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 국제아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08
  • 国内刊号: 21-152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73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李书琴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呼气末一氧化碳对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琳

    呼气末一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monoxide,ETCO)水平反映了内源性一氧化碳水平,可作为血中胆红素产生及溶血的指标.多数研究已经证实通过测量ETCO有助于早期识别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及降低发展成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该文主要就ETCO对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儿童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润秋

    肠屏障功能障碍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黏膜层的损伤甚至萎缩、肠内微生物群的紊乱失调以及肠道通透性的增加,致使如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或)血液循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肠屏障的破坏与许多胃肠道疾病有关,但也伴有肠外病变,如过敏性疾病.因此维持正常功能肠屏障对儿童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儿童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对近年来儿童肠道屏障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与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蕾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对于哮喘的诊断仍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尤其对于小于5岁不能配合肺功能的年幼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DN)作为哮喘发病机制中重要参与者——嗜酸性粒细胞的脱颗粒产物,在协助哮喘诊断、分型、预后方面越来越多的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该文就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与儿童哮喘的关系进行综述.

  • 儿童多发性硬化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孙小兰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害为主要特征的重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MS患者中约有2.2% ~4.4%为儿童病例,因此儿童MS的发病情况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约80%的儿科病例和几乎所有的青春期患者的临床发作与成人相似,儿童MS的治疗与成人相似,97%~99%的患儿表现为复发缓解型,明显高于成人患者所占比例.儿童MS治疗虽然与成人相似,但也有其自身特点,该文重点对儿童MS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特性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琼;孙晶晶

    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困难,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认为癫痫的发病机制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免疫、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有关.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在神经病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免疫细胞主要参与调节突触等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癫痫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将探讨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孙东方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法,临床常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儿童BO的新技术,并对儿童BO的预测、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具重要价值.该文就对近年临床儿童BO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与支气管哮喘

    作者:王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支气管哮喘除了受肾上腺素能、胆碱能神经支配外,还受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调节.血管活性肠肽作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介质,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重生物学作用,在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发生及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 儿童尿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岳冬梅;王佳贺;佟雅洁;杨凡

    目的 探讨儿童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我院儿童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的病原学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离出23种病原菌,共364株,其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共150株,占41.21%;其次为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18.41%、14.29%和7.15%.不同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孟多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36%、85.71%、81.58%和81.16%;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和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达到1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6.08%、92.31%、82.98%和80%;所有被检测的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是儿童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常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其病原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功能残气量对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和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芬;尚云晓;冯雍;张晗

    目的 分析比较支气管异物婴幼儿和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肺功能数据,探讨异物患儿肺功能特点及功能残气量(FRCp)在两种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小儿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经支气管镜确诊的支气管异物婴幼儿46例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10个月至3岁,纳入同时期诊断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共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进行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阻断法测定气道顺应性、体积描记法测定FRCp.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FRCp对于区分两种疾病的价值.结果 支气管异物组患儿呼吸频率(RR)为31±7次/min,潮气量(VT/kg)为7.7±1.5 ml/kg,达峰时间比(TPTEF/TE)为24.3%±9.4%,达峰容积比(VPEF/VE) 26.1±7.6%,吸呼比(Ti/Te)0.66±0.10,FRCp为280.6(208.4~396.1)ml.异物组患儿FRC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肺功能参数较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FRCp区分支气管异物和毛细支气管炎的佳阈值202.95 ml,其对应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54%.结论 支气管异物婴幼儿肺功能特点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功能残气量升高,其功能残气量显著高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婴幼儿功能残气量测定有助于鉴别支气管异物和毛细支气管炎.

