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ic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2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2007
  • 国内刊号: 11-93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宁利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孔令普;赵宏;陈梦平;张岩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行球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眼科收治的NVG患者65例(65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行球内注射治疗。患者的视力,按照≤4.3、4.3~4.7及≥4.8分为三个等级,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新生血管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视野缺损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时间、眼压以及静脉的循环时间等以均数±标准差( x珋±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各组患眼视力按照≤4.3、4.3~4.7及≥4.8三个等级分类统计,结果观察组分别为7例(7只眼,占20.00%)、24例(24只眼,占68.57%)及4例(4只眼,占11.43%);对照组分别为14例(14只眼,占46.67%)、13例(13只眼,占43.33%)及3例(3只眼,占10.00%)。经过秩和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1.93,P>0.05)。患者虹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或消失者,观察组为33例(33只眼,占94.28%),对照组为23例(23只眼,占7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视野缺损值分别为(19.05±0.52)dB和(13.43±0.63)dB,对照组分别为(18.88±0.65)dB和(15.91±0.54)dB;组间比较: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7, 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8,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5,P<0.05)。患者治疗前后患眼的RNFL厚度,观察组分别为(71.47±3.14)μm和(91.21±2.04)μm,对照组分别为(71.51±3.29)μm和(85.05±2.17)μm;组间比较: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3,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8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5,P<0.05)。患者经过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时间,观察组为(6.20±0.4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9±0.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5)。患者治疗前后的患眼眼压,观察组分别为(46.19±0.73) mmHg(1 mmHg=0.133 kPa)和(18.52±0.49)mmHg,对照组分别为(46.21±0.69)mmHg和(23.95±0.51)mmHg。组间比较: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5,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09,P<0.05)。患者治疗前后患眼静脉循环的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1.31±0.38)s和(8.19±0.40)s,对照组分别为(11.30±0.37)s和(9.43±0.29)s。组间比较: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4,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5)。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行球内注射治疗NVG能良好地改善患者视力和视野缺损,效果较为可靠。

  • 620例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慧芳;李志升;梁燕平;阿依夏木·阿布都力木;张学静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弱视程度、不同屈光性质及不同注视性质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新疆民政康复医院治疗的弱视患儿620例(891眼),采用激光弱视治疗仪、遮盖疗法、精细作业疗法、同视功能训练及三维立体训练等方法综合治疗。以40 d为一个大疗程,每治疗10 d休息1~2 d。疗效按照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分为三组。采用眼数和百分比的方式描述数据。患者的弱视程度、年龄二项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采用精确概率法进行检验,并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r;患者的屈光性质、注视性质二项指标与疗效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620例患儿(891只眼)中,基本治愈者824只眼,占92.48%;有效者59只眼,占6.62%;无效者8只眼,占0.89%,总有效率为99.10%。远视性质、近视性质、混合散光、屈光参差、斜视性弱视、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9.6%、99.4%、100%、96.7%、93.6%、99.7%及97.8%。全部患者按照弱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弱视者580只眼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0%;中度弱视者中基本治愈、有效及无效的分别为218只眼、45只眼及3只眼,分别占82.0%、16.9%及1.1%。重度弱视者中基本治愈、有效及无效的分别为26只眼、14只眼及5只眼,分别占57.8%、31.1%及11.1%。弱视程度和疗效之间存在着相关性(Fisher确切概率P<0.001),并且随着弱视程度的升高,疗效逐渐降低(Pearson系数r=0.430,P<0.001)。全部患者按照年龄3~6岁、7~10岁和11~14岁分为三组。3~6岁组112只眼中,基本治愈和治疗有效的分别为108只眼和4只眼,分别占96.4%和3.6%;7~10岁组中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为394只眼、20只眼和3只眼,分别占94.5%、4.8%和0.7%;11~14岁组中,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为322只眼、35只眼和5只眼,分别占89.0%、9.7%和1.3%。该种治疗方式对不同年龄组的弱视治疗效果不同(Fisher确切概率P=0.025),低年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高年龄组的治疗效果(Pearson系数r=0.108,P<0.05)。远视组患者中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70只眼、8只眼和1只眼,分别占96.7%、2.9%和0.4%;近视组患者中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321只眼、29只眼和2只眼,分别占91.2%、8.2%和0.6%;混合散光组患者中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130只眼、7只眼和0只眼,分别占94.9%、5.1%和0.0%;屈光参差组患者中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79只眼、9只眼和3只眼,分别占86.8%、9.9%和3.3%;斜视性弱视组患者中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4只眼、6只眼和2只眼,分别占75.0%、18.8%和6.2%。不同屈光性质患者的治愈效率不同(Kruskal Wallis =191.687,P<0.05)。中心注视患者的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为587只眼、34只眼和2只眼,分别占94.2%、5.5%和0.3%;旁中心注视患者的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为237只眼、25只眼和6只眼,分别占88.4%、9.3%和2.2%。不同注视性质患者的治愈效率不同(Kruskal Wallis =267.27,P<0.05)。结论弱视的疗效与患者的弱视程度、年龄及弱视类型关系密切。轻度弱视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可达到100%,早期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邵晓蕾;邹畅;李劲

