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화서구강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182
- 国内刊号: 51-116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鼻唇角改变对骨性Ⅰ类软组织侧貌影响的审美评价
目的 研究鼻唇角改变对软组织侧貌审美的影响,并研究不同人群对于鼻唇角审美评价的差异.方法 选择一位软硬组织测量值均符合中国女性正常标准的年轻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其自然头位时的侧貌照片,应用Photoshop软件根据不同的鼻尖旋转度和上唇旋转度组合得到33张不同的面型侧貌图.选择33名正畸医生作为专业组和64名学生作为非专业组对随机排序的33张图用Likert量表进行审美评分.结果 当上唇位置不变时,鼻尖旋转度不变或变化较小的侧貌较为美观;当鼻尖旋转度不变时,专业组和非专业组都更能接受上唇内收的侧貌;当鼻尖旋转度无论发生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时,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均认为唇部内收的侧貌更美观.结论 无论鼻唇角偏大还是偏小的情况下,上唇内收的侧貌都是比较美观的.提示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上切牙进行适当的内收和直立.
-
语音法确定健康成年人水平颌位关系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 比较语音法确定的下颌位置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关系,检验语音法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9名,记录发/xi/、/er/、/yi/、/ci/、/mi/、/ni/、/ri/共7个音时的下颌位置,比较该位置与牙尖交错位在水平面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关系.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个体和发音音素对发音时下颌位置变化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在发7种发音时的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测量的所有下颌位置,8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牙尖交错位0.5 mrn范围之内.2)不同发音音素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不明显,而不同研究对象所确定的下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差异明显,且与研究对象本身正中关系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有正相关性.结论 应用7种发音时,下颌位置均位于牙尖交错位的前方;同一名研究对象发音时的下颌位置稳定.
-
3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粘接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全酸蚀粘接剂、自酸蚀粘接剂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3种材料粘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的操作时间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的3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附件156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采用3M Adper Single Bond 2全酸蚀粘接剂和3M Z350纳米充填树脂粘接附件,B组采用3M AdperEasy One自酸蚀粘接剂和3M Z350纳米充填树脂粘接附件,C组直接采用GC 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附件.记录每个附件的操作时间,评价粘接时、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3组附件的失败情况.结果 C组附件的操作时间较A、B组短(P<0.01).3组附件之间的粘接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的粘接失败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材料粘接附件的稳定性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操作简便,更适宜临床推广.
-
Damon Q自锁托槽在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模拟定位研究
目的 探讨数字化托槽模拟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15例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牙齿(每例28颗)进行托槽模拟定位,定位方法分别采用托槽高度定位法和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采用OrthoRx软件形成矫治后的终状态;采用美国正畸目标评分系统(ABO-OGS)评估矫治结果,测量指标包括牙齿排齐、后牙边缘嵴高度及牙根平行度3项.结果 1)虚拟矫治后两种托槽定位方法的边缘嵴高度扣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但两种方法虚拟矫治后边缘嵴高度扣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虚拟矫治后牙根平行度扣分小于托槽高度定位法,但两种方法虚拟矫治前后牙根平行度未发生明显改善.3)在牙齿排齐及3项总扣分方面,两种托槽定位方法在虚拟矫治前后扣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扣分均小于治疗前,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矫治后的扣分小于托槽高度定位法(P<0.05).结论 在重建的包含牙根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上,采用OrthoRx软件,通过托槽高度定位法及含牙根信息定位法进行托槽定位,模拟矫治均有效果;通过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的模拟矫治效果更好.
-
牙齿漂白专用比色板的设计方法初探
目的 通过对变色牙色度值的分析,探讨通过统计学方法设计牙齿漂白专用的,可以科学、准确地评价漂白效果的比色板.方法 分析2009年2月-2014年7月就诊的Beyond冷光美白患者的136张临床照片,其中四环素牙25例,氟斑牙61例,黄牙50例,测量变色牙色度值;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确定色标L*值,根据变色牙的a*、b*均值确定色标a*、b*值,为3种变色牙分别设计漂白专用比色板,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3种变色牙的色度值存在差异;所设计的比色板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相比色标排列更有规律,对漂白效果的评价更准确、更科学,其色标与变色牙的色差值更小.结论 这种牙齿漂白专用比色板的设计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其实际效果还有待临床检验.
