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림상오진오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429
  • 国内刊号: 13-11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误诊误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陈晓红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罗显策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9月泌尿外科住院的膀胱尿路上皮癌100例,术前常规检测NLR,分为低NLR组( NLR≤2.7分)和高NLR组(NLR>2.7分)。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两组存活和肿瘤复发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低NLR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组,肿瘤复发率均低于高NLR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差是影响预后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NLR是影响术后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为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NLR值越高预后越差,NLR对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高原适应性训练期急性高山病相关心理应激因素分析

    作者:乔昆;李慧敏;张鹏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军人急性高山病( AMS)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心理应激因素对AMS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问卷、Lake Louise AMS评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55名急进高原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的军人进行测评。结果调查问卷、量表有效回收率100%。 SCL-90中的躯体化因子评分及TCSQ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 P<0.01)。 AMS评分阳性者与阴性者在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状况、对AMS的认知,SDS中的精神-情感、躯体症状评分,以及SCL-90中10个因子评分和总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L-90总分、对高原反应应对措施的了解程度对预测AMS作用显著。结论心理应激因素对AMS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合理运用心理应激管理策略与心理干预技术,可降低部队官兵外训期AMS的发生率,增强高原作战部队的战斗力。

  • 早产兔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及神经行为学评价

    作者:暴丽莎;刘芳

    目的:建立早产兔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 germinal matrix hemorrhage-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GMH-IVH)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将妊娠29 d兔进行剖宫产,迅速取出幼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只。生后3 h实验组予50%丙三醇腹腔注射,对照组接受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均于出生后24 h接受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发生GMH-IVH的早产兔为GMH-IVH模型组,对照组未发生GMH-IVH的早产兔为正常对照组,观察GMH-IVH 的发生率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结果早产兔GMH-IVH的发生率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83.33%(15/18)、11.11%(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兔出生后24 h在颅神经、运动、意识等神经行为学检测评分方面GMH-IVH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产兔予腹腔注射丙三醇可建立GMH-IVH动物模型,此模型符合早产儿GMH-IVH的临床行为改变。

  • 正常血压高值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肥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马丽;史冉庚;刘永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高值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健康体检者中正常血压高值者330例,根据颈动脉IMT值分为A组(IMT<0.6 mm)103例、B组(IMT 0.6~0.8 mm)177例及C组(IMT≥0.8 mm)50例;选择同期体检血压正常者170例作为对照组。均测定身高、体重、腰围( WC)、体重指数( BMI)、体脂量( BFM)、净体重( LW)及脂肪重量( FW)等肥胖指标,统计分析颈动脉IMT与不同肥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C组IMT及BMI、WC、BFM、FW均显著高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混杂因素后,颈动脉IMT与BMI、BFM、WC、LW、FW及收缩压(SBP)存在正相关性(P均<0.05),与舒张压不存在相关性(P>0.05)。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BMI、BFM、WC、LW、FW及SBP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WC、FW进入了回归方程(P均<0.05)。结论正常血压高值者SB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BMI、WC及FW与颈动脉IMT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胃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误诊剖析

    作者:刘艳丽;张文;刘爽;赵慧玲;刘琳;刘亮

    目的:探讨胃套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误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胃套细胞淋巴瘤2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因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就诊,首次行胃镜及胃黏膜活检均诊断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后经全身CT检查(发现多系统性病变)及复查胃镜活检并加做免疫组织化学示CyclinD1阳性,终证实为胃套细胞淋巴瘤(系统性淋巴瘤累及胃部)。予相应化疗后,1例随访39个月,病情缓解并生存;1例随访46个月后肿瘤复发并出现中枢神经受累,下肢活动受限。结论胃套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瘤的治疗完全不同,病理诊断时需加做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并注意鉴别。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郭军利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及漏诊原因。方法对2013—2015年6138例孕16~40周的孕妇进行产前彩超检查,筛查和诊断胎儿畸形。结果6138例孕妇中经引产(62例)及出生后(14例)证实发生胎儿畸形76例。产前彩超诊断胎儿畸形62例;漏诊14例,包括单纯唇裂、室间隔缺损、并指畸形各3例,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多趾畸形、多脾综合征及尿道下裂各1例。出生后发现的14例畸形中1例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于出生后5d死亡,并指畸形3例及多趾畸形1例未做临床处置,拟择期手术治疗,余9例畸形胎儿经相应手术治疗成功。结论孕中期进行彩超检查能尽早发现胎儿畸形,但微小结构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的难度较大,易漏诊,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减少漏诊的关键。

