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昆山和无锡市3所幼儿园膳食营养与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刘嘉运;何平;李靓莉;沈婷婷;吴岷;胡菊秀;庄叶;殷俊;何更生

    目的 探讨营养和膳食因素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影响.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整群随机抽样选取上海、昆山和无锡幼儿园3~7岁儿童417名,男女各半,通过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调查,计算多动指数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应用膳食频率调查问卷调查半年内各类食物摄入量,采用偏相关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营养、膳食因素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结果 417名儿童ADHD的患病率为3.2%,性别、地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膳食种类的偏相关分析发现:肉类加工品和成味零食的摄入量与多动指数之间呈正相关(P<0.05),蔬菜、杂粮、水产品、牛羊肉和牛奶等摄入量与多动指数呈负相关(P<0.05).对营养素的回归分析发现:钙与多动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儿童的营养和膳食为ADHD的环境影响因素.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父母健康教育策略与评估方法研究现况

    作者:白冠男;钮文异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的患病率居于首位.父母在ADHD儿童治疗和预后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父母培训项目被认为是减少儿童对立违抗行为及其他行为问题的成功的独立策略,对患儿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明显而持久的作用[1].

  • 钩藤碱对DAT基因敲除ADH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文沁;孙克兴;Xiaohong LI;李继君

    目的 研究钩藤碱对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基因敲除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体外ADHD模型小鼠及正常小鼠神经元细胞,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DAT模型组、DAT+钩藤碱组、DAT+宁动颗粒组,各组干预后0、1、3、6、12小时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液,并ELA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多巴胺(dopamin,DA)、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代谢酶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及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trophil factor,BDNF)含量.结果 DAT模型组中,在时间上3、6小时作用多巴胺的代谢达到高峰;DA浓度与DAT模型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DAT+钩藤碱组与DAT+宁动颗粒组培养液中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HVA浓度、MAO浓度、BDNF浓度均显著增高,且DAT+钩藤碱组与DAT+宁动颗粒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钩藤碱可以通过调节MAO活性及BDNF活性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代谢.

  • 静灵口服液和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杨圣海;王立文;王珺;徐翠娟;郭健;赵晓荣

    目的 观察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ADHD患儿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患儿单纯服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灵口服液,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SNAP-Ⅳ评分)、Conner简明症状问卷(ASQ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SNAP-Ⅳ、AS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头痛、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治疗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说明治疗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托莫西汀治疗ADHD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静宁颗粒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作者:丁一芸;王雅璇;周义山;王俊宏

    目的:观察并对比中药及中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就诊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中药+生物反馈组,每组各25例,终完成临床观察37例.治疗前后进行数字划消、SNAP-Ⅳ量表评分、脑电生理检测以及多动指数测试.结果:治疗后,2组在SNAP-Ⅳ量表评分、数字划消测试、脑电波频率变化方面均有改善(P<0.05);多动指数无明显改善.结论:中药+脑电生物反馈、中药治疗2种方案对ADHD治疗均是有效的,其中综合疗法在疾病总体症状较中药单一疗效更佳.

  • 王素梅教授运用加味礞石滚痰汤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验案举隅

    作者:王雅璇;卫利;王素梅

    礞石滚痰丸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实热老痰证和各种顽痰怪证的常用验方.王素梅教授结合小儿脾常不足、易生痰湿,体禀纯阳、痰易热化之特点.结合痰湿、痰浊易于蒙蔽心神,痰热极易生风动阳之病机转化的特点,化裁礞石滚痰丸为加味礞石滚痰汤,临床治疗小儿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多发性抽动症等儿科心肝系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针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Meta分析

    作者:倪新强;张艳莉;韩新民;尹东奇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BM、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针刺治疗ADHD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 304例患儿.Meta分析发现针刺单用或联用常规药物及行为疗法对ADHD的临床有效率、多动指数减分率均优于常规药物及行为疗法[OR=2.22,95%CI(1.65,3.00),Z=5.22,P<0.00001] [SMD=-0.94,95%CI(-1.41,-0.47),Z=3.89,P<0.0001],针刺降低儿童多动症诊断行为量表评分优于氟哌啶醇[SMD=-7.28,95%CI(-8.32,-6.23),Z=13.62,P<0.00001],针刺疗法和利他林改善肝肾阴虚型小儿多动症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14,95%CI(-2.53,0.25),Z=1.60,P=0.11].针刺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恶心、便秘等胃肠道症状,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针刺组.漏斗图基本对称,Egger's检验P>0.1,表明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针刺单用或配合常规药物及行为疗法治疗ADHD优于单纯常规药物和行为疗法,但仍需更多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 龙牡清心合剂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陈秀峰;肖臻

    目的:研究龙牡清心合剂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肝旺型儿童ADHD60例,试验组30例给予龙牡清心合剂,对照组30例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均治疗6周,对治疗前、治疗6周后主要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及学习困难经Mann-Whitney U检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障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除了改善精神发育障碍外,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经Mann-Whitney U检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龙牡清心合剂临床疗效优于小儿智力糖浆,能明显改善神疲乏力、自汗盗汗、脾气急躁等症状.