  •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出院后雾化布地奈德疗效观察

    作者:伊丽丽;韩晓华;刘立云;王佳;姚慧生;韩丽娜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在改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出院后至校正胎龄6个月临床症状方面的作用.方法 分析50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布地奈德0.5 mg早晚雾化治疗,至少4周,疗程(15.4±6.16)周.当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明显时改为:布地奈德1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1.25 ml早晚雾化治疗,2~4周.当呼吸频率、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达正常范围,三凹征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消失后逐渐减量至停止治疗)雾化治疗对改善BPD患儿出院后至校正胎龄6个月临床症状的作用,观察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减少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喘息、住院)的影响.结果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以降低BPD患儿校正胎龄3个月的呼吸频率(41.0±3.8)vs(45.9±7.0)、心率(134.0±6.1)vs(142.0±7.8),升高血氧饱和度(94.2±1.8) vs(91.8±2.3),改善三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胎龄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布地奈德平均使用时间为(56.8±26.9)d(短治疗时间33 d,长治疗时间60d),这说明雾化布地奈德4周即对BPD患儿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以降低BPD患儿校正胎龄6个月的呼吸频率(33.1±3.7) vs(36.8±4.8)、心率(121.7±6.3)vs(131.3±10.5),升高血氧饱和度(96.9±2.7) vs(94.1±1.4),改善三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以缩短BPD患儿院外吸氧时间(27.1±28.3)d vs(45.2±6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不能降低BPD患儿校正胎龄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以改善BPD患儿出院后至校正胎龄6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氧和,缩短院外吸氧时间,但不能降低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 ORMDL3和HLA-DQ基因多态性及交互作用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哮喘中的研究

    作者:谷亚星;侯沛君;王金荣;袭学芹;李颖;孙立锋;陈星;刘奉琴

    目的 探究ORMDL3与HLA-DQ基因SNP在儿童MP感染相关哮喘中的分布情况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MP感染住院患儿194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Fluidigm Juno96.96 Genotyping集成流体通路系统进行基因分型,随访观察1年,分为MP-哮喘组和MP-非哮喘组.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194例患儿中,MP-哮喘组63例(32.5%);MP-非哮喘组131例(67.5%).ORMDL3 rs4794820位点有AG、GG、AA3种基因型,MP-哮喘组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MP-非哮喘组,两组间均以AA基因型频率低;rs7216389位点有TT、TC、CC 3种基因型,MP-哮喘组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MP-非哮喘组,两组间均以CC基因型频率低.rs4794820位点GG基因型、rs7216389位点TT基因型为危险因素.ORMDL3rs4794820、rs7216389与HLA-DQA1 rs9272346、HLA-DQA2 rs7773955四个位点之间存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哮喘的重要外因.ORMDL3基因rs4794820位点GG基因型,rs7216389位点TT基因型是儿童MP感染相关哮喘的重要内因.ORMDL3 rs4794820、rs7216389与HLA-DQA1rs9272346、HLA-DQA2 rs7773955四个SNP位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协同增强了儿童MP感染相关哮喘的发病风险.

  • EGCG对新生鼠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晓东;黄海云;张升荣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高氧诱导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 出生36 ~40 h昆明小鼠88只.随机分为4组:空气组(空气+NS组、空气+EGCG组)和高氧组(高氧+NS组、高氧+EGCG组),每组22只,每天气流驱动雾化给药一次,共28 d.其中高氧组(70±3)%氧环境中饲养28d后转移至空气中饲养.分别于处理第21天、28天和49天取肺组织行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匀浆液行ELISA检查,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放射状肺泡记数(RAC)和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结果 第21天空气组IL-2、TNF-α水平均低于高氧组[IL-2:空气组(1 760.83±303.38) pg/g vs高氧组(4 251.00±644.07) pg/g,TNF-α:空气组(4 308.83±1 114.91)pg/g vs高氧组(8 301.83±802.26)p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PO水平:高氧+EGCG组(7 472.83±1 922) U/g>高氧+NS组(4767.68±1 110.72)U/g>空气+EGCG组(3712.68±734.40)U/g>空气+NS组(2711.68 ±763.39)U/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第21天IL-2和第49天TNF-α在高氧组和空气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各时间点高氧+ EGCG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高氧+NS组.病理:空气组RAC计数随观察时间逐渐增加,而高氧组逐渐减少,但EGCG组在停止高氧暴露第21天后明显恢复.结论 雾化吸入EGCG可以减轻高氧暴露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并在停止高氧暴露后加速肺组织恢复.EGCG有望用于预防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T521C的关系

    作者:张钰恒;刘春枝;胡亚楠;梅花

    目的 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SLCO1B1基因T521C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出生或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足月新生儿共49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249例和对照组246例.采集静脉血2ml,提取DNA,扩增后单向测序,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民族、分娩方式、胎龄、取血日龄、出生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CO1B1基因T521C可检出2种基因型:TT型和CT型,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4,P=0.402).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SLCO1B1基因T521C多态性无相关性.