  • 氧代谢指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连晓芳;阎书彩

    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充分的液体复苏、优化容量管理以达到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1],而改善器官灌注、纠正组织缺氧、恢复细胞功能是救治的关键。随着ICU技术的进步,氧代谢指标的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2年“严重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再次强调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的监测及达标,并将乳酸的监测及达标纳入了感染性休克及脓毒症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2]方案中,同时一些新的研究发现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在休克抢救中的意义。本文就近年ScvO2、乳酸、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救治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 口腔颌面部异物滞留二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博;孟岑;颜兴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开放性创伤患者创口内异物滞留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2例颌面部外伤后因漏诊漏治致异物滞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有颌面部外伤史,1例因左颏下外伤后肿物15年伴表面皮肤溢脓2个月入院,1例因左耳前外伤3 d入院。创伤后均在外院进行了清创处理,入院后经CT等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异物滞留并明确了异物性质及所在部位,后行手术治疗成功取出。结论临床接诊开放性创伤患者应仔细进行清创处理,对于疑诊异物嵌入者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外伤后异物滞留的发生。

  • 急诊心脏手术中止血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作者:万静雯;吴波;徐利军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手术中止血困难的主要原因以及针对性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术中止血时间≥2 h或止血过程中出血量>300 ml等术中止血困难的急诊心脏手术患者41例,探讨术中止血困难可能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的效果。结果本组21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行Sun's术术中止血困难,其中7例为吻合口出血(5例予加固缝合、输血液制品等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2例采取各种措施仍无法止血者以纱布填塞延期处理),14例术野广泛渗血采取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17例行急诊冠脉搭桥者术中术野广泛渗血,采取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3例心脏移植者因吻合口出血、术野广泛渗血致术中止血困难,经加固缝合等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术后无因出血而再次手术者,2例死亡(1例行SUN's手术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行急诊冠脉搭桥者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术前一般情况差、术前抗凝、体外循环、疾病因素为急诊心脏手术术中止血困难的主要原因,采取缝合、纠正凝血状态并其他措施为补充的综合措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 动脉瘤栓塞术中误判致颈内动脉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甘宗仁;叶其恩;黄凯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动脉瘤栓塞术中误判出血予止血治疗致急性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突发左眼视物模糊伴头晕3月余入院,行颅脑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于全麻下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误将脑膜垂体干染色判断为动脉瘤出血,予压颈、中和肝素、迅速致密填塞瘤颈等止血治疗后致左侧颈内动脉内血栓形成,立即予盐酸替罗非班溶液治疗,术后第3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左颈内动脉通畅未见血栓。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风险大,术中并发症多,临床应提高认识,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误诊为卵巢畸胎瘤手术失败教训分析

    作者:张进权;尚培中;王金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腹部胀满不适4月余,发现腹部无痛性肿物9 d就诊。行CT检查提示腹部巨大肿块,考虑卵巢畸胎瘤拟行手术治疗入院。术中开腹后发现肿瘤位于腹膜后,难以选择手术入路,遂行减瘤术,因出血过多,停止手术转上级医院,但因失血过多又未能及时输血,对缺血缺氧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重视不够,终导致患者死亡。后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脂肪肉瘤。结论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手术难度大,基层医师应提高认识,不盲目手术,为患者争取安全治疗的机会,以减少误诊误治。