-
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对焦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19份.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的发生率为49.6%(59/119),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症发生率分别为41.2%(49/119)、7.6%(9/119)、0.8% (1/119).不同的性别、居住地区、疾病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其焦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症患者SSRS得分低于无焦虑症患者(P<0.05).社会支持与性别对患者焦虑症的发生有预测作用(R=0.318).结论 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发病率较高,性别与社会支持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好发人群早期进行心理干预.
-
钙调神经磷酸酶-T细胞核因子信号通路在应力诱导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T细胞核因子(NFAT)信号通路在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利用多通道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加载不同时间的周期性张应力,加入CaN的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CsA)作为对比.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成肌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N和NFAT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AT3的蛋白含量.结果 随加力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加,CaN亚基CnA、CnB及NFAT3的mRNA表达及NFAT3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加入CsA后,细胞凋亡减少,CnA、NFAT3的mRNA表达及NFAT3的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周期性张应力可以诱导成肌细胞发生凋亡;CaN-NFA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周期性张应力诱导的成肌细胞凋亡.
-
底涂剂的化学处理对二氧化锆陶瓷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估专用底涂剂的化学处理对二氧化锆陶瓷与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间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 2.5 mm厚可切削二氧化锆陶瓷片(Vita Inceram YZ)经烧结、研磨、清洗后,一半的陶瓷试件表面在0.3 MPa压力下接受50 μm Al2O3颗粒喷砂处理20 s.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研磨和喷砂组的陶瓷表面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磨和喷砂组的陶瓷片各分为2组:一组直接与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Biseem)进行粘接,另一组经底涂剂(Z PrimerPlus)处理后与Biscem进行粘接.各实验组试件再分为两个亚组(n=10)经0、10 000次冷热循环后接受剪切粘接强度测量.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喷砂后的陶瓷表面会有质量比为8.27%的Al2O3颗粒附着.与喷砂处理相比,底涂剂处理对冷热循环前粘接强度的提高更加显著.冷热循环前后,未经过底涂剂处理的陶瓷与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底涂剂处理后陶瓷与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底涂剂的化学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二氧化锆陶瓷与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的初期粘接强度,但在耐久实验条件下其粘接界面不稳定,会出现快速老化.
-
基于逆向工程研究不同牙体预备形态对全冠三维适合性的影响
目的 基于逆向工程研究不同牙体预备形态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全冠三维适合性的影响.方法 扫描左上颌第一磨牙牙预备体并在NX Imageware 13.2软件中构建5种不同形态的牙预备体,将每种牙预备体导入exocad软件中分别制作8个树脂内冠.后扫描树脂内冠粘接面,在Geomagic Qualify 12软件中进行适合性的三维分析.结果 3D偏差色谱图显示,深凹面形肩台组各区域偏移较小且大小均一;其余组各区域偏移相差较大,尤其是线角尖锐区域.深凹面形肩台、135°肩台、羽状肩台、直角翘边肩台、尖锐牙尖形态组的三维偏移值分别为(16.88士2.83)、(26.88士3.61)、(53.56士4.30)、(51.38士4.46)、(47.19士4.62)μm.深凹面形肩台组的适合性优于135°肩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角翘边肩台组、尖锐牙尖形态组、羽状边缘组的整体适合性差,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三维分析法是一种研究冠适合性的较好方法;推荐临床制备线角圆钝、深凹面形肩台的牙预备体;避免制备羽状、直角翘边边缘以及线角尖锐形态的牙预备体.
-
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聚合度的沟固位形和洞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0颗Nissin树脂牙,在研磨仪上预备成聚合度为20°、(牙合)龈高度为2.5 mm的预备体.选择10颗作为对照组,不制备辅助固位形;另设2个实验组,每组30颗,分别制备沟固位形和洞固位形.沟固位形组又分3个小组,每组10颗,分别在近远中邻面中央制备外展度数为0°、6°和20°的沟固位形;洞固位形组同样分3个小组,每组10颗,分别在(牙合)面中央预备出外展度数为0°、6°和20°的洞固位形.常规制作金属全冠,体视显微镜下在4个轴面的牙颈部中点处测量冠黏固前后边缘间隙的大小.将黏固全冠的树脂牙牙长轴与水平面呈45°固定于特制底座上,采用万能试验机静态加载记录全冠脱离预备体时的力值.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0°沟固位形组、0°洞固位形组和6°洞固位形组的固位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冠黏固后,除20°沟固位形组外的边缘浮起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实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展度数较小的辅助固位形可增加全冠固位力,但是辅助固位形不利于冠的就位,降低了全冠的边缘适合性;在固位力足够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辅助固位形.
