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Z值诊断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意义
目的 探讨应用Z值(Z-score)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意义.方法 在北京城区2744例正常人群中选择受检者,以股骨近端为测量点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观察在受试者中应用Z值对OP的诊断意义并与T值诊断OP的患病率比较.结果 受试者应用Z值诊断OP患病率较应用T值诊断明显降低,但男性在50岁以后出现患病率加速趋势.结论 应用Z值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OP可以避免过早的诊断OP,但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矿密度和骨纤维结构退化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由于骨脆性的增加,病人很容易在近端股骨(髋部)、椎体、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踝部发生非创伤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求较好的措施降低和停止骨丢失,建立新的骨组织(如果可能),终达到减少骨折的发生与复发率.一项临床试验的成败与否,与其统计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
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矿密度和骨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由于骨脆性的增加,病人很容易在近端股骨(髋部)、椎体、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踝部发生非创伤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求较好的措施降低和停止骨量丢失,建立新的骨组织(如果可能),终达到减少骨折的发生与复发率.一项临床试验的成败与否,与其统计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骨关节炎是一个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通常累及髋关节[1-2].髋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的生物力学原理是因轴向负荷增加导致软骨退变引起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虽然它已被广泛接受,但它对那些表面上有正常的骨结构和关节内压的年轻患者发生的骨关节炎则无满意的解释.依据近的临床经验,人们发现许多原发性关节炎的易患因素是以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形式表现的,并且用传统的诊断模式不易诊断[3-4].这就意味着在某一个形态有改变的髋关节,在髋关节活动的末期,将会发生近端股骨和髋臼边缘的异常接触,这将导致髋臼盂唇和/或相邻的髋臼软骨的损害.如果撞击综合征的潜在原因没有被明确,早期的软骨和盂唇的损害将会持续发展并终导致关节的退变[4].
-
近端股骨骨折病人的营养差异
根据解剖部位,髋骨骨折分为转子骨折和囊内骨折两种类型。骨折的发生与病人的骨骼发育和骨质结构有关,因此,病人的营养状况可以影响骨折的发生部位。已知,体质指数(BMI)是骨折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否与骨折发生的部位有关尚未研究。本文通过对老年髋骨骨折病人BMI评价,来分析营养状况与骨折部位发生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选择年龄65岁以上髋骨骨折病人119例,其中男28例,女91例。经术前X线拍片检查:转子骨折,男17例,女54例;囊内骨折,男11例,女37例。于术前、术后5d测量患者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及髂脊皮皱厚度及上臂围(MUAC)。术后第5d测量病人的体重作为术前体重,并通过测量胸切迹与中指尖的距离来计算病人的身高(身高=0.73间距+0.43)。根据身高、体重计算病人的BMI。根据BMI数值将病人分为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以及正常、超重或肥胖。用对数回归分析确定变量因素对骨折部位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根据BMI,31%的病人入院时营养不良,且11%是严重营养不良。老年近端股骨骨折病人的骨折部位与其营养状况有关。囊内骨折病人比转子骨折病人营养不良更明显(P<0.008),转子骨折病人有超重倾向。 (宋桂花刘海珍摘张明校)
-
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 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11例术后可下床行走,2例术后卧床.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肺炎和褥疮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24个月,平均8.7个月.结论 采用假体置换、DHS、Gamma钉或PFN手术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部分可恢复行走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