  • 绝经后女性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谢恒虎;王启龙;王荣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使用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1994年8月—2014年8月英国医学会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 BMA)、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 ASP)、考克兰图书馆( The Cochrane Library)、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EMCC)、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 Pubmed)、万方数据库( CECD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CQ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研究,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的RCT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终纳入10篇RCT文献共725例,其中379例使用伊班膦酸钠,346例使用阿仑膦酸钠。结果显示:与使用阿仑膦酸钠者比较,予伊班膦酸钠治疗6个月时,患者腰椎骨密度(BMD)含量显著升高[P=0.174,I2=29.4%,加权均数差(WMD)=0.03,95%可信区间(CI)=(0.01,0.04)],1年内的骨折发生率显著降低[P=5.810,I2=0,比值比(OR)=0.32,95%CI=(0.10,1.00)]。但两药物治疗1年时腰椎BMD及治疗半年内骨折发生率比较,系统评价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可提升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腰椎BMD,降低治疗1年内的骨折发生率。

  • 戊酸雌二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明仙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3片及地屈孕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戊酸雌二醇,观察两组用药前、用药6个月及12个月后症状改善情况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Greene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组间比较及与组内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脊柱、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骨密度较治疗6个月及治疗前均增加,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6个月后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组间比较及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组间比较及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12个月后FSH、E2、孕酮水平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SH、E2、孕酮的表达均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其中FSH与骨密度呈负相关,E2、孕酮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存在激素水平紊乱及骨量丢失,戊酸雌二醇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骨密度。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未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杨茜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 limited fluids resuscitation, LFR)治疗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 HTS)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英文关键词“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Uncontrolled”,“Limit-ed Fluids Resuscitation”及中文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未控制性”、“限制性液体复苏”为检索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内1994年1月—2014年1月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研究,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终纳入RCT文献10篇共1592例,其中试验组796例(予LFR治疗),对照组796例(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病死率显著下降[P=0.529,I2=0,相对危险度(RR)=0.73,95%可信区间(CI)=(0.56,0.95)],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显著下降[P=0.895,I2=0,RR=0.54,95%CI=(0.38,0.75)],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标准均数差(SMD)=0.97,95%CI=(0.11,1.84)],但存在显著异质性(P=0、I2=97.2%),且结论偏倚性较大(失安全系统:Nfs0.05=1.08)。结论 LFR策略治疗未控制性HTS,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MODS发生率,疗效确切。

  • 颅脑术后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病例讨论

    作者:庄玉梅;王晓坤;吴蕊;高国菊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术后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及侧脑室引流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因痰多黏稠行气管切开术,痰培养为多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为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远期脑积水的发生,拔除侧脑室引流管,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脑脊液培养示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产酸克雷伯菌生长,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予敏感抗生素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及阿米卡星腰大池注射,菌培养转阴,病情控制。结论开颅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提示开颅手术后的主动筛查、及时治疗及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控制人员间的细菌传播是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

  • 原发性输卵管癌一例误诊原因剖析

    作者:刘学蓉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漏诊及误诊原因。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卵巢囊肿、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下腹坠胀2年,自觉尿频、下腹胀痛加重2d入院。腹部超声检查示卵巢囊肿,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增粗呈囊性团块状,与子宫角部分粘连,伞端闭锁;子宫及右侧卵巢外观正常,左侧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输卵管原发性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术后未行放化疗出院,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及时确诊的有效方法。

  • 妊娠并结肠癌巨块肝转移漏诊分析

    作者:桑荣霞;郭蔚君;陈淑佳;高伟芳

    结肠癌并肝转移临床较常见,但妊娠期结肠癌并肝转移较为少见,而并发巨块肝转移者则更鲜见。妊娠期结肠癌是指妊娠期确诊或症状起自妊娠期而于妊娠结束后1年内确诊的结肠癌,发病率仅0.002%[1]。 Kitoh等[2]曾回顾性总结日本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结直肠癌的资料,其中75%伴发结肠癌,20.8%伴发直肠癌,4.2%癌部位不详。妇产科医师接诊此类病例,常缺乏足够的认识,易漏诊、误诊。我院近期收治妊娠并结肠癌巨块肝转移1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结肠镜活检组织培养确诊肠结核病例分析

