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性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性传染疾病在中国境内沉渣泛起,并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1991~2000年间,疫情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其中生殖器疱疹上升55.17%,梅毒上升51.63%,非淋菌性尿道炎上升43.84%,尖锐湿疣上升19.48%,淋病上升10.69%.8种性病总计年均增长19.30%,增幅为2.59%~36.88%[1].尽管中国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和控制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染疾病,但是,疫情上升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伦理因素不可忽视.
-
从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技术的发展看科学发展与伦理矛盾的解决
1 伦理问题伴随着技术的产生而产生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综合征,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逐渐恶化、功能衰竭所致.病情发展缓慢,不可逆转,预后差.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是从无知到有知、从无效到有效的过程.在半个世纪以前,人们已作了种种尝试和大量试验来治疗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给予诸如花生油、葡萄糖、奶酪等高热量无蛋白食品、控制蛋白摄入、利尿治疗;这些治疗办法对病情的发展并无直接的控制作用;在当时甚至应用过一些十分原始的方法,比如热疗、热浴、发汗、放血等疗法.所有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都以死亡告终.
-
医源性多胎妊娠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1 医源性多胎妊娠的概念、现状和趋势医源性多胎妊娠是经医疗干预(主要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的多胎妊娠,孕妇单次妊娠孕育的胎儿数≥2,隶属医源性疾病.
-
肿瘤疼痛处理的社会伦理问题
进入20世纪以来,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发生了根本变化,肿瘤已跃居死因之首位.而疼痛是肿瘤所伴随的常见的症状.我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患癌症,其中30%有着难以想象的疼痛,80%的疼痛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有关资料显示,60%~85%的晚期肝癌患者需忍受或严重或长期的疼痛[1].这种肿瘤所带来的疼痛对患者、家属、医生、护士,乃至社会都造成了痛苦和矛盾.因此,针对肿瘤疼痛的处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社会伦理的问题,而这种伦理又是具有模糊性的.本文主要通过这种伦理的模糊性来阐述肿瘤疼痛处理的社会伦理问题.
-
伦理与法律对冲下的代孕思考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使代孕成为可能,因女性子宫机能障碍而丧失生育能力的夫妇可以借别人的子宫获得与自己有遗传关系的子女,因而代孕有其社会必然性,合理的非商业化的代孕渐被多数国家接受并立法.我国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但是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代孕现象屡见报端.通过对代孕现象的探讨分析,建议应从对社会和个人有利的原则出发,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严格的法律政策,允许代孕技术的合理应用.
-
医学美容临床应用的伦理问题探讨
随着医学美容的市场化、商业化,社会审美观的演变,人们美容心态的转变,医学美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对求美者的治疗目的缺乏恰当引导,从业人员缺乏正确的理论导向和一定的临床水平不高导致治疗手段的欠缺,纠纷发生后缺乏恰当的处理等.并就此提出相应的伦理对策,医学美容行业从业人员应遵循尊重、知情同意、保密、不伤害、诚信的伦理原则和职业道德要求,政府部门应完善和加强医学美容的市场管理,建立伦理审查委员会.
-
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的伦理思考及实践探究
在简述心死亡器官捐献概念及我国进展基础上,分析本土文化中个体、家庭与社会三者价值制衡对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onation of Cardiac Death,DCD)捐献的阻碍;深掘本土伦理价值中超越死亡、追求价值统一、生命意义是DCD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出启发人们内在价值追求同时辅助伦理原则与法律规范是DCD行之有效地实践方法.
-
医疗大数据的特征及应用中的伦理思考
医疗大数据是利用常规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医疗领域的数据集.它具有四个典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据集成的广泛性、数据的潜在价值性、数据分析的相关性和数据解释的不确定性.正是医疗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在应用中带来一些伦理问题,如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知情同意问题、人文关怀缺失问题.因此,在应用时,要注意加强学科交叉合作,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完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加强人文关怀,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多部门协调合作,共同解决其伦理问题.
-
设立伦理咨询服务处的实践
目标:为了使研究人员在提出研究计划初期就能得到相应的伦理知识,以便提高他们对伦理问题和推理的认识,从而改善研究计划的质量.
