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世界杯巧治失眠

    作者:李树林

    我失眠相当严重,多时要服十多片安眠药才能入睡.而且清晨起来昏昏沉沉,情绪低落.妻子多次提醒说:“安眠药对人副作用大.”我却脾气暴躁地吼道:“不吃怎么办?”妻子领我到医院失眠科诊断,医生开的还是安眠之类的药物.听说睡前泡脚有助睡眠,于是买回养生足浴盆;听说枕着那种能散发草药味的枕头,便能渐渐入睡,于是把药枕买回来枕着;看广告宣传一种药,说睡前抹在耳后可以睡个好觉,买回那药天天往耳朵上抹;电视上的养生节目说,按摩睡眠穴能睡着觉,就坚持按摩;逛书店买回《催眠术》和《失眠调养》的书;喝牛奶、戴遮亮眼罩、数羊……我不知道还有哪种治疗失眠的法子没有尝试过.

  • 你相信催眠术吗?

    作者:关敏华

    提起催眠术,许多人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它是荒诞不经的东西.但是如果本着严肃的科学态度,在真正了解它之前,好不要匆忙作出结论.

  • 自我催眠疗法减轻护士心理压力的效果

    作者:邱晓珏;刘雪梅

    目的 探讨自我催眠疗法对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3-10月解放军总医院120名护士纳入调查,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采用自我催眠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理支持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第4周采用SDS评分量表和MBI-GS评分量表对两组护士的抑郁程度及倦怠感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干预前两组护士在SDS评分量表和MBI-GS评分量表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4周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量表总分为(47.52±7.8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37±4.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观察组MBI-GS评分量表各维度的得分:情感枯竭(21.28±4.42)分,去人格化倾向(5.65±1.76)分及个人成就感得分(33.28±7.69)分均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8±5.34)分,(6.76±1.99)分,(30.34±6.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88,3.236,2.226;P<0.05).结论 自我催眠疗法能有效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催眠术 护士 压力
  •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艳云;王拥军

    1心理治疗的概念与背景[1-3]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通过心理治疗师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人格特点,影响或改善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人格向着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心理治疗发展到目前已有50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手段可追溯到18世纪末.一般认为,临床心理治疗起源于19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及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疾患.20世纪中期,许多学科都渗透了心理治疗,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也逐渐广泛起来.20世纪末,行为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兴起,使心理治疗变成了富有成效的治疗手段.21世纪始,心理治疗的各种理论和技术已相对很成熟.况、治疗诚信度等.

  • 聆听催眠录音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效果

    作者:敖兵;胡连新;戚芳;陈兵

    目的 观察聆听催眠治疗录音对颅内肿瘤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43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心理护理中让病人聆听自制催眠治疗录音带,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作为评定工具评价效果.结果 聆听催眠治疗录音带改善了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实验组比对照组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个因素和总分方面均降低(P<0.01).结论 在心理护理中应用催眠录音能有效地提高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睡眠问题.

  • 早期的麻醉与头颈外科手术

    作者:孙彦

    在麻醉技术尚未应用的年代,很多患者常常宁愿自杀也不愿面对无镇痛手术的痛苦,那时手术时常采用以下方法:①用残忍的暴力强制患者;②手术前使用酒精或鸦片;③使用止血带、冰冻或催眠术。在这一时期,除唇、舌部手术外,其他头颈部肿瘤手术的报道甚少,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麻醉。即使合作的患者也难忍手术之痛,一些必要的手术操作非常困难,甚至完全无法实施。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的需要是促进发明、发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到19世纪化学麻醉法出现了。

