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道病毒类型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胜昔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类型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分为A组(普通组,38例)、B组(重型组,59例)及C组(危重型,39例),比较不同发展进程疾病患儿的差异.结果 A组患儿脑脊液WBC计数和脑脊液蛋白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且C组脑脊液WBC计数显著高于B组(P<0.05).A组通用阳性的占比高于B组和C组,B组和C组患儿EV71病毒占比显著高于A组(P<0.05),且C组患儿EV71的占比显著高于B组(P<0.05),B组CA16病毒占比高于A组和C组(P<0.05).EV71感染患儿持续性发热率高于CA16和通用阳性病毒感染患儿(P<0.05).EV71感染患儿的呕吐、肢体抖动和四肢无力发生率高于其他病毒感染的患儿(P<0.05).结论 肠道病毒的类型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展密切相关,EV71型患儿更易出现神经受累症状,值得临床重视.

  • 943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志;杨国强

    目的 了解近2011-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病原学及流行情况,掌握其主要病原体及其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4-7月份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875∶1,3岁以下儿童病例占79.5%,其中1~2岁年龄组多,占44.9%;病毒分离阳性率以PE和EV71交叉阳性多,占54.2%.结论 4-7月份是郑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1~2岁幼儿是防治重点人群,EV71型、PE型病原体是重点关注病原体,减少其合并症、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是防治工作的核心.

  • 昆明市EV71病毒分离株3D蛋白酶序列特征、病毒增殖特性分析

    作者:郑惠文;孙明;范海涛;宁若彤;李嘉祺;李洪哲;杨哲宁;刘龙丁;施海晶

    目的 比较昆明市住院与门诊病例来源的10株EV71病毒分离株3D蛋白酶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性与病毒毒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分离自昆明市的10株EV71病毒3D蛋白酶基因核苷酸测序,利用Bioedit及Mega 6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特性分析.选取6株(住院病例分离株、门诊病例分离株各3株)绘制病毒增殖动力学曲线,取其中2株(住院及门诊病例来源各1株)病毒接种至Vero细胞进行空斑形成试验,比较不同病毒株形成的空斑形态大小. 结果 对10株EV71分离病毒株的3D蛋白酶基因进行核苷酸测序并构建进化树,5株住院病例分离株间遗传距离较近,在进化树上单独成为一簇;住院病例病毒分离株与门诊病例病毒分离株的氨基酸序列在140、197、299位点存在差异;住院病例病毒株在较短时间达到增殖高峰,空斑试验中形成的蚀斑直径大于门诊病例分离株. 结论 不同来源的EV71病毒分离株3D蛋白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该差异与EV71病毒的增殖特性及毒力具有一定相关性.

  • 脑炎患者感染EV71病毒的流行特点分析

    作者:耿利娇;张起顺;赵俊;吴春芳;李婷

    目的 了解脑炎患者中感染人肠道病毒71型病毒(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流行特点,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812例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及脑脊液样本,采用RT-PCR扩增检测EV71病毒,分析EV71病毒流行情况.结果 经RT-PCR检测,812例脑炎患者中有224例为EV71病毒感染,检出率27.59%.春、夏、秋、冬四季脑炎患者EV71病毒感染率为33.11%、23.02%、22.22%和26.70%,且春季感染率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4741,P=0.0063).男性和女性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0.80%和23.0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38,P=0.0152).儿童、青少年、中老年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6.64%、20.92%和34.57%;中老年患者感染率与其他年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285,P=0.0017).224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热、呕吐、头痛、腹泻、恶心患者分别有182例(81.25%)、164例(73.21%)、155例(69.20%)、63例(28.13%)和26例(11.61%),其他临床表现不明显.224例患者经治疗后,有144例治愈或好转出院,出院时均未发现阳性症状或体征.结论 春季为EV71病毒脑炎高发季节,男性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热等症状常见.