    目的:探讨青白联合手术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对比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51例(56只眼)的临床资料。按青光眼类型进行分组。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组22例(25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29例(31只眼)。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及视力。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组间各测量值进行比较。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POAG与PACG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POAG组的22例(25只眼)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平均眼压分别为(36.08±5.96)、(12.25±1.85)、(13.88±2.03)、(4.88±2.59)、(16.21±3.58)及(16.92±4.19)mmHg(1 mmHg=0.133 kPa)。将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进行比较,发现手术后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09,17.62,16.54,13.95,13.15;P<0.05)。该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条件成功率为96%,失败率为4%。 PACG组29例(31只眼)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平均眼压为(41.32±8.41)、(11.69±2.29)、(13.06±2.32)、(13.9±2.22)、(14.87±3.08)及(15.80±4.35)mmHg。将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进行比较,发现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97,17.86,17.54,16.95,16.30;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位点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6,0.11,0.05,0.05,0.00,0.10;P>0.05)。联合手术后患者的眼压均有明显降低。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条件成功率为100%,失败率为0。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 POAG 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前房深度分别为(2.81±0.12)mm和(3.99±0.10)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加深(t1=-37.78,P<0.05)。 PACG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为(1.82±0.08)mm和(3.79±0.0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加深(t2=-103.18,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后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9,P>0.05)。 POAG组患者术前视力为(0.28±0.14),术后1个月及1年的视力分别为:(0.43±0.23)和(0.40±0.21),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8,-2.38,P<0.05)。 PACG组患者术前视力为(0.21±0.12),术后1个月及1年的视力分别为:(0.53±0.17)和(0.45±0.15),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6,-6.45;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1.87,1.03;P>0.05)。 POAG组中,患者出现并发症者为11只眼(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涉及多个种类,部分患眼同时发生有多种并发症),占44.00%。其中,浅前房者2例,占8.00%;角膜水肿者7例,占28.00%;滤过泡渗漏者1例,占4.00%;前房出血者2例,占8.00%;炎症渗出者4例,占16.00%;后发性白内障者2例,占8.00%。 PACG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为19只眼,占61.29%。其中,浅前房者7例,占22.28%;角膜水肿者13例,占41.94%;脉络膜脱离者1例,占3.23%;滤过泡渗漏者2例,占6.45%;前房出血者4例,占12.90%;炎症渗出者7例,占22.58%;后发性白内障者3例,占9.67%。PACG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显著高于开角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5)。结论青白联合手术对POAG及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PACG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但手术并发症也更多。

