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致全脊髓麻醉一例
患者男,48岁.右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2003年8月23日入院,入院后于8月25日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切开取髂骨植骨术.病人一般状态可,心电图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血压122/77 mm Hg,心率81次/min.采用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选右前中斜角肌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面的交叉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后,用7号注射针头沿前中斜角肌间隙内后下进针寻找异感,试穿3次后出现异感,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20 mL(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患者未出现异常,且阻滞效果满意.15 min后,患者述呼吸困难,说话费力,测血压105/60 mm Hg,血氧饱和度(SpO2)94%,心率68次/min,测下肢无痛等全脊髓麻醉的表现.
-
臂丛神经阻滞并局部封闭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1 资辩与方法本组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岁,病程6月~3年.诊断标准;症状: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发凉、酸胀,疼痛有时为钝痛或刀割样痛,夜间加重,甚至痛醒,可放射至前臂或手部、颈、背部,运动后加重.体征: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喙突、上肌附着等处有压痛点,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尤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显著.病程长者,可见肩胛带肌萎缩.用一手触摸肩胛下角,一手将患肩外展,感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移动则说明肩关节已有粘连.治疗方法:按压肩周确定压痛点,用龙胆紫作标记.再平卧位作颈路静丛神经阻滞术.在胸镄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前中斜角肌肌同沟用6号针头向后、下、内方向寻找异感,当触及臂丛神经时,病人有麻木或触电感觉时,注入1%利多卡因l0ml,无痛时即可行手法松解.先用一手按住患肩,一手握着腕关节外展90°,作外展外旋、高举过头、内收搭肩、后伸内旋、面前、面后摸对侧耳尖作.扳动范围由小到大的手法过程中常能
-
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10例报告
目的报告并探讨一个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的新方法,即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方法局部麻醉下在颈外侧作1.5 cm长的小切口,在内窥镜的辅助观察下,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结果 2002年3月11日至2002年12月16日,共作10例.手术当天10例的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术后随访4个月~ 1年,平均6个月.5例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4例的肌力恢复正常,前臂和小指的刺痛觉稍减退.1例仅偶有颈部不适的症状,术侧锁骨区有麻痛,针刺有痛觉过敏.结论在内窥镜辅助下经颈部微小切口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可解除斜角肌对臂丛神经的压迫,是一个创伤很小的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新方法.
-
斜角肌止点封闭治疗臂丛神经卡压症疗效分析
臂丛神经卡压症是指由于臂丛神经受压迫、刺激,其相应支配区出现疼痛、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以臂丛神经下干卡压为主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上干卡压为主的臂丛神经卡压症病例,常常被错误地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或"肩周炎",由于对发病部位的判断不正确,治疗效果不好.从1999年5月开始,采用颈部前中斜角肌起始部及止点封闭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卡压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这部分病例资料汇报如下.
-
肌间沟臂丛阻滞后合用哌氟合剂致呼吸停止1例
1病例介绍男性患者21岁,体重61kg,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因踢球时右手掌着地致右手第二掌骨基底部骨折,拟行右手第二掌骨钢针内固定术.术前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无异常,给予阿托品0.5 mg、安定10 mg肌注.测血压126/70 mmHg(1 mmHg=0.1 33 kPa),血氧饱和度(SpO2)98%,经右侧前中斜角肌间隙阻滞臂丛神经,用7号针头寻找到异感后注入局麻药2%利多卡因15 mL十0.5%布比卡因10 mL,5 min后测试麻醉平面,右臂痛觉明显减退,此时患者烦躁,给予哌氟合剂(杜冷丁20 mg+氟哌利多1 mg)静脉注射.5 min后患者渐渐安静,呼吸幅度逐渐减弱,SpO2进行性下降,立即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7 L/min),SpO2无改善且继续下降(低60%),1 min后呼吸动作消失,呼吸停止.
-
分离前中斜角肌臂丛阻滞在肥胖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肌间沟臂丛阻滞是上肢各类手术的常用方法,为能解决肥胖病人的阻滞穿刺,我们采用指压寻找、分离、固定前中斜角肌间隙的方法,在63例肥胖病人中应用观察,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体胖、锁骨上下窝都不明显的病人作观察对象,共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22~48岁,体重65~76 kg.无心肺肝肾等疾病.ASA Ⅰ~Ⅱ级.手术包括从肩部到手指的各类常见手术.
-
改良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肩部及锁骨手术疗效观察
肩部及锁骨手术麻醉虽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要达到理想,完善的麻醉效果却非常不易.我们从1999年开始探索应用改良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肩部及锁骨手术108例,不寻找异感,获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共108例,其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16-70岁.其中锁骨骨折82例,肩关节手术16例,肱骨头及肱骨外髁颈骨折10例,手术时间1-3小时.麻醉方法为局麻药用2%利多卡因+0.9%氯化钠20 ml.常规加入1:20万肾上腺素.术前常规禁食,肌注阿托品0.5mg,咪达唑仑2mg.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患肢自然放在躯体侧,显露颈部.先令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在锁骨头后缘摸清前中斜角肌.认定前中斜角肌间沟,在相当于环状软骨向后延伸作一直线与前中斜角肌间沟相交(相当于C6横突).大约距锁骨上三横指处即为本法阻滞的第一穿刺点,以左手示指向下按压C6横突并固定[1],右手持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不找异感,针抵C6横突后,稍退针注5ml局麻药,然后退针至皮下,调整进针方向,围绕第一次注药点的上、下、左、右旁开0.3~0.5cm再穿刺,触到C6横突稍后退针注药.上、下、左、右四点各注5 ml局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