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

实用妇产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실용부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6946
  • 国内刊号: 51-114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妇产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霞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性激素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凤艳;胡芸;黄卡立;韩玲;黄一华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性激素及肥胖的相关性,为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4 kg/m2或腰臀比(WHR)≥0.8为肥胖标准,将96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量其身高(m)、体重(kg)、腰围(cm)、臀围(cm)和测定性激素水平以及sICAM-1水平,并将sICAM-1与所测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肥胖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非肥胖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年龄、BMI、WHR、睾酮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sICAM-1水平随着年龄、BMI、WHR和睾酮水平增高而升高.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有密切联系.应积极治疗和监测PCOS患者,以防止和减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 宫血宁胶囊治疗使用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玉梅;韩丽晖;张亦心;龚肖清;任丽娟;吴明辉

    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剂引起阴道流血的疗效,探讨阴道流血与受试者血液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宫血宁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两组服药前后阴道流血模式的变化;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以90天为参考期,宫血宁组在服药前、后总流血天数是44.7±3.2天和29.0±2.1天(P<0.05);服药后宫血宁组与安慰剂组总流血天数,分别是29.0±2.1天和43.7±2.8天(P<0.05).宫血宁组阴道流血停止者,服药前血ET为37.3±2.5 pg/ml;继续出血者,服药前血ET为18.8±1.7 pg/ml(P<0.01).结论:服用宫血宁后阴道流血模式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皮埋剂继续使用率.

  • 脐带血与新生儿静脉血中乙肝标志物结果的比较

    作者:刘晓蓉;李萍;吴友慧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生新生儿用脐带血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价值.方法:141例胎儿出生后,抽取脐带血和股静脉血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配对比较脐带血栓测的准确性.结果:141例中,有130例两种标本的结果完全一致(92.2%).脐血标本诊断准确性达到92.91%.用脐带血标本检测HBVM,敏感性为89.48%,特异性93.44%.结论:在临床上脐带血可以代替股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准确性可更高.

  • NK细胞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彩霞;王晓慧;雷军强

    目的:探讨NK细胞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妊娠早期妇女(早孕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NK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病例组外周静脉血中NK细胞百分含量和早孕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蜕膜中NK细胞百分含量和早孕组蜕膜中NK细胞百分含量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静脉血及蜕膜组织中NK细胞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妊娠早期妇女外周静脉血及蜕膜组织中NK细胞的含量.

  • 机械性预处理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应用的临床探讨

    作者:杜蓉;丁岩

    目的:探讨负压吸宫机械性预处理在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因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宫腔镜下内膜电切手术共113例患者,分为机械性预处理组46例和未行预处理组67例.机械性预处理组行内膜电切术前用8号吸刮头吸刮宫腔两周后再行电切,未行预处理组则直接行电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液体吸收量及围手术期的情况,并随访两组月经及痛经改善情况.结果:机械性预处理组与未行处理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液体吸收量、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性预处理组吸宫后切除的内膜厚度为3.18±0.52 mm,未行预处理组切除的内膜厚度为4.08±1.1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膜下方的肌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12.35±1.34月,两组的月经及痛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内膜电切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术前机械性预处理可薄化内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中液体吸收量,是一种经济、高效、简单的内膜预处理方法.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两种术式对照分析

    作者:马耀梅;张景玉

    目的:观察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结局和术后再妊娠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107例患者,分为保守性手术治疗组(A组)75例和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组(B组)32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粘连情况等因素对保守性手术术后生育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年,A组和B组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5%、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宫内妊娠率分别与盆腔粘连情况、对侧输卵管闭锁与否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再次宫内妊娠率高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盆腔粘连情况、对侧输卵管闭锁与否是术后宫内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对于严重盆腔粘连或患侧输卵管破坏严重而对侧输卵管正常者,不建议行保守性手术.

  • 卵巢妊娠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项晖;刘秀娟

    目的:探讨卵巢妊娠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例卵巢妊娠病例.结果:卵巢妊娠占同期异位妊娠1.9%,其中75%有人工流产或清宫史,43.8%放置宫内节育器.卵巢妊娠主要症状是腹痛(93.8%),其中81.3%有停经史,68.8%有阴道流血.所有患者无一例术前确诊,均手术治疗.结论:卵巢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与人工流产、妇科疾病及放置宫内节育器有关.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很难确诊,应充分结合血β-HCG及B超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分析