  • NMDA、甘氨酸、阿片受体与硫喷妥钠催眠作用的关系

    作者:李惠萍;吴钢;裴世成;戴体俊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催眠作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阿片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的关系.方法 12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NMDA组、纳络酮组和士的宁组.实验小鼠均于腹腔注射50mg/kg硫喷妥钠,待翻正反射消失1min后,NMDA组40只小鼠鞘内分别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和25、50、75ng NMDA(n=10);纳络酮组40只小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和1.0、2.0、4.0mg/kg纳络酮(n=10);士的宁组40只小鼠腹腔分别注射NS和0.5、1.0、2.0mg/kg士的宁(n=10),记录小鼠睡眠时间.结果 NMDA对硫喷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而纳络酮或士的宁均能明显延长其睡眠时间(P<0.01).结论 NMDA受体与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无明显关系,而甘氨酸受体和阿片受体均介导了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

  • 苯二氮(艹卓)受体与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

    作者:吴钢;李惠萍;裴世成;陈丽;冯艺萍;陈君;戴体俊

    目的 探讨苯二氮(艹卓)受体与吸入麻醉药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鼠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方法 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4g,除热板试验仅用雌鼠外,其余雌雄兼用,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n=10)的平均体重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第一部分为镇痛实验,包括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和福尔马林试验.每种试验用小鼠80只,分为乙醚组、恩氟烷组、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四大组,各组再分为生理盐水和氟马西尼两个亚组(n=10).在各组分别注射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后,氟马西尼亚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1mg/kg,生理盐水亚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除扭体试验采用皮下注射乙醚(1.0ml/kg)、恩氟烷(0.8ml/kg)、异氟烷(0.6ml/kg)及七氟烷(3ml/kg)外,热板和福尔马林试验均采取腹腔注射上述药物.热板试验中观察记录各鼠舔后足反应潜伏期即热板法痛阈(HPPT);扭体试验观察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10ml/kg后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福尔马林试验将2%福尔马林20μl注射于小鼠左侧后肢足底皮下,观察记录Ⅰ相(10min)、Ⅱ相(10~60min)舔足时间(PLT)的变化.第二部分为催眠实验,小鼠80只,分组同上,分别腹腔注射催眠剂量的乙醚(2.0ml/kg)、恩氟烷(1.5ml/kg)、异氟烷(1.0ml/kg)和七氟烷(7.0mi/kg),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按所分亚组分别静脉注射氟马西尼1mg/kg及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ST).结果 镇痛实验中,各吸入麻醉药在热板、扭体和福尔马林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但与生理盐水亚组比较,氟马西尼亚组HPPT、扭体次数和各时相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催眠实验中,与生理盐水亚组比较,氟马西尼亚组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马西尼不能拮抗吸入麻醉药的镇痛、催眠作用.苯二氮(艹卓)受体并非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镇痛、催眠作用的主要靶位.

  • 侧脑室或鞘内注射烟碱对恩氟烷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

    作者:巩春智;李惠萍;戴体俊;曾因明

    目的 初步分析恩氟烷的催眠和镇痛作用与神经元烟碱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催醒实验:小鼠ip恩氟烷2.2 mL·kg-1,翻正反射消失1 min后,分别脑室注射烟碱10,20和40 μg(5 μL), 记录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即睡眠时间).镇痛实验:①甲醛实验:小鼠ip恩氟烷0.5 mL·kg-1,5 min后分别鞘内注射烟碱5,10和15 μg(5 μL),再5 min后于足底皮下注射2%甲醛溶液20 μL,记录60 min内小鼠舔被注射足的累积时间.②热板实验:给药方法同甲醛实验,于注射烟碱后5,10,15,20和25 min记录小鼠足部接触热板至开始添后足的时间作为后足痛阈.结果 脑室注射烟碱能明显减少恩氟烷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鞘内注射烟碱不能拮抗甲醛实验中恩氟烷的镇痛作用,但可拮抗热板实验中恩氟烷的镇痛作用.结论 神经元烟碱受体可能是恩氟烷催眠作用的重要靶位之一;也可能是恩氟烷对热刺激镇痛作用的重要靶位之一,而非对化学、炎性刺激镇痛作用的靶位.

