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P型空肠袢代胃术对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P型空肠袢代胃术对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92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L组(n=47,Lzhey+Braun吻合术)与P组(n=45,P型空肠袢代胃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L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组(P<0.05);术后6个月,P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体质量增加、NAI指数、生活质量均优于L组(P<0.05).结论 P型空肠袢代胃术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全胃切除后单腔空肠间置代胃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40cm长度的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行间置空肠代胃术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代胃的储存量、排空时间、反流情况、进食量、体能恢复、临床症状、体重及血浆营养参数(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结果术后2周时1次吞服钡剂量为120ml(100~150),代胃排空时间平均40min(20~90),未见钡剂返流入食道,无间置肠段梗阻,术后1年时进食米饭量2~3两/餐,进餐次数为3~4次/日,无倾倒综合症,均可以从事轻~中度的体力活动.入院时与术后一年的血浆营养参数与体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40cm长度的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
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影响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该院行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的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例采用Billroth I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另外25例采用Roux-en-Y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BMI指数变化、餐后血糖变化以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显著(P<0.05);胰岛素功能改善较明显(P<0.05);消化道重建采用Roux-en-Y式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采用Billroth I式的患者(P<0.05)。结论 Billroth I式和Roux-en-Y式者两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Roux-en-Y式效果更显著。
-
全胃切除改良Lawrence法消化道重建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改良Lawrence法消化道重建对患者营养吸收的影响.方法 对76例全胃切除患者,行改良Lawrence法消化道重建3个月和6个月的营养状况及消化道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4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行钡餐检查,钡剂排空时间为60~100 min,站立位与平卧位均未见钡剂反流入食管,无吻合口狭窄的征象.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血红蛋白、总蛋白、体重、进食量,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该术式使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饮食习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的对比研究
随着胃癌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及代胃疗效要求的不断提高,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仍是当今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期望从术后营养状况、消化道症状等角度探索较满意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食管胃吻合术,但术后很多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探讨空肠间置术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199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部分贲门癌病人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空肠间置的消化道重建术,并与同期施行的食管胃吻合术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使用C(S)DH圆形吻合器进行上消化道重建670例
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我们采用C(S)DH圆形吻合器进行了670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及上消化道重建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方法以12例健康人为对照,对12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后,随机按食管空肠Roux-y吻合(A组)、食管空肠"P"袢+ Roux-y吻合(B组)、食管空肠Hunt-Lawrence吻合(C组)及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D组)等4种术式行消化道重建,并比较其术后生活质量、预后营养指标(PNI)指数、体重、血液营养学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并以此判断各术式的优劣.结果 D组在PNI指数、体重变化和血液营养学指标上均优于A、B、C组(P<0.05);D组餐后30 min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及NK细胞、CD4细胞、CD8细胞以及CD4/CD8值与对照组相似,亦均优于A、B、C组(P<0.05),差异有具著性.结论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一较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其空肠"P"字型构造具有代胃的功能;食糜通过十二指肠刺激CCK等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仅切断一端空肠以及适度大小的代胃,保持了空肠及系膜原来的连系,既简化了手术,又保证了间置代胃空肠的血运,吻合口无缺血坏死之忧.
-
Roux-en-Y式消化道重建术在胃癌术后患者消化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采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对其消化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2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行Bill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术,观察组患者行Roux-en-Y式食管空肠消化道重建术.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及胆汁反流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9.03%)明显低于对照组(6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以及胆汁反流发生情况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行Roux-en-Y式消化道重建术可降低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的发生率,使消化功能更好的恢复.
-
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传统手术方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和切缘癌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技术,更加满足生理和解剖的要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64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后行mPJIP术后消化道重建,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营养指标检测的变化.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5±0.2)h,手术并发症5例(7.8%),死亡2例(3.1%),患者术后在体重改变、总蛋白改变、预后营养指数上显著.结论: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可降低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切除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 全胃切除术 疗效 消化道重建术 -
管状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7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嚣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怀宁县人民医院199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胃溃疡、食道、胃、结肠、直肠肿瘤手术切除后采用胃肠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吻合器顺利完成消化道重建手术,且效果良好.其中并发吻合口漏3例,2例经负压引流冲洗、肠外营养支持治愈;1例胸腔内吻合口漏死亡,可能与重复使用国产吻合器的质量有关;5例吻合口狭窄采用器械扩张或内支架支撑治愈.结论 用吻合嚣行消化道重建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手术时间短,尤其是当手术部位较高、较深,手工操作不便时,吻合器具有更迅速、方便、可靠地进行吻合的优越性.
