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雄性大鼠的毒性研究

    作者:肖金环;王海宇;贾旭东;张文众;樊永祥;李志华

    目的 初步探讨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雄性大鼠的毒性影响.方法 基于环青春期雄性SD大鼠模型,将19 d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低、中和高剂量组,四溴双酚A掺入饲料给予,染毒剂量分别为0、2、6和18 mg/kg·bw,每组15只,连续暴露31d,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包皮分离时间,实验结束后测各项血液学、临床生化指标以及激素水平,进行脏器称重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包皮分离时间,以及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提肛肌-球海绵体肌系数、脾脏重量和脾脏系数,以及各剂量组甲状腺系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低、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高剂量组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各剂量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间接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组总胆汁酸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肾、脾、睾丸和甲状腺病理指标未显示有受试物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 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雄性大鼠肝脏、脾脏、造血系统和甲状腺有影响.

  • 国内外农药内分泌干扰作用研究现况

    作者:谭彦君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干扰人体和野生动物的内分泌功能.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中提出农药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1968年,科学家发现农药DDT对哺乳动物和鸟类产生雌性化影响[1].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内分泌干扰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裴雪松;常兵

    拟除虫菊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因其可以迅速杀灭昆虫而被用于农业杀虫和卫生杀虫领域.目前国内外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物质有数十种,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不含α-氰基的Ⅰ型和含α-氰基的Ⅱ型.

  • 溴系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的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婧

    六溴环十二烷(HBCD)是一种高溴含量的脂环族添加型阻燃剂,它具有用量少,阻燃效果好、对材料物理性能影响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聚苯烯类树脂、纺织物及电子电器产品中[1].HBCD为添加型阻燃剂,与产品母体之间为物理性混合,没有共价键作用,因此在生产、使用和产品废弃过程中均易以渗溢等形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放大在哺乳动物及人体内蓄积[1].HBCD具有较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 =5.4-5.8),易于在脂肪中蓄积,是一种高生物累积性物质,已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

  • 外源性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

    作者:郑光;周志俊

    环境雌激素是指可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影响体内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结合和代谢,从而影响机体的生殖发育,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多方面影响的化合物[1,2].环境污染物通过模仿内源性激素或拮抗正常的内源性激素,从而干扰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干扰功能主要表现为对雌激素、雄激素和甲状腺素代谢的影响,但雌激素样作用是其主要的表现[3].我们就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及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通路,以及环境雌激素样化合物的筛选方法作一介绍.

  • 菌核净内分泌干扰作用研究

    作者:陈江;章荣华;毛光明;陈玉满;蔡德雷;夏勇;张国军

    目的 研究菌核净内分泌干扰作用(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作用).方法 通过不同实验终点探讨茵核净雌激素样作用:(1)每隔5天腹腔注射给予鲫鱼不同浓度茼核净(0、50、100和200mg/kg)诱导卵黄蛋白原(VTG)的产生,2周后收集雄性鲫鱼血浆和肝脏进行VTG检测;(2)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茵核净(10-10~10'-4mol/L),作用3天后观察茵核净诱导细胞增殖情况;(3)雌性小鼠去势后给予不同浓度茵核净(0、125、250和500mg/kg),计算子宫脏器系数.Hershberger试验研究茵核净抗雄激素样作用:雄性大鼠去势后给予不同剂量的茵核净(0、30、60和120mg/kg),同时皮下注射雄性激素丙酮酸睾酮(TP),计算雄激素依赖组织的脏器系数.结果 100mg/kg和200mg/kg茵核净能诱导雄性鲫鱼血VTG产生,200mg/kg茵核净能刺激雄性鲫鱼肝脏产生VTG,与阴性对照组相比,VTG含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茵核净对雄性鲫鱼血钙离子、血和肝总蛋白含量均无影响,但阳性对照E2能增高血钙离子水平;10-8、10-7和10-6mol/L茵核净能诱导MCF-7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茵核净3个剂量组均能增加去势小鼠子宫脏器系数,其中250mg/kg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0ms/kg和120mg/ks茵核净均能降低前列腺加精囊腺、肛提肌、球海绵体肌的脏器系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茵核净具有雌激素和抗雄激素双重内分泌干扰作用.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慧;徐诚;刘倩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通常用作防腐剂,主要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药品和食品领域.它的广泛使用使其在环境中无处不在,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能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效应,从而影响到生殖系统以及对类固醇敏感组织的相应功能,并且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本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使用、环境分布及其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和可能参与的肿瘤形成过程进行概述.