  •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肾上腺素、去肾上腺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憨贞慧;罗继霞;郝建华;符莹

    目的:通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探讨手足口病病情由重型向危重型进展的预警指标,以期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降低其病死率。方法: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在2组患儿于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应用荧光检测的方法测肾血清中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肾上腺素水平:重型组1.48±0.58、危重型组2.08±0.1.72,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重型组1.58±0.68、危重型组2.28±1.02,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不能作为早期发现手足口病由重型向危重型进展的预警指标。

  • siRNA干扰EV71病毒VP1基因抑制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小云;李敏燕;何桂蓉;方红辉

    目的 探讨VP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EV71病毒VP1基因的siRNA,验证干扰效果;易感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细胞存活率测定、病毒滴度检测验证沉默VP1基因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Vero细胞干扰后接种EV71病毒,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验证细胞凋亡的改变;通过蛋白印迹检测凋亡蛋白,探讨引起凋亡改变的相关通路.结果 合成的siRNA干扰效率为73.3%,干扰并接种EV71病毒后,细胞存活率从38.6%增高至76.1%、上清病毒滴度从6.1降低至3.2;VP1干扰组细胞Sub-G1期阻滞从(31.8±4.0)%减轻为(16.9±2.2)%,早期凋亡细胞数从43.01%降低为16.00%,AKT、p38蛋白上调减弱.结论 运用siRNA干扰EV71病毒VP1基因表达可通过AKT及p38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病毒感染.

    关键词: EV71病毒 VP1 siRNA 凋亡 AKT P38
  • 河南新乡2008年手足口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病毒基因组特征

    作者:韩剑峰;安康;刘洪;陈浩利;于曼;张勇朝;司炳银;杨再维;秦成峰;赵世方;秦鄂德;林小军;祝庆余;常国辉

    目的:对2008年分离自河南新乡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相关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以了解新分离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将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接种敏感细胞进行分离传代培养,制备抗原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将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PCR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拼接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绘制进化树.结果:测序获得的3株EV71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7 405 nt,VPI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Blast分析表明F3(F8)-Henan-08毒株均与安徽阜阳2008年分离的EV71毒株同源性高,而F4-Henan-08毒株与我国台湾省2004年分离的EV71毒株同源性高.序列进化分析表明,新分离毒株属于C4基因亚型.结论:新分离的河南EV71毒株与安徽阜阳分离的毒株可能具有相同来源.

  • 肠道病毒71型(EV71)ICR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娟;李康;杨静;王升启

    目的 建立ICR乳鼠动物模型,为抗EV71药物的筛选和活性评价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方法 采用EV71国际标准株BrCr株,分别对1日龄、7日龄及21日龄ICR乳鼠经腹腔注射感染,并定期采集感染小鼠器官组织进行病原学诊断,确定EV71的感染情况.结果 经腹腔途径感染1日龄和7日龄ICR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肢体麻痹瘫痪、消瘦、死亡等症状.腹腔注射分别在1日龄乳鼠肺、脑、肠及7日龄乳鼠肺、脑、肠、大腿肌肉检测到病毒RNA.而21日龄乳鼠出现轻微症状后自行恢复.本研究同时建立了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为今后研究其他适合EV71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结论 成功建立EV71感染动物模型.发现不同日龄ICR乳鼠对EV71国际标准株感染的易感能力和感染后发病程度不同,低龄(1日龄和7日龄)乳鼠易感,而高龄(21日龄)乳鼠不易感染.ICR乳鼠可用于EV71病毒感染机制、病毒体内分布等基础研究,并可作为抗EV71病毒药物筛选和活性评价动物模型应用,但模型的稳定程度尚需继续研究.

  • 免疫球蛋白对EV71染毒乳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董皎;段卫华;刘宁

    目的 考察人免疫球蛋白对肠病毒EV71型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注射EV71病毒制作动物模型,以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为对照,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和不同效价的特异免疫球蛋白抗EV71病毒感染的作用.结果 染毒1h内给药,不论人免疫球蛋白或特异免疫球蛋白,都能有效地抗EV71感染;24 h内给药时,特异免疫球蛋白治疗EV71病毒感染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但72 h以后给药未见有效.结论 特异免疫球蛋白及时给药能有效地治疗EV71感染.