-
着色剂对口腔修复用钇稳定氧化锆陶瓷粉体制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着色剂氧化铁(Fe2O3)、氧化铈(CeO2)对口腔修复用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TZP)制备粉体的影响.方法 按照一定比例将口腔修复用Y-TZP粉体和着色剂(Fe2O30.15%或CeO24%)分别混合,配置成具有一定固含量的Y-TZP喷雾干燥浆料.通过喷雾造粒的方法进行着色和未着色Y-TZP粉体造粒.粉体分成3组,分别为未着色Y-TZP组、0.15%Fe2O3着色Y-TZP组、4%CeO2着色Y-TZP组,分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进行3组粉体粒径和形貌的测量和分析.结果 3组口腔修复用Y-TZP造粒粉体的颗粒D50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数两两比较时,0.15%Fe2O3着色Y-TZP粉体D50与未着色Y-TZP粉体、4%CeO2着色Y-TZP粉体D50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着色Y-TZP粉体与4%CeO2着色Y-TZP粉体D50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2O3、CeO2作为Y-TZP的内着色剂,粉体大多成球形.结论 CeO2作为口腔修复用Y-TZP的着色剂,对造粒粉料的粒径分布以及成球性能影响不大;Fe2O3作为着色剂进行内着色对颗粒的粒径产生一定的影响.
-
microRNA-223过表达与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microRNA-22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并验证其过表达或抑制表达microRNA-223的效率.方法 设计针对microRNA-223前体的过表达基因片段及针对microRNA-223成熟体的反义片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调取目的基因及通过退火反应获得双链DNA寡聚核苷酸片段.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及反义片段分别克隆到GV229及GV232慢病毒载体中,进行PCR鉴定及DNA测序比对分析,构建相应的microRNA-22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croRNA-223表达水平.结果 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及DNA测序证明,microRNA-22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microRNA-22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能显著提高细胞中microRNA-223表达水平,microRNA-223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能明显抑制细胞中microRNA-223表达水平.结论 成功构建microRNA-22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抑制表达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223对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转染载体.
-
下颌骨中央性腺样囊性癌1例
下颌骨中央性腺源性恶性肿瘤十分少见,特别是下颌骨中央性腺样囊性癌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52岁男性下颌骨中央性腺样囊性癌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
上颌中切牙180°扭转1例
上颌中切牙扭转病因尚不明确,有家族性倾向.除环境因素外,遗传基因的表达直接影响颅面骨发育以及错(牙合)畸形类型.本文报道左侧上颌中切牙180°扭转1例,并追溯其家族史,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
Nd:YAG激光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激光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中.Nd: YAG激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治疗后的创面不会产生结痂区,术后反应轻微,患者舒适度高.本文简要介绍了Nd: YAG激光在口腔硬组织与软组织治疗方面的应用,口腔硬组织方面的治疗包括窝洞预备、酸蚀、根管预备和消毒、牙本质脱敏治疗等,口腔软组织方面的治疗包括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牙龈美学治疗、口内软组织切除治疗等.Nd: YAG激光治疗为这些口腔常见治疗手段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是口腔临床医生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静电纺丝支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弹性体,由于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力学性能及可降解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软骨等组织器官的生物医学领域.静电纺丝是一种方便快捷、工艺可控、成本低廉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本文对PGS支架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微小RNAs在破骨细胞分化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s(miRNAs)是一组由22,~25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单链RNA,具有基因转录后调控功能,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组织炎症及肿瘤发生等过程.破骨细胞是体内唯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受成骨细胞及炎症因子的调控,在牙周炎骨吸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iRNAs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具有多重调控作用.本文就miRNAs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可能机制,及其在牙周炎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钟基因Per2和肿瘤相关钟控基因在金黄地鼠口腔颊黏膜癌变不同阶段的昼夜节律改变
目的 探讨钟基因Per2和钟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c-Myc和P53在颊黏膜癌变不同阶段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以及与癌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90只叙利亚金黄地鼠置于12h光照和12h黑暗交替环境中饲养,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涂抹颊黏膜建立金黄地鼠颊癌模型,分别在DMBA涂抹前,涂抹6周和14周后的24 h内的6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获取正常颊黏膜、癌前病变和癌症3个不同阶段昼夜6个不同时间的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确认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时间点Per2、VEGF、Ki67、c-Myc和P5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行余弦分析,以中值、振幅和峰值位相时为指标反映各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特征.结果 Per2、VEGF、P53和c-Myc mRNA在癌变3个阶段的表达均具有昼夜节律性(P<0.05),而Ki67 mRNA仅在正常黏膜和癌前病变阶段的表达具有昼夜节律性(P<0.05).Per2和P53 mRNA表达的中值随着癌症的发展而降低(P<0.05),VEGF、c-Myc和Ki67 mRNA表达的中值随着癌症的发展而上升(P<0.05);P53 mRNA的振幅随着癌症的发展而降低(P.<0.05),Per2、VEGF、Ki67和c-Myc mRNA的振幅在癌前病变和癌症阶段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癌前病变阶段,Per2、VEGF和c-Myc mRNA的峰值位相时较正常组提前,而Ki67和P53 mRNA的峰值位相时较正常组滞后.结论 随着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钟基因Per2和肿瘤相关钟控基因VEGF、Ki67、c-Myc、P53表达的昼夜节律特征发生明显改变.
