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压氧前处理脊髓损伤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李洪鹏;巴方;白丹;高杰

    背景: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损伤后保护残存的神经元是促进神经再生的关键.目的:验证高压氧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6只雄性Wistar大鼠等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给予高压氧5 d后与模型组同时制作脊髓T9~10全横断模型.结果与结论:尼氏染色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8 h及1 d,脊髓前角的浓染的细胞多见,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脊髓前角浓染的细胞较少.TUNEL染色也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脊髓损伤后8 h~1 d,2组大鼠脊髓前角内均可见大量的凋亡神经元,3 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相比于模型组,高压氧预处理8 h,1 d后大鼠脊髓前角凋亡神经元较少(P < 0.05,P < 0.01).说明高压氧预处理能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 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后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洪鹏;巴方;白丹;高杰

    目的 探讨高压氧预处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后角神经元.方法 随机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与高压氧预处理组.高压氧预处理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对照组同时制作脊髓(Ts~T10)全横断模型.术后8h、1d和3d取脊髓做冠状冰冻切片,行Nissl及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Nissl染色显示,术后8h及1d时脊髓后角内浓染的细胞多见,高压氧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浓染的细胞较少,3d后两组无明显差异;TUNEL染色显示,术后8h及1d时阳性细胞多见,8h时两组差异明显(P<0.05),1d时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后角神经元起保护作用,术后1d内保护效果明显.

  • 胎鼠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取材与培养研究

    作者:孙毅;赵冬梅;张烨;刘洪付;黄飞

    目的 探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取材时间、方法和体外培养.方法 取胎龄为14~18 d的SD大鼠胚胎及新生鼠脊髓腹侧半,分别采用DMEM/F12和Neurobasal-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生长状态.结果 胎龄15~16 d的胎鼠易取材,联合Neurobasal-A + 2% B27培养基培养的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状态好、纯度高.结论 采用胎龄15~16 d的胎鼠脊髓腹侧半,联合Neurobasal-A+2%B27培养基培养细胞能获得高纯度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为研究运动神经元疾病打下实验基础.

  • 条件性损伤的时间与频次对神经根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及NOS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曙;周丽华;姚志彬;吴武田

    目的探索条件性损伤(CL)的时间和频次对神经根撕脱(TL)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及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雌性大鼠116只,体重200~300g,以钳夹神经干为CL,分为两个系列.时间系列:在CL后1d、3d、1w、2w后进行TL,频次系列分别在1w和2w内行1次、2次、6次钳夹,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以单纯撕脱臂丛为对照,取C5~C8节段脊髓,行NADPH-d组化染色,中性红复染.定量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NOS表达及神经元数目.结果单纯撕脱组术后第5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开始表达NOS,术后3w NOS阳性神经元数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并伴有神经元丢失.时间系列:撕脱后3d和2w,CL与TL间隔1d组的NOS表达和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3d、1w、2 w组的NOS细胞数及神经元的丢失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 P<0.01),但在撕脱后4w各CL时间的NOS表达和神经元存活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频次系列:在1w和2w内增加CL次数可使NOS的表达水平和神经细胞的死亡数目有显著增加,在撕脱后2w和4w等较后的时间点更为明显;但在一定时间内2次与6次钳夹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条件性损伤与二次损伤之间的间隔影响撕脱后神经元NOS表达和神经元的死亡,以间隔时间1周效应大;一定时间内条件性损伤的频次也可影响撕脱后神经元NOS的表达及神经元的死亡,在两次条件性损伤后上述效应可达大值.

  • 丙戊酸对大鼠臂丛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Ca2+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鸿斌;李强;吴广智;崔树森

    目的 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a2+的影响,以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显露臂丛不做处理)、对照组(臂丛根性切断伤组)、VPA组(臂丛根性切断伤加饲喂丙戊酸钠组),每组70只大鼠,分别在术后12、24、48、72 h和1、2、4周7个时间点取臂丛对应的C5~T1脊髓节段.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游离Ca2+([Ca2+]i)浓度,TUNEL法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假手术组各组指标无变化.对照组在神经损伤后12h至1周时,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值和细胞内[Ca2+]i浓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在神经损伤后12h直至4周,对照组凋亡神经元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VPA组的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值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神经损伤后48 h至1周,细胞内[Ca2+]i浓度显著降低,在伤后24 h至2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数目显著降低. 结论 臂丛根性切断伤可以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a2+]i浓度升高及神经元的凋亡,VPA对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无影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损运动神经元胞内的[Ca2+]i的浓度,并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及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令胜;聂冬丽;张军臣;张浩;许华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前角神经元的作用及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假手术组(Sham组)4组.SCI后3 d进行NSCs移植.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Nissl染色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采用行为学(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BrdU+NSCs组和NSCs组脊髓前角存活运动神经元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亦明显高于SCI组(均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在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对SCI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促进了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川芎嗪对新生SD大鼠全横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李慧;冯忠堂;王廷华;郑煜

    目的研究新生SD大鼠全横断损伤1h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变化及川芎嗪(tetramethypyrazine,TMP)对全横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探讨TMP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组(n=12)和脊髓T 10全横断损伤1 h组(n=10),正常组和脊髓全横断损伤1 h组又分别灌流8 mM TMP.后.

  • 酶电镜观察非机械性神经根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变化

    作者:常楚;王玉峰;赵方

    机械性压迫可导致下腰痛,但仍有很多下腰痛的患者病因不明.实验证明,髓核组织可在无压迫情况下诱发神经根传导功能下降,导致非机械性神经根损伤[1].在这种损伤机制中,神经根功能改变明显,而结构改变轻微[2].为此,笔者制作非机械性神经根损伤模型,以酶电镜技术对相应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内乙酰胆碱脂酶(AchE)、酸性磷酸酶(ACP)进行观察,以分析结构与功能改变的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