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 국제아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08
- 国内刊号: 21-152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建立年幼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及预测工具的探索
与其他年龄段儿童相比,年幼儿童是发生哮喘的高危年龄段.由于临床表现非特异、喘息表型多样、辅助检查难以实施等原因,年幼儿童哮喘的诊断对临床医师而言存在一定困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年幼儿童诊断标准及预测工具的探索从未停止,而我国也亟需建立起年幼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该文综述国内外建立年幼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及预测工具的过程,为建立我国新的年幼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及预测工具提供参考.
-
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很多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症状.与单纯ASD儿童相比,共患病儿童的ASD症状更明显,认知功能也受损更严重,其生活也会受到影响.该文对目前共患ADHD的ASD儿童临床表现以及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做出综述.
-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已发现部分致病基因,而且初步掌握了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此类疾病的诊断多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随着基因检测的开展,致病基因检测正成为确诊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本疾病的方法,支持和对症治疗在延缓和改善病情方面至关重要,基因治疗尚不成熟,其他治疗手段均在不断探索中.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治进展
鉴于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时血脑屏障的作用,白血病细胞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发生.目前诊断CNSL的标准主要是依赖于脑脊液(carebrospinal fluid,CSF)检查、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方法有CSF细胞形态学检查、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CSF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检测CSF硫化氢含量、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检测.CNSL的预防主要包括直接鞘内注射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的全身化疗药物和放射疗法.CNS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和靶向治疗.
-
脓毒症与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Ⅴ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功能紊乱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导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是ICU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线粒体功能失调以及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Ⅴ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关键酶,在脓毒症前期主要促进ATP合成且酶活性降低;在脓毒症后期即局部缺血的条件下,主要发挥水解功能且活性上调.该文就脓毒症患者复合物Ⅴ活性变化、变化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Exosome与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Exosome是直径40~100 nm的微囊泡,内含蛋白质、mRNA、microRNA等生物活性物质.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可分泌exosome.Exosome不仅是细胞-细胞间物质信息交流的通讯工具,还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肿瘤发生和耐药等生理病理过程.该文就exosome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microRNA在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肿瘤转移及复发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与胚胎发育异常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分化成熟及转移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微小RNA在机体胚胎发育过程和肿瘤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与肿瘤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该文就微小RNA在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食物蛋白介导的肠病诊治进展
食物蛋白介导的肠病(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pathy,FPE)是非IgE介导的消化道食物过敏性疾病,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吸收不良、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消化道黏膜屏障、肠道菌群、胃肠道免疫、口服耐受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组织学常表现为小肠绒毛的扁平萎缩.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黏膜组织学改变、食物的回避及激发试验.饮食回避及管理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该文就FP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作一综述.
-
脂肪组织造血再生潜能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来源于中胚层,由脂肪细胞及基质血管成分组成.基质血管成分是一个尚未完全确定的细胞群,其中包含多种干/祖细胞.近来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含有一定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以维持其造血再生潜能,但具体调节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就脂肪组织及与骨髓微环境相似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认识脂肪组织的造血再生潜能提供新思路.
-
生酮饮食的抗癫(痫)机制研究进展
生酮饮食用于癫(痫)治疗已达90年之久,引进我国也已10余年.生酮饮食临床疗效已得到一致认可,但其抗癫(痫)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该文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保护、腺苷及mTOR通路、免疫因素的角度来阐述其可能的抗癫(痫)机制.
-
MicroRNA在肺发育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一类数量庞大的、小的非编码RNA,在物种间高度保守.至今,研究者们已经发现microRNA在很多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发育时间调控、细胞程序性凋亡、免疫应答、胰岛素分泌和多种癌症的进展等.近年来,microRNA已成为肺发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文针对在肺发育过程中已报道的众多microRNA进行概述.