  • 催眠治疗吸毒患者性功能障碍一例报告

    作者:龚建南;刘玉芳

    目的:增强美沙酮门诊病人戒毒动机,减少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方法:用催眠术治疗新入组病人戒断反应和性功能障碍。结果:戒断反应较轻,情绪改善,性功能恢复,社会功能恢复。5年追踪,操守良好。结论:吸毒者性功能障碍不能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治疗对病人的近期疗和远期疗效都有很作用。

  • 探秘催眠术

    作者:苏光路

    因为缺少明确的数据,致使催眠术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说它是意志与潜意识的混合物,有人说它是意志与抑制胶着状,还有人说它是想象与知觉的嫁接体。由此可见,要想清楚解释催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 浅谈催眠术在疗养院的发展前景

    作者:金开山

    目的在疗养院医疗工作中开展催眠术后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将催眠术的治疗与疗养院的环境相结合,对疗养院的收治对象的情况运用催眠术中的相关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保健.结果如按上述方法,催眠术在疗养院大有用武之地.结论催眠术在疗养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应早日开发利用.

    关键词: 催眠术 疗养院 前景
  •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与吸入麻醉药对小鼠催眠、镇痛作用的关系

    作者:杭黎华;戴体俊;曾因明

    目的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与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对小鼠催眠及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不拘.第一部分为催眠实验,120只小鼠随机分成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三组,分别腹腔注射安氟醚2 ml·kg-1、异氟醚1.2 ml·kg-1、七氟醚5 ml·kg-1,每组又分成人工脑脊液(aCSF)、NMDA 25、NMDA 50及NMDA 75亚组,每亚组10只,各组翻正反射消失后立即侧脑室注射aCSF、NDMA25、50、75 mg 10 μl,记录翻正反射恢复(RT)时间.第二部分为镇痛实验,16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组分别皮下注射安氟醚1.5 ml·kg-1、异氟醚0.8 ml·kg-1、七氟醚4.5 ml·kg-1,各组又分成aCSF、NMDA 2.5、NMDA5及NMDA10亚组,每亚组10只,各组注药后10 min鞘内注射aCSF或2.5、5、10 ng NMDA 10 μl,1 min后腹腔注射0.6%冰醋酸,记录扭体次数.结果催眠实验中,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组的亚组间比较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实验中,与aCSF亚组比较,对照组的NMDA 2.5亚组、NMDA 5亚组、NMDA 10亚组扭体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组的NMDA 5 ng亚组、NMDA 10 ng亚组扭体次数增加(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组的各亚组扭体次数均减少(P<0.01).结论脑内的NMDA受体与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对小鼠的催眠作用无关,脊髓的NMDA受体与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有关.

  •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乳化异氟醚对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

    作者:杨经文;陈本桢;易明量;张文胜;刘进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乳化异氟醚对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5只,体重240~300 g,随机分为5组(n=25),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实验,M组和I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乳化异氟醚,首剂量分别为17.3 mg/kg、0.55 ml/kg;MI1组、MI2组和MI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4、1/2、3/4咪达唑仑催眠效应半数有效剂量(ED50)+乳化异氟醚(首剂量分别为0.22、0.19、0.12 ml/kg),各组相邻剂量比值均为0.85,采用改良序贯法计算各组咪达唑仑、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催眠有效的标准:前爪翻正反射消失.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判断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M组咪达唑仑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为26(22~30)mg/kg;I组、MI1组、MI2组及MI3组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分别为0.67(0.61~0.73)、0.30(0.28~0.33)、0.22(0.18~0.26)、0.18(0.16~0.20)ml/kg.MI1,组、MI1组、MI3组两药相互作用系数分别为1.51(P<0.01)、1.21(P<0.05)、0.98(P0.05).结论 咪达唑仑6.5、13 mg/kg复合乳化异氟醚时两药的催眠效应为协同作用,咪达唑仑19.5 mg/kg复合乳化异氟醚时两药的催眠效应为相加作用.