    作者:李敏;陈士岭;罗琛;钟梅;倪运萍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654周期妊娠结局及出生儿随访观察.结果:654周期中有232例妊娠,临床妊娠187例(28.6%),早期流产31例(16.5%),晚期流产2例(1.1%),异位妊娠8例(4.2%),宫内宫外同时妊娠2例(1.1%).共分娩144例.分娩率23.6%,足月分娩117例(81.1%),早产27例(18.9%),单胎107例(74.3%),单胎早产率9.3%,双胎37例(25.9%),双胎早产率45.9%.获得新生儿180个,男婴89个,女婴91个,其中低体重儿27个(14.9%).新生儿出生缺陷4例,占2.2%,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远期随访89例,111个出生儿,年龄1~6岁,新增出生缺陷4例,失访31例(25.8%).总的出生缺陷共8例(4.4%).结论:冻融胚胎移植的早期流产率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与新鲜周期相似,但长期随访出生缺陷率增高,该技术的安全性问题需得到重视,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 植入性胎盘23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菊秋;何雪冬;吴为玲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1996年9月至2007年9月中23例植入性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3岁;有多孕多产史;合并前置胎盘9例,其中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0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308~380 μg/L;10例患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5例行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4例行局部挖除、局部肠线缝扎,4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重视植入性胎盘高危因素,产前AFP检测可作为筛检手段,及时妥善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 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谢莉玲;刘欣彤;卞度宏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2007年在我科住院,术前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年龄≤45岁,临床分期为Ⅰ B~ⅡB期,均常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配偶25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进行其性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配偶性生活质量总分及配偶间总体关系、性关系、性交、性高潮及性交困难等维度得分比手术前有显著性升高.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比手术前有显著性下降.配偶间的总体关系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 4种子宫全切术式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爱玲;王海波;高丽彩;逯彩虹;闫西红;张宇辉;李保红;刘元昀

    目的:评价肥胖患者经腹子宫全切术(TAH)、经阴道子宫全切术(TV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和经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TLH)4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38例采用TAH、TVH、LAVH、TLH 4种术式行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TAH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均<0.01);LAVH组与TVH组、TL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VH组与,TL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H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其他3组(P均<0.01);TVH组多于LAVH组(P<0.01).与TL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H组多于LAVH组(P<0.05).TAH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前3天平均体温、术后住院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VH组、LAVH组及TLH组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4种术式均为肥胖患者子宫全切除的有效术式,应根据患者病情、医生的技术条件及现有设备来选择适宜的方法.

  • 5种绝育术后腹腔镜复通术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燕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输卵管绝育手术后,进行腹腔镜输卵管复通术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间我院对89例妇女进行输卵管绝育术后复通手术,对不同绝育方法的复通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89例接受复通手术的妇女随访到86例,随访率96.63%.复通术后前6个月妊娠率高为52.33%(45/86);抽芯包埋法和夹绝育复通术后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输卵管粘堵术及伞端切除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峡-峡部、壶-壶腹部及峡-壶腹部吻合术后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造口术后及宫腔植入术(P均<0.05),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绝育时应避开血管,减少系膜损伤,可提高术后复通的成功率,使绝育手术更具可逆性;粘堵及伞端切除绝育复通效果较差;复通术后没有必要短期避孕.

  • 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元芬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0例行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80例行筋膜外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相比较,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随访阴道残端内芽组织发生率、阴道顶端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 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青;张蔚

    目的:探讨经阴道行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其中30~40mm 13例,41~60mm 20例,61~63mm 3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失败后,改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4.7±10.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38.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1.2天,术后满意率均达100%,2例要求生育者1例妊娠.结论:对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 mm的黏膜下肌瘤,考虑到宫腔镜可能不易切除的,可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 海南地区宫颈癌的HPV基因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贺国丽;吴秀荣;杨舒盈;符生苗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的HPV分型检测,了解本地区宫颈癌HPV感染率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宫颈癌患者病灶组织标本,采用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同时对23种HPV亚型(18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进行检测.结果:①HPV阳性率94.00%,共检出HPV16(69.68%)、HPV 18(16.49%)、HPV 33(1.06%)、HPV 45(1.60%)、HPV 58(1.06%)、HPV、73(0.53%)6种高危型亚型.其中HPV 16+18(7.45%)、HPV 16+45(1.06%)、HPV 18+33(1.06%);②鳞状细胞癌的HPV检出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③HPV阳性率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治疗后的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很高,且均为高危型,其中以16型和18型占绝对优势;HPV亚型比较局限,仅有6种;HPV多重感染并不多见;高危HPV的存在与鳞状上皮恶变关系密切.