-
难治性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治疗进展
难治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指具有多脏器浸润尤其是具有危险器官(骨髓、肝、脾)浸润和初治治疗失败的LCH病例,预后极差,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患者存活的关键.目前有单药克拉屈滨(2-chlorodeoxyadenosine,2-CdA)、2-CdA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消炎痛、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多种二线治疗方案.该文就近年儿童难治性LCH的相关治疗方案进展进行综述.
-
1400例正常儿童MEWLKL和改良Klein线参考值分析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儿童髋关节正位X线片的双侧股骨头外侧缘距离Klein线的大垂直宽度(maximum epiphyseal width lateral to Klein's line,MEWLKL)、双侧MEWLKL差值即改良Klein线,研究MEWLKL和改良Klein线与性别和侧别之间的关系及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并证实以改良Klein线大于2mm诊断股骨头骨骺滑脱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全部0~14岁患儿的骨盆正位片共14 837例,选取其中正常儿童的骨盆正位片共7 147例纳入本研究的统计分析.制定正常髋关节X线片的纳入标准.按年龄1 ~14岁共分14组.每组随机抽取100例,男女各50例,共1 400例骨盆正位片,包括2 800个髋关节.采用AutoCAD2007软件对MEWLKL和改良Klein线的参考值进行测量,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根据各年龄组的MEWLKL和改良Klein线的参考值,绘制二者随年龄的变化曲线.每个年龄组内MEWLKL的性别和侧别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组间改良Klein线差异和MEWLKL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EWLKL和改良Klein线参考值均符合正态分布.MEWLKL平均参考值为(5.20±1.92) mm,男性平均(5.04±1.88) mm,女性平均(5.36±1.94)mm (P=0.000);左侧平均(5.06±1.87) mm,右侧平均(5.33±1.96)mm (P =0.000).MEWLKL在各年龄组总体参考值、男性组和女性组参考值三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0~4岁逐渐上升,5岁时处于波谷[总体(3.77±1.00) mm,男性组(3.53±1.00) mm,女性组(4.01±0.94)mm];5岁以后又逐渐上升,13岁时达到峰值[总体(7.49±1.43) mm,女性组(7.84±1.42)mm,男性组在14岁达到峰值(7.24±1.46)mm].各年龄组总体参考值和女性组参考值在14岁后略有下降.女性组在11岁至12岁又出现第二个波谷(6.44±1.86) mm~ (6.38±1.15)mm.双侧MEWLKL参考值的变化趋势非常相近,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0~4岁逐渐上升,5岁时为处于波谷[左侧(3.54±0.84)mm,右侧(4.00±1.10)mm].5岁以后又逐渐上升,13岁时达到峰值[左侧(7.25±1.57)mm,右侧(7.72±1.24)mm],14岁后略有下降.双侧MEWLKL差值即改良Klein线的总体参考值为(0.93±0.82) mm,各组均值波动于1.0mm水平.两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岁组与7岁组组间比较P=0.011,11岁组与10岁组组间比较P=0.04).在14个分组中,有4个组的改良Klein线大值大于2.0mm,分别是10岁组2.02 mm,11岁组2.05 mm,13岁组2.3mm和14岁组2.17 mm.结论 正常儿童髋关节改良Klein线的差值可以超过2.0mm,均值波动于1.0mm水平以内.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中以改良Klein线大于2mm为阳性诊断股骨头骨骺滑脱并不可靠.
-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治疗前后脑电图与认知功能的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患儿的脑电图放电指数、智力测试得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分析治疗前后脑电图放电指数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取60例BECT患儿,治疗前后均监测视频脑电图、智力测试及P300,并比较三者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BECT患儿通过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治疗后VEEG放电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6个月P300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言语智商、总智商无明显改善,而操作智商提高,言语智商与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所有患儿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脑电图放电指数与P300相关性分析结果(r=0.175),与智力测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r =0.044),呈负相关.结论 BECT患儿均存在智力受损,脑电图放电越频繁,P300潜伏期延长,智力受损害越严重.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治疗后智力均有所改善,治疗时间越长,智力改善越明显.
