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乳腺癌MRI弥散加权成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云辉;王艳萍;李淑明;许梅海;陈敏;刘玉涛;林丽娟;彭秀斌;任大宏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在不同b值下的DWI成像特点及其ADC值改变、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MRI DWI检查,其b值分别取为500s/mm2、800s/mm2、1000s/mm2,分别测定癌灶在不同b值下扫描后的ADC均值,分析其DWI信号特点,比较其ADC值的差异性,并与术后病理Ki-67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瘤灶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b值500s/mm2组(b-500组)与b值800s/mm2组(b-800组)、b-500组与b值1000s/mm2组(b-1000组)间ADC值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值<0.05);而b-800组与b-1000组的ADC均值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值>0.05)。b-500组、b-800组、b-1000组ADC均值分别为1.1416×10-3mm2/s、0.9258×10-3mm2/s、0.8668×10-3mm2/s。不同b值扫描后所测得瘤灶的三组ADC均值与Ki-67表达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不同b值下扫描所测得的ADC值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选择b值为800s/mm2时扫描较为合理。当ADC值低于0.9258×10-3mm2/s时提示早期乳腺癌的可能。早期乳腺癌的ADC值与Ki-67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的评价

    作者:宋黎涛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组74例,未纤维化组28例)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平扫及DWI检查,设置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测定并比较不同b值时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及不同炎症活动度的ADC值。结果 b值为100和200s/mm2时,各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400、600和800s/mm2时,肝纤维化组ADC值显著低于未纤维化组(P<0.05);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肝纤维化组S3及S4期ADC值显著低于S0及S1期(P<0.05);b值为100、200和400s/mm2时,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s/mm2时,肝炎炎症活动度组G4级ADC值显著低于G1级(P<0.01),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DWI在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坏死程度均密切相关,b值为800s/mm2时效果佳。

  • 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缉胜;郭泽波;黄柳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32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在其介入治疗前和介入治疗后7天对其进行常规平扫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的ADC值。结果治疗前患者的肿瘤体积为(204.93±122.89)cm3,治疗后下降到(145.37±117.26)cm3,治疗后的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b值为50、100时其治疗前后的ADC值没有显著差异,而当b值为300、500、700时治疗前后的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反映肿瘤形态的微小变化,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血管密度等病理变化情况,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

    作者:侯毅斌;王忠富;戴志京;陈国硕;陈志军;邱丛坤;汤日杰

    目的:研究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癌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时间点对患者行常规平扫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测定并比较在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肿瘤区域的平均ADC值。结果肝癌病灶位置呈中高信号或者高信号,治疗结束一周之后,T2WI上病灶区域的内有点状或者片状低信号,DWI上以低信号为主。治疗前后的肿瘤组织体积分别为(203.92±121.88)cm3和(146.38±118.29)cm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P<0.05。b=1000s/mm2和1300s/mm2的时候,图像质量较差,无法测量得到准确地ADC值。b=50s/mm2和100s/mm2时,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300s/mm2、500s/mm2和700s/mm2时,平均ADC值随着b值得升高而升高,且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对肿瘤形态的微观变化进行有效的反映,选择合适的扩散敏感梯度值选择能够获得较好的信号对比度,可以通过对细胞密度、肿瘤血管密度等的变化情况反映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童远和;倪晓雷;王敏;肖友平;廖江;陈韵彬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单纯放疗宫颈癌初诊患者,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分别进行1.5T磁共振常规系列及DW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宫颈癌原发灶ADC值,分析差异性以及与肿瘤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前、20GY及结束时ADC值分别为(0.93±0.14)×10-3、(1.25±0.17)×10-3s及(1.55±0.13)×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外照射前与20GY的ADC值差值(R值)为(0.33±0.16)×10-3mm2/s。外照射前后肿瘤退缩率为(0.86±0.11)。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各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均无相关性(P值>0.05),R值与肿瘤退缩率有正相关性(r=0.423,P=0.035)。结论宫颈癌原发灶ADC值放疗后升高;放疗后ADC值的早期变化与肿瘤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潜在性功能影像学指标。

  • DWI及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彭艳霞;蔡宏民;崔春艳;郑小丽;伍尧泮;李立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 (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疾病患者中1 15个乳腺良恶性病灶,评价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强化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SER、slope 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R、slope及ADC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3、0.91.以大约登指数为佳诊断切点值,则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84%、9 1%;特异性分别为82%、65%、80%.结论 DCE-MRI及DWI对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DWI的诊断效能稍高于定量动态增强MR.

