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 纤维性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勾瑞东

    目的 探讨使用丹参联合曲安奈德进行局部注射方法在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8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向患者口腔黏膜病变区域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40 mg/mL),两侧多量注射,1次/周;观察组向患者口腔黏膜病变区域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40 mg/mL)、丹参注射液4 mL,两侧多量注射, 1次/周.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变区域颜色、大小,患者疼痛感以及张口度.结果 患者口腔灼痛感和病变区颜色、大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中有3例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症状完全消失,且在显效人数和治疗总有效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平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又称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为炎症和渐进性黏膜纤维化所致的以进行性张口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又称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为炎症和渐进性黏膜纤维化所致的以进行性张口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口腔疾病[1]。本研究采用维生素A、维生素E、桃红四物汤联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胡杰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隐匿且有癌变风险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些年随着对OSF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OSF治疗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本研究主要对OSF的治疗新方法及其进展作以综述.

  • 环氧合酶-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过程中作用研究

    作者:尹晓敏;高义军;彭解英;方厂云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观察槟榔碱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KC)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OSF癌变组织,30例OSF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COX-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30、60、90 ug/mL)对KC 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OX-2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无明显表达,在OSF组织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6.7%(11/30)、80.0%(12/15),且癌变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OSF组织(P<0.05);槟榔碱呈剂量依赖性增加KC COX-2蛋白表达,不同浓度槟榔碱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COX-2在OSF癌变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槟榔碱能增加KC COX-2表达,COX-2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翦新春;高兴;李宁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Joshi[1]于1953年首先报道.Pindborg等[2]于1966年将此病定义为一种隐匿的可以侵犯口腔,有时也可以侵犯咽部的慢性疾病,主要是上皮下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固有层纤维组织变性和上皮萎缩,口腔黏膜硬化,引起牙关紧闭和进食困难.据流行病学调查后估计,全世界有该种疾病患者约600万[3].引起该病的病因,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初,学者们认为病因不肯定.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诊断标准(试行稿)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

    一、临床诊断1.病因:患者有咀嚼槟榔的历史.2.症状:口腔黏膜灼痛,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软腭黏膜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形成小溃疡,味觉减退,舌运动障碍,吞咽不便及张口受限.

  • 咀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口腔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翦新春;张彦

    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许多国家已延续了几个世纪.20世纪中,咀嚼槟榔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中国、台湾、巴布亚新几内亚,几个太平洋岛国以及迁往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东非和南非的印度及亚洲移民中广泛流行[1-6].

  • 中国大陆地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翦新春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腔黏膜有烧灼痛、软腭区起水疱、硬腭部小黏液腺导管阻塞而出现小点状突起、口腔及咽部干燥感、软腭及悬雍垂纤维化致腭咽闭合不全时说话带有轻微的鼻音.

  • 疏肝活血方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疗效分析

    作者:杨新军;李蓬

    目的:分析疏肝活血方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OSF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疏肝活血方和维生素A、E口服,观察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疏肝活血方治疗OSF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A、E(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治疗OSF安全有效.

  • 曲安奈德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南燕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通过曲安奈德加以治疗,治疗组通过曲安奈德联合丹红注射液加以治疗。90d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病损的面积和张口度改善状况。结果:治疗90d后,两组中中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丹参注射液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萍;盛薇;李惠林;张志玲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丹参注射液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并计凋亡细胞率及活细胞率.结果:丹参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凋亡率升高及活细胞细胞率降低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当丹参浓度及作用时间达到一定域值后,细胞凋亡率及活细胞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丹参可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成纤维细胞凋亡,且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双江;高义军;路法超;尹晓敏

    目的 设计一个用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查询的数据库,介绍其临床应用.方法 首先建立数据库的初模型,然后由程序员利用Visual Studio 2013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等专业工具进行计算机编程支持,构建OSF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及长沙市口腔医院门诊的154例OSF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数据库,进行使用性测试.结果 成功建立了OSF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数据录入简单快捷、数据查询方便、数据统计实用并有针对性、数据维护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对病案实行信息化管理.结论 建立OSF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为OSF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

  • 常山酮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D大鼠模型抗纤维化作用研究

    作者:高峥嵘;罗银;苏楷欣;潘军臣;谢小燕;高义军

    目的 探讨常山酮对博来霉素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大鼠的药理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于双侧颊黏膜下局部注射1 mg/mL博来霉素稀释液100 μL,每天1次,共持续给药8周;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前和给药2、4、6、8周时用游标卡尺对每只大鼠进行张口度测量,每次每只大鼠测量3次,求平均值.建模过程中实验组大鼠有3只死亡.8周后分别处死建模成功的实验组大鼠5只和全部对照组大鼠,取其双侧颊黏膜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另建模成功的实验组12只大鼠随机分为常山酮治疗组和常山酮对照组各6只.常山酮治疗组大鼠给予1μg/mL常山酮稀释液200 μL,给药方式同建模时博来霉素的注射,每天1次,持续6周;常山酮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2、4、6周时对每只大鼠进行张口度测量,测量方法同上.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其双侧颊黏膜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颊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1)20只SD大鼠局部注射博来霉素8周诱导出了17只临床和病理上与人OSF相似改变的SD大鼠模型;(2)局部给药常山酮6周缓解了OSF模型鼠的纤维化情况.结论 常山酮可改善博来霉素致OSF大鼠的纤维化情况,阻止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