-
产前感染对新生大鼠肺发育的影响
目的 动态观察产前炎症暴露后新生大鼠肺形态及炎症细胞表达变化,探讨产前感染对新生大鼠肺发育影响的病理机制.方法 Wistar孕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孕19d和20d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5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足月自然分娩后,于日龄1d、3d、7d、14d、21 d及28 d两组分别取8只新生鼠,麻醉处死后取肺组织,以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CD68作为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标志物,计数炎症细胞数量、图像分析测定肺泡数量、肺泡面积占组织面积比例、肺泡间隔厚度.结果 随日龄增加,新生鼠肺泡数量、肺泡占组织面积比例逐渐增加,肺泡间隔变薄,实验组炎症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日龄1d、3d、7d及14d,实验组平均肺泡数量(88、89、102、127,单位:个/mm2)明显少于同日龄对照组(105、109、123和156,单位:个/mm2),P分别为0.024、0.009、0.013和0.004;日龄1d、3d和7d,实验组肺泡占组织面积比例(0.552、0.603和0.533)明显大于同日龄对照组(0.478、0.485和0.404),P分别为0.003、0.001和0.000;日龄1d及3d,实验组肺泡间隔厚度(12.30和10.75,单位:μm)明显小于同日龄对照组(17.13和16.13,单位:μm),P分别为0.000和0.000.日龄1d、3d、7d及14d,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量(681、582、393和379,单位:个/mm2)明显多于同日龄对照组(164、211、145和179,单位:个/mm2),P分别为0.000、0.000、0.000及0.003;日龄1d、3d及7d,实验组巨噬细胞数量(613、578和337,单位:个/mm2)明显多于同日龄对照组(170、182和127,单位:个/mm2),P分别为0.000、0.000和0.000.结论 产前炎症暴露使新生大鼠肺泡增大,数量减少,炎症细胞增多.随着新生鼠日龄的增加,肺泡发育接近正常.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儿童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影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儿童术后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综合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ARM患儿的QOL.方法 用中文版PedsQLTM4.0量表,对100例2岁和5岁ARM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计算QOL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QOL的影响因素.结果 2岁ARM患儿QO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和家庭居住地对患儿QOL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5岁ARM患儿QO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和母亲文化程度对患儿QOL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2岁ARM患儿QO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和排便障碍是影响ARM儿童生理功能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排便障碍是影响社交功能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排便障碍和家庭居住地是影响QOL总分的主要因素(P<0.05);5岁ARM患儿QO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职业和临床分型是影响ARM儿童生理功能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排便障碍是影响情感功能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临床分型和排便障碍是影响社交功能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母亲职业是影响学校表现的主要因素(P<0.05),排便障碍和临床分型是影响QOL总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2岁ARM患儿的QOL受到家庭居住地和排便障碍的影响,5岁ARM患儿的QOL受到母亲职业、临床分型和排便障碍的影响,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给予积极干预,从而提高患儿的QOL.
-
61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出情况,并分析儿童喘息症状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618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取其鼻咽分泌物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并分析其结果,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Ⅰ、Ⅱ、Ⅲ).结果 (1)618例送检标本中,166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6.86%,其中RSV高,阳性率为17.96%,其余依次为PIVⅢ(5.99%),IFA(1.62%),ADV(0.81%),PIVⅠ (0.49%);混合感染1例,阳性率为0.16%,为RSV与PIVⅠ混合感染.(2)14d~ <1岁、1岁~<3岁、3岁~<6岁及≥6岁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阳性率依次为35.04%、18.25%、17.11%、9.26%.(3)不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检出率不同,以毛细支气管炎检出率高,为47.37%.(4)所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更易出现喘鸣体征,喘息患儿中以RSV检出阳性率高,为42.17%.结论 RSV和PIVⅢ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病毒感染;喘息患儿中RSV感染率高.