  • 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雌性大鼠的毒性研究

    作者:支媛;肖金环;王海宇;张文众;汪会玲;贾旭东;樊永祥

    目的 初步探讨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雌性大鼠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方法 将19日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四溴双酚A掺入饲料给予,染毒剂量分别为0、2、6和18 mg/kg BW,连续暴露21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阴道开口时间和动情周期,试验结束后测定各项血液学、临床生化指标以及激素水平,进行脏器称重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阴道开口时间和开口时体质量、动情周期,以及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的脏体系数,以及高剂量组甲状腺的脏体系数和低、高剂量组甲状腺的脏脑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大鼠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大鼠胆固醇和血糖含量,以及各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子宫、肾脏、肝脏和甲状腺病理指标未显示有受试物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 四溴双酚A对环青春期雌性大鼠肝脏、甲状腺和血糖有影响.

  • 染料木黄酮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岭;张丽婧;胡文敏;刘臻;刘冬英;舒静;徐维海;王茵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GEN)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0、0.5、5.0、50.0mg/kg BW)的GEN处理7d,观察GEN对小鼠促排卵和生殖激素水平[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影响;同时,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用不同浓度的GEN处理体外培养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s)和裸卵(DOs),观察GEN是否抑制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成熟过程.结果 GEN处理可降低小鼠促排卵数,但对机体生殖激素(包括E2、FSH和LH)水平无影响;体外培养过程中,GEN可抑制COCs中卵细胞的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但对DOs的成熟过程无明显影响.结论 GEN可干扰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发生在卵巢中.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及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永俊;马宁;李永宁;贾旭东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该物质可以通过塑料制品迁移到环境中,亦可以通过食品包装材料直接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对空气、水、土壤和食品造成污染.DEHP具有生殖和发育毒性、免疫毒性、胚胎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及致癌性等,同时可对内分泌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本文就DEHP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神经毒性及其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综述.

  • 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作者:施安国

    地球的生态系统严重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化学物污染、栖息地的破坏及非固有物种的引入而改变了群居结构等.其中尤以化学物污染增长得尤快,包括有毒性物质、致癌弑虫剂和环境中发现的工业生产中的中间产物,也包括了市场上正以数量级增长的制药业产品和人类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的各种活性成分等.

  • 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

    作者:俞佳

    1.背景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7万种以上,向周边环境排放的物质也在不断增多.另方面,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特别是与生殖、发育成熟相关连的异常病例也在不断地增加(参照《寂静的春天》(Rachel Carson),《失去了的未来》(Theo Colborn)等).这种现象是否与释放并残留于周围环境的化学物质有关,这一疑念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很多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WHO)、经济合作组织(OECD)等都将这一个问题作为了重点解决的课题.