  •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及周边角膜厚度的比较

    作者:邹湖涌;刘志平;沙翔垠;芦群

    目的:比较眼前节分析仪( Pentacam Scheimpflug系统)、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与A超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CCT及PCT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42例(42只眼)。每位患者分别用 Pentacam、Visante OCT 和 A超三种仪器重复测量三次,读取角膜中央和距中央3.5 mm处上方、颞上方、鼻上方、下方、颞下方及鼻下方七个点处的角膜厚度值。三种方法测量CCT和PCT之间的角膜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不同测量方法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检验。结果 Pentacam、OCT及A 超测量的 CCT 平均值分别为(533.63±40.45)μm、(523.03±38.82)μm 及(533.19±39.05)μm。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P>0.05)。 A超-Pentacam、US-OCT及OCT-Pentacam三种仪器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977,0.985,0.992;P<0.05)。经一致性分析,结果OCT-A超、Pentacam-A超及Pentacam-OCT仪器测量差值及一致性界限上下值分别为(-10.60±6.95)μm (-24.22μm/3.01μm)、(-0.44±8.56)μm(-17.21μm/16.33μm)及(10.17±5.00)μm(0.37μm/19.96μm)。此外,距中央3.5mm处角膜厚度测量:三种仪器之间的差异性增大,相关性降低,一致性也降低。结论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三种仪器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和较好的一致性。周边角膜厚度的测量,三种仪器之间一致性较差,临床上三种仪器不能相互取代。

  • 220例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艳;陈为民;李平华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部前膜( IMEM)病变的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220例(242只眼)IM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按照术后有、无视力提高分为两组。分别记录或检查全部患者的性别、年龄、术中填充物类型、术前眼前段合并症、术前眼后段并发症、病程、术前佳矫正视力( BVCA)、术前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 CMT)、术前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内外节( IS/OS)是否连续、术中是否用曲安奈德染色、术中是否剥除内界膜( ILM)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12种可能影响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计数资料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同时为控制混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影响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5±2.2)个月。在全部220例(242只眼)患者中,视力较治疗前提高者有180例(194只眼),占80.17%;术后视力未提高者有32例(38只眼),占15.70%;视力下降者有8例(10只眼),占4.13%。术后共有9例(12只眼)出现并发症。其中,低眼压2例(3只眼),眼内炎3例(4只眼),眼底出血4例(5只眼)。经单因素χ2检验,结果表明影响IMEM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的因素包括病程、术前BVCA、术前CMT、术前IS/OS是否连续、术中是否用曲安奈德染色、术中是否剥除ILM及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7种因素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关(χ2=15.232,15.976,12.489,11.567,6.783,8.904,8.340;P<0.05),而性别、年龄、术中填充物类型、术前眼前段合并症、术前眼后段并发症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无关(χ2=0.037,0.346,1.206,0.004,0.111;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病程[OR=4.986(1.232-7.025),P<0.05]、CMT>355μm[OR=4.223(1.269-6.425),P<0.05]、术前IS/OS不连续[OR=4.112(1.326-6.986),P<0.05]及术中应用曲安奈德[OR=3.996(1.118-5.232),P<0.05]是影响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M未剥除[OR=0.297(0.164-0.803),P<0.05]是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保护因素。结论 BVCA、CMT、术前IS/OS不连续、术中无应用曲安奈德及ILM未剥除均与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关。术中尽量避免剥除ILM可有效保护IMEM患者的视力。

  • 代谢综合征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进容;刘苏;王茜;李新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 MS)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124例(229只眼)进行研究。对全部患者进行腹围、血脂、血压及血糖检测,并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判别和分组,共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组、代谢综合征组及对照组等五组。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全部患者进行角膜内皮形态学检查。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 ECD)、细胞变异系数( EC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 H%))等三项参数经检验均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方差齐性采用Levene检验,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患者共分为五组,分别为糖尿病组,血糖异常包括腹围偏高患者共18只眼,年龄(64.2±10.2)岁;高血压组,血压包括腹围偏高患者共26只眼,年龄(67.0±11.9)岁;血脂异常组:两项血脂任何一项异常包括腹围偏高共57只眼,年龄(67.9±10.9)岁;代谢综合征组,五项指标均异常共78只眼,年龄(66.0±11.1)岁;对照组,五项指标均正常共50只眼,平均年龄(69.0±10.6)岁。所有组间比较发现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性别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血脂异常组与对照组间的腹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F=0.87,P>0.05)。对照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组及代谢综合征组 ECD 分别为(2767.7±277.0) cells/mm2、(2384.7±449.5)cells/mm2、(2642.3±370.3) cells/mm2、(2642.8±270.6) cells/mm2及(2664.8±371.3)cells/mm2,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5)。各组ECCV分别为(33.4±3.8)、(35.5±4.5)、(38.2±5.6)、(36.7±6.1)及(38.7±7.3),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组和代谢综合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2,2.42,4.61;P<0.05)。各组H%分别为(58.0±7.2)%、(55.4±10.0)%、(53.2±9.9)%、(54.1±9.6)%和(51.0±10.5)%,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组及代谢综合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2.81,2.48,4.13;P<0.05)。结论 MS中的异常指标(如血脂、血压及血糖)对角膜内皮层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着其异常程度的增加,对角膜内皮层结构的影响更显著。

