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WI在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性质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勇;张晖;高敏;辛迎曦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性质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2例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共226个病灶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检查.在226个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病灶的术后病理诊断中,良性结节47个,恶性结节179个.将所得全部病灶的影像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47个良性结节中DWI呈高信号者13个,等信号者32个,低信号者2个;179个恶性结节中DWI呈高信号者135个,等信号者36个,低信号者8个.取b值为0 s/mm2时,DWI扫描所得出的良性和恶性结节ADC值分别为(2.481±0.328)、(1.920±0.216)×10-3 mm2/s;取b值为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322±0.528)、(1.634±0.387)×10-3 mm2/s;取b值为5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972±0.479)、(1.496±0.272)×10-3 mm2/s;取b值为8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675±0.503)、(1.247±0.248)×10-3 mm2/s;取b值为10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528±0.310)、(1.229±0.106)×10-3 mm2/s;取b值为300、500和800 s/mm2时,良性和恶性结节DWI扫描所得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b值为0 s/mm2和1000 s/mm2时,良性和恶性结节DWI扫描所得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取b值为300、500和800 s/mm2时,应用DWI扫描所得出的ADC值可用于判断均质甲状腺微小结节的病变性质.

  •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类型的关系

    作者:徐传利;穆晓云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MCAS)程度与急性脑梗死(ACI)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MRA确诊的症状性M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CAS程度与ACI类型的关系。结果89例MCAS导致的ACI类型中,分水岭梗死(BZI)28例,皮层支供血区梗死(PI)39例,深穿支动脉梗死(PAI)31例,大面积梗死(LTI)16例;MCA轻/中度狭窄者中,BZI 7例、PI 16例、PAI 25例、LTI 1例;MCA重度狭窄/闭塞者中,BZI 21例、PI 23例、PAI 6例、LTI 15例;两组BZI、PAI、LTI比较,P均<0.05。结论 MCA重度狭窄/闭塞者以LTI、BZI多见,MCA轻/中度狭窄者以PAI多见。

  • 水通道蛋白在帕金森病患者不同脑区的MRI表现及其意义

    作者:吕水清;刘永海;王佳丽;徐凯;耿德勤;许唯唯;王敦敬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脑区的MRI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33例PD患者(PD组)的临床资料,并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技术测量不同脑区水通道蛋白表观扩散系数(Aquapori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QP-ADC)值;另外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3名作为对照组.应用Hoehn-Yahr改良分级对PD患者评级,然后比较轻度、中重度PD组与对照组不同脑区的AQP-ADC值,并对不同脑区的AQP-ADC值与Hoehn-Yahr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轻度PD患者红核、苍白球的AQP-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4±0.04) vs (0.21±0.04),(0.21±0.04) vs (0.16±0.04);均P<0.05],而中重度PD患者较轻度PD患者明显降低[分别为(0.21±0.02) vs(0.24±0.04),(0.18±0.03) vs (0.21±0.04);均P<0.05],中重度PD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黑质、壳核、丘脑的AQP-ADC值在各个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D组红核、苍白球AQP-ADC值与Hoehn-Yahr分级成显著负相关(r=-0.479和-0.395,P<0.05),而黑质、壳核、丘脑的AQP-ADC值与Hoehn-Yahr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QP-ADC值在轻度PD患者红核、苍白球部位增高,且在中重度PD患者中降低;而在黑质、壳核、丘脑部位却未见明显变化,提示AQP在不同脑区的表达变化可能与PD的病情和病理分期有关.

  •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不同脑区白质结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作者:张俊岩;王建安;徐斌;郭家羽;张薇

    目的 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以了解其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符合条件的19例GAD患者为GAD组,20例条件匹配的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DWI扫描,在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1000 s/mm2(b value of 1000 s/mm2)时,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化弥散系数(eADC)值,并进行两组比较.感兴趣区域包括双侧扣带回和双侧海马的白质.结果 GAD组右、左侧扣带回前部白质的ADC值(0.78±0.02,0.79±0.0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DC值(0.46±0.01,0.45±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被检查的脑区两组未见差异.结论 GAD患者在扣带回部位存在脑白质微结构的损害.

