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在洛阳地区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张新龙;马红丽;陈悦科;姚骅珊

    目的 评估国产核酸检测试剂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可行性,以及酶免疫分析(enzyme immunoassay,EIA)检测合格血液的输血残余风险.方法 采用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核酸检测试剂盒及PCR-荧光法,对洛阳市血站经EIA筛查合格的40 195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筛查.阳性标本经拆分后使用Gen Probe公司试剂进行确认,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试剂对HBV-DNA阳性样本进行乙肝五项免疫指标检测.结果 在40 195份EI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中,发现25份HBV-DNA阳性(阳性检出率0.622‰),1份HCV-RNA阳性(阳性检出率0.025‰),未发现HIV-RNA阳性.在20份HBV-DNA阳性标本中,发现3份(15.0%)乙肝免疫学指标五项全阴的“窗口期”标本以及17份(85.0%)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的疑似HBV隐匿性感染标本.结论 现行血清学EIA筛查方法对于HBV、HCV仍具有一定的输血残余风险,尤其是来自隐匿性HBV感染.在EIA检测后增加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筛查,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血安全.同时说明国产核酸检测试剂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过程机器运行状态良好,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 2010-2012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妍;王鑫;曹丹;李文超;颜鑫;周媛

    目的 对近3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血液安全的方法.方法 对2010-2012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NAT等项目的检测.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血液筛查总阳性率为2.74%,各年阳性率比较差率有统计学意义(r=342.12,P<0.05),其中ALT和HBsAg阳性为不合格的主要原因,NAT阳性占一定比例.结论 应继续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征询工作,加强采血前对献血员进行ALT和HBsAg初筛,开展采血前抗-TP的初筛工作,减少血液的报废;开展病毒核酸检测,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

  • 泰安地区血液筛查HBV残余风险评价及检测模式探讨

    作者:范加诚;高美华

    目的 调查泰安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残余风险及研究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HBsAg(+)、部分ALT(+)、HBsAg灰区(OD/Co>0.7)标本及部分临床HBV感染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PreS1-Ag,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HBsAg(+)模式中,PreS1-Ag和HBV-DNA检出率较高(61.9%和63.69%).PreS1-Ag吸光度值和HBV-DNA的拷贝数有正相关性(r=0.680).结论 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潜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建议检测HBsAg和HBcAb同时增加HBV-DNA检测,以有效阻断HBV的输血传播.PreS1-Ag在一定程度上是否能代替HBV-DNA检测还待于进一步研究.

  • 两种采血模式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海峰;朱永宝;张妍;唐建华;曹丹;李文超;颜鑫;刘虹

    目的 对全血和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不同献血人群的相对安全性.方法 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ELISA检测双试剂均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有反应的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进行HBV、HCV和HIV三项联合筛查,对两种人群的核酸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进行核酸检测标本163 621例,检出阳性标本110例,阳性检出率为0.067%.全血标本和单采血小板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0.067%和0.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5,P>0.05).结论 对全血和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均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 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参考区间的探讨

    作者:廖扬勋;梁洁贞;梁剑锋;倪文丽

    目的:探讨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参考区间的可行性.方法:对两个不同厂家试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液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和ALT血液筛查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中山达安基因核酸检测系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8混样检测,8混样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单样本核酸检测;对混样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并且拆分单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标本进行Ct值分析,确定以Ct值为HBV-DNA阳性值的参考区间.结果:肇庆市中心血站的2017年的4002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有37份标本结果HBV-DNA阳性;Ct值为HBV-DNA阳性值的参考区间为38.26±5.586.结论: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阳性值参考区间,可减少核酸检测的漏检,能更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 惠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HBV、HCV及HIV(1+2型)酶免联合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万小春;钟展华;严凤好;曾演强;曾少丽;湛玉武