  • 《常用眼表手术》光盘出版

    作者:

    为了推广和规范眼表手术技术,帮助临床医师提高手术技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好地为眼病患者服务,史伟云和高华教授将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制成光盘。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套光盘包括三种常用的眼表手术操作技术(翼状胬肉手术、结膜瓣手术、羊膜手术)和角膜移植联合结膜瓣及羊膜手术。特精选8例手术进行演示,对手术方法和技巧、手术适应证、手术后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描述和规范操作,希望真实反映此领域的学术水平。本套光盘适合从事眼科手术的临床医师、研究生及眼科医护人员学习参考。常用眼科手术( DVD)共2碟,光盘定价:120元,欲购买者请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系。电话:010-65133608;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邮政编码:100710。

  • 本刊对“名家手术”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

    “名家手术”栏目,是本刊的核心精品栏目,由编辑部向国内外具有一流水平的专家、采用特约稿件方式组稿。《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力争将此栏目办成指导青年医师、展示大家风采的优秀平台。请您准备下述内容:1.提供一个手术录像,也可以是连续几个手术的合集。格式采用MPG、MPEG、AVI、Rmvb均可,如有字幕、配音更佳。请您刻录光盘或用U盘拷贝提供。编辑部将根据出版需要视频、音频、字幕、转场、剪辑、编剧、美术等后期制作。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 医学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

    论文的写作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应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应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XX水平”或“填补XX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 本刊关于论文采用不同语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作者: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以下条件的论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允许并接受同一研究的有关论文采用不同语种再次发表。

  • 本刊编辑部成员名单及其联系方式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对“名家临检”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

    “名家临检”栏目,是本刊的核心精品栏目,由编辑部向国内外具有一流水平的专家,采用特约稿件方式组稿。《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作为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之一,有能力力争将此栏目办成指导年轻医师(临床技师)、展示大家风采的优秀平台。

  • 本刊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举例说明

    作者:

    关键词:
  • 神经影像学技术在认识青光眼相关的中枢损伤性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绍丹;卿国平;王怀洲;陈伟伟;张纯;王宁利

    人们对青光眼疾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整合的过程,这种认识已从初的一种眼局部疾病转变为一类以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和特异性视野缺损为表现的全视路疾病。在这个全面整合的过程中,医学影像学技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研究人类疾病特征及机制的手段很多,尤其是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使得研究可以深入到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但是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其不可克服的短板即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研究者只能从各类模型动物、死亡患者的尸检样品及患者的少量病变组织中寻找可能发生的病变反应,再推断到人体。要认识疾病在人体中形成的本质,为真实有效的方法就是观察病变在体状态下的形态及影响。这是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很难实现的,但影像学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在本文中,笔者论述了神经影像学技术在青光眼中枢损伤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使读者了解到目前应用于眼科的各种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从而整合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的研究手段以及眼球局部和人体整体的关系,为更深入地认识青光眼及其他眼科神经系统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重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青光眼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姚旭阳;潘英姿

    青光眼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性表现。目前,控制眼压仍是治疗青光眼的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很多青光眼患者特别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其眼压能够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视野缺损的放大却仍然持续进展,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眼压之外的可能性病因。近年来,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探索已上升到中枢神经系统水平,众多学者认为青光眼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累及视神经的眼部疾病,其病变还可能累及整个视觉通路。因此,一些新的检查手段被应用在研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断中。其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能够在活体中无创地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而成为研究青光眼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新思路。在本文中,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手段,以及运用于检测青光眼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201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