  •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进展

    作者:黄羚;王俊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较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性痰患,目前其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西药、中药内服、针灸、心理行为矫正治疗等.西药以中枢神经兴奋剂为有效的方法,中医药相对具有优势,治疗以调理肝脾为重点,兼以补肾、养心、益智、安神、豁痰、开窍;心理行为矫正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故对该病有关治疗的研究及进展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对比研究

    作者:姚洁琼;王俊宏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在中医儿科学中,均属于肝系病症的范畴.本文从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六个方面对比研究这两种疾病,将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 德尔菲法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标准两轮问卷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陈美娟;陈自佳;刘岩;尹英敏;王素梅

    目的 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指标进行筛选,以进一步制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诊疗指南.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确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备选指标,建立问卷,采用Delphi法对4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轮问卷专家积极系数(回收率)分别为90%、100%;第1轮问卷中51个备选指标经调查后删除26个,余25个,并分别合并3个为1个、2个为1个,余22个;第2轮问卷中注意力不集中等13项指标的均数>1.5,不重要百分比<0.5,变异系数<0.4.结论 Delphi法筛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评定量表指标具有实用价值,注意力不集中等13项指标可以作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肝肾阴虚证证候主证.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饮食与中医疗法

    作者:朱晓华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而药物治疗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甲酯为主.多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长在选择治疗模式时顾虑重重,因为担心哌甲酯的副作用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拒绝服药.大量的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搭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症状.笔者通过建议患儿家长合理调配饮食,增加了DHA,维生素B,蛋白质,以及钙,镁,铁,锌的摄入,观察发现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同时笔者使用中药多动宁胶囊治疗,发现临床疗效明显,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基于数据挖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倪新强;韩新民;尹东奇;刘成全

    选取公开发表文献中辨治ADHD的有效中医复方88首,建立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使用频率≥10%的药物有33味,前12位中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龙骨、甘草、茯苓、牡蛎、龟甲、白芍、五味子、山茱萸、山药,为ADHD常用药物.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收涩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以温为;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以甘为首;归经以肝、心、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的药对如远志→石菖蒲、牡蛎→龙骨、远志→熟地黄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聚类方.研究表明中医治疗ADHD用药以补虚(滋补肝肾,补益心脾)、安神为基本组方配伍,兼顾平肝(为主)、清热、理气、活血、化痰、熄风等,契合病机;多种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和客观地反映ADHD临床用药规律.

  • 中医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动物实验规范化探讨

    作者:倪新强;张艳莉;韩新民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对ADHD的动物实验研究逐渐得到发展,但在研究设计、动物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直接影响了中医药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与认可度.该研究结合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有效推动中医药动物实验规范化,充分发挥实验动物科学在ADHD中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 中医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倪新强;韩新民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全球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患病率约为5.29%[1].ADHD常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学习困难等其他精神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症状会持续终身,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2].目前西医治疗以哌甲酯为首选,但其存在食欲减退、诱发抽动、药物依赖、心率增加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症状易反跳,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局限性[3].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治疗ADHD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国内多家报道发现中医药疗效与中枢兴奋剂大致相当,虽然起效慢,但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反跳少,也无成瘾性形成[4,5].因此,中医药治疗ADHD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中医学者也开始从动物模型、临床试验、中药复方及单体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ADHD的疗效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ADHD脑沟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韶怡;李淑宇

    目的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为临床表现的儿童精神疾病,并伴随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相比于传统的皮质厚度等度量,脑沟的形态学特征分析,能更有效刻画大脑灰质和白质的异常.脑沟曲面是脑灰质和脑脊液的分界面,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受年龄、疾病因素影响较小.本文分析了ADHD患者与正常儿童脑沟形态学的差异,为ADHD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本文以NITRC数据库中19名ADHD患者和50名正常儿童的磁共振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BrainVISA软件提取大脑18条主要脑沟,并测量它们的长度、深度、曲面积等形态学参数.排除年龄性别差异后,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DHD患者与正常儿童在这些脑沟的形态学参数中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同正常儿童相比,ADHD患者左侧中央后沟和右侧枕叶的沟的平均深度显著增大,左侧额下沟的平均长度显著减少.结论 ADHD患者大脑的顶叶、枕叶及额叶的脑沟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病变可能与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有关,有助于进一步探究ADHD的神经发育机制.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药依从性的定性研究

    作者:白冠男;钮文异;王玉凤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7名7 ~13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的家长20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主题框架法并借助定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副作用是ADHD儿童家长做出开始服药决定主要的阻碍因素,对症状严重性的感知是家长做出开始服药决定主要的促成因素.服药过程中,药物副作用是家长大的顾虑.服药前后,改善大的方面是注意力、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和日常学习生活能力,而同伴交往技能、家长互动能力和自尊心短期内改善不显著.病情的改善会激励家长依从药物治疗,反之则会动摇坚持服药.结论:提高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的健康传播策略开发可以着眼于药物副作用、疾病危害等核心信息,并不断促使家长对患儿症状点滴改善的感受和知觉.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红辉;黎宁真;谢朝德;莫少玲;常静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VBFB3000脑电反馈系统,以抑制4~8Hz慢波活动,同时增加12~16 Hz感觉运动节律波为训练目标,通过该装置采集患儿的脑电波并以各种图像的方式进行实时反馈.每次训练包括5级游戏,2次/周,每次训练45 min左右.结果注意力缺陷为主型训练40次后转为正常占84.6%;多动-冲动为主型训练40次后转为正常100%;混合型训练40次后转为正常占91.6%.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亚型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均有明显疗效.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作者:熊菲;杨凡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全球范围ADHD的发病率为3%~9%,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30%~13.58%,男、女患儿的发生比例为(3~9):1[1~3].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多动性和冲动性,严重影响患儿学习成绩、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性等.美国医学会推荐,尽可能让ADHD患儿同时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70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精神类药物可减轻ADHD的症状.本文对药物治疗ADHD进行总结如下.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治疗药与心血管疾患的风险(译)

    作者:应翔宇

    2006年2月9日,FDA药品安全和风险管理咨询委员会(简称委员会)以8:7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一项"黑框警告建议",即在中枢兴奋药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以描述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9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