  • 七氟醚和依托咪酯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凌;张马忠;宋蕴安;王珊娟;杭燕南

    目的 评价七氟醚和依托咪酯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59岁,体重指数17~27 kg/m2.试验Ⅰ 12例患者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依次为0.05、0.1、0.2、0.3、0.4、0.5 μg/ml.效应室浓度依次达到预设浓度2 min时,记录反应熵(RE)、状态熵(SE)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然后停止输注依托咪酯.随机分为3组(n=4),A1组、B1组、C1组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5%、1%、2%.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达预定浓度的95%或以上时,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依次为0.2、0.3、0.4、0.5 μg/ml.效应室浓度依次达到预设浓度2 min时,记录RE、SE和OAA/S评分.试验Ⅱ 12例患者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为0.5%、1%、2%、3%、4%、5%.依次达到预定呼气末浓度时,记录RE、SE和OAA/S评分,然后停止吸人七氟醚,吸氧洗脱七氟醚.随机分为3组(n=4),A2组、B2组、C2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05、0.1、0.2 μg/ml.效应室浓度达到预设浓度2 min时,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为0.5%、1%、2%、3%、4%、5%.依次达到预定呼气末浓度时,记录RE、SE和OAA/S评分.采用反应曲面法评价RE、SE和OAA/S评分,判断七氟醚和依托咪酯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RE和SE的相互作用指数的拟合值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2(-0.07~0.71)、0.25(-0.12~0.63)(P>0.05).OAA/S评分的相互作用指数的拟合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2.25(0.58~3.93)(P<0.05).结论 以脑电熵指数反映镇静催眠效应时七氟醚和依托咪酯为相加作用;以OAA/S评分反映镇静催眠效应时七氟醚和依托咪酯为协同作用.

  •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

    作者:王志华;陈勇;黄文起;梁敏;欧阳碧山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病人1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40~80 kg,随机分为4组(n=30),各组分别随机分为6个亚组,M组和P组各亚组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0.06、0.08、0.10、0.12、0.15 mg/kg、异丙酚0.8、1.0、1.2、1.5、1.8、2.2 mg/kg;MP1组和MP2组各亚组分别按咪达唑仑与异丙酚ED50等效比1:13(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022、0.028、0.033、0.039、0.044、0.055 mg/kg)和临床常用比例1:10(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03、0.04、0.045、0.05、0.055、0.06 mg/kg)行麻醉诱导.M组、P组、MP1组和MP1组分别于注药后3、1,1、1 min时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催眠有效标准:OAA/S评分≤2分.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判断两药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M组、MP1.2组咪达唑仑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分别为0.088(0.066~0.110)、0.031(0.026~0.036)、0.045(0.040~0.049)mg/kg;P组、MP1.2组异丙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为1.142(0.933~1.350)、0.421(0.343~0.480)、0.450(0.399~0.491)mg/kg.结论 麻醉诱导时咪达唑仑与异丙酚按ED50等效剂量比1:13给药,两药催眠效应为协同作用;按临床常用剂量比1:10给药时两药催眠效应为相加作用.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麻醉诱导时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

    作者:纪宏新;张兴安;吴群林;邵伟栋;徐波;施冲;王捷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麻醉诱导时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2~63岁,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诱导麻醉,随机分为4组(n=8):Ⅰ组单纯TCI异丙酚,Ⅱ组~Ⅳ组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4、6 ng/ml,当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开始TCI异丙酚,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均为0.5μg/ml,当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以0.5μg/ml的浓度梯度递增诱导至患者意识消失.每隔3min观察睫毛反射和意识状态,同时抽取桡动脉血样6ml,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药浓度.采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公式和等辐射法分析两者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睫毛反射消失和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药浓度降低,而Ⅱ组~Ⅳ组随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升高,异丙酚血药浓度依次降低(P<0.05).睫毛反射消失和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曲线拟合均优于直线回归(P<0.05).拟合出睫毛反射消失时EC50,prop=2.77μg/ml、EC50,rem=26.67 ng/ml,其等辐射法公式EC prop/2.77+Ecrem/26.67=0.69;意识消失时EC50,prop=3.76μg/ml、EC50,rem=31.56 ng/ml,其等辐射法公式Ecprop/3.76+Ecrem/31.56=0.65.结论 麻醉诱导期间,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6ng/ml)和异丙酚在镇静催眠效应上呈协同作用.

