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2-09 丹参对溴氰菊酯中毒豚鼠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丹参对溴氰菊酯中毒豚鼠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整体动物实验,设立对照组(芝麻油)、染毒组(溴氰菊酯,25mg/kg1次性ip)和治疗组(染毒剂量和途径同上;丹参在染毒后即按0.1ml/100g体重ia),应用生理多导记录仪观察各组豚鼠2 h内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结果染毒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肌大收缩速率dp/dt+max分别在15、90和30 min后显著升高(P<0.05);上述中毒豚鼠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心率减慢、QRS间期延长、QT比值增大,心律失常率为50%;对照组除收缩压在30 min时略下降外,其他心血管功能指标在观察时间内未见明显改变.中毒豚鼠经丹参治疗后,心血管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心律失常率降为25%.结论丹参对溴氰菊酯中毒豚鼠的心血管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丹参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外周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等作用有关.
-
纳米药物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化疗效果,并且使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在化学治疗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在所有的因素中,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的是药物对杀伤癌细胞的靶向能力和尽可能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终的预期寿命的程度与治疗的靶向能力直接相关.近年来针对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对可控给药剂量和途径的载体开发,发现新的化疗靶点如供应肿瘤生长的血管系统和对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使化疗在有效的同时更具有特异性[1].本综述将主要阐述纳米药物输送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着重于探讨与纳米粒子组成相关的具有特异性肿瘤靶向的纳米粒子的应用前景.
-
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实验方法改进研究
目的探讨改进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把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内容二合为一,通过动物实验,对用改进的实验方法和传统的实验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这两种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都能达预期的实验结果,但有改进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需时少,需动物少.结论本实验方法的改进,有助于节省时间和动物,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推广.
-
干扰素在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干扰素(IFNs)是一族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特性的自然产生的内源性细胞因子的总称.是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皮肤病治疗中,干扰素可以各种各样的剂量和途径外用、静脉内、皮损内、腹膜内、肌肉内和皮下方式给药.IFN-α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干扰素,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的有重组IFN-α2a和IFN-α2b及诱生的IFN-αn3.
-
抗生素在眼科的合理使用途径分析
在眼科临床上,抗生素的局部或全身使用,用药剂量和途径主要取决于病灶的部位.由于眼部结构的特殊性对于眼表或浅层的感染.局部用药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眼内及眶内感染.则应联合全身用药,方能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