  • 46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志;朱晓华;时焕卿;陈红敏;屈富玲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郑州市的病原学及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8月份为重症手足口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73∶1,3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5.9%,其中l~2岁组发病数多,占总病例的49.1%;病毒分离阳性率以PE和EV71交叉阳性多,占66.3%,神经系统合并症患儿329例,占97.6%,其中l~2岁组患儿阳性病例数高,占50.0%.结论 3~8月份是郑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以3岁以下尤其是l岁~2岁组幼儿为重要人群,PE型和EV71型病原体混合性感染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其合并症主要见于神经系统.

  •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赖茂;倪明

    目的 研究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临床变化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诊的60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将患儿分为轻型(A组)和重型(B组),再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至医院体检的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比较三组静脉血淋巴细胞(Th细胞、Ts细胞、B细胞)、血清炎性介质(TNF-α、IL-6、IL-10)、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表达水平.结果 ①静脉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A、B两组的Th细胞、Ts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B细胞表达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炎性介质表达水平:A、B两组的TNF-α、IL-6、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补体水平:A、B两组的IgA、IgG水平高于C组,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三组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C3、C4水平显著高于C组,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呈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且与患儿的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相关血清指标有助于提高临床预后评估质量.

  • 2012~2015年福建宁德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林厚雄;王德志

    目的 探讨2012~2015年福建宁德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5年福建宁德地区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V71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其他肠道病毒.结果 2012~2015年,福建宁德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数呈减少态势,重症病例数和死亡数在2013年显著减少,重症率、死亡率、重症病死率呈波动趋势.重症患者实验室诊断病例构成比高于普通患者(P<0.05).死亡患者实验室诊断病例构成比高于普通患者和重症患者(P<0.05).重症患者与死亡患者的EV71病毒构成比高于柯萨奇病毒A16、其他肠道病毒(P<0.05).农村患者发病数较多,且重症率、病死率、重症病死率高于城市(P<0.05).结论 2012~2015年福建宁德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有减少趋势,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波动但呈低水平状态.

  • 肠道病毒71型(EV71)对ICR小鼠的感染

    作者:朵建英;王卫;佟巍;丛喆;蒋虹;许文波;魏强;秦川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经不同途径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特点,为了解EV71小鼠感染机制和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 分别通过口腔途径、颅腔途径、肌肉途径及腹腔途径感染1日龄、7日龄及3 ~ 4周龄SPF级ICR小鼠,定期安乐动物,采集各器官组织进行病原学诊断,确定EV71病毒感染情况;同时建立一步RT-PCR、病毒分离、IFA及IEA等方法.结果 经腹腔途径感染成年鼠出现竖毛、弓背、消瘦症状,其他各途径感染小鼠感染后未见竖毛、弓背、觅食减少、体重减轻、精神呆滞及神经系统症状.颅腔注射3 ~ 4周龄ICR小鼠能在脑组织检测到病毒RNA,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日龄乳鼠能在肌肉组织和肠道检测到病毒RNA,其中,肌肉组织病毒分离可检测到活病毒.本研究同时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适合EV71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结论 临床分离的EV71毒株通过口腔接种、颅腔、肌肉、腹腔注射途径感染1日龄、7日龄及3 ~ 4周龄SPF级ICR小鼠的疾病程度和病毒检出不同,ICR乳鼠及成年鼠可作为该病毒感染机制、病毒体内分布等基础研究,但用作EV71动物模型应用,感染程度尚不十分理想.