  • 常规MRI联合DWI对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易建玮;吴荣兴;康强;文新年;林晓强;韦素冬;闭芬艳

    目的 研究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sHCC患者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4组,患者均行腹部常规MRI和DWI.并对不同组别患者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小肝癌患者中,T1W1稍低/低信号、等信号、稍高/高信号分别为2 7例、4例、3例;T2WI除1例等信号外,3 3例均为稍高/高信号;血供方面,多血供与少血供分别为2 8例与6例;延迟期与临近肝实质信号比较,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例数分别为4例、10例、20例;23例伴有包膜形成;DWI31例高信号,3例等信号;高分化组、高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中低分化组瘤灶的ADC值分别为(1.79±0.31)×10-3、(1.89±0.68)×10-3、(1.82±0.52)×10-3、(1.70±0.19)×10-3.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3,P=0.608);常规MRI联合DWI的AUC (0.902)高于常规MRI(0.800);结论 MRI联合DWI对早期sHCC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不典型sHCC.

  • 表面弥散系数在脑梗死演变进程中的价值

    作者:王丽红;冯景丽;陈清威;郝玉喜

    目的 探讨表面弥散系数在脑梗死演变进程中的一陆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脑梗死患者125次DWI,观察病变DWI信号强度、T2 WI信号强度和ADC值变化规律.结果 脑梗死进程中DWI信号强度变化和ADC值变化具有两个时相.结论 表面弥散系数的变化是判定脑梗死发生后脑细胞坏死情况的可靠依据.

  •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巍;苏丹柯;刘丽东

    鼻因癌由于其特殊的生长部位,常规MRI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RI新技术一定程度地弥补了此缺陷,本文就MRI新技术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成像原理及其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脑梗死患者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演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水生;谭盛;潘梦秋;王展航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相应水肿期丁苯酞软胶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 DWI 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 h)、急性期(6~24 h)、坏死期(24~48 h)、软化期(48 h ~3 W)ADC 值变化,筛选出58例服用丁苯酞软胶囊患者,分为<48 h 组(30例)、>48 h 组(28例),进行 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结果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性期、坏死期及软化期病灶侧 ADC 均值分别为0.524±0.080,0.401±0.081,0.369±0.084、0.524±0.100,坏死期与其它期比较,ADC 值均明显下降(P <0.001)。同时,<48 h、>48 h 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评分〔4.97±2.414 vs.8.46±3.061〕较治疗前(10.50±3.684 vs.11.32±1.375〕明显降低(P <0.001〕,治疗2周后<48 h 组 NIHSS 评分较>48 h 组明显改善(P <0.001)。结论 ADC 可反映脑梗死细胞毒性水肿向血管源性水肿的演变过程,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48 h 之内治疗效果优于48 h 后。

  • 影像学损害与血流灌注不匹配脑梗死患者发病6~24 h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徐炳东;吴正懂;麦鸿成;关敏;乔宏宇;徐安定;张玉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不匹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在发病6~24 h行颅内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发病24 h内入院,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为颅内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ACI患者,且有脑缺血DWI/ASL明显不匹配[(ASL-DWI)/ASL≥20%].按入组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非手术组行积极内科治疗;手术组在积极内科治疗基础上在发病6~24 h行颅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发病72 h时颅内出血情况.结果 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手术组15例,非手术组9例.发病3个月手术组mRS为1.0(1.0,2.0)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mRS 4.0(1.5,4.0)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3,P=0.041).手术组预后良好(mRS≤2)患者(12例)数量明显多于非手术组(3例).发病72 h时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发生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颅内大血管闭塞ACI患者发病6~24 h有DWI/ASL不匹配时行血管内治疗可明显改善3个月的临床预后,可能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类型的临床分析