  • 小鼠胚胎植入前暴露甲氧滴滴涕和雌二醇影响出生后发育

    作者:苑洪菲;王晓蓉;于波;张树林;施宏宇;陈必良

    目的:研究在小鼠妊娠早期(前植入)体内暴露雌激素样甲氧滴滴涕( MXC)或雌二醇的长期效应。方法妊娠1~3天孕鼠给予皮下注射1μg的雌二醇和5.0 mg的MXC(出现阴道栓为第0天)。妊娠对照组小鼠仅用载体芝麻油处理。检测胎仔数,出生后的生存率,出生时的性别比率和两种性别子代的肛门与生殖器间距离( AGD),同时检测雌性子代阴道开放时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雄性子代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和睾丸酮( T)含量。结果由于MXC暴露的子代可记录高的死亡率。暴露雌二醇或MXC不能改变出生时的性别比率,但是胎仔数减少。出生后21天雄性仔鼠AGD比对照组短,此变化在MXC处理组为明显。在MXC暴露后雌性子代的AGD没有受到影响,但是雌二醇处理组雌性小鼠的AGD比对照组更长。植入前暴露雌二醇或MXC使更多的雌性小鼠在断奶时明显出现早熟阴道开放。 MXC处理组的雄性小鼠可降低血LH和FSH但是不改变睾丸酮水平。结论在前植入阶段暴露MXC或雌二醇造成在两性子代断乳后长期的性发育改变。 MXC处理也阻滞两性子代的发育和体重。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蝶;高明;吴南翔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蓄积性、亲脂性、半挥发性等性质的物质.大量的研究表明,POPs可以对生物体产生不良的健康效应,而其机制并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典型的POPs,如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多氯联苯等对神经、生殖、内分泌等系统及器官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该类物质的毒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农药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文卫华;刘苹

    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是出现人类男性生殖能力下降及男性女性化等问题的重要原因[1].从国内外研究文献列出的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化学物名单看,农药中硫丹、乙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氯氰菊酯及多种有机氯农药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随着环境激素问题的提出,长期低水平农药暴露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

  • 氟化物的抗雄激素样作用研究

    作者:高利华;段丽菊;张慧珍;程学敏;贾晓峰;王含婧;候俊;崔留欣

    目的 研究氟化物的抗雄激素样作用,并探讨其生殖系统损伤机制.方法 采用Hershberger实验方法;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含量.结果 染毒组雄激素依赖组织(精液囊和凝集腺、前列腺、肛提肌/球海绵体肌、阴茎头、尿道球腺、阴茎)脏器系数及血清睾酮含量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雄激素依赖组织脏器系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染毒组血清睾酮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染毒组血清睾酮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处理组之间肝、脾、肾、肾上腺脏器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化钠可能不具有抗雄激素样作用.

  • 氟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研究

    作者:姜春霞;王锡林;程学敏;崔留欣

    目的探讨高氟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方法给予雄性Wister大鼠含氟化钠150mg/l的水10周后,检测其精子计数、活动率、畸形率,测定睾丸、附睾生化标志酶和性激素,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染毒组精子计数、活动率下降,畸形率升高,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激素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氟对雄性生殖系统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 硒对氟致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干扰的拮抗研究

    作者:王锡林;姜春霞;程学敏;崔留欣

    目的探讨硒对高氟所致雄性大鼠生殖损害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饮水加氟、加硒的方法,观察氟、硒对大鼠精子和睾丸、附睾的组织结构,生化标志酶及性激素的影响.结果氟可使大鼠精子计数、活动率下降,畸形率升高,生化标志酶、性激素水平下降,并导致组织病理学改变.给氟的同时给予硒可使上述指标变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可以拮抗高氟的雄性生殖毒性,尤以中等剂量硒效果好.

  • 正己烷雌性生殖毒性及其内分泌干扰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碧云;倪秀贤;蔡日东;谢谦怀;李志鹏;陈健;余日安

    正己烷属饱和脂肪烃类,广泛应用于黏胶、电子器件清洗、印刷、干洗、家具、运动器材及制鞋等行业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胃肠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分布于脂肪含量高的组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2,5-己二酮(2,5-Hexadione,2,5-HD)是正己烷的主要代谢产物,属γ-二酮类化合物,目前被认为是正己烷毒性的关键物质。近年来正己烷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毒理学方面,对其生殖毒性研究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职业性接触正己烷工人数量不断增多,群体性正己烷慢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是职业中毒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1-5]。目前国内正己烷职业中毒事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以育龄女性居多[6-9]。研究表明,正己烷除明确损害神经系统外,还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如导致男性性欲下降、精原细胞受损、精子数目减少、活动能力下降及睾丸萎缩等,但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10-12]。本文对正己烷的雌性生殖毒性及内分泌干扰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