  • 先天性巨结肠术中NADPH-d法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的研究

    作者:李天宇;黄英;王大佳

    目的 研究先天性巨结肠术中病理诊断的常见染色方式,探讨NADPH-d染色法在术中诊断巨结肠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寻找更加快速精准的巨结肠术中诊断途径.方法 60例经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确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术中切除肠管包括痉挛段、正常段肠管,全部标本术中均行冰冻HE染色,将标本行NADPH-d冰冻切片染色,与冰冻HE染色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中NADPH-d染色正常肠段阳性57例,阴性3例,全部痉挛肠段无阳性结果;冰冻HE染色正常肠管全部为阳性结果,痉挛段肠管全部为阴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NADPH-d染色染色时间为15 min,明显小于冰冻HE染色时间(30 min).结论 快速冰冻NADPH-d染色法可应用于巨结肠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可靠,时间快速,识别度高.

  • 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诊治分析

    作者:张坤;王弘;庄倩;郝良纯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方法 分析我院小儿血液病房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初诊初治的5例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CTPV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5例患儿影像学均符合CTPV变化,2例行脾切除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确定诊断,手术顺利,病情平稳;2例院外保守治疗观察中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退院失访.结论 儿童CTPV在临床上少见,症状隐匿,典型症状为轻到中度脾脏增大伴脾功能亢进,早期脾功能亢进可仅表现为血小板下降,提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无效,需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鉴别,诊断需要依靠影像学相关检查.

  • 婴幼儿急性肠炎中轮状病毒检验及结果分析

    作者:陈坤;刘小利;王盈盈;谭登玲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肠炎中轮状病毒检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急性肠炎患者265例,所有入院患儿均采取排泄物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研究分析其致病因素、轮状病毒阳性检出情况及季节相关性问题.结果 265例急性肠炎患儿粪便标本中,因轮状病毒感染及喂养不当而致病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5.47%、23.40%,表明婴幼儿急性肠炎与轮状病毒感染及喂养不当关系密切;147例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中,25d~1岁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显著较1~2岁组及2~3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轮状病毒检出情况对比,以冬季检出率高77.50%,其次为秋季61.84%,春季、夏季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婴幼儿更易在秋季、冬季感染轮状病毒而诱发急性肠炎.结论 轮状病毒为婴幼儿急性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以秋季、冬季多发,主要以低龄(25d~1岁)婴幼儿为患病群体,因此及时发现并检测致病菌属对临床指导用药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 拟诊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58例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及误诊分析

    作者:张建昭;郑萍;谢丽娜;姬辛娜;杨健

    目的 分析58例病初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及误诊分析.并了解相关抗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ADEM患儿中的阳性情况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不同疗程对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无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期间诊断为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步诊断为ADEM的患儿共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分布在l岁1个月~15岁10个月(平均年龄6.48 ±4岁).在随诊中,其中2例病情多次发作诊断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1例反复2次住院后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1例确诊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相似症状,经相应检查后诊断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脑炎.后确诊为ADEM的为52例,分为单相型(43/52,82%)、多相型(9/52,18%);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28/52,53.8%)、瘫痪(18/52,34.6%)、意识障碍(17/52,32.7%)、抽搐(13/52,25%)、头痛(11/52,21.1%)、视力障碍(5/52,9.6%)、言语障碍(5/52,9.6%)、共济失调(4/52,7.7%)、不自主运动(3/52,5.7%).其中39例患儿住院期间行血清和脑脊液NMDAR抗体检测(2例为阳性)、14例行血清MOG抗体检测(4例为阳性)、14例血及脑脊液AQP4检测均为阴性.45例(45/52,86.5%)完成了随访,随访时间1.1 r5年(3.21±1.32)年.临床痊愈31例(68.9%),轻度后遗症6例(13.3%)(包括认知障碍、学习能力差)、重度后遗症8例(17.8%)(包括智力低下、瘫痪、癫痫等).应用甲泼尼龙1轮和甲泼尼龙2轮或3轮治疗后患儿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数ADEM患儿预后较好,病初诊断的ADEM患儿需长期跟踪,病情反复者应警惕多发性硬化、线粒体脑肌病和抗NMDAR抗体脑炎可能.甲泼尼龙冲击1轮和冲击2轮或3轮对于患儿的神经功能恢复可能影响不大.

