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산동중의약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59X
- 国内刊号: 37-127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1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临床试验为无对照的开放性试验,以治疗4周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为疗效指标.共入组210例,口服太子保心口服液,1次1瓶,1日3次,4周为1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安全性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硝酸甘油服用量以及不良事件等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FAS分析,心绞痛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75.24%;中医证候显效率48.57%,总有效率90.48%.心电图显效率31.43%,总有效率80.48%.硝酸甘油停减率57.69%,减量率23.08%.结论: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安全、有效.
-
349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现代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建立原发性高血压中药复方数据库,从辨证用药规律方面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①常见证型和药物为:肝火上炎:菊花、白芍:阴虚阳亢:菊花、生地黄、白芍、石决明;阴阳两虚:甘草、黄芪;痰湿壅阻:茯苓、甘草、陈皮.②常见证型和药物种类为:肝火上炎:补虚药、清热药;阴虚阳亢:补虚药、清热药;阴阳两虚:补虚药、解表药;痰湿壅阻: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不同证型治疗应以补虚为主,辅以清热、平肝熄风、解表、活血化瘀.
-
枇杷清肺饮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寻常性痤疮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内服枇杷清肺饮,对照组口服西药美满霉素,另选66例同年龄女性无痤疮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睾酮(T)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和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T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
电项针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NCSE量表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电项针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TNF-α、IL-8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纳入COPD稳定期患者40例,证属虚实夹杂,根据标实证分为痰浊证、血瘀证、痰瘀证,根据本虚证分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检测痰液中TNF-α、IL-8水平以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气道炎症水平的差异.结果:将标实证三组进行比较,IL-8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痰浊证组与血瘀证组间、痰浊证组与痰瘀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证三组进行比较,IL-8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肺气虚证组与脾气虚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水平血瘀证组、痰瘀证组均高于痰浊证组,提示血瘀证组、痰瘀证组气道炎症水平可能高于痰浊证组.TNF-α水平肺气虚组高于脾气虚组,提示肺气虚组气道炎症水平可能高于脾气虚组.
-
一次正骨推拿法加自控镇痛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一次正骨推拿法加自控镇痛(PCEA)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硬膜外麻醉后一次性正骨推拿联合硬膜外连续自控镇痛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后一次性正骨推拿法治疗.治疗结束后6个月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27%,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后一次正骨推拿法加自控镇痛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且患者痛苦少.
-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47例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加味散偏汤,对照组43例口服西比灵,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可缓解血管痉挛,调节颅内血管异常舒缩,改善脑血流量,治疗偏头痛效果满意.
-
胃癌中医病机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案,探讨胃癌中医发病机制.方法: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临床54例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频数频率和积分,探讨胃癌的中医发病机制.结果:54例胃癌患者中,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胃、脾、肝、肾、心、肺,其中脾、胃与其他病位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病性证素中排在前4位的是气虚、痰、瘀、毒,与其他13种病性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癌的病位主要在脾胃,正气亏虚为本,痰、瘀、毒相互搏结是胃癌发生的基本病机.
-
健脾益气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前后行小肠插管造影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经健脾益气汤治疗后有效率为86.67%,小肠造影显示合格率83.33%;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后有效率为75.00%,小肠造影显示合格率76.6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小肠插管造影能较好反映治疗效果和功能改变.
-
五磨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30例
目的:观察五磨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五磨芍甘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长松)口服治疗,疗程结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五磨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疗效确切,优于西药对照组.
-
脑瘤克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脑转移瘤40例
目的:观察和评价脑瘤克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脑转移瘤患者(风痰瘀毒证)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脑瘤克胶囊和化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化学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证候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证候改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瘤克胶囊联合化疗能较好地改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证候,并有提高临床疗效的趋势.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保守治疗120例输卵管妊娠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宫外孕Ⅱ号方口服及中药灌肠,同时配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对照组60例,只采用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52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愈44例,治愈率为7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确切.
-
消栓通脉颗粒调节Treg/Th17亚群平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目的:探讨Treg/Th 17亚群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复方消栓通脉颗粒调节Treg/Th17亚群平衡治疗DVT的作用与机制.方法:60例急性期DVT患者随机分为消栓通脉组(消栓通脉颗粒+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和西药组(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并设3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比例变化及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IL-17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急性期DVT患者外周血Treg亚群比例、Treg/Th 17比值及血清TGF-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Th17亚群比例及血清IL-1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Treg亚群比例、Treg/Th17比值及血清TGF-β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Th17亚群比例及血清IL-17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消栓通脉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消栓通脉颗粒能升高Treg亚群比例,降低Th17亚群比例,优势诱导Treg/Th 17亚群向Treg偏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再通,改善肢体肿胀,治疗DVT效果明显.