-
两种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方式.方法:对39例反P式吻合术及39例Lygidakis式重建术术后1年随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反P式重建术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更有效(P<0.05),但反映营养状况的体重变化、血色素及总蛋白、白蛋白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P式重建术营养状况的改善虽然并不优于Lygidakis式重建术,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少于后者,因此适宜的患者应优选反P式重建消化道.
-
消化道重建术后胃肠道瘘23例分析
胃肠道瘘是胃肠道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病情复杂,处理难度大,病死率较高。本院1999年3月至今,行消化道重建术807例,发生术后胃肠道瘘23例,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方式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胃癌患者运用全胃切除手术之后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胃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切口出血1例,切口萎缩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2例。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9,P<0.05);两组术后1年口服5%葡萄糖溶液的代胃排空时间,观察组在20 min以内,对照组为30~50 min;术后1年观察组体重恢复至术前体重的95%以上,对照组为80%以上。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采用空肠间置代胃的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患者的恢复情况较为理想,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比较.方法:将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86例胃癌患者,根据所行消化道重建术方式不同,分为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组和袢式Braun吻合术组,将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袢式Braun吻合术组,平均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增加值均显著高于袢式Braun吻合术组,P<0.05;两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患者进食量均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疗效对比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有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治疗方式.方法 本实验以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2 月~ 2010 年12 月收治的76 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8 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Orr 式Roux-en-Y 空肠食管吻合术治疗,而实验组进行"P"式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 吻合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收集对比分析,观察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治疗方法 的效果.结果 采用"P"式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 吻合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的半年之内总的血红蛋、白蛋白均超过采用Orr 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 < 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倾倒综合征和上腹饱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 < 0.05).结论 对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术患者来说,"P"式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 吻合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胃癌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选择研究
远端胃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胃癌常用手术方案之一,但对于该术后选择何种重建技术意义重大.在现临床较为常见的术式包括Roux-en-Y胃肠道吻合术、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术、BillrithⅠ式与Ⅱ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空肠间置术等.其中BillrithⅠ式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在临床消化道重建中为常见,其优势则主要体现在可维持患者食物正常通路.Roux-en-Y胃肠道吻合术则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胃炎与食管炎的发生,但其存在的缺陷则体现在对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状态改善等方面.BillrithⅠ式与Ⅱ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亦具备一定疗效,但相比之下,Ⅱ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可伴有术后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性.非离断式Roux-en-Y重建术较之Roux-en-Y胃肠道吻合术则在Roux潴留综合症的预防方面具备较大优势.空肠间置术比上述重建方案,其缺点比较少,但该术式仍存在术中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长,吻合口溃疡是该术式主要缺陷.本文针对如上提及几种重建术式予以阐述,主要为临床胃癌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全胃切除空肠连续原位间置代胃术后营养支持及护理
传统的全胃切除术后常可导致其营养吸收不良,如何合理地重建消化道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近期提出的新的有效的手术方法,空肠连续原位间置代胃术由于保持了肠管的纵向血行及神经传道,不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并恢复了十二指肠自然通道,有利于食糜的消化和吸收.其适度大小的原位代胃,又起到贮存食物、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的作用[1].2003年9月~11月我科共开展5例,对其手术后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
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残胃癌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残胃癌手术中,探查10例,探查率27.8%.手术切除26例,手术切除率72.2%,其中姑息切除7例,根治性切除19例.手术切除无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39.7%.结论残胃癌目前主要是手术治疗,对肿瘤已侵及周围器官或为了清除淋巴结,应行联合脏器切除.改良P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消化道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