  • 意象对话技术及其在抑郁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作者:李俊茹;刘惠军

    目的:探讨意象对话技术在抑郁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介绍意象对话技术的创立、特点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将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抑郁症的心理咨询和干预的实践中.结果:意象对话技术是通过调节意象来影响来访者的深层心理,改变其心理状态的技术,其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咨访关系.此技术使用方便,实施过程也比较简单,但它不是一种完整的疗法,好和其他心理治疗技术一起使用.但意象对话技术可以直接面对来访者人格的深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危险性.结论:意象对话技术与其他心理疗法结合使用,并配合药物干预,能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不同催眠感受性个体脑电图半球优势的差异

    作者:方莉;舒放;刘协和

    目的:观察不同催眠感受性个体在清醒休息状态和催眠状态下的脑电图半球优势的差异.方法:2003-06/2004-01对成都市6所高校169名正常汉族大学生(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四川教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南民族学院)用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进行施测,其中总分0~3分为低催眠感受性组,总分4~6分为中催眠感受性组,总分7~11分为高催眠感受性组.进行脑电图测试时,判断受试者是否进入催眠状态标准为:①进入催眠状态:受试者在催眠诱导后的语言抑制、眼皮僵直、催眠后遗忘、左手上浮4个项目的总分为1~4分.②未进入催眠状态:受试者得分为0分.比较进入催眠状态高催眠感受性组和低催眠感受性组在清醒、催眠状态下左、右半球脑电节律的频率指数和振幅差异.结果:参加实验169名学生,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有高、低催眠感受性的学生56名参加脑电图测试,后进入催眠状态的50名学生进入结果分析.高催眠感受性29名,低催眠感受性21名.高感受性个体在清醒状态下慢波活动和α-2活动呈现更明显的左侧优势,θ,α,β的振幅呈现更明显的右侧优势,而低感受性个体的慢波活动及振幅没有半球优势;催眠状态下高感受性个体的慢波活动的左侧优势仍更为明显,α波和β波振幅的右侧优势仍更加突出.结论:在清醒状态和催眠状态下,高感受性个体显示出更明显的半球特征性.

  • 分离体验量表Ⅱ的信度与效度检测

    作者:方莉;刘协和

    目的:对分离体验量表Ⅱ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测.方法:于2003-06/2004-01选择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四川教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南民族学院的志愿者186名.由高年资主治医生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志愿者.纳入标准:①汉族在校大学生.②既往精神健康,无严重躯体疾病,无慢性疼痛史,无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史,没有被催眠的经历.③精神病筛选表及神经症筛选表对志愿者进行筛选表的得分均在2分以下(考虑到应激障碍和疑病症患者的催眠感受性与正常人不同,故在神经症筛选表中,加入了3个条目,分别是关于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疑病症).排除标准:①在任何一个筛选量表上得分为2分及2分以上.被试填写分离体验量表Ⅱ及Tellegen专注量表,并用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对被试进行催眠测试.6周后对38名进行了分离体验量表Ⅱ量表重测.结果:完成催眠过程且三份问卷填写均有效的共有155名,155名被试的测试数据结均进入结果分析.分离体验量表Ⅱ量表中文版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8,6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4.因子分析得出了3个主要因子,它们决定了总方差的32.16%,3个因子分别代表专注与想象性参与、遗忘性分离、人格解体及现实解体.在控制了性别因素后,分离体验量表Ⅱ与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的偏相关系数为0.25(P<0.05),与Tellegen专注量表的偏相关系数为0.32(P<0.05).结论:分离体验量表Ⅱ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提供分离体验量表Ⅱ的效标效度资料.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