-
程晓昱辨治慢性心衰经验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特点本病在中医学中无明确的独立病名,但其证候在惊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胸痹等范畴中均有提及,属本虚标实证,可涉及到心脾肝胆肾等诸多脏腑[1].《灵枢·经脉》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中医PRO量表初步研制
目的:借用量表测评的方法,探索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中医治疗的PRO评价体系.方法: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参考PRO量表概念,提出量表理论模型,形成初始量表,再形成预调查量表,并进行现场调查,然后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筛选,经可行性考察后形成终选量表,再进行考核和测评.结果:对选取的临床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患者发放量表300份,收回281份,量表完成率为93.6%.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条目的粗筛选和再筛选,初步形成中医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的PRO量表,共分4个领域8个方面.结论:中医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PRO量表,可初步用于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各评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
-
从“五脏苦欲补泻”论肝病传脾的用药法度
从《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出发,阐述肝与脾二脏苦欲补泻及肝病传脾的用药法度、组方原则.剖析后世与此相关的经典方剂的配伍原则,认为肝病传脾,无论肝的疏泄功能太过与不及,皆可伤及脾胃,但治法迥然不同,疏泄不足应以辛味为主,疏泄太过应以酸味为主.
-
抑郁症常见躯体症状的心理意义
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具有一定的心理意义.列举了抑郁症患者常见躯体化症状,对其可能的心理机制从中医的形神合一观、中国文化特点及现代心理学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
再议《内经》得气与治神
《内经》认为得气与治神是上工所应具备的针灸精技,亦是针灸取得疗效的两大关键因素.针刺终获效的关键是气调而神治.得气与治神两者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针刺的疗效,即进针前医者定神以察患者之气机;进针时医者聚神调节自身气机并嘱患者守神以候气;进针后医者守神察气,施补泻使谷气至以调患者之神.
-
浅谈女贞子药性特点与配伍运用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干燥成熟的果实,纵观历代本草对女贞子的记载,对其药性与功用的阐述并不相同.明清以前,多数本草认为女贞子性平,多用作补肝益肾,养精益神;明清以后,很多医家认为女贞子性凉,多用作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治疗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疼痛等.
-
从“谱-组关系”探索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靶点的研究思路
方剂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作用于机体,通过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来发挥药效.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的物质基础是方剂的化学成分,机体代谢水平表达的是其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其药效体现为机体异常状态的改善.建立方剂化学成分差异与机体整体代谢组改变的相关性数学模型即“谱-组关系”表征体系,理解复杂体系间的相互作用,从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角度探索方剂化学成分谱与机体代谢组的宏观整体关联和微观成分关联,从而在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科学阐述及配伍意义的现代研究方面开辟新的思路.
-
秦伯未妇科膏方应用浅析
秦伯未(1901~ 1970),名之济,号谦斋,上海人.出身儒医世家,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丁甘仁.诊病精审,辨证细致,处方善于变通,尤其对膏方应用有着深入的研究.《秦伯未先生膏方选集》、《秦伯未膏方集》两书记载了秦伯未先生在冬令用膏方调治疑难杂症的心得经验,颇具特色.两书共载秦老妇科膏方36案,月经先期7案,月经后期/量少11案,带下病7案,闭经2案,崩漏4案,产后病3案,月经过多1案,痛经1案,不拘于经方、时方,善于变通,对临床有很高的指导价值[1-2].兹就其妇科膏方应用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浅析如下.
-
“通阳利小便”之“通阳”实质浅析
历代医家对“通阳利小便”中“通阳”的认识见仁见智.通过文献研究认为,“通阳”的实质是以阳为主导的圆运动,即阳气贯通于圆的四维,且“通阳”必须满足相火秘藏及肝木升发两个条件.
-
高血压病从痰辨析
古代没有高血压病病名记载,其临床症状散见于古代医籍中,一般归为眩晕、肝风、头痛、中风等范畴.现代中医临床多将高血压病因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多夹痰.本文就古今医籍中关于高血压病从"痰"论治的内容加以综合整理,意在找寻高血压病从"痰"辨证与脏腑理论的关系.
-
中药降脂作用机制研究初探
在分析、归纳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医药降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提高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促进脂质代谢;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清除;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
-
中风先兆及其防治
中风“防”重于“治”,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先兆积极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中风发病和复发的关键.关于中风先兆的防治,历代论述颇多,从涵义、病机、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方面概述历代医家的相关认识.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考
梳理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型及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该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中医证候辨识依据不统一,主、次症的划分欠合理,分型机械、按图索骥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证候要素理论为指导,基于病证结合建立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思路,以期建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新的诊断模式.