  • 80对不孕症夫妇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

    作者:苑中甫;王娇娇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方输卵管阻塞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80例不孕妇女(不孕组)和63例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对照组)进行UU检测.不孕患者施行同月经周期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结果按输卵管通畅和输卵管阻塞分组.不孕患者丈夫精液同步进行UU培养及检测,精液常规分析并计数白细胞.结果:不孕组UU感染率(42.5%)明显高于对照组(17.4%).不孕组中夫妇双方UU检测均阳性16例,输卵管通畅4例,输卵管阻塞12例;仅男方阳性11例,输卵管通畅为4例,输卵管阻塞7例;仅女方阳性18例,输卵管通畅为7例,输卵管阻塞为11例;夫妇双方均阴性35例,输卵管通畅27例,输卵管阻塞8例.夫妇任何一方UU检测阳性与输卵管通畅度成负相关.丈夫精液UU检测阳性与妻子输卵管通畅度成负相关.精液UU阳性组白细胞计数升高率显著高于UU阴性组;精液检测UU阳性组精液常规异常检出率(51.9%)明显高于阴性组(28.3%).结论:UU可能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病原体之一,不孕症男方精液中UU感染能够导致精液常规异常,并与女方输卵管阻塞密切相关.

  • 术前阴道镜与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结果比较

    作者:赵艳;吴惠菁;应霞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前阴道镜检查结果与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病理检查结果.方法: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124例CIN患者,其中CIN Ⅰ 39例、CIN Ⅱ 54例、CIN Ⅲ 31例,均行LEEP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124例LEEP手术均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5.5±1.6ml.手术平均时间4.7±1.3分钟.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同手术前比较,级别相同的56.45%,级别增加的12.82%,级别下降的30.64%.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取材有盲目性,可能遗漏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提供了完整的病理标本,组织无炭化,可进一步筛查宫颈癌,两者联合使诊断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更加完善.

  •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的处理和随访

    作者:吴海静;张国楠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能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已成为共识,但CIN患者术后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几率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所以对CIN术后的处理与随访成为初筛后防治宫颈癌的又一关键问题.

  • 诊断性与治疗性宫颈锥切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慧梅;朱兰

    宫颈锥切术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病增多和逐渐年轻化,宫颈锥切术重新被重视和广泛应用.传统上的宫颈锥切术往往较宽而深,术后的近远期并发症较多(如术后近远期出血、局部或盆腔感染、宫颈粘连和中孕期流产等),目前主要依据阴道镜下的宫颈病变性质和程度决定锥切手术的范围和大小.

  • 宫颈锥切术对生育的影响

    作者:陈兢思;陈敦金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宫颈锥切术广泛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有效的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为有效降低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宫颈锥切术中也有很多方法,其中包括有冷刀法、激光法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等.随着宫颈锥切术的普及,其对妊娠及妊娠的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及妇产科医生们的关注.

  • 宫颈锥切术的指征

    作者:严沁;万小平

    宫颈锥切术是指锥形切除部分宫颈组织,包括宫颈移形带,以及部分或全部宫颈管组织.宫颈锥切术包括诊断性宫颈锥切术(dtiagnostic conization)和治疗性宫颈锥切术(therapeutic conization),临床主要用于宫颈病变的明确诊断以及保守性治疗.宫颈锥切的具体起源时间目前很难判定,类似于宫颈冷刀锥切的手术可能应该追溯到19世纪早期,当时主要用于切除宫颈上的大块肿瘤组织.

  • LEEP与冷刀锥切的比较

    作者:王悦;李小平

    在过去的40年里,宫颈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这主要归功于世界范围内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筛查及早期治疗.CIN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90年代出现的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t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由于其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实施

    作者:王秋曦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常选择冷刀锥切术,而目前国际上在治疗CIN方面,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因其可在门诊实施、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已经广泛使用在妇科临床.它既能满足临床对完整切除病变的需求,又能保留组织学标本,尤其是对年轻、未生育的患有宫颈高度病变的女性,可以不过多切除正常组织(可以随意掌握手术的范围和深度),完好地保留宫颈的正常生理机能.

  • 宫颈锥切术的并发症与处理

    作者:段华

    宫颈锥切术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手术方法.手术切除宫颈组织的范围起自宫颈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呈圆锥形切除大部分宫颈及宫颈管黏膜,切除的组织皆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并特别注意切除边缘是否有同类病变,进而明确诊断及CIN分级,指导临床治疗.

  • T形宫内节育器异位至肠道1例

    作者:罗恋梅;刘珠凤;朱兰;徐苓

    1 病例报告患者,51岁,因查体发现右附件包块1年,伴月经稀发6月于2008年4月11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则,7/30天,量中,无痛经.1981年顺产后放置T形宫内节育器(IUD),放置过程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月经量增多4月后恢复正常.从未行B超复查,未诉腹痛等不适.2007年4月发现右附件包块,自2007年10月起月经稀发,4天/2~3月.