    作者:毕红军;朱永兵;范加伟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误诊为Crohn病的肠结核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腹泻半年,再发伴发热、咳嗽10 d入院。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Crohn病,予柳氮磺吡啶及泼尼松等治疗后好转,后症状又复发,入驻地医院后行肠镜活检示黏膜慢性炎症,抗酸染色未找到结核杆菌,进一步行组织细菌培养分离出结核分支杆菌,复查X线胸片及肺部CT均提示右肺内侧段炎症性改变;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示右半结肠下段管腔狭窄,黏膜紊乱,符合结核病表现,诊断为肠结核。予抗结核治疗,症状逐渐好转。结论肠结核与Crohn病的鉴别尤为困难,临床应加强认识,接诊症状不典型的回盲部病变者,及时行内镜下活检及肠组织细菌培养可尽早明确诊断。

  •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延误诊断病例报告

    作者:陈林

    目的:探讨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误诊的急性粟粒性肺结核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中高度发热1月余就诊,曾辗转多家医院,诊断均不明确,后到我院就诊。经详细询问病史、行相关病因筛查、摄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模糊)、胸部CT检查(示两肺弥散性粟粒样结节)及脑脊液检查(示结核感染)确诊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并脑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体温恢复正常,3个月后肺部病变消退,脑部病变仍未消退,现继续抗结核治疗中。结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及时行相关检查,其中胸部CT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手段。

  • 慢性苯妥英钠中毒性脑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郭毅;孙红斌

    目的:探讨慢性苯妥英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1例在外院多次误诊的慢性苯妥英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反复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模糊2年余,加重伴饮水呛咳、言语不清1个月,再次加重伴烦躁、幻视3d入院。曾在外院多次就诊,诊断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及多发性硬化,经相关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入我院后经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有癫痫病史9年并长期不规律口服苯妥英钠,查脑电图示弥漫性慢波,苯妥英钠血药浓度>40 mg/L,诊断为慢性苯妥英钠中毒性脑病,立即停用苯妥英钠,改用奥卡西平抗癫痫,同时加强补液、利尿促进药物排泄,2周后头晕及精神症状消失且苯妥英钠血药浓度降至0.5 mg/L,1个月后复查脑电图正常。结论临床接诊以发作性头晕就诊的苯妥英钠不规律口服者应想到中毒性脑病可能,对此类患者应监测血药浓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延误诊治分析

    作者:刘辉;蒋在军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延误诊治达7年的PKD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20岁男性,因发作性运动障碍7年余就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突然运动诱发的面部、颈部及四肢强直、躯干扭转、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曾先后误诊为癫痫、癔症、焦虑症,给予抗焦虑、镇静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结合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PKD。予口服小剂量卡马西平后症状改善并完全缓解,随诊10个月无复发。结论 PKD临床表现奇特,易误诊为癫痫、精神心理障碍等发作性疾病,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 粒细胞肉瘤致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作者:庄鑫;段华新;杨扬;彭浪

    目的:提高对粒细胞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粒细胞肉瘤误诊发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42岁男性患者,3个月前因出现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小肠间质瘤,予伊马替尼治疗2月余效果不佳。1周前始出现持续腹胀伴恶心、呕吐再次入院治疗。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积极行骨髓穿刺并将手术标本复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确诊为粒细胞肉瘤、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BFβ/MYH11),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并失去手术及化疗时机,且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及随访。结论临床较少见及表现不典型是粒细胞肉瘤误诊的主要原因,部分病例早期确诊并治疗可延缓疾病向白血病转归,改善预后。