-
社区获得性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6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确诊的61例社区获得性新生儿RSV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症、并发症、治疗及转归情况,根据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分为单纯RSV感染组与合并细菌感染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社区获得性新生儿RSV肺炎好发于晚期新生儿,日龄大于7d者60例,占98.4%;流行高峰为每年7~9月份;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史30例(49.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卡他症状38例(62.3%),咳嗽58例(95.1%),肺部湿啰音44例(72.1%),三凹征10例(16.4%),咳嗽或吮奶时伴有发绀3例(4.9%);并发症少见,仅3例(4.9%)合并右上肺不张;合并细菌感染32例(52.5%),共检出致病菌36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33.3%),肺炎型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25.0%),大肠埃希菌4株(11.1%),流感嗜血杆菌3株(8.3%),副流感嗜血杆菌2株(5.6%),铜绿假单胞菌2株(5.6%),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杆菌、黏质沙门菌各1株(2.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2株(5.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6株(16.7%).合并其他病毒(副流感病毒伴腺病毒、细小病毒)感染各1例(均3.3%).单纯RSV感染组与RSV合并细菌感染组在症状、体征、X线表现、合并症、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比例及发病日龄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女性较多,发病日龄偏大.结论 社区获得性新生儿肺炎,应在抗生素使用前常规送检痰细菌培养,指导合理用药;入院即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改善社区获得性新生儿混合感染肺炎的预后.
-
益生元用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添加益生元对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病率、晚发型败血症和病死率的预防作用.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以及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查找所有研究预防性使用益生元对降低新生儿NEC的发病率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后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7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本次研究.试验组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 CI=0.49-1.17,P=0.195).试验组晚发型败血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RR =0.71,95% CI=0.54-0.93,P=0.014;RR =0.40,95%CI=0.19-0.87,P=0.021).结论 添加益生元可有效降低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
回顾性分析感染后BO患儿早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 研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患儿在ALRTI时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因ALRTI在我院住院治疗、之后诊断BO患儿25例,总结其在ALRTI时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6例,女9例;均小于5岁,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21例(84%),平均发病年龄(15.67±6.41)个月.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10例(40%).24例(96%)为重症病例,PICU治疗18例(72%).临床特点:发热时间长12d(6 d ~66 d);呼吸系统症状重,呼吸急促23例(92%),呼吸困难、喘憋、低氧血症20例(80%);23例(92%)给予氧气吸入;机械通气5例;气胸5例.24例(96%)合并肺外并发症.急性期肺CT多叶段实变或弥漫性间质改变24例(96%).22例在恢复期肺部水泡音持续存在,与肺部影像学不平衡;住院时间长,23d(12 ~90d).18例(72%)应用泼尼龙治疗.结论 小于5岁儿童重症ALRTI时期,临床上具有热程长、急性期肺部体征突出、肺部多叶段受累、恢复期肺部体征与肺部影像学不平衡、肺外器官受累、住院时间长等特点,可能发展为感染后BO.
-
学龄前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注意力研究
目的 研究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方法 选择符合功能性构音障碍诊断标准的学龄前儿童37例,同年龄段正常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智力测试及数字划消测试.结果 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注意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失误分及失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注意力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积极进行注意力训练有望改善其错误发音.
-
面色苍白 咳嗽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查房,患儿入院后第2天.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2.5岁,因"面色苍白6个月,加重伴咳嗽2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稍显苍白,家长未予重视,近2个月来患儿面色苍白渐加重,伴轻微咳嗽,偶有咳痰,伴疲乏、不喜动,无吼喘、气促、发绀,无发热、皮疹、咯血、鼻衄、血尿、血便、黑便等,1个月前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5g/L(未见化验单),考虑"缺铁性贫血、急性支气管炎",给予补铁口服液及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1个月,患儿仍有咳嗽且面色苍白呈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贫血待诊"收入院.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