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杂志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f Medgeography) 국외의학(의학지리분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缺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受遗传、生活方式和营养性因素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损以及单核细胞激活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锌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膜稳定剂,其在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锌缺乏主要通过以下4个信号传导过程而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即P53基因的调节、NF-κB的激活、cas-pases的激活以及NO的信号传导作用.
-
地球磁场与人体健康
地球磁场以其作用于人类终身的时间尺度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是指:地球磁场屏蔽了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线,使人体免受其害;不利的影响是指:当地球磁场变化的幅度超过了人体所能忍受的阈限值时,这种变化会诱导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青光眼等等.总体上,当地磁场平静时利大于弊;当地磁场剧变时弊大于利.
-
高铜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B族维生素浓度影响
有研究显示,长期高剂量铜摄入可以显著降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浓度,但对维生素B12、磷酸吡哆醛的浓度无影响.对健康男性青年分别进行2次18 d的限制性饮食,分别平均从膳食中摄入铜1.6 mg/d和7.8 mg/d(所用膳食相同且每3 d循环1次).2次中间自由生活129 d,期间在其正常膳食的基础上补充铜7 mg/d.在摄入高剂量铜前没有生化指标表明受试者存在铜缺乏.在2次限制性饮食18 d后,分别2次采集血液标准,并测量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磷酸吡哆醛浓度.研究观察表明:蛋氨酸合成酶是一种铜依赖性酶;同型半胱氨酸以及叶酸的代谢部分由铜来调节.铜的营养状况影响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某些环境化学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已受到广泛关注.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野生动物的观察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可能导致人类以及动物生殖发育异常和认知、记忆障碍等.动物实验显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和代谢等不同环节,干扰机体内分泌功能.由于所涉及机制相当复杂,内分泌干扰物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筛选测试程序也待进一步完善.
-
环境对牙齿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人体和地壳的化学元素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环境微量元素变化,往往引起体内相应的改变,同时牙齿化学成分也会有所反映.已经证实,牙齿铅、氟含量过高,就指示人体发生了中毒过程.重点讨论的乌干达Mukono地区土壤和儿童乳牙中铈含量增高,就可能与当地流行的心内膜纤维化有关.因此,监测牙齿微量元素含量,有助于判断人体的营养状态,对某些元素的缺乏病和中毒过程也有所提示.
-
钙和维生素D系统对骨骼和钙体内平衡的影响
基因打靶除去编码1,25-二羟维生素D合成酶、25羟维生素D羟化酶及1,25-二羟维生素核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可建立有用的人类疾病小鼠模型,维生素D依赖性软骨病Ⅰ型与Ⅱ型,应用这种模型及双敲除突变体研究了钙和1,25-二羟D/维生素D受体系统对骨骼和钙体内平衡的影响.佳饮食钙吸收要求1,25-二羟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的存在.骨骼矿化需要外周血清钙离子达到一定浓度,但不是直接需要1,25-二羟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系统的存在.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也主要是通过外周血清钙调节,但是使变异增大的甲状旁腺和加宽的软骨生长板恢复正常,必需通过钙和维生素D的结合才能进行,明显和维生素D受体的存在与否无关.佳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都需要完整的1,25-二羟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系统的参与.结果表明:在骨骼和体内钙平衡中,钙离子不能完全替代维生素D,但这两者存在着不连续而又重叠的功能.
-
尿结石患者的饮食钙摄入
饮食在肾脏结石的形成和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低于推荐的饮食允许范围内钙的摄入可以使患者处于高的复发风险中.研究评价肾结石门诊患者和对照者的钙的摄入及日常饮食结构,发现肾结石患者饮食钙的摄入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肾脏结石的患者在平日和周日中饮食钙的摄入都明显地要低.调整体重指数、收入、年龄和性别,在所有饮食记录中显示了饮食钙的摄入在肾脏结石患者中明显要低,这与内科医师和营养学家建议这些患者减少钙的摄入有关.这可能成为结石复发的一个更危险的因素.
-
污染和未污染城镇居民死亡年龄的回顾性分析
记录了4个小工业城镇1981~1999年平均死亡年龄.其中2个城镇受到严重污染,其污染来自某个大型镍铜熔炉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有毒金属物质(主要是镍、铜、镉);另外2个城镇基本上无污染.结果不支持人类的寿命在受污染的城镇会显著缩短的假设.此外,在平均死亡年龄低的城镇,那里没有二氧化硫和重金属的污染,但是却位于核电站附近.不同于常见的污染(社会的和环境的),如被调查城镇的一般污染的有害影响可以明显的降低人均寿命,以至于一般污染所导致的平均寿命的降低不能被检测出来.然而,与污染关联的疾病导致寿命降低的相对重要性将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增加.