  • 顽固性缺铁性贫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董瑾操;王绪霖;岳妍

    目的:探讨成人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伴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顽固性IDA伴Hp感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上腹胀2年,加重伴呃逆1个月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有IDA病史7年,予单纯补铁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反复诊治效果不佳。后经内窥镜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IDA伴Hp感染,食管炎?慢性胃炎,予根除Hp、抑酸、保护胃黏膜及补铁治疗2周,后停用抗菌药物继续其他治疗4周后查Hp阴性,血常规大致正常。考虑患者消化道症状虽然减轻但仍存在且贫血时间较长,故继续口服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及补铁药物,并嘱每2周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正常。结论伴Hp感染的顽固性IDA单纯补铁治疗效果差,抗Hp感染是根治的关键,提高对两病并存的认识或可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 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因恶心呕吐误诊胃炎

    作者:白雪冬;毕丽岩

    目的:探讨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慢性胃炎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食欲缺乏伴恶心、呕吐1个月,发热20 d入院。曾先后2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慢性胃炎予抑酸、止吐等治疗无效。入我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余年并间断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史),结合低血压、低钠血症临床表现,查血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Ⅰ、17酮类固醇、17羟类固醇及肾上腺CT、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以泼尼松5 mg/d维持,病情稳定。结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较为隐匿,易误诊,临床应高度关注。

  • 双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大伟;张文君

    1病例资料
      女,30岁。因头晕、心悸间断发作,血压高2年余,近日血压高达200/125 mmHg入院治疗。2年前始出现间断头晕、心悸,血压高,当时测血压180/120 mmHg,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后不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效果不明显。无饮酒、吸烟史,家族中无类似发病史。查体: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查血常规正常;尿香草扁桃酸117.32μmol/24h,血儿茶酚胺3.53 nmol/L,肾上腺素1.03 nmol/L,去甲肾上腺素2.50 nmol/L;肾素376μg/L (卧位,正常参考值2.0~31.6μg/L )、1861.2μg/L(立位,正常参考值37.2~262.4μg/L),血管紧张素Ⅱ296592.03 ng/L (卧位,正常参考值29502.276~54610.596 ng/L )、594021.004 ng/L (立位,正常参考值57853.754~120624.554 ng/L),醛固酮( ACD )14300 pmol/L (卧位,正常参考值5900~17400 pmol/L)、17300 pmol/L(立位,正常参考值6500~29600 pmol/L);醛固酮肾素比值15(卧位,正常参考值<50)、0.4(立位,正常参考值<25)。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合病史,临床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进一步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区实质性肿块,右侧9.9 cm ×8.8 cm、左侧6.1 cm ×5.3 cm大小,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呈等低回声,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示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且肿块与肝脏、脾脏及双肾分界清晰,无明显关联;实时观察,肿块周围肠管蠕动明显,肠气及内容物通过顺利(图1)。超声检查考虑双侧肾上腺来源肿瘤,结合病史,考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术前积极控制血压,联合使用酚妥拉明和卡托普利2周,每日实时监控血压波动,嘱患者少盐进食,定量饮水,保持情绪稳定,并逐渐增加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用量,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量,使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5 mmHg )。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双侧肾上腺区实质性肿瘤,右侧11.0 cm×9.0 cm、左侧6.0 cm×5.0 cm大小,瘤体呈暗灰色,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形态呈分叶状,质韧。术中应用硝普钠,严密监控血压,防止血压骤然下降;触碰肿瘤时血压明显波动(瞬时血压高达150/110 mmHg),快速推注酚妥拉明,血压逐渐回复后改为静脉滴注。术中切开肿瘤后见剖面呈灰黄及灰白色,有出血,右侧见少许散在分布的囊变;两侧肿块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楚,无明显粘连。术中迅速找到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进行结扎、离断,对细小的血管及神经,直接进行电刀分离。术后病理示:镜下见细胞大多呈多边形球状排列,胞浆丰富,部分呈空泡状,核圆,分裂象少见,周边可见较多的结缔组织,将主细胞分割成巢状或腺泡样,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图2)。术后前10 h测血压波动于130~140/90~100 mmHg,后血压明显下降至130/90 mmHg以下,于重症监护室观察3 d,血压趋于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后续观察治疗,于术后13 d血压基本正常(125/85 mmHg ),患者出院。随访1年内患者每月进行复查,血压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 以高血压脑病发病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欣;鲁利群;黄莉;汪燕;王旭;邓国清

