Sorin公司生产的ELlSA试剂盒进行HBV的初检和复检,对HBsAg阴性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从而检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再对HBV DNA 阳性标本进行 S 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和氨基酸突变分析,从而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和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探讨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机制.结果 24 17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158例HBsAg阳性,24 020例HBsAg阴性标本中,15例HBV DNA阳性,隐匿性HBV感染比例为0.62‰(15/24 020),其中基因C型9例(60%),基因B型6例(40%);S基因“a”表位氨基酸突变分析显示有11例隐匿性HBV感染病毒株在“a”表位发生突变.结论 衢州市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与病毒基因突变有相关性.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小安;舒欣;张英;曹红;张卡;李刚;徐启桓

    目的 明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EG-IFNα-2a治疗48周后HBV DNA、HBeAg未转阴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52例)经过3个月或者以上的洗脱期后,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B组患者(49例)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加用替比夫定3、6、12个月后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CK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7.69%、15.3%、21.1%,B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22.4%、32.6%、38.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CK异常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是安全的,且比经洗脱期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HBeAg转阴率更高,疗效更佳.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钟旬华;杨桂林;张培燕;方木通;肖万玲;刘艳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 纳入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5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2个月,对照组未接受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分析两组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频率变化.结果 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其CD4 T细胞、CD4/CD8逐渐增高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其调节性T细胞的下降幅度与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 恩替卡韦在有效抗病毒治疗同时具有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与预后分析

    作者:臧红;朱冰;温斌;万志红;柳芳芳;李晨;刘婉姝;游绍莉;辛绍杰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转归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病毒感染仍是首要原因,占比38.17%,其次为病因不明36.95%及药物引起(22.75%).病因变迁:2002年至2005年,病毒感染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首要病因,占比58.2%~50%,尤其是嗜肝病毒感染(HAV+ HBV+ HEV) 53.5%~44.4%.从2006年嗜肝病毒感染明显下降,而不明原因及药物所致呈逐步上升趋势,在2009年不明原因取代病毒感染成为主要病因.患者总体改善率为34.81%,其中HEV感染所致的预后好于不明原因(P<0.05).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发生改变,不明原因所致逐渐增多并取代病毒感染成为主要病因,不同病因预后不同.

  • HIV-1 P24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崔佳雯;毛怡心;马晶;贾润清;余双庆;张晓梅;常占军;戴蕾;李喜英

    目的 通过建立新型人源化抗HIV-1 P24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平台,研制1~2种抗HIV-1 P24抗体.方法 使用连接P24的磁珠分选特异性分泌P24抗体的B细胞,有限稀释后,提取总mRNA,采用逆转录和巢式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经测序鉴定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Cloning vector AbVec-hIgG1、Cloning vector AbVec-hIgKappa、Cloning vector AbVec-hIgLambda中;通过瞬时转染293T细胞得到重组抗体;使用proteinA亲和层析纯化抗体.结果 成功筛选到5对抗HIV-1 P24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基因.结论 本研究初步成功地建立了人源化HIV-1 P2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方法,为HIV早期诊断以及筛选其他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 EV71 VP1人源单克隆抗体筛选

    作者:毛怡心;崔佳雯;马晶;贾润清;余双庆;张晓梅;常占军;戴蕾;李喜英

    目的 通过建立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平台,筛选抗EV71 VP1单克隆抗体.方法 使用耦联EV71 VP1抗原的磁珠对EV7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选,得到分泌EV71VP1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有限稀释后,低渗裂解细胞,采用逆转录和巢式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经测序鉴定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Cloning vector AbVec-hIgG1、Cloning vectorAbVec-hIgKappa、Cloning vector AbVec-hIgLambda中.通过瞬时转染293T细胞得到重组抗体.结果 成功筛选到1对抗EV71 VP1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基因.结论 本研究初步成功地建立了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筛选方法,为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筛选其他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 CTFβ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性质鉴定

    作者:宋琳琳;杨海强;张莹;何金生;古应彩;侯明旭;刘楠楠

    目的 表达和纯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羧基末端水解片段CTFβ,并鉴定其生物学性质,为在阿尔茨海默病(AD)抗体筛选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APP基因为模板,克隆CTFβ的基因并测序鉴定;将CTFβ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CTFβ;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并初步探索其作为检测抗原的实验条件.结果 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用抗组氨酸标签抗体做为一抗,(10~25) ×103处显示与预计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的条带;此外,在80×103以上的位置尚有较粗的蛋白条带.用抗Aβ的单抗进一步分析发现,(10~25) ×103及80×103以上的条带可以被抗Aβ(17-24)单抗4G8识别,而80×103以上的条带还可以被Aβ寡聚体单抗识别,说明表达产物还形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集体,位于80×103以上.间接ELISA结果表明CTFβ用于AD抗体检测的佳包被剂量是1 nv孔.结论 本研究成功表达和纯化了CTFβ,并鉴定了其单体和聚集体的免疫反应性,为其在AD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纳米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曹敏军;邓雄威;盛望;曾毅

    病毒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具有传染性强、不易治愈、容易引起大规模暴发流行的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常用的临床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是对患者血清、咽拭子以及排泄物中的病毒抗体进行免疫学ELISA检测,以及对病毒核酸进行PCR检测,这两种常规的检测方法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而且检测时间较长,对检测设备的要求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开发出快速,准确,廉价的新型病毒检测技术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性疾病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