  • 4654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志;杨国强

    目的 了解郑州市及周边地区住院(重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住院手足口病(重型、危重型)病例主要分布在4~7月份,占46.7%.郑州市各县(市)区病例数占占61.8%,男女性别比为1.72:1,4岁以下儿童病例占94.1%,其中1~2岁年龄组占45.1%.结论 住院手足口病(重型、危重型)流行高峰时间为4-7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值得注意的是1~2岁是其共同发病年龄高峰,要重点对该年龄段儿童预防控制及对重型患儿早期诊治,防止其向危重型转变.

  • 深圳市福田区健康人群EV71病毒IgG抗体水平

    作者:侯红斌;周海涛;曾华书;陈润莉

    目的 分析和评价深圳市福田区健康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 IgG抗体水平,为EV71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福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健康人群5个年龄组共436人,并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其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152人抗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4.86%.年龄分布中,6到12岁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为56.45%;未成年人群抗体水平(37.83%)整体高于成年人群(18.97%).性别分布中,男性(40.74%)高于女性(29.09%).结论 深圳市健康人群EV71病毒的抗体水平,从出生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因EV71病毒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故卫生习惯较差(如男性及未成年人群)和活动于人口密集区(如幼儿园、学校)的个体较为易感.

    关键词: EV71病毒 IgG 抗体水平
  • 2011年沈阳市沈北新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

    作者:唐岩;王庆冬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沈阳市沈北新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沈北新区手足口病暴发共报告手足口病618例,罹患率为16.36‰.病例以轻症为主,重症病例9例,死亡1例.病原监测流行株为EV71病毒.病例多集中于≤5岁的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结论≤5岁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发人群;全区各地区均有发病,但报告病例城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 两种免疫程序下的抗体动力学曲线分析

    作者:杨蓉;杨婷;龙润乡;李华;谭振国;叶尤松;谢忠平;罗芳宇

    目的 通过分析抗体产生及其动力学变化的规律,为制备高效价血清提供参照.方法 将EV71灭活病毒和HAV灭活病毒按照两种免疫程序注射新西兰兔,检测其在不同时间段的免疫血清效价.结果 加强免疫2d后抗体效价有明显的下降,之后逐步升高并在5~7d时到达一个新的峰值,且每周加强一次与每2周加强一次所得到的抗体效价基本一致.结论 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的升高并非是呈光滑的曲线式上升,而是呈折线式上升;获得高效价的免疫血清,需通过3次加强免疫,再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以一周为宜,在第3次加强7d后可收集血清,整个免疫过程应在8周内完成.

  • 40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薛丹连;冉贞平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405例手足口病病人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病人临床表现的认真观察及精心护理,404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手足口病病人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病人临床表现.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将病人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行正规治疗,提高治愈率.

  • EV71感染所致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萍

    目的:探讨E V71感染导致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6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患儿原发病得到控制和缓解。症状消失时间5~11 d;全身疱疹消退时间3~7 d;心肌酶1~2周恢复21例、2~3周恢复3例、≥4周恢复1例。其中心肌酶≥2周恢复者(4/25)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经系统治疗后均全部治愈。结论 E V71感染易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 EV71感染的湿热毒盛型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恩敏;胡润伟;高丽京;裴丽静;卢恩娟

    目的:探讨EV71感染的湿热毒盛型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EV71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根据疾病进展不同分为普通型组及湿热毒盛型重症组,并选取2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T淋巴细胞CD4+及CD8+、Th1及Th2细胞分泌的干扰素-r (IFN-r)、白介素(IL-2、IL-6、IL-10)等指标变化关系,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各组相比较,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程度成正相关,表现为:湿热毒盛型组患儿COR、β-EP、IFN-r、IL-2、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组(P<0.05),湿热毒盛型组免疫系统的CD4+及CD8+水平较普通组低(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EV71病毒对患儿感染程度加重,机体中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及各种免疫因子均表现出特异性表现.湿热毒盛型手足口病患儿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组,病毒的刺激损害程度均较高.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敏感程度及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临床疾病分期敏感指标,并具有重要意义.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