    目的:分析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 takayasu arteritis, TA)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对儿童TA的认识。方法对以高血压脑病发病的儿童TA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热6 d,头痛、呕吐4 d,阵发性抽搐1 d,以颅内感染收入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后发现血压高、尿蛋白,疑似肾疾病及高血压脑病,后因听诊脐周有血管杂音,进一步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TA。予醋酸泼尼松及小剂量双嘧达莫治疗后病情很快控制,随访半年无病情活动。结论 TA可侵犯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并治疗,可改善患儿的预后。

  • POEMS综合征长期误诊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婷婷;章必成;冉启杰;邓文娟;饶智国;高建飞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长期误诊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间断气促2年余,双下肢麻木并发现肋骨病变9个月,全身皮肤瘙痒7个月,跛行3个月入院。曾在外院行实验室检查及CT、全身骨扫描、胸腔穿刺抽液等诊断为糖尿病、结核性胸膜炎;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又诊断为慢性荨麻疹及皮肤瘙痒症,胸腔积液反复出现又诊断为转移性腺癌待排等。此次入院后行PET-CT、骨病灶穿刺、骨髓穿刺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明确诊断为POEMS综合征,并接受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独立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治疗以化疗、放疗为主;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 脾结节病一例误诊报告

    作者:王金;赵一洁;尚培中;李永庆;李晓武;苗建军;于明克

    1病例资料
      男,55岁。因间断性低热、乏力,脾脏逐渐增大3年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发热(体温37.6℃)、乏力,无其他不适,在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1.05×109/L、血小板44×109/L,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脾大,骨髓穿刺未明确病因,平素间断口服维生素B4、鲨肝醇片等药物,低热、乏力症状仍间断出现,且脾脏逐渐增大。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有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病史11年,5年前在我院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查体:体温36.4℃,脉搏80/min,短绌脉,呼吸20/min,血压140/85 mmHg。口唇、颜面及四肢末梢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0/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于肋下4 cm 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查血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74×109/L,血红蛋白131 g/L,红细胞4.54×1012/L,血小板43×109/L;天冬氨酸转氨酶43.7 U/L。摄X线胸片示:两肺间质性改变;心脏术后表现,心影增大。腹部彩超检查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尚均匀,肝内管道显示清晰,门静脉内径约1.4 cm,门静脉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囊形态、大小(6.5 cm ×2.2 cm)正常,壁粗糙,腔内未见异常;肝内胆管略扩张,腔内未见异常,肝外胆管略增宽,宽处内径约0.8 cm,腔内未见异常;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主胰管无扩张;脾厚7.2 cm,肋下探及5.0 cm,实质回声均匀;双肾体积增大,右肾约17.6 cm ×6.5 cm ×10.0 cm 大小,左肾约18.0 cm×6.3 cm ×9.4 cm大小,实质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无回声区,右肾内较大者约4.0 cm ×3.8 cm,左肾内较大者约4.8 cm ×3.9 cm,肾窦结构规整。腹部 CT 扫描示:肝脏大小正常,形态欠自然,尾状叶饱满,不除外肝硬化,肝内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局灶性密度异常,门静脉周围见多发小囊状低密度影,考虑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 Caroli病),肝周有少许液体影;脾密度增大;胆囊不大,腔内可见点状致密影;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均正常;双肾体积增大,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及稍高密度影,左侧肾窦内可见斑片状致密影,腹膜后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炎。后2次复查血小板为39×109/L、40×109/L。入院后一直口服维生素B4片及鲨肝醇片,调节心脏功能。结合患者病史,考虑可能是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型Caroli病致门静脉高压、脾大及脾功能亢进,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增大,约20.0 cm ×15.0 cm ×7.0 cm大小,质韧,表面有灰白苔,将脾切除。术后肉眼见:脾22.0 cm ×14.0 cm ×6.5 cm大小,切面实性,质韧,表面有灰白苔;病理报告:淤血性脾增大,脾白髓血管壁及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内见小的多灶性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性结构,大小较一致,散在分布多核细胞,考虑为脾结节病。术后4d 查血白细胞9.04×109/L,中性粒细胞0.91,血红蛋白139 g/L,红细胞4.71×1012/L,血小板190×109/L。术后10 d查血白细胞6.76×109/L,中性粒细胞0.73,血红蛋白139 g/L,红细胞4.75×1012/L,血小板338×109/L。术后1个月复查血常规正常;腹部彩超示:脾脏缺如,门静脉内径增宽,胆囊壁粗糙,双肾多囊肾。随访17个月,复查血常规正常,无特殊不适。