  • 剖宫产术后Ogilvies综合征8例诊治分析

    作者:张艳平

    Ogilvies综合征又称结肠假性梗阻,它具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肠腔内外梗阻,产科术后并不多见.其主要特点为结肠急性广泛扩张,严重者可导致肠管坏死和穿孔,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和误治.本文分析我院5年间剖宫产术后并发Ogilvies综合征8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与发病因素,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预防措施.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致子宫内翻1例

    作者:李志芳;倪观太

    1 病例报告患者,17岁.因月经紊乱,伴经量增多半年于2008年4月7日入院.2005年3月月经初潮,自2007年9月始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伴大量血块,曾在当地给予调经治疗后稍好转.于2008年1月阴道有多量黄色水样分泌物、有异味,伴痛经.2008年4月到我院门诊就诊,B超检查示宫颈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疑为宫颈肿瘤收入院.

  • 老年宫腔积脓自发性子宫穿孔1例

    作者:刘芳

    1 病例报告患者,62岁,G4P3,人工流产1次,绝经16年.因腹痛、呕吐1天于2004年12月12日收入我院内科.无黑便,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查体:T 36.5℃,P 60/min,R 21/min,BP110/60 mmHg,意识清楚,精神差,自动体位.

  • 巨大子宫肌瘤1例

    作者:徐晓燕

    1 病例报告患者,33岁,因经量增多、经期延长6年,发现巨大子宫肌瘤6月于2007年10月31日入院.7年前妊娠,孕前B超检查时发现子宫疑有肿物,自然分娩产后出血较多.6年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未行妇科检查.1年前触及腹部包块,6月前CT检查发现巨大子宫肌瘤,近1月自觉腹胀、尿频、尿急.

  • 25卷7期疑难病案

    作者:张丹;王成方

    患者30岁,已婚,C3P+21,因停经45天,下腹痛1天于2009年1月2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2月10日.停经35天时自测尿妊娠试验为阳性,B超检查示:宫内无孕囊,宫外亦无团块,因B超检查后阴道少量流血行保胎治疗,无腹痛等不适,2天后阴道流血停止.

  • 25卷3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作者:张鸿慧;何玉宁;刘乔平

    1 诊断右侧卵巢纤维瘤(梅格斯综合征).2 诊断依据及分析2.1 患者,19岁,学生,因发现下腹包块2天入院.2.2 查体:下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阴性.肛腹诊扪及盆腔中部包块,直径约15 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子宫稍小,偏于左侧,左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

  • 妊娠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致出生缺陷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朱小明;郝加虎;陶芳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早期研究发现孕妇在妊娠中期、晚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会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随着人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胎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妊娠早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病风险.本文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致出生缺陷的动物、人类研究和作用机制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灶切除术中无张力疝补片的应用

    作者:倪涓涓;黄启成;汤春辉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我院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其中3例患者病灶范围大且深,病灶切除后腹壁前鞘缺损过大不能常规对合,予无张力疝补片替代腹壁前鞘组织缺损修补.

  • 阴道上段完全性横隔误诊1例

    作者:赵雨薇

    1 病例报告患者,16岁,未婚,因间断性下腹痛20余天,加重伴排大小便困难3天,以盆腔包块急诊收入住院.入院前20余天前无任何诱因突然腹痛,3天后症状自然缓解,之后疼痛呈间断性,未予重视,3天前疼痛又再次加重,且伴排便困难,于当地医院行对症治疗,无缓解,于2008年9月2日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月经尚未来潮.

  • 体检发现延伸至阴道的盆腔包块14天

    作者:任常;朱兰

    1 病历摘要患者,27岁,因体检发现延伸至阴道的盆腔包块14天于2009年4月24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量中,痛经(+),以第2天为明显,不需服用止痛药物,末次月经:2009年4月4日.2009年4月10日于外院体检,经阴道彩超检查发现左侧附件7.2 cm×7.4 cm囊性包块,内有点状强回声,提示:巧克力囊肿?未予处理.

  • 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作者:甘露;肖小敏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子痫前期应用硫酸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探讨子痫前期应用硫酸镁的指征.方法:检索2008年8月前的Medline医学数据库、SDOS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应用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全部文献,对入选的7篇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后发展为子痫、产妇呼吸抑制、剖宫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轻度子痫前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后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感染、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CI值包含1或WMD包含0).结论: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应用硫酸镁可以显著降低子痫的发生;对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硫酸镁预防或阻滞病情的发展没有显著的效果.

实用妇产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