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器官黏膜相关淋巴瘤常累及肠

    作者:张辰;廖松林

  • 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续;任玲淑

    黏膜相关淋巴瘤的概念于1983年英国病理学家I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1],指长期抗原刺激黏膜上皮相关组织产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并从无到有发生免疫反应性淋巴增殖,由良性到恶性,产生异常克隆而导致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多发生于胃肠道,较少见于涎腺.本文报道1例腮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瘤,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等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 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余薇;李天林;陈晓红;陈丽珠;蔡霖

    患者男,50岁,入院前3年余出现咳嗽、咳痰、腹胀,活动后气促,稍感乏力,偶有低热、盗汗,无咯血。当时在外院抗感染无效,在行剖腹探查术,病理诊断“腹膜结核”,诊断为“腹膜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左上肺涂(-)初治”,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及“泼尼松”抑制腹腔黏连处理。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好转,左上肺阴影稍吸收,后未复查X线胸片,继续予“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10个月。患者反复咳嗽、咳痰转我院。入院2个月前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外院病理活检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查体:双颌下及腹股沟触及多粒蚕豆大小的淋巴结,双肺呼吸音减低,闻及广泛湿性啰音。血常规:Hb 87 g/L;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超声:腹部多发低回声结节,大达41 mm×30 mm,腹腔少量积液,肝脾未见肿大。胸部CT见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双侧各叶段支气管管腔未见明显异常。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图2,3)。

  • 输尿管黏膜相关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郎金田;牛振山;祁晓莉;张志坚;崔刚

    输尿管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临床罕见[1].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睾丸黏膜相关淋巴瘤二例报告

    作者:姜福金;马松;周齐军;蒋家骏;沈阳;刘贤平

    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淋巴瘤)多发生于胃肠道,发生于睾丸者极为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月敏;张伟京;蒲永东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方法:应用检索MDE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黏膜相关淋巴瘤"和"胃淋巴瘤"为关键词.纳入标准:1)胃MALT淋巴瘤的病因学和基因病理学特征;2)胃MALT淋巴瘤临床特征和分期;3)胃MALT淋巴瘤的治疗.共纳入分析23篇参考文献.结果:H.Pylori感染是胃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抗感染治疗可以使近80%H.Pylori阳性胃MALT淋巴瘤完全消退.因此,抗感染治疗成为早期胃MALT淋巴瘤的标准一线治疗.抗感染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可以采取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结论:过去人们对胃MALT淋巴瘤常常行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但随着近年来对其病因学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目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的是保全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宝玉;边大鹏;汪欣;汤坚强;万远廉;刘玉村;吴涛;潘义生;王鹏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1983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35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率仅为20.0%;18例胃淋巴瘤中1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根治性切除;17例肠道淋巴瘤均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根治性切除;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E期14例,ⅡE期10例,ⅢE期1例,ⅣE期10例.MALT淋巴瘤与非MALT淋巴瘤在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及早晚分期上差异无显著性.MALT淋巴瘤组手术根治率(92.9%)高于非MALT淋巴瘤(68.4%),MALT淋巴瘤组淋巴结转移率(42.9%)明显低于非MALT淋巴瘤组(84.2%).结论 胃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胃淋巴瘤与肠淋巴瘤在性别、年龄、手术根治性及临床分期方面无明显区别;MALT淋巴瘤组确诊时分期较早,手术根治率高,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优于非MALT淋巴瘤组.外科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 脑实质内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一例

    作者:陈凡;刘晓亮;李沛文;杨晓宇;陈大伟

    患者女,60岁. 因头痛伴左侧视力下降10余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枕部胀痛,同期出现左眼视物不清. 入院后查头颅MRI示,左侧脑室后角内可见结节样稍长T1、T2异常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周围见条片状长T2异常信号. 以胶质瘤收入院. 患者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后行左侧后枕部开颅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呈灰红色,质地韧,血供丰富,与周围脑组织粘连紧密. 肿瘤全切,术后病理报告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HE染色显示,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图 1 ).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Bcl-2 阳性(图2),CD20阳性,LCA 阳性,Vimentin 阳性(图3),CD79a阳性,Ki-67阳性率30%. 术后分子病理检查报告,IGH基因重排(图 4 ):VH-FR1-JH (-)、VH-FR2-JH (+)、VH-FR3-JH (-)、DH-JH(-)、DH7-JH(-). IGK基因重排(图5):VK-JK (+)、VK-intron-k de(-). 免疫球蛋白IGH、IGK链发现基因重排单克隆,分子病理结果显示,B细胞基因重排.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未行放疗和化疗. 3个月后复查CT提示,术区未见明显肿瘤复发,现密切随访中.