    关键词: 结节病 误诊 Caroli病
  • 跟骨转移性腺癌一例报告

    作者:王守宝;张振清;邢跃刚;郝成俊;崔文峰;龚维成

    目的:探讨跟骨转移性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跟骨转移性腺癌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足跟部疼痛1年,症状加重半年,行走困难1个月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足跟部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未诊治。半年前因症状加重曾在我院摄X线骨片未见异常,按软组织损伤予消肿、止痛等治疗,疼痛稍缓解。1个月前在外院行右足MRI检查考虑感染性病变,跟骨陈旧性骨折可能?再次入我院。查肿瘤四项未见异常,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0.19;胸部CT扫描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并两肺、肝脏多发转移;进一步行右足跟骨病灶清理、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转移性腺癌(来源于肺)。患者家属拒绝行肿瘤综合治疗,自动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死亡。结论跟骨转移性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及时行X线、CT、MRI、核素骨扫描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以避免或减少误诊甚至误治。

  • 髓内神经鞘瘤误诊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文超;唐晓平

    目的:探讨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为星形细胞瘤的髓内神经鞘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双上肢乏力、麻木1年余,加重伴左下肢无力3个月入院。经MRI检查诊断为星形细胞瘤,行经半椎板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髓内神经鞘瘤,术后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有所减轻,出院后1个月随访能拄拐独立下床行走。结论髓内神经鞘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及影像表现的认识是防范误诊的关键。

  • 幼儿隐睾扭转误诊致坏死切除一例剖析

    作者:何刚;刘建文;侯继家;周瑞;李慧宝;吴琴

    目的:探讨婴幼儿隐睾扭转的诊治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幼儿隐睾扭转误诊导致隐睾切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20个月幼儿,因右侧腹股沟区包块伴哭闹4 h就诊,误诊为隐睾并急性感染,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隐睾血流消失,急诊手术探查,明确诊断为隐睾扭转并坏死,手术切除。结论有隐睾病史婴幼儿出现腹股沟区包块要考虑到隐睾扭转可能,尽早手术探查是挽救患儿睾丸的佳方法。

  • 睾丸扭转九例误诊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作者:蔡新宇;孙亚凌;张德刚;张欣;王健健;梁晓平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特征及延误诊断原因。方法对首诊延误诊断9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因突发阴囊区疼痛、肿胀就诊8例,因阴囊外伤就诊1例。6 h内就诊3例,12~24 h内就诊4例,超过24 h就诊2例。首诊误诊为急性附睾睾丸炎7例,睾丸肿瘤及阴囊损伤各1例。误诊时间2~7 d,平均2.3 d,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睾丸扭转5例,MRI检查、核素扫描各确诊2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探查复位后恢复血供3例,术中发现睾丸呈灰暗至紫黑色,复位后无变化,行患侧睾丸、附睾切除6例。结论首诊医师对睾丸扭转认识不足及不熟悉本病的诊治流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睾丸扭转的认识是早期明确诊断的关键。

  • 泌尿系统放射根瘤菌感染一例

    作者:赵德军;胡昭宇;曹雁;武静;胡鑫;宋晓钰

    目的:提高对放射根瘤菌泌尿系统感染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泌尿系统放射根瘤菌感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58岁男性,因发热4 d、发热加重伴寒战1 d 入院。查尿白细胞(+++);血尿素11.9 mmol/L,肌酐126.0μmol/L,胱抑素 C 1.65 mg/L。尿培养有放射根瘤菌生长,菌落计数>105 CFU/ml,行药物敏感试验后予头孢他啶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收治泌尿系统感染者需警惕放射根瘤菌等少见菌引起的感染,及时完善病原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足月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及常见病因分析

