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方法:分析12例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8例外周血白细胞大于40×109/ L,全部患者均检获t(15;17)及PML/RARα基因,8例PML/RARα基因为S型;9例死于DIC,3例死亡与纤溶有关.结论:具有高细胞负荷,FAB亚型为M3b,PML/RARα基因为S型,未经ATRA诱导分化即开始联合化疗的APL易于早期死亡;并与DIC的发生和纤溶亢进有关.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
细胞遗传学动态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细胞遗传学动态改变在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进展中的作用,以及干扰素对CML细胞遗传学缓解率的影响.方法:对20例CML患者进行动态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20例患者初诊时均具有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20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克隆转化,此5例患者均在短期内急变.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中曾转变为正常核型,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诊断临床上不典型的CML有重要作用.在CML病程中动态监测细胞遗传学改变,如果发生克隆转化,可以预测急变,以便提早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治疗CML可以使Ph染色体转阴,监测其动态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
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定量测定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定量测定法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计算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评价.结果:根据常用判断PAIg阳性的临界值,血小板相关抗体试验诊断ITP的灵敏度较高(95%),但特异度低(48.8%),准确度低(57.5%),阳性预测值低(30.2%).用ROC曲线寻找诊断ITP 的佳临界值,用新的临界值(PAIgG>160 ng/107血小板或PAIgA>25 ng/107或PAIgM>35 ng/107)时,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从48.8%提高到62.8%,可确诊更多的患者;但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仍低,分别为67.9%和36.0%.结论:PAIg试验诊断ITP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较低,帮助诊断ITP的临床价值有限,即使用新的临界值提高了试验的特异度,但诊断ITP的价值仍不大.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在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紫杉醇对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明胶酶B(MMP-9)基因在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紫杉醇(Pac)对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MMP-9 mRNA在两株白血病细胞K562和HL-60中的表达以及Pac作用于K562细胞时MMP-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MP-9 mRNA在两株白血病细胞K562和HL-60中均有表达, Pac可下调MMP-9 mRNA 的表达,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结论:MMP-9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ac可抑制MMP-9 mRNA的表达,可能对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
急性白血病患者雌激素受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耐药白血病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37例急性白血病(AL)复发难治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ER与MRP表达.结果:①ER阳性组CR率为91.67%(11/12),阴性组为28.00%(7/25),ER阳性组CR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②MRP阳性组CR率为23.81%(5/21),MRP阴性组为81.25%(13/16),MRP阳性组CR率明显差于阴性组(P<0.01).③37例AL患者中,8例ER+/MRP-与17例ER-/MRP+患者其ER与MRP表达的一致性很好(Kappa系数=0.83,P<0.01).另有ER+/MRP+4例,ER-/MRP-8例,其ER与MRP表达缺乏一致性.结论:ER与MRP表达有一定的一致性,且与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ER与MRP检测有助于疗效和预后的判定.
-
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根据FAB亚型和免疫标记将病例分为6组:CD7表达阳性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D7+AML)、CD7表达阴性的伴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D7-Ly+AML)、不伴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Ly-AML)、伴髓系相关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y+ALL)、不伴髓系相关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y-ALL)和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 结果:CD7+AML组的白细胞数高于Ly-AML组及CD7-Ly+AML组,诱导缓解率(16.7%)低于Ly-AML组(71.4%),有显著差异;CD7-Ly+AML组与Ly-AML组的临床特征无显著性差异.My+ALL组与My-ALL组的临床特征无显著性差异.HAL组与My+ALL组和Ly+AML组分别比较,发病年龄较高,白细胞数较高,贫血较明显,平均缓解期及平均生存期较短. 结论:CD7+AML较之Ly-AML及CD7-Ly+AML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预后较差,可以看作一个独特的临床亚型.HAL与My+ALL和Ly+AML相比较,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应该区别对待.
-
Bcl-2反义核酸的设计及对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bcl-2不同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RNA二级结构预测程序预测bcl-2 mRNA的二级结构;免疫荧光标记观察细胞bcl-2蛋白水平;细胞记数观察细胞的生存情况;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在5个初选的反义序列中,靶向bcl-2 mRNA蛋白编码区和翻译起始区的ASODN能明显地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并且两个不同靶点的ASODN能有效地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活性、促进细胞凋亡;靶向bcl-2 mRNA蛋白编码区的ASODN降低细胞bcl-2蛋白、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较靶向翻译起始区的ASODN强.随机的无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的生长活性、bcl-2蛋白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均无影响.结论:分别在bcl-2 mRNA翻译起始区和蛋白编码区发现了两个有效的反义作用靶点,针对这两个靶点的ASODN能特异性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
-
T、B免疫双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了解T、B免疫双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以判断预后与指导治疗.方法:对489例形态学上诊断为ALL的病例,取其外周血或骨髓,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APAAP法进一步作免疫表型分析,对其中同时表达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双标记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47例患者同时表达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在临床方面 ,与T淋巴细胞系ALL相比,肝、脾、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块发生率、白细胞数量均较低(P<0.05),但化疗完全缓解率及存活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B淋巴细胞系ALL相比,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纵隔肿块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白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化疗完全缓解率高、存活期较长(P<0.05).结论:免疫双标记型ALL在临床上可能属预后较好的造血系统肿瘤.