-
论经筋-脏腑相关
旨在论述经筋与脏腑的相关性,丰富经络学说理论.以古代文献记载与临床研究资料为依据,通过回顾经筋实质的生物学基础,从生理、病理角度阐述经筋与脏腑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认为经筋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上存在密切相关,经筋-脏腑相关理论完善了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丰富了针灸临床的诊疗思路.
-
不同六合丹外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影响
目的:研究六合丹外敷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及血浆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P模型组、AP模型六合丹组、AP模型微米六合丹组.以腹腔注射精氨酸造模,测定各组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及淀粉酶.结果:外敷六合丹能有效降低AP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值及淀粉酶,微米六合丹组较之普通六合丹组TXB2有所降低.结论:外敷六合丹对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微循环有一定作用,微米六合丹效果更佳.
-
钩藤生物碱调节肠系膜动脉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
目的:研究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HR分组,分别给予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生物碱,并以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采用HE染色法观测肠系膜动脉的病理形态,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肠系膜动脉胶原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系膜动脉Bcl-2、Bax、c-myc、c-fos、MMP-9和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生物碱能减轻SHR肠系膜动脉的病理损害,降低动脉壁的胶原沉积,下调肠系膜动脉平滑肌Bcl-2、c-fos和TIMP-2蛋白表达,钩藤碱上调肠系膜动脉MMP-9蛋白表达.结论: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Bcl-2蛋白表达,促进SHR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通过下调c-fos蛋白表达途径抑制SHR肠系膜动脉细胞异常增殖,并通过调节MMP-9和TIMP-2蛋白表达抑制SHR肠系膜动脉的胶原沉积,从而改善肠系膜动脉壁重塑.
-
寒凝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寒凝证动物模型的佳温度条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B、C组为-15℃冷冻组,D、E组为-25℃冷冻组,各组均冷冻5d,每天冷冻4h.C、E组同样冷冻后,正常喂养5d.观察大鼠体征和体重,在冷冻结束后第1天和第5天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大鼠体征变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和D组冷冻期内大鼠体重下降,P<0.05,E组冷冻结束后体重增加较少,P<0.05;与A组比较,B组与D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有升高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每天-25℃、4h,连续冷冻5d,可建立寒凝证模型,结合整体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符合中医寒凝证候特点.
-
HPLC法测定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
目的:建立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4.6×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结果:人参皂苷Rg1线性范围为0.326~5.23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99.38%(RSD 0.98%,n=6);人参皂苷Re线性范围为0.118~1.904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99.08%(RSD 1.66%,n=6).结论:样品处理方法合理,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结果准确,可用于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测定.
-
提取工艺对补气升血方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目的:比较补气升血方药四种工艺提取液主要药理作用,研究提取工艺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气虚”模型家兔血黏度、致敏小鼠的免疫作用、60Co放射等实验,从多个方面比较补气升血方药的水提液(WE)、醇提液(AE)、半仿生提取液(SBE)、酶解提取液(EE)补气、免疫、升血作用.结果进行t检验,并综合评判.结果:补气升血方药四种提取液均能提高模型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活性,免疫器官增重,增强模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降低模型家兔血黏度,提高60Co放射大鼠白细胞的再生速度.EE液较其他提取液作用显著,综合评判值EE液大.结论:补气升血方药四种提取液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全血黏度、促进血细胞再生等补气升血功效,以EE提取液效果好.
-
皂矾的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对皂矾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规范皂矾炮制方法.方法: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FeO3的含量.以Fe2O3含量为指标,对煅皂矾的煅制温度和时间进行研究,对加醋明煅法和加醋煅淬法进行比较.结果:煅皂矾于800℃煅制30 min时Fe2O3含量高;加醋煅淬法质地比加醋明煅法质地疏松,且Fe2O3含量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规范皂矾炮制方法和皂矾炮制规范提供依据.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常见证型研究概况
对近10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型研究进行概述,参考文献33篇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证候证型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参考文献28篇.
-
针刺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进展
对近年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针刺对高脂血症及其病发症的治疗是基于多器官、多水平、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作用.参考文献32篇.
-
中药提取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单味中药提取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20篇.
-
古代针灸养生保健文献整理述略
对古代针灸养生保健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古人重视针灸养生保健,且以灸法为重;并对针灸养生保健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