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黏附分子在牙周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学理;凌均棨

    细胞黏附分子(CAM)是位于细胞表面或游离于细胞周围环境的蛋白分子,在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结合及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等病理活动中,大量细胞黏附分子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文就细胞黏附分子的结构、分布、功能及其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细胞粘附分子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刘成红;毛熙光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第二大恶性疾病,每年有超过28万的患者死亡,其中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在其形成、进展、转移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CAM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胃癌的分子标记物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京运;金世禄;刘宝珍;张建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且具有起病隐匿、易转移、早期易漏诊和高复发率等特点.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长期总生存期(OS)有显著提高,但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临床缺乏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分子标记物以及简单易行的国内普查系统,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胃癌预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而血清分子标记物检测因其具有动态观察疾病进展程度、简单无创、非侵入性和可重复定量测定等优点而备受临床青睐.参与肿瘤的调控和转移的基因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生成因子、细胞周期蛋白、血管生长因子、蛋白酶等,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胃癌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早期诊断胃癌提供借鉴.

  • 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璐;范天勇;崔晓波;卜司元;韩平;曾浩;魏强;李虹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手术对T1期局限性肾癌患者血液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n=31)与开放组(n=3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1d及术后第1d、第5d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分化抗原44拼接变异体6(sCD44v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l(sVCAM-1)和可溶性上皮钙黏素(sE-cadherin)等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第1d两组sCD44v6、sICAM-1、sVCAM-1均高于术前1 d(P<0.05),其中后腹腔镜组sCD44v6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sE-cadherin均低于术前1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两组所有指标与术前1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肾癌患者分别随访4~14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穿刺孔转移、切口转移或远处转移.两组肿瘤特异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术后早期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出现变化,但持续时间短,与开放手术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种术式术后中短期内患者肿瘤相关随访结果相似,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不增加中短期内肾癌细胞转移.

  • 急性胰腺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丹;肖国辉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机制复杂,疾病过程曲折,同时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法.约有20%一25%的AP可以转化为重症AP(SAP),其临床过程非常不稳定,近百余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据报道[1],AP时可出现明显的全身性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液流动性降低,胰腺的微循环血液重新分布,胰腺的血液灌流量减少.胰腺对缺血极为敏感,早期的微血管痉挛,可致胰腺缺血和局部微循环淤滞;持续的微血管痉挛,将促进胰腺炎由水肿性向出血坏死性发展.研究发现,胰腺微循环障碍与白细胞迁移和聚集密切相关.白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又依赖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膜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功能.细胞黏附分子适度的表达是机体生命活动以及防御机制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其缺陷、紊乱的状态下,则可能引起机体的病理损伤.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AP时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内皮细胞相关黏附分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宇;桑晨;庄逢源

    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渗出内皮细胞层是免疫反应的关键和重要步骤.此过程不仅需要激活白细胞及其膜表面黏附分子,而且需要内皮细胞上相关的黏附分子的调控.目前研究已由研究黏附生理过程转向研究此过程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与此过程相关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基因表达、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以及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等的新研究进展.

  • 高压氧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王仕忠;王秋莎;张平;张洪亚;梅今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血清中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137例HBO治疗组、97例常规治疗组,并以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美国R&D Sys-term公司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sICAM-1和sVCAM-1水平开始时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第10 d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20 d恢复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压氧治疗组sICAM-1和sVCAM-1开始时比正常对照组也高(P<0.01);第10 d、第20 d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O治疗能通过调节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降低缺血灶炎症反应的程度,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的损伤,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 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修补和常规修补手术对比观察

    作者:李东韬;俞世强;徐学增;易定华;刘金成;赵璧君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方法对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ICAM-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影响.方法 全组20例,年龄9~32(17±12)岁,随机分成两组.右侧胸壁打孔(1~2 cm),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胸腔镜手术组)10例;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10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在术后12 h内,胸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峰值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术后12 h以后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各项指标峰值下降幅度较大,而常规手术组则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结论 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较早时间内全身炎症反应要重于常规手术患者;随后,胸腔镜手术患者此类指标恢复较常规手术患者更早、更快.

