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Journal of Neurology and Neurorehabilitation 신경병학여신경강복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7061
- 国内刊号: 31-192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特制膝部约束带在颅脑外伤术后躁动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特制膝部约束带对颅脑外伤术后躁动患者制动下肢的并发症、舒适性与耐受性。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术后躁动患者7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特制膝部约束带制动下肢。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棉质约束带制动下肢,观察这两种约束方式的约束力、耐受性、约束并发症与护患双方的主观感受。结果两组患者在下肢制动过程中的约束带挣脱率、约束并发症、患者舒适度、护患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躁动患者使用特制膝部约束带能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降低约束并发症、减少护士工作量。
-
失匹配负波检测在女性神经性厌食症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神经性厌食症( AN)患者的失匹配负波( MMN)和听P300的特征以及治疗对之影响。方法应用Bravo脑电生理仪,记录35例AN患者( AN组)和42名健康对照者( NC组)的MMN,同时记录听P300电位比较。对AN组,在治疗6周和24周时进行MMN和听P300随访。结果与NC组比较,AN组的MMN的潜伏期延迟和波幅降低(P均<0.05),患者的P300中靶潜伏期P3同时延迟(P<0.01)。 AN组经治疗24周后,MMN潜伏期恢复、波幅无改变。结论 AN患者存在MMN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支持AN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MMN结合听P300可作为AN的临床应用辅助检测指标。
-
新一代事件相关电位认知功能评定和监测系统的实验方法建立与应用--附50名健康成人听P300分析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事件相关电位(ERP)听P300(下简称P300)实验方法及正常值。方法应用NTS-2000型ERP仪,采用短音刺激以及两套触发和刺激系统,两个完全独立的分析时间窗口,对50名健康成人的P300作了检测。结果分析了基本波型,提出了靶与非靶刺激时Fz、Cz和Pz区域P300各项指标平均值,对左右侧作了分析。结论健康成人P300是可靠的反映神经心理学认知过程的指标。
-
急性脑卒中血糖强化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强化血糖治疗及护理配合,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对118例急性脑卒中后高血糖但无糖尿病病史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积极血糖强化治疗及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
-
惊恐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催眠状态脑电图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PD)患者催眠状态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记录29例PD患者催眠前和进入催眠状态后的P300和EEG,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P300波幅下降[催眠前后的靶波幅P3分别为(6.5±2.1)μV和(3.1±1.9)μV;催眠前后的非靶波幅P2分别为(4.2±2.1)μV和(2.0±1.7)μV,P均<0.05]。EEG背景节律α波频率,在催眠前为(10.3±0.8)Hz,催眠后为(8.9±0.9)Hz (P<0.05)。结论 PD患者催眠状态下的P300和EEG变化特点有助于临床判断。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 ALS)是运动神经元疾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 MND)中常见的类型。该病是神经系统中的难治性疾病,是为侵犯脊髓前角、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起病隐袭,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既往研究提示中医药特有的辩证系统及治疗方法可能为ALS的治疗带来希望。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报道,但从整体来看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病因病机、临床辩证施治等缺少系统研究及统一认识,本文将对ALS的病因病机做一总结。
-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与效果
缺血性脑卒中是发达国家人群的第3位、我国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也是永久性残疾的首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有7.95万人发生卒中,14%~27%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2010年,直接和间接花费于卒中治疗的费用约737亿美元[1]。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2]。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用于卒中发病3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3]。欧洲合作性急性卒中研究( ECASS )的新证据显示,卒中症状出现后4~5 h内静脉使用rt-PA同样有益[4]。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对发病3h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 h (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2]。
-
脂质调控: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及血脂调控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1前言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CVD )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它是英格兰和威尔士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约占总死亡的1/3。在2010年,约180000人死于 CVD,其中80000人死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9000例死于脑卒中。在这180000例患者中,46000例<75岁,其中75%是男性。 CVD的死亡率高峰见于20世纪70~80年代,此后死亡率下降过半。老年人群的死亡率降低比青年人群显著,55~64岁年龄组的男性的死亡率降低约50%,35~44岁年龄组则降低20%。虽然CVD的死亡率在降低,但其患病率似乎在升高。 CVD的治疗成本很高,2003年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 NHS)在CVD上的花费约69亿4千万英镑,到2010年则上升到78亿8千万英镑。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学会的申明
长期以来,脑血管病( CVD )就被认为是认知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有关脑血管病后认知障碍的概念化却有着一段多变的历史。“动脉变硬”或脑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化”的原因,是存在已久的观点,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了来自英格兰纽卡斯尔的神经病理学研究的质疑。这些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 VaD )与超过一定程度的多发性脑梗死有关,而且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不同。这个观点在1974年的1篇论文中被进一步详细说明:“??对于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它是通过造成多发小的或大的脑梗死灶而导致的。”这引起了多发梗死性痴呆( multi-infarct dementia , MID)这一术语被视为VaD 的同义词而广泛使用。而过去的20年,目睹了这个VaD的狭窄概念所受到的挑战,包括几套VaD诊断标准的发布,将VaD概念扩展,不仅包括多发性皮质和(或)皮质下梗死,还包括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非梗死的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 WML)、出血以及低灌注都是VaD的可能原因。 VaD定义的许多不明确之处还将持续下去,故值得对之进行批评性回顾并对相关标准进行更新。
-
新AD研究用诊断标准:IWG-2标准
在过去的8年中,国际工作组织( IWG)和美国国立老化研究院-阿尔茨海默协会( NIA-AA)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病( AD)诊断标准,它能更好地定义AD的临床表型,整合了生物标记物于诊断流程中,并覆盖了疾病的全程。本意见书充分地权衡了IWG标准的优缺点,建议改进诊断框架。依据这些改进,AD的诊断变得简单,只要有恰当的AD临床表型(典型或不典型)和与AD的病理相一致的病理生理学生物标志物出现。我们认为疾病的下游的定位性生物标志,如容积性磁共振成像( MRI)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 FDG-PET)等,适合更好地测量和监测疾病过程。本文还详述了非典型性AD、混合性AD和AD临床前期的特异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