    目的:分析酶免检测联合核酸检测2016年惠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BV、HCV、HIV(1+2型)的筛查结果.方法:先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对采集的2016年惠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感染性标志物筛查,再用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对ELISA筛查合格的标本进行HBV、HCV、HIV(1+2型)核酸筛查.结果:54905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 抗-HCV、 抗-HIV以及抗-TP均合格的血液共53476份.在进行核酸检测的53476例献血者标本中,100个核酸汇集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1.87‰.在核酸汇集检测阳性标本中,49例为核酸拆分检测病毒核酸阳性、51例为核酸拆分检测病毒核酸阴性.在拆分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为49例(0.92‰)、HCV RNA阳性为0例(0%)和HIV(1+2型)RNA阳性为0例(0%).结论:在酶免检测的基础上应用核酸检测能有效避免HBV、HCV、HIV(1+2型)的漏检,降低输血传播相关病毒的风险;而献血人群中检出病毒核酸阳性主要为HBV DNA阳性而HBsAg无反应性的标本.

  •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活性的能力验证

    作者:赵丙全

    随着医学检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献血者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从传统的赖氏法、改良微板法发展到了全自动生化分析.由于ALT是临床检测肝功能的常用检测项目之一,也作为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被列入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近年来,ALT的升高是各血站引起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为ALT的检测设备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为了提高ALT的检测效率,本血站于2009年6月引进一台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我们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NCCLS)的指南文件EP5-A、EP9-A2和EP6-A的要求,对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活性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3个重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实验,并作为仪器使用中的确认依据,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的避免ALT检测的非特异性假阳性而引起的血液浪费,给献血者和血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核酸扩增与酶联免疫法联合在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杜勇;杨亮;蒋炜;王佳维;张哲

    目的:在酶联免疫法( enzyme immunoassay,EIA)检测的基础上,探讨HBV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NAT)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两种模式(单检或混检)NAT与EIA两遍检测方式同时进行血液筛查,对NAT阳性标本作进一步做鉴别试验和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20925份EIA(-)标本共发现28份核酸三项(HBV DNA、HCV RNA、HIV RNA)呈反应性,均为HBV- DNA,即EIA两遍检测合格后的HBV- DNA阳性率0.13%,检测其中11份血清,乙肝标志物均呈阳性.结论:EIA阴性献血者中仍有极少数的HBV感染者,核酸扩增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互补能够检测出EIA漏检的HBV携带者,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

  • 血站实验室酶联免疫检测性能验证方法的探讨

    作者:高景波;刘艳春;王芳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明确要求申请ISO 15189认可的实验室必须对申请的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才能被受理认可[1].本实验室已经通过了ISO 15189,并分别对生化、酶联免疫和核酸检测系统进行了性能验证.早期已经对生化检测方法的性能验证进行了报道[2],本文主要讨论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性能验证.

  • ELISA法检测抗-HIV强阳性拖带现象分析

    作者:张悦;陈娟

    随着全自动加样设备在血液筛查中的广泛应用,其加样导致的阳性拖带现象已引起高度关注.笔者在进行血液标本加样时,发现2例HIV抗体强阳性标本,引起抗-HIV拖带现象,现报告分析如下:

  • 北京某地区HIV抗体筛查阳性情况和确证结果分析

    作者:朱立国;庄远;王海宝;席朝运;魏超;姜蕾;汪德清

    目的 分析北京某地区ELISA检测HIV抗体阳性情况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了解北京市该地区的HIV流行特征和规律,探索筛查阳性与确证试验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2012年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阳性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与确证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在165566名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筛查阳性的有375例,阳性率为0.23%,男女比例为6∶1,18 ~25年龄段比例大.经WB确证后,HIV阳性21例(占5.6%)、阴性307例(占81.87%)、不确定47例(占12.53%).不确定的样本中,P24条带出现的几率高,达到70.7%,其余都在20%以下.结论 北京地区的HIV抗体筛查阳性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态势.WB确证方法仍存在不足,需辅助检测.