  • 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继文;卢岳;孙明;周宏研

    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迁入内皮摄取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事件.在这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如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反映血管壁炎症的标志性分子[1].近期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血管壁局部炎症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已为近期国内外体外实验所证实,但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拟探讨氯沙坦对冠心病非高血压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影响.

  • 成釉细胞瘤的侵袭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慧;木合塔尔·霍加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侵袭及复发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侵袭机制对阐明其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侵袭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细胞黏附分子在肝癌复发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刘青光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细胞黏附分子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复发转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细胞黏附分子在肝癌复发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蛋白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蛋白的含量.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蛋白的含量为(546.45±63.7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7.32±50.06ng/ml,P<0.01.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sCD44v6蛋白的含量明显下 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低龄(≤35岁)密切相关.结论:sCD44v6水平可作为诊断、治疗乳腺癌及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复发风险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 整合素α5β1与CD44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韩其政;郭其森;贾慧;亓梅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与CD44s在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对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pearman分析探讨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0%和30.77%,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s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腺癌,表达率分别为46.87%和14.29%,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组织中CD44s的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23.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与CD44s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s=0.502,P<0.001).结论:整合素α5β1和CD44s在NSCLC的表达呈正相关,是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 姜黄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ICAM-1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陶正贤;龙明智;赵慧娟;谭晓;王迪斌;陶立翠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10只. 模型组、姜黄素组施以两肾一夹术后普通饲料喂养4 wk,诱发肾性高血压,继以高果糖饲料喂养4 wk,诱导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正常对照组施以假手术. 姜黄素组用姜黄素(200 mg/kg·d)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 用药4 wk后,检测血脂、血糖等血清学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的水平,用RT-PCR检测血管内ICAM-1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脂、血糖等血清学指标和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内ICAM-1 mRNA水平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组大鼠血脂、血糖等血清学指标和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降低MS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其抑制血管内ICAM-1 mRNA的表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E-钙黏附素及β-连环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于月成;辛晓燕;李红梅;杨勇;李奇灵;张明;王晓红

    目的: 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正常卵巢组织和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cadherin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情况,并结合卵巢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对其表达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 结果: 相对于正常卵巢组织,E-cadher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表达量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其表达增高(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 E-cadherin的表达降低及β-catenin的表达增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两者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 CD44v6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

    作者:彭慧霞;宗璐;曲群

    目的:探讨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宫颈上皮、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0例原位癌及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CD44v6无阳性表达.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黏附分子CD44与头颈部恶性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冶娟

    细胞黏附分子(cel adhesion mdecules CAM)是指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一般分为免疫球蛋白、整合素、超基因家族、钙粘附素、选择素和CD44。其中CD44是尚未归类的一类重要的黏附分子,是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膜分子由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统一命名的。1980年由Dalchau等[1]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研究发现。CD44分子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T细胞中的记忆T细胞,正常情况下,发挥的功能是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归位、黏附细胞外基质(ECM)、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等。近几年发现,多数恶性瘤的转移、侵袭都与CD44分子有着密切的联系, CD44分子在这些恶性瘤细胞表面都有异常表达。

  • 细胞黏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中药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赵丽芸;贾妮;陈镜合

    大量单核细胞在血管壁黏附并穿壁募集于血管内膜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细胞黏附分子在介导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许多单味中药和复方能够有效地使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为AS的防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莉芹;袁红霞;马世红

    淋巴转移是口腔鳞癌的主要转移方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相关因子的研究日趋增多.研究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相关因子有助于阐明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的机制,为治疗口腔鳞癌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口腔鳞癌淋巴转移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出发,结合口腔鳞癌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 急性心肌梗死血浆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立森;林媛豪;陈树兰;潘月英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及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8例AMI患者血浆sICAM-1、sVCAM-1、sE-selectin的水平,并以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AMI组与健康组相比较,三种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均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SAP组相比较,sICAM-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VCAM-1及sE-selectin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AMI按LVEF>0.40和LVEF≤0.40值分组比较,sICAM-1、sVCAM-1、sE-selectin在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三种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sVCAM-1(r=0.48,P<0.01)、sE-selectin(r=0.44,P<0.01)、sICAM-1(r=0.32,P<0.01).结论 AMI患者sICAM-1、sVCAM-1、sE-selectin水平增高,并与AMI患者心功能相关.

569 条记录 27/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