  • 不同剂量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疗效分析

    作者:周艳茹;霍黎;葛娇

    目的 探究对小儿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并探究该过程中适合的治疗浓度.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6月收治的45例小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n=15),设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应用10、12.5、15 mg/(kg·次)的给药浓度,观察患者的血药谷浓度,临床疗效及MRSA的清除率.结果 45例患儿全部接受了血药谷浓度监测.低和中剂量组患儿的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的血药谷浓度达到预计浓度的占比例相较于低,中剂量组显著更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相同剂量的万古霉素在不同年龄组的患儿中血药谷浓度差异较小,对于患有先心病及肝功能障碍的患儿,其血药谷浓度与正常患儿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儿的疗效与MRSA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感染MRSA肺炎的治疗,万古霉素合适的剂量为15 rag/(kg·次),即60 mg/(kg·d).

  • 儿童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琨;王宇清;郝创利;季伟;陶会;武敏;顾文婧;邵雪君;徐俊

    目的 探讨儿童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百日咳杆菌双目标基因.结果 入组患儿58例,PCR检测阳性患儿27例,阳性率46.6%;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有19例(70.4%).≤3月龄组阳性患儿有9例(33.3%);>3个月龄组阳性患儿有18例(66.7%);百日咳患儿中以阵发性痉咳(85.2%)、面色涨红 (85.2%)和阵发性青紫(22.2%)为主要表现;≤3个月组和>3个月组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27例百日咳患儿中,9例(33%)混合有其他病原感染,单纯百日咳组与百日咳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组的临床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31例PCR阴性患儿中,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4例检出人鼻病毒感染,2例检出副流感3病毒感染.百日咳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住院时间明显高于类百日咳组,痉挛样咳嗽、鸡鸣样回声、面色涨红、咳后呕吐、阵发性青紫、并发症及肺部体征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 未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儿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感染率较高,>3个月龄组百日咳杆菌感染并不少见,≤3个月组和>3个月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肺炎支原体、人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是引起类百日咳的主要病原,单纯从临床表现不能区别百日咳与类百日咳.

  • 儿童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炎症吸收速度预测指标探讨

    作者:侯敬茹;荆科

    目的 通过研究儿童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探讨相关指标是否能够预测肺部影像学的炎症吸收速度.方法 回顾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一儿科病房收治的59例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10~15d后复查肺CT的42例.根据影像学肺部炎症吸收程度分为完全吸收组、部分吸收组.分析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完全吸收组、部分吸收组在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病程、热程、咳嗽时间、热峰、啰音、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支气管充气征、累及多肺段、累及右下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42例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学龄期儿童居多(52.4%),秋冬季节高发(71.4%),病例中发热(92.9%)、咳嗽(97.6%)、一过性湿啰音(95.2%)常见,实验室检查中C反应蛋白升高(85.7%)、乳酸脱氢酶升高62%.部分吸收组病程、咳嗽时间、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显著高于完全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节段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秋冬季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一过性湿啰音.病程长、咳嗽时间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显著增高的病例更易出现影像学炎症吸收速度缓慢.

  • SP-C基因突变致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小乐;徐勇胜;陈晓颖;卢鸣;付卓

    1病历摘要1.1病史及体格检查患儿,男,13月龄.主因咳嗽20余d,加重2d入院,入院前20余d因咳嗽半月于外院予普米克令舒等雾化好转,入院前2d患儿咳嗽再次加重,来我院就诊.患儿咳嗽为阵发性连声咳,有痰,无明显喘息及呼吸困难表现,入院前2d患儿咳嗽较前频繁,入院前1d患儿出现咳后呻吟及呼吸困难表现.病程中发热1次,体温37.8℃.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湿疹史(-),居住环境无特殊,否认禽类接触史.既往体健.出生体重3.0 kg,身长50cm,精神运动发育同适龄.患儿哥哥2月龄时因“间质性肺疾病”住院,经积极抗感染及甲强龙抗炎(每日2 mg/kg)治疗,临床咳喘症状无改善,血氧分压持续低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入院查体:T:37.3℃,P:160次/min,R:45次/min,BP:80/50 mmHg,Wt:8.5 kg,Ht:76 cm.神志清,精神稍弱,反应可,气促,三凹征(-),无明显发绀,卡痕(+),无皮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哕音.无杵状指、趾.其他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关键词:
国际儿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