    作者:刘芳;刘田田;任常军;李英梅;郭志梅;暴丽莎;吕少广

    目的:探讨足月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及常见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中心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 TSB)≥342.2μmol/L的足月患儿113例,予常规治疗44例(常规组)及在此基础上予全血置换术治疗69例(换血组),比较两组病因及预后。结果本研究两组孕周、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及入院时TS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病因以同族免疫性溶血占首位(51例,45.13%),其中换血组27例(52.94%),常规组24例(4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组无母乳性黄疸及无原因健康足月黄疸儿,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相关性黄疸儿及围产相关因素黄疸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龄换血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母乳喂养、健康足月无明显原因的重度黄疸儿予常规治疗并不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而对溶血、感染等病因导致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积极的换血治疗则可防止或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接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尽早明确病因并积极对因治疗,对溶血、日龄<7d的患儿行换血治疗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相反对母乳喂养及无明显病理因素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予常规治疗预后良好。

  •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9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治;刘芳;李伟;郭志梅;周春风;杜志方;吕少广;暴丽莎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9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发型败血症57例,晚发型败血症38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以体重正常的足月儿多见,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史是早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发热率显著高于早发型败血症。两组感染病原菌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呋喃妥因耐药菌株。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各不相同,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以提高临床效果。

  • 葡萄糖转运蛋白1缺陷综合征误诊剖析

    作者:余宾;龙易勤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缺乏综合征( 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 deficiency syndrome, GLUT1-D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对GLUT1-DS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以早发惊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共济失调等,曾多次就诊外院,行脑脊液、脑电图、头颅MRI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诊断为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癫痫,予相关治疗后不缓解。到我院后查脑脊液糖1.50 mmol/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为0.319;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以中高幅4~5 Hz θ波为主。疑诊存在基因突变,不除外GLUT1-DS,遂行SLC2A1基因检测示c.516+2T>G,明确诊断为GLUT1-DS,予生酮饮食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GLUT1-DS为可治疗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脑细胞葡萄糖水平低下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诊断并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

  • 动脉弹性系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清皓;陈阵;杨世疆;艾芬

    目的:探讨动脉弹性系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确诊的HIE足月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的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DySApulse200M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的动脉弹性系数及血流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例符合要求的HIE患儿,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患儿分别为6、13、7例,3组HIE患儿基线资料可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动脉弹性系数(C1)、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期速度(EDFV)、时间平均流速(TMFV)显著降低(P<0.05),小动脉弹性系数(C2)、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则未见显著差异(P>0.05);随着HIE患儿病情分级的加重,C1、PSFV、EDFV、TMFV的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相关性分析示:C1、PSFV、ED-FV、TMFV的水平与HIE危重度分级均呈显著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1与HIE密切相关,且与PSFV、EDFV、TMFV等经典的评测指标相比展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对临床评估新生儿颅脑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Dravet综合征11例误诊临床分析

    作者:杨倩;刘文春

    目的:探讨Drave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14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并误诊的Dravet综合征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因癫痫、高热惊厥就诊,均发生误诊,其中外院误诊9例,我院误诊2例;误诊时间5个月~3年;误诊为部分性癫痫、复杂性热性惊厥各3例,癫痫、Lennox-Gastaut综合征各2例,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1例。后根据发病年龄、抽搐特点、热敏感、疫苗接种史、脑电图、影像学及遗传基因学检查确诊为Dravet综合征,予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12~96个月。本组死亡1例;存活10例,其中9例仍有发作,1例无发作,均遗留不同程度智力损害。结论 Drave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癫痫性脑病,提高医师对这类少见病的诊断能力及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临床意义重大。

临床误诊误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