  • 嘉兴市2012年-2016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瑾惠;倪修文;毛惠娜;徐利强;李建华;孙亚云

    目的 分析嘉兴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情况.方法 对2012年-2016年共226 069份无偿献血者进行ALT和输血前4项检测,对HBV/HCV/HIV采取核酸检测,并对核酸结果阳性的进行鉴别试验,后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项指标检测不合格共4 198例,总不合格率为1.85%;各项目不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抗-TP(0.52%)、HBsAg(0.41%)、ALT(0.40%)、抗-HCV (0.27%)、抗-HIV(0.16%),各项目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5年和2016年NAT单阳性分别为109例和89例,鉴别阳性率分别为37.61%和53.93%例,鉴别阳性均为HBV DNA,两年间鉴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TP、HBsAg和ALT筛查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有助于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

  • 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盒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性能评估

    作者:张宁;张怀勇;王芳

    目的:了解国产核酸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应用的稳定性及准确性,为NAT技术用于常规血液筛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将WHO-HBV/WHO-HCV/WHO-HIV国际标准品稀释至不同浓度,应用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并对每个稀释度重复检测6次;对卫生部l临检中心提供室内质控品B01/C01/HO4-a连续开展60次核酸检测.结果:(1) WHO-HBV每个稀释后标准液检出率均为100%;WHO-HCV稀释后标准液(20 IU/ml)检出率为66.7%,标准液(10 IU/ml)检出率为33.3%,其余检出率都为100%;WHO-HIV稀释后标准液(50 IU/ml)检出率为83.3%,标准液(10 IU/ml)检出率为83.3%,其余检出率都为100%;(2)精密性测试中B01检测结果39.02,s=0.81,cv =2.07%;C01检测结果36.6,s=0.92,cv =2.52%;H04-a检测结果32.4,s=0.57,cv=1.75%.结论:国产核酸检测试剂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能够有效的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 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传染性疾病筛查中作用分析

    作者:樊新艳

    目的 分析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传染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2132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体,ELISA双试剂检测苍白球螺旋体(TP)抗体,并使用核酸检测技术(NAT)对HBV-DNA、HCV-RNA、HIV-RNA进行联合检测,分析上述检测结果.结果 21325份血液标本中,血清学检测HBsAg(+)50份,阳性率为0.16%;HCV抗体(+)24份,阳性率0.08%;HIV抗体(+)15份,阳性率0.05%;NAT阳性检测率0.16%(35份).其中NAT(+)HBsAg(+)检测18份,NAT(+)HCV抗体(+)检测6份,NAT(+)HIV抗体(+)检测4份.结论 在"2遍ELISA+1遍NAT"模式下(除TP抗体),ELISA和NAT检测可以相互补充,不能互相替换单独运用,联合检测可保证血液安全.

  • 2000~2004年信阳市无偿献血者及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孟凡俊;张永海;静香芝;李晓阳

    目的 了解信阳市无偿献血者及血液质量状况.方法 对信阳市中心血站2000~2004年站内及流动采血车的无偿献血者及血液安全性指标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初、复检不合格淘汰率,除2001年与2002年、2003年与2004年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年份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血液不合格淘汰率和因HBsAg、梅毒阳性淘汰率男女献血员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P<0.05);登记的无偿献血者以18~25岁年龄人群为主,26~35岁年龄段血液不合格淘汰率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及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于改善血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河南省汉族献血者HBV基因突变及抗原检测在输血前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临床分析