-
国际科研伦理的未来走向--国际科研伦理论坛卫星会议综述
2014年6月在墨西哥城重启了国际科研伦理论坛(global forum on bioethics in research ,GFBR)卫星会议,此次会议确定了GFBR可以就目前国际科研伦理的提案和争议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并期冀未来的GFBR可以为创建国际对话、构建共识以及解决国际健康研究中的核心伦理问题搭建平台。
-
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2010年上海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能力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多中心临床研究"折射着全球化进程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药物研发角度而言,研究质量,即数据的真实性,曾一度是药监部门的监管重点.而随着法规执行力度的加强,包括各研究机构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投入以及研究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临床研究是否符合研究伦理原则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工作,需要加强各伦理审查委员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伦理审查体系,对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工作加以规范协调,并对各研究中心的研究者、申办方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的伦理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
-
伦理委员会的建设与运作——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问题国际研讨会综述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备受关注.为规范伦理委员会的建设与运作,充分发挥伦理审查的作用,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2009年12月10日~12日在上海共同主办了以"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问题-伦理委员会的建设与运作"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
-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视角下的人体器官移植问题研究
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本身分析人体器官移植问题,不仅包括技术投入使用后产生的伦理问题,同时还涉及到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芬伯格在技术批判理论中解释了技术的两种属性,提出了技术工具化理论,包括技术的初级工具化和次级工具化,前者仅仅是技术作为工具的特征体现,而后者则涉及到技术背后的社会关系与技术的民主化.从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出发,分析人体器官移植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从整体的角度说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实用性,促进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试论临床医学科研方案设计中的伦理问题
对临床医学科研方案设计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反思,发现在医学科研方案设计中普遍存在伦理观念先天不足、伦理取向模糊不清、伦理选择无所适从、伦理思考相对薄弱等问题.为规范临床医学科研行为,推动临床医学科研伦理的实践和发展,应正确处理好科学性与伦理规范性、可行性与伦理现实性、创新性与伦理坚守性、研究意义与伦理价值的基本关系,并强化研究者伦理意识、养成伦理习惯、坚持依据伦理规范进行科研设计、担当伦理的责任,把衍生诱发伦理问题和伦理风险的"关口"前移.
-
美容医学伦理问题研究
基于美容医学的特殊性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美容医学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异同的分析,阐述构建美容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系具有重要伦理价值;美容医学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自觉担负职业基本责任构成美容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基于美容工作过程和内容构建起美容行业伦理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体系.
-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人类胚胎冷冻技术是保存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后剩余优质胚胎的重要手段.从个体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三个层面探讨了人类胚胎冷冻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认为其具有自身地位的伦理争议、对传统婚姻及亲子关系带来冲击、商业化风险以及剩余冷冻胚胎的应用问题.接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认为可以通过强化人类胚胎冷冻技术运用的伦理原则,加强对从业人员和患者的伦理道德教育,加强法律对人类胚胎冷冻技术的伦理监督来有效规约人类胚胎冷冻技术所带来的伦理及其社会问题.
-
异种器官移植及其伦理问题
目前,开展的异种移植研究主要以猪为供体源,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宿主抗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和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异种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跨物种感染、卫生资源分配、动物的权利和人格同一性等问题.
-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分析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医疗康复、休闲娱乐、智能家居、工厂作业、军事科学等领域.脑机接口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产生新的伦理问题,包括人身安全、隐私、自主性、责任承担等.将脑机接口技术分为治疗型脑机接口技术和服务型脑机接口技术,根据脑机接口技术的这一分类,探讨应分别遵循的伦理原则,治疗型脑机接口技术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知情同意原则、自主性原则、有利原则、隐私保护原则;服务型脑机接口技术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不伤害原则、隐私保护原则和责任担当原则.
-
教学和医疗查房中应重视伦理学相关问题
当前,在教学和医疗查房中多有忽视医学伦理学相关问题,因此,在教学和医疗查房中应将医学伦理学相关问题融入整合到教学和医疗查房中,这是教学和医疗查房的现实需要,医学模式和医患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医学专业属性和人的属性的内在要求.融入整合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和医疗查房所涉及的医学伦理实践教育内容和医学临床实践教育内容.融入整合的方法主要是借助病历报告、上级医师询问病历、病例讨论、正反案例分析、教师点评、总结等平台进行.
-
人工授精技术的公众伦理态度调查研究
人工授精技术是指运用人工技术和方法将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以取代性交途径使其妊娠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治疗来自男性原因的不育,根据精液来源不同,分为使用丈夫精子的同源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AIH)和使用供体精子的异源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er,AID).该技术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所生的孩子已达百万以上.人类精子库的建立,更是促进了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据报道,我国的不育症发病率为7%~10%,不育家庭大约有1 000万个,其中约10%的家庭即近百万个家庭希望借助于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人工授精技术尤其是异源人工授精是对人类自然生殖方式和传统婚姻家庭伦理观念的重大挑战,其中所涉及许多无法回避的社会伦理问题[1].为此,笔者通过对720名社会各类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研究公众对人工授精技术的伦理态度,促进该项技术更好地开展,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