  • 作者:

    关键词:
  • 眼黏膜相关淋巴瘤并骨髓侵犯一例伴文献分析

    作者:翟丽佳;闵凤玲;周玮;高小惠;张丽娜

    目的:观察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双眼同时起病的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样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OAML)并骨髓侵犯一例,结合文献对该类型淋巴瘤病因、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改变、治疗进行探讨。结果OAML大部分为局限性病变,单侧多见,晚期播散型少见。结论 OAML为惰性过程,相关至死率低,对于ⅠE可给予放疗,加用免疫化学治疗可降低复发,对于ⅣE期患者需全身化疗,总体预后良好。

  • 原发息肉型小肠恶性淋巴瘤致小肠套叠一例

    作者:孙凯

    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阵发性腹部疼痛4天,加重伴呕吐一天入院。患者四天前开始出现脐周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无放射性。腹痛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不等,未经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一天前腹痛再次发作,伴恶心、频繁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出现黏液血便三次。来院急诊立位腹平片检查提示小肠大量积气。经抗炎、输液症状无缓解,收入院。入院后查体:痛苦表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稍膨隆,全腹压痛,以脐周部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1×109/L,N83%。L14%。便常规:黏液血便,红细胞满视野。考虑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梗阻原因待查。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排除肠系膜血管病变。再次行立位腹平片检查,发现小肠积气,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气液平面。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末端回肠约40cm肠管套入盲肠。复位后,套入肠管颜色暗红,蠕动消失。距回盲部约30cm处回肠壁对系膜侧可见约3cm瘢痕样变,质硬、不能除外恶性,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行连同末段回肠60cm、回盲部、升结肠、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在内的肠切除术。手术完毕切开肠管,发现疤痕处肠管内有一直径约2cm息肉一个,质硬、边界尚清晰。病人术后经抗炎、输液、静脉营养治疗,恢复良好。病理回报:1小肠息肉样弥漫—结节性黏膜相关淋巴瘤,B细胞来源,肿瘤侵达肌层。2小肠黏膜及肠系膜间质水肿,小肠黏膜下间质水肿伴出血,有三处黏膜坏死及溃疡形成,符合肠套叠改变。3慢性阑尾炎。该患者主要诊断为:原发息肉型小肠恶性淋巴瘤。拟行进一步化疗及放疗。2讨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是指无浅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周围白细胞数正常、肝脾正常的小肠恶性淋巴瘤。约占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1/3~1/4。起源于小肠黏膜下淋巴滤泡,回肠是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下,男女之比为21。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致机体细胞免疫失调关。依大体形态分四型,出现频率依次为浸润型、缩窄型、溃疡型、息肉型。小肠恶性淋巴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措施,应行根治性切除术。要求切除范围有足够长度,病变肠段上下各20cm,包括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术后应行进一步化疗和放疗,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不易为病人和医生重视,往往不能及时诊断,而是在处理肿瘤并发症或其他疾患的腹部手术中被意外发现,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应引起注意。

  • 76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裴文军;刘晓峰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耐酸、革兰阴性杆菌,大小约2~4μm.幽门螺杆菌生长于胃壁表层细胞与黏膜层间,可分泌尿素酶(Urease),分解胃酸,使周边成为中性环境以适合生长.40%至50%人类体内带有此细菌,自1982年Warren及Marshall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已证实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瘤及胃癌有密切关联,也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胃癌的致癌因子[1].

  • 恶性淋巴瘤与原发性胃癌共存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作者:杨继红;薛利军;印洪林;李国立;苏全胜

    随着恶性淋巴瘤患者总生存期延长,继发性肿瘤发生率逐渐增加.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是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继发实体肿瘤亦有报道,但大多数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与胃癌同时或先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胃癌共存文献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滤泡性淋巴瘤与原发性胃癌同时存在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作一报道.