-
显微操作法在获取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应用
目的:探讨显微操作法对获取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s)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将妊娠6~38周41例孕妇的外周血进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将分离后的细胞进行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识别NRBCs, 然后用微操作仪获取NRBCs,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基因水平进行验证.结果:41例孕妇有22例在外周血中检出NRBCs,检出率为53.7%,PCR结果显示22例中有10例呈现Y特异带,总符合率为95.4%.结论:显微操作法是获取孕妇外周血中NRBCs准确可靠的方法.
-
亚标准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性疾病
目的:观察亚标准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疗效、副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做基础预处理方案,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甲氨喋呤、泼尼松等治疗.对HLA半相合者加环孢素、骁悉、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输入单个核细胞2.0~7.0×109/kg.结果:移植后中性粒细胞低下降为0,血小板3~7×109/L,血红蛋白60~110 g/L,持续12~21 d.30例中3例死亡,存活率90%,24例(80%)无病生存,随访5年以上(长者12年)无严重合并症.结论:亚标准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据个体差异及药物不同敏感性等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剂量预处理方案,经染色体嵌合体检测,DNA基因鉴定及发生GVHD情况看,其干细胞能有效植入,且副作用小,并发症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观察的方法.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窦性心动过缓1例
患者,男,33岁.因咽痛、头痛、乏力1个月,伴发热5 d,于2001年12月13日入院.外院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8 g/L,白细胞1.7×109/L,血小板41×109/L;骨髓象拟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进一步诊疗转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并发尿崩症1例
患者,男,21岁.因乏力、腹胀1年余,发热、骨痛20 d入院.1年前因乏力、腹胀到当地医院就诊,体检时发现脾脏肿大,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升高,进一步行骨髓象检查符合慢粒髓象,Ph染色体阳性,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给予马利兰每日4~8 mg治疗,约1个月后症状消失、血常规基本正常而出院.
-
以痛性淋巴结肿大伴关节痛为主要表现的霍奇金病1例
患者,女,24岁.因咳嗽伴间断发热2个月余,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2001年9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低热,体温37.5℃左右,伴咽痛,当地诊所给予乙酰螺旋霉素、甘草片等治疗,效果不明显.8月初患者觉双膝双踝关节疼痛,双侧小腿出现痛性结节,质硬,压痛明显;伴咽部疼痛,右侧颈部疼痛,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较软,约0.5 cm×0.5 cm,体温在37.5~38.5℃,当地医院诊断为"咽喉炎".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4次胚胎停育1例
患者,女,32岁.因胚胎停育伴血小板增多1个月于2001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胚胎停育,查血常规示血小板800×109/L,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850×109/L,并间断出现左侧偏头痛,无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牙龈出血、腹痛等症状.追问病史,1997~2001年患者先后4次妊娠40~50 d发生胚胎停育,查血小板波动于580×109/L~920×109/L之间.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变期异体骨髓移植成功1例
患者,男,22岁.2年前因反复乏力、低热、腹胀、全身骨骼酸痛2个月余,在本院血液科经骨髓检查及染色体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给予"羟基脲"和"干扰素"联合治疗2年余,于2001年10月中旬复查骨髓及染色体检查pH染色体(+)及BAC/ABL融合基因仍阳性,表明仍没有取得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缓解.
-
浆细胞白血病3例报告
浆细胞白血病(PCL)临床少见,是原发性浆细胞病的一种,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急性白血病有所不同.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浆细胞白血病报告如下: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2例
我院从1999年8月至2002年2月收治了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
以多脏器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血小板增多症1例
患者,女,45岁.因持续腹痛4 d于2002年2月19日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于夜间突发腹痛,逐渐加重,左侧为著,向后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各体位不能缓解.体检:BP:100/60 mmHg,T 38.5℃,P 80次/min,R 20次/min.
-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14岁.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经雄性激素、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且长期输血治疗,Hb仅维持在20~30 g/L.近来因全身皮肤出现淤点、淤斑伴胸前区压榨性闷痛1周,加重1 d入院.病程中无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血尿、黄疸及外伤.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粘附分子CD11a、CD49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涉及造血调控的各个方面,有关AA细胞粘附分子方面的临床研究较少.我们对1999年12月~2001年5月间初入院治疗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患者细胞粘附分子CD11a、CD49d进行检测,借以探讨其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目前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彻底治愈多发性骨髓瘤的唯一方法.在无HLA相合的异体造血干细胞供者情况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较佳治疗方案.我们尝试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期能提高疗效.
-
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脏损害17例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可波及全身各脏器,近年来HSP并发的心脏损害已逐渐引起重视.我科1997~2001年收治的71例HSP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17例,现报告如下.
-
Ki-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附6例分析)
Ki-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Ki-1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以显示淋巴系一活化抗原Ki-1(CD30)表达的巨大间变性淋巴样细胞浸润,在病理上易误诊为转移癌、霍奇金病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为了解ALCL骨髓侵犯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现对我科2000年3月~2002年3月确诊的6例Ki-1 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
以皮肤病变为突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分析
我们近5年来诊治4例有皮肤病变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现予以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
-
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被公认为ITP的首选治疗药物,约有1/3患者可获长期反应;而脾切除则是对泼尼松治疗失败患者的第一选择,其持续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率分别为60%和12%[1].目前对于应用泼尼松和脾切除治疗无效的ITP患者的治疗相当困难,且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成人.但近年来关于难治性ITP的治疗已取得许多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
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研究进展
供体淋巴细胞具有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而GVL效应主要由异体T细胞介导.目前,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已成为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复发的有效方法,并逐渐用于其他恶性血液病allo-HSCT后复发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allo-HSCT的非复发并发症和未经骨髓移植预处理患者的过继免疫治疗.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