    作者:别立莉

    目的 分析河南省汉族献血者输血前血液筛查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检测与突变情况,并检测和分析HBV基因突变与抗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Anti-HCV阴性、Anti-HIV阴性的66 381例汉族献血者的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上述三项病原体检测阴性者,均采用核酸检测技术(NAT)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BV-DNA,对于HBV-DNA(+)献血者样品,均重复2次HBV-DNA检测确认,对HBV-DNA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基因型(A、B、C、D)基因扩增,PCR产物进行测序和突变分析,确定携带者HBV的基因型和氨基酸变化.结果 ELISA检测HBsAg阴性、Anti-HCV阴性、Anti-HIV阴性的66 381例汉族献血者标本中,经核酸检测技术(NAT)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结果显示56例(0.08%)献血者为HBV-DNA(+).56例HBV-DNA(+)献血者标本进行ELISA测定显示,40例为HBcAb(+)、HBsAb(-)、Dane-Ag(+),10例为HBcAb(-)、HBsAb(+)、Dane-Ag(+),6例为HBcAb(-)、HBsAb(+)、Dane-Ag(-).其中HBcAb(+)、HBsAb(-)、Dane-Ag(+)占比高(71.43%),显著高于其他两种ELIS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HBV-DNA(+)献血者基因型分析:检出基因C型34例(60.71%),基因B型22例(39.29%).34例基因C型献血者中,"a"表位区表位序列aa124~aa147出现了基因突变和氨基酸变化,18例为突变型,10例为野生型,6例为未知型,突变型对比野生型和未知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基因B型献血者中,"a"表位区表位序列aa124~aa147有氨基酸突变,14例为基因突变,4例为野生型,4例为未知型,突变型对比野生型和未知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前血液筛查应注意隐匿性HBV感染者,可通过核酸检测技术提高HBV感染检出率,河南省汉族献血者HBV基因核酸与突变检测和隐匿性HBV感染有关,应进一步完善HBV感染检测流程.

  • 孝感地区2000~2006年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五项指标结果分析

    作者:韩辉明;安建红

    对湖北省孝感地区2000~2006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 抗-HCV、抗-HIV、梅毒抗体血液筛查5项指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湖北省孝感地区2000~2006年无偿献血者360 192人次,献血者年龄16~60周岁,平均年龄32周岁,献血量200~400 ml.1.2 检测方法 HBsAg、抗-HCV、抗-HIV用ELISA法,梅毒抗体用TRUST或RPR和ELISA法,所用试剂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审核批检合格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 随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作者:李桂云;夏世俊;胡文俊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6年来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确认情况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有效防止抗-HIV经血液传播的途径.方法:对2008-2013年86332例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抗-HIV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86332例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55例,WB法确证阳性9例,他们均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其中未知献血者5例,已知献血者4例;流行病学调查同性恋传播者2例,异性传播者7例.结论: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呈下降趋势,但抗-HIV感染率远高于其他一些地区;今后应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并开展核酸检测等措施,建立起一支长期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从而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 南宁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核酸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石庆秋;苏武锦;何平;梁进恒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有效的控制了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但因其存在窗口期长,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人工操作误差等问题,在输血过程中,仍有潜在感染病毒的风险.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是一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通过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可明显缩短HBV、HCV和HIV的检测“窗口期”,同时还可检测出上述其他3种原因造成的漏检标本.我站自2010年11月对部分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开展核酸检测,为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2015年3月开始,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亦采用2遍ELISA和1遍NAT平行检测模式,本文根据检测结果探讨我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固定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实施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 武汉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IgG血液筛查可行性分析

    作者:毕昊;李刚;余琴;姚妍怡;裴皓

    目的:通过调查武汉市无偿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HCMV) IgG阳性率,探讨HCMV-IgG血液筛查在我市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至12月采集的武汉市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1 760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HCMV特异性IgG,统计IgG阳性率,并进一步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进行分组,统计各组的IgG阳性率.结果:武汉市无偿献血人群HCMV-IgG的总体阳性率为88.41% (95%CI:86.06%~89.99%).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组的HCM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发现具有较低HCMV-IgG阳性率的特殊群体.结论:从总体无偿献血人群中进行HCMV-IgG血液筛查的可行性不大,需要寻找具有较低HCMV-IgG阳性率的特殊群体以提高筛查效率.目前采用去白细胞血制品或者病毒灭活血制品可能是我市预防输血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适策略.

314 条记录 7/16 页 « 12...45678910...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