  • 胃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误诊剖析

    作者:刘艳丽;张文;刘爽;赵慧玲;刘琳;刘亮

    目的:探讨胃套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误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胃套细胞淋巴瘤2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因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就诊,首次行胃镜及胃黏膜活检均诊断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后经全身CT检查(发现多系统性病变)及复查胃镜活检并加做免疫组织化学示CyclinD1阳性,终证实为胃套细胞淋巴瘤(系统性淋巴瘤累及胃部)。予相应化疗后,1例随访39个月,病情缓解并生存;1例随访46个月后肿瘤复发并出现中枢神经受累,下肢活动受限。结论胃套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瘤的治疗完全不同,病理诊断时需加做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并注意鉴别。

  • 肺MALT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王军辉

    目的:探讨肺 MALT 淋巴瘤的 CT 平扫、增强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于2002年1月-2014年1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肺 MALT 淋巴瘤患者的 CT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CT 影像上主要征象为:结节或肿块影2例;大片状实变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2例;多发斑片状实变影1例;沿淋巴管周围分布的微小结节影1例;磨玻璃影1例;具有两种以上影像学征象的1例。所有病例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可见胸腔积液。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CT 值平均升高约10~30HU ,其中2例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结论: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是肺 MALT 淋巴瘤的重要 CT 征象,少数合并肺间质性改变、囊腔、呈淋巴管周围分布的微小结节影,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

  • 惰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孙慧平;沈志祥

    惰性淋巴瘤是指临床上表现为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和疾病进展相对缓慢的一组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它主要包括一组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如滤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和黏膜相关淋巴瘤.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惰性淋巴瘤中比较常见,也是研究较多的两种亚型.惰性淋巴瘤由于起病隐袭,疾病进展缓慢,因此在就诊时,患者往往已处于疾病晚期(Ⅲ/Ⅳ期).化疗或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是现阶段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

  • 十二指肠及胆囊B型淋巴瘤一例

    作者:刘钦伟;尚培秀

    患者男,68岁,反酸、嗳气1个月余,餐后右上腹不适半个月.体检:右上腹胀满伴轻压痛,墨菲征(+).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黏膜溃疡,边缘隆起,十二指肠乳头受压偏向一侧,诊断为十二指肠肿瘤.B超示:胆囊占位.CT示:十二指肠降段管腔不规则狭窄,管壁增厚,与胆囊分界不清;胆囊壁增厚,胆总管扩张达1.2 cm,下段渐狭窄,胰腺大小形态无异常;肝门及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十二指肠癌侵犯胆囊.术中见十二指肠处有一5 cm×4 cm肿物,胆囊底部增厚,变硬,胆总管增粗,下端变硬,考虑十二指肠癌胆囊转移,行胰头、十二指肠、胆囊切除术.内镜检查示:十二指肠肿物表面溃疡处可见瘤组织弥漫性分布,瘤细胞小,胞质少;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小三角形,细胞核染色质粗,呈点彩状,靠近核膜,可见小核仁.在十二指肠肠壁内可见异位胰腺组织.增厚的胆囊壁内,瘤组织与十二指肠肿瘤相同,并可见残存的正常胆囊上皮.免疫组化检测示:十二指肠肿瘤和增厚的胆囊壁内瘤组织均显示LCA(+),CD20(+),CD45RO(一),NSE(一).病理诊断:①十二指肠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瘤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②胆囊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叶勇忠;孙柯;王照明;王丽君;王波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并用PCR检测其中3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5例均发生于成年女性,平均年龄50.4岁.其中3例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例有干燥综合征病史.5例病例均行纵隔肿块切除,其中例4术后进行了化疗,目前所有病例随访均存活.大体均为囊实性肿块,光镜下胸腺正常结构消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并可见反应性淋巴滤泡形成.肿瘤内可见多个内衬上皮的囊腔形成,腔内可见大量红染无结构物质及胆固醇结晶.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囊肿内衬上皮,形成明显的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阳性表达CD20、CD79a、Bcl-2.而CK、CD3、CD5、CD23、CD10、Bcl-6、cyclinD1及TdT等标记均为阴性.3例PCR均检测出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原发性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常发生在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成年女性中,大体上常呈囊实性,应与多房胸腺囊肿、胸腺淋巴组织增生及胸腺瘤等鉴别.

  • 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少见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章以兴;许顺良;肖文波

    肺部恶性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占全部淋巴瘤的0.4%,主要为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肺部原发MALT虽然少见,但常表现为多发或单发肿块或结节,或大片状肺实变,其内见支气管影.而以多发薄壁空洞为主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少见.为此,我们对近年来遇见的5例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从病理学特点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等角度分析探讨其少见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 睾丸淋巴组织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志蓉;刘卫平

    睾丸淋巴瘤预后较差,发病率低.有明显的结外侵犯趋势,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睾丸淋巴瘤常见的淋巴瘤.文对睾丸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综述,探讨该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