  • DWI与多层螺旋CT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裴松霞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软组织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DWI及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与多层螺旋CT良、恶性肿瘤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DWI四肢软组织肿瘤检出率为94.74%,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82.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及DWI对实质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时,前者对其骨化、皮质侵袭、软组织钙化等方面均可较好地显示,但无确定性,后者可对良、恶性肿瘤进行有效鉴别,可为临床后期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 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价值

    作者:陈萍;徐南飞;孔岳南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30例,于发病第3~7天行MRI弥散加权成像、T2WI、FLAIR序列扫描,记录各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的高信号病灶数量,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本次发病的责任病灶.结果:弥散加权威像序列显示病灶30个,均为责任灶,责任病灶显示率100%,显示特异性100%;T2WI序列扫描显示病灶105个,其中责任灶28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3.3%,显示的特异性为26.7%;FLAIR序列扫描显示病灶75个,其中责任灶29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6.7%,显示的特异性为38.7%.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急性期责任病灶敏感而特异.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李向丽;高炬;孙培祥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6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及分析.结果: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全部急性期患者中均显示出梗死灶,而T2WI只显示了46例患者且发病时间均>6 h.其梗死面积显示:在24 h内磁共振弥散成像大于T2WI.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较常规T2WI能更早地发现脑缺血的改变,为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可动态观察疗效.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饶德利;邱晓明;卢玢;王珍;朱燕莉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01-2015-01于我院进行脑脓肿、脑肿瘤坏死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脓肿10例,脑肿瘤坏死12例,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弥散加权检查.应用1.5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 000 s/mm2,b=0 s/mm2在脑脓肿脑炎期、包膜期及吸收期进行弥散信号测量,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并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比较.结果 常规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70%,DW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2%、90%;10例脑脓肿9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为0.335±0.098,12例脑肿瘤中11例坏死囊变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2.481±0.391.结论 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方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诊断,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 DWI 在诊断脑梗死超急性期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晓松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脑梗死超急性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5-04收治的66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时间点对其进行诊断,并与磁共振成像平扫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 =0.807);病灶部位在脑干、顶叶、小脑、额叶、枕叶的3组患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5,P =0.672);存在大面积脑梗死的3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 =0.898);在第1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患者脑部病灶18例,使用磁共振成像检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86,P =0.012);在第2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患者脑部病灶20例,使用磁共振成像检出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 =0.022);在第3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脑部病灶19例,使用磁共振成像检出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 =0.006)。结论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较 T2和 T2 FLAIR 等平扫技术更早发现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宏伟;赵俊娜;李舟;朱晓波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1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头颅核磁共振常规T1WI、T2WI序列与DWI序列的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1例脑梗死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后6h内,6例在T2WI序列上有长T2改变,48例DWI序列显示高信号,2者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8.01,P<0.01).结论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15例急性CO中毒伴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MRA研究

    作者:杨春光;王夏红;牛冬菊;葛晓霞;李青;王艳阳;白永杰;李瑞杰;姚远;孙世龙

    目的 评价MRI、MRA对急性CO中毒伴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CO中毒伴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颅MRI、MRA资料.结果 15例患者急性脑梗死病变部位:MRI为点状、片状异常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ADC为低信号;ADC值为(0.55±0.14)×10-3 mm2/s;病灶直径(8.62±9.27)mm.病灶部位:10例脑叶,7例基底节及侧脑室旁,2例小脑,2例苍白球,1例脑干.12例侧脑室前后角白质周围片状、云雾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11例双侧基底节及侧脑室旁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为陈旧性腔隙性梗死;7例脑萎缩.13例MRA表现:8例(61.53%)动脉狭窄,5例(38.46%)动脉管腔僵硬.结论 应用头颅MRI、MRA对急性CO中毒伴发急性脑梗死的早期临床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DWI联合MRS技术对颅内肿瘤定性及恶性程度分级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楠;赵洪增;郭东才;李志莉;侯艳娟;仲照希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在颅内肿瘤定性及恶性程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并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波谱分析技术检查.比较不同类型颅内肿瘤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不同类型颅内肿瘤与正常组织代谢物水平.结果 脑膜瘤、脑转移瘤及星形细胞瘤表观弥散系数值均显著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 .01) ;脑膜瘤、脑转移瘤及星形细胞瘤间的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Ⅰ级— Ⅱ级星形细胞瘤表观弥散系数值显著高于Ⅲ级— Ⅳ级星形细胞瘤(P<0 .01) ,且均显著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 .01).脑膜瘤、脑转移瘤及星形细胞瘤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胆碱化合物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 .05) ,含胆碱化合物/肌酸值高于正常组织(P<0 .05) ;星形细胞瘤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胆碱化合物值均显著高于脑膜瘤、脑转移瘤(P<0 .05) ;脑膜瘤的含胆碱化合物/肌酸值均显著高于脑转移瘤及星形细胞瘤(P<0 .05).Ⅰ级— Ⅱ级星形细胞瘤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含胆碱化合物值显著高于Ⅲ级— Ⅳ级星形细胞瘤(P<0 .05) ,且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 .05) ,含胆碱化合物/肌酸值显著低于Ⅲ级— Ⅳ级星形细胞瘤(P<0 .05) ,且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 .05).结论 联合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波谱分析技术可更好地反映患者脑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为颅内肿瘤定性及恶性程度分级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 MRI常规平扫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自青;张小安;赵鑫;樊国峰