-
低硒与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硒是人体和动物生命过程中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综述了环境低硒状态下引发机体可能出现的疾病.如低硒可能出现的大骨节病、克山病、免疫功能低下、肝脏病、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银屑病、肿瘤及以生殖系统疾病、衰老、情感变化、关节疼、胰腺炎和气喘病.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中机体高硒和低硒以及常态下硒含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在这些疾病中没有明确地表明血清低硒是产生疾病的原因还是疾病产生的结果,以及针对这些疾病应如何纠正低硒.因此,调整硒的时机和剂量以及硒能否用于健康人的预防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
克罗地亚食物中的硒含量
检测了2个农村地区不同的自产食物和购买食品的总硒含量.样本在高氯酸、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中被消化.如所预料,鱼、肉和蛋等蛋白质是硒的丰富来源,水果和蔬菜呈低硒水平.2个地区生长的一些食物的硒水平有显著的差异,食物中的平均硒浓度(湿重)与其他国家报道的水平进行了比较.据此,2个地区的平均硒摄入含量多半是介于低于适与充足之间.
-
锰和帕金森病
近10年来,对重金属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重金属和主要的神经组织退化病变有关.锰在帕金森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加速与遗传倾向有关的脑生理性衰老.锰在环境负担中的增加可能会危害人群中一些对它更为敏感的人.在基底核的亚群中神经组织退化,将导致前帕金森病.
-
硒与脑功能
近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硒元素和依赖硒的酶的认识,而这种酶是脑功能的调节者.增长的氧化应激已被认为是神经变性疾病的一种致病机理,这类疾病包括:帕金森综合征、中风、癫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以及蛋氧酸-亚砜-还原酶都是硒元素依赖性的酶,它们参与抗氧化防御和细胞间氧化还原作用的调节.硒元素在动物体内的耗竭与依赖硒的酶活性的降低有关,在神经变性疾病的模型中,它可以导致细胞的丢失增加.细胞GPx的基因失活,可增加对神经毒素和脑局部缺血的敏感性.反过来说,由于硒元素供应的增加或过度表达,所导致的GPx活性的增强可改善相同疾病模型的预后.硒蛋白P基因的失活可导致脑中硒含量的显著减少,而这不可通过摄入硒的消耗而实现,硒蛋白P基因失活还可导致运动紊乱和自发癫痫.
-
铅的发育免疫毒性
铅是一种重金属,它的免疫毒性表现在能使人类和别的动物产生免疫系统的改变.铅与其他的能产生不良的免疫后果的化合物不同,轻、中度铅暴露一般不影响免疫细胞的数量,却能使细胞的功能发生显著改变.铅的免疫毒性的特点是T辅助细胞功能的显著失衡,即T1功能下降,T2功能增加,即改变了免疫反应的性质和范围,进而影响宿主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生命的不同时期铅暴露产生的免疫毒性不同,不但有剂量-反应关系,还有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动物研究表明,孕后期是铅的免疫毒性一个相当易感的时期.着重从实验动物的结果描述铅诱导的免疫毒性的基本特征,同时提供了研究不同生命时期暴露毒物效应的模式.也提供了免疫发育的高易感性窗口期的现有的或可能的理论.考虑到围产期铅暴露可导致其他疾病,它也可能是一种导致婴幼儿哮喘的潜在危险因素.
-
茶中铝元素的安全性评估
铝是人体非必需矿物质,已发现铝元素摄取过多与多种疾病相关联.茶是少数几种可在体内蓄积铝元素的植物之一,而有将近世界人口一半的人有饮茶习惯,因此近年来茶中铝问题引起关注.就近年来有关茶树中铝分布和铝浓度、茶叶和茶汤铝浓度、动物实验、人体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几个方面的研究文献,对茶中铝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详细地综述.结论为茶中铝元素对人体健康可能有负面影响.
-
硼对过量氟引致骨与软骨损害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硼对过量氟所致实验大鼠骨与软骨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46只SD大鼠,4~5周龄,体重50~9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饮蒸馏水)、低过剂量氟组(饮用含氟化钠110.5mg/L蒸馏水,F-50 mg/L),高过剂量氟组(饮用含氟化钠221 mg/L蒸馏水,F-100mg/L).实验后3个月,过量氟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用硼治疗,各过剂量氟组大鼠又分为过剂量氟组与过剂量氟加硼治疗组,各治疗组大鼠饮水含氟量与摄氟组相同,同时摄取补硼饮食.治疗两个月后观察实验大鼠血清游离氟和硼含量、四肢骨氟含量、血清NO含量,股骨生物力学、骨密度及大鼠肋骨、肋软骨交界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肋软骨Ⅱ型胶原表型表达和蛋白多糖变化.结果1)硼治疗后大鼠血清和四肢骨中游离氟及血清NO含量减少;2)光镜下肋骨生长板的损伤显著恢复;3)和对照组及摄氟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恢复.结论硼对氟中毒导致自由基代谢异常及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异常表达有改善作用.
-
输尿管钙石的超声影像学研究
目的探讨输尿管钙石形成的机制和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凸阵探头,对136例输尿管钙石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CT、X线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不适、肾绞痛和血尿等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表现为输尿管内径大于4 mm,在扩大的输尿管管腔内见有强回声的钙石病灶显示,可引起肾周水肿且输尿管钙石引起的肾周水肿以肾的上极和下极多见.结论在一些地区输尿管钙石的形成可能与水的硬度有关.超声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内液区及钙石病灶并具有确诊价值,对临床有明显症状且高度怀疑输尿管钙石的患者应首选超声检查.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