  • 丹参酮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临床研究

    作者:李君萍;陈章群;唐瞻贵

    目的 探讨丹参酮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收治的196例OS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97)和B组(n=99).A组给予曲安奈德治疗;B组给予丹参酮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张口度、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TGF-β1及IL-6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张口度、口腔黏膜病损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张口度、口腔黏膜病损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1、IL-6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IL-6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可有效降低OSF患者血清TGF-β1及IL-6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好.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霞;凌天牖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27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和9例正常组织进行了IGF-1 mRNA的检测.结果:8例OSF早期患者角朊细胞中IGF-1 mRNA表达均为阳性,19例OSF中晚期组织有7例表达阳性,9例正常组织均为阴性,三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所有组织中成纤维细胞IGF-1 mRNA表达均为阳性,但强度无明显差异;中晚期组织有5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结论:OSF病人角朊细胞可合成IGF-1,IGF-1可能在OS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干扰趋化因子CC受体-2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增殖的机制

    作者:赵永;程志芬;玄延花

    目的 探讨干扰趋化因子CC受体(CCR)2基因的表达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CCR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中的表达;用CCR2的siRNA转染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HOMC)细胞,转染48 h后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CCR2蛋白表达;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印迹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 CCR2在OSF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阴性对照(NC)-siRNA组CCR2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及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2-siRNA组CCR2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及p-p38MAPK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CR2在OSF中高表达,抑制CCR2的表达可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HOMC的增殖.

  • 联用丹参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效果观察

    作者:苏娅

    目的:探讨分析联用丹参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为A组(24例)和B组(24例),单纯使用丹参注射液为A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丹参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为B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口腔病变区域的面积均明显缩小、味觉均有所恢复、口腔张口度均有所改善、口腔灼痛感均有所减轻,并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6%,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6%,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X2=4.547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丹参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蒋灿华;李超;石芳琼;陈新群;唐瞻贵;翦新春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例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经鼻腔气管捕管全麻下切除双侧颊部翼下颌韧带前方区域纵行的纤维条索,术中被动开口度达正常范围后,剪取相应大小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覆盖黏膜缺损创面,间断缝合后,碘纺纱包加压固定.术后10~14d拆除纱包与缝线后开始开口训练,定期随访并进行类固醇皮质激素黏膜下局部注射等辅助治疗,通过伤口愈合、瘢痕软化及开口度改善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例患者双侧颊部纤维条索切除后形成的手术创面,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修复均获得成功.无感染或排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颊部原手术区黏膜红润,质地柔软,开口困难明显改善.术前开口度为(12.04±2.93)mm,术中开口度为(35.46±3.17)mm,术后6个月时的开口度为(29.33±4.28)mm,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黏膜缺损创面,能够起到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与改善开口困难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损黏膜下曲安奈德联合丹参酮液注射方法及疗效探讨

    作者:肖益彩;翦新春;郑廉;周超;杜永秀;周婷;王彬娉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口腔黏膜病变下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27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采用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行双侧颊黏膜病变下局部注射.每周注射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每注射10次后间隔30 d,然后进行第2个疗程10次,间隔30 d,再进行第3个疗程的治疗,共注射30次.对临床疗程完成后12、24和36个月的开口度及双侧颊黏膜由灰白变红色面积进行评估,应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4例患者完成治疗全过程的疗效观察.早期组治疗3a后获净开口度(12.0±1.2)mm,中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4.5±2.4)mm,后期组治疗3 a后获净开口度(15.5±1.5)mm.颊黏膜的颜色和血管数量增多的程度,早期组在治疗追踪的第3年结束时,19例患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程度的有效率为100%,中期组为94.7%,后期组为90.7%.结论:曲安德奈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对患者开口度、病变黏膜颜色及毛细血管数量的恢复有良好效果.

  • PTPRZ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蓉;翦新春;刘德裕;周超;王媛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癌变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36例OSF癌变患者、23例非OSF癌变鳞癌患者及21例身体健康者颊黏膜组织中PTPRZ1蛋白分布及表达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的颊黏膜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2.22%;在非OSF癌变的颊黏膜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3.47%;在正常颊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及非OSF癌变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SF癌变组显著高于非OSF癌变的口腔癌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TPRZ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非OSF癌变的口腔鳞癌中微量表达,在OSF癌变组中显著表达.PTPRZ1与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发现,PTPRZ1与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性(rk=0.642,P<0.01;rk=0.656,P<0.01).结论:PTPRZ1在OSF癌变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靶基因.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