-
Twis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化的关系
目的 观察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及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研究Twist在OSCC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及OSCC转移情况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人OS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30例OSCC组织中上皮源性标记物E-钙黏蛋白(E-cad)和细胞角蛋白(CK),间质源性标记物N-钙黏蛋白(N-cad),转录因子Twist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OSCC组织中,Twist、N-ca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E-cad及CK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在OSCC中低分化组,Twist、N-cad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E-cad及CK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wist、N-cad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及CK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原位杂交结果:Twist mRNA在OSCC中低分化组,T3、T4组和有转移淋巴结组的表达分别高于高分化组,T1、T2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组织中存在上皮间质化,Twist可使肿瘤细胞的侵袭力增加,促进OSCC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Twist、E-cad和N-cad的表达可台能会更有效地判断和预测OSCC的转移.
-
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探讨SYK (L)对OSCC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K(L)在27例OSCC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采用14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探讨其与OSC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OSCC组织中SYK (L)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牙龈组织(P<0.0l),同一患者癌组织中SYK (L)表达量比癌旁组织低(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SYK (L)表达量普遍低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结论 SYK (L)可能与OS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作为抑癌基因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成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CAFs和NFs.利用24孔的transwell细胞培养室分别将CAFs(实验A组)、NFs(实验B组)与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共培养,以DMEM高糖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HLEC的增殖、迁移、侵袭、成管能力.结果 培养96、144、192 h,实验A组HLEC的数目均多于实验B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B组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培养96 h后,实验A组HLEC的迁移和侵袭数目均多于实验B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B组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培养24 h后,实验A组HLEC的成管数目多于实验B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B组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口腔CAFs促进了HLEC的增殖、迁移、侵袭和成管作用,并且CAFs的促进作用大于NFs.
-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l (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l(sPD-1)和可溶性PD-L1 (s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亚群百分数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口腔鳞癌组血清sPD-L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PD-1水平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L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PD-L1表达显著升高.异常升高的sPD-L1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3D打印技术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3D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截骨导板.64侧手术分别由年轻主治医师或具有丰富正颌手术经验的专家(主任医师)使用或不使用截骨导板来完成,对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的时间进行计时.术后复查CBCT并按照LSS(lingual split scale)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59,P<0.05),其中主治医师不使用导板组的手术用时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尽管所有64侧手术均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仅有59.38%(38/64)的骨折线遵循标准Hunsuck骨劈开线,21.88%(14/64)骨折线累及下颌神经管,其余18.75%(12/64)是其他方式.经列联表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发现,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舌侧骨劈开线的方式(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能够帮助年轻医师更快更好地完成BSSO.
-
应用3D打印熔融沉积技术制作个性化种植修复体的精确度研究
目的 应用3D打印熔融沉积(FDM)技术制作个性化种植修复体,评估其与天然牙的误差.方法 通过Mimics 15.0软件提取锥形束CT(CBCT)扫描的6颗因正畸减数而需拔除牙(体内牙)的数据模型并制作个性化种植修复体.在相同参数下重新扫描拔除后的正畸减数牙(体外牙)及个性化种植修复体获取数据模型,利用Geomagicstudio软件比较3种数据模型之间的三维偏差大小.结果 个性化种植修复体与体内牙数据模型整体模型间的高低区域偏差的平均值为0.19 mm和-0.16 mm,体内牙与体外牙数据模型整体模型间的高低区域偏差的平均值为0.14 mm和-0.07 mm;两组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应用3D打印FDM技术制作的个性化种植修复体精密度良好.2)基于相同参数CBCT扫描数据获得的体内牙与体外牙的数据模型仍存在一定误差.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