    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占2/3,病死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明显增多,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对于宫颈癌患者尤其年轻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该研究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表现及价值,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献知;李建超;刘丙川;孙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浚县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DWI和常规MRI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DWI鉴定诊断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晚期慢性期,常规MRI检查鉴定诊断优于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WI病灶显示面积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晚期慢性期常规MRI检查病灶显示面积高于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DWI在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MRI检查,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灵辉;刘强;贺晓宁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C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早期CI患者,均行DWI、核磁共振成像(MRI).以临床结果为标准,统计对比两种方法诊断早期CI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78例疑似早期CI患者经病理证实确诊52例,DWI诊断出早期CI患者50例,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依次为76.92%、96.15%、89.74%;MRI诊断出早期CI患者40例,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依次为69.23%、76.92%、74.35%.DWI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有效提高早期CI患者临床诊断准确度,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DWI与SWI联合检查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岳甜甜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检查对AC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联合SW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独与联合检查对ACE合并CMBs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DWI联合SWI检查ACI合并CMBs阳性检出率高于DWI、SWI单独检查(42.86%比14.29%、42.86%比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联合SWI检查可提高ACI合并CMBs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对为ACI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 脑脓肿90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鹏;魏新亭;陈若琨;杨凤东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佳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临床表现不同的脑脓肿患者,脓肿大小从0.5 cm×0.5 cm到5 cm×5 cm不等;21例保守治疗,47例采用脓肿穿刺引流术,22例行脑脓肿手术切除术.结果:本组研究90例患者均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33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分别行单纯药物治疗,脓肿穿刺抽吸术,开颅手术切除术,治愈83例,6例好转,1例未愈.结论:MRI检查中T2加权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MRS可明确脑脓肿;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脑脓肿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 DWI联合SW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雪峰;陈文雅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WI、SWI检测,比较DWI、SWI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ACI合并CMBs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SWI、DWI联合检测ACI阳性检出率[100.00%(57/57)]高于单独检测(P<0.05);SWI、DWI联合检测ACI合并CMBs阳性检出率[38.60%(22/57)]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DWI联合SWI检查能提高ACI合并CMBs患者阳性检出率,对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DCE-MRI联合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涛;刘鸿圣;毛艳蕊;刘振清

    目的 探讨动态比较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DCE-MRI及DW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及单独诊断E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经病理诊断确诊为EC患者52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33例.DCE-MRI与DWI联合诊断EC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应用DCE-MRI或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与DWI联合诊断EC的特异度与单一应用DCE-MRI或DWI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可有效降低EC漏诊率.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商守宇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卵巢囊实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恶性组,卵巢良性肿瘤30例作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入院后行常规 MRI 平扫、增强扫描及 DWI 扫描,记录两组患者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以及指数表观弥散成像(eADC)。结果恶性组实 ADC 为(0.97±0.23)×10-3 mm2/ s,低于良性组;实 eADC 为(257.61±89.31)×10-3 mm2/ s,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WI 在诊断卵巢囊实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75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