    作者:经屏;张临洪;徐武平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MR影像上脑梗死类型特点及分布,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50%患者(均不伴有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具有≥1个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上梗死灶的特点,对脑梗死类型进行分类分析. 结果 71例入选患者DSA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6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MRI-DWI影像显示以皮质下梗死为主,其中以深穿支区域梗死和内分水岭区梗死常见,分别为31例(43.7%)和30例(42.3%),外分水岭区梗死26例(36.6%),其中前分水岭梗死9例,后分水岭区梗死17例;其次为表浅穿支梗死14例(19.7%),散发皮质小梗死10例(14.1%),流域性梗死2例(2.8%).同一患者往往多种梗死类型并存.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以表现为多种脑梗死类型,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应根据不同的病理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 DW、T2W EPI序列在诊断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作者:徐运军;刘斯润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 EPI、T2W FSE和常规T1W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梗死的病人.测量感兴趣区(ROI)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及T2W信号强度值,由此计算相对ADC(rADC)、T2W EPI和FSE T2W相对信号强度比(rSIR).结果:(1)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病灶都表现出ADC的降低;(2)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上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而急性非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和FSE T2W上表现正常或稍高信号;(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脑梗死都表现出DWI的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发病4 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表现为DWI的高信号,而发病6~48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D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4)出血性脑梗死中病灶处ADC的降低会比非出血性脑梗死持续得更久.结论:结合三向同性DWI和T2W EPI MR成像能够比常规MRI更准确地检测和鉴别出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彩霞;陈羽;邱模良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8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DWI和ADC图像表现进行分析,测量病灶区ADC值,对两组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例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中央带腺体,在D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35±0.35)×10-3 mm2/s.34例前列腺癌中,16例病灶局限在外周带,8例发生在中央带,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9±0.25)×10-3 mm2/s.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 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特别是ADC值定量分析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胼胝体梗死的诊疗体会

    作者:马颖

    随着头MRI特别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胼胝体梗死被诊断.因该部位血液供应丰富,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大多数患者恢复较好.本文搜集了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的14例胼胝体梗死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谭小月;罗柏宁

    1 引言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脑卒中的0.5%[1].及时、恰当的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由于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并缺乏特异性,因此,治疗前的影像学诊断尤为重要.

  • 基于磁共振的心源性脑栓塞选择性溶栓治疗分析

    作者:骆焕洪;宋兴旺;由行;黄艺洪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在头颅磁共振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查后选择性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48例脑栓塞病人分为常规溶栓对照组(24例)和选择性溶栓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经磁共振T1、T2、DWI及SWI排查后选择给予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脑出血转化率.结果 选择性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溶栓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转换发生率少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 以头颅磁共振T1、T2、DWI及SWI检测为基础的选择性溶栓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溶栓治疗中脑出血性转换发生率,疗效满意.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椎良恶性骨折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莫旭林

    脊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率较高,早期明确骨折病因及其程度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技术能反映脊柱中的水分子扩散异向性的改变,从而显示脊椎的细微病理生理变化[1],为鉴别脊椎良恶性骨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1~4].本文就DWI的基本原理、脊椎良恶性骨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概述如下.

  • DWI和MR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吉家伟;吴钟林;刘辉

    目的 探讨DWI和MR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均行DWI和MRA检查.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中,急性期CT扫描不同程度低密度23例,阳性率为28.75%;常规%WI扫描高信号者56例,阳性率为70.00%;而DWI扫描均为不同程度高信号,阳性率为100%.MRA显示有54例急性脑梗死靶血管的闭塞和狭窄.结论 DWI结合MRA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检出率以及提供靶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帮助.

  • 术前标准b值DWI信号及ADC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分型的关系

    作者:庞伟明;覃孟怡;杨亚池

    目的 探讨术前标准b值DWI信号及ADC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10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DWI信号与测量所得ADC值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7例脑膜瘤患者终确诊良性98例(91.59%),恶性9例(8.41%);主要亚型包括纤维型40例(37.38%),上皮型33例(30.84%),过渡型14例(13.08%),血管瘤型8例(7.48%),微囊型3例(2.80%),非典型9例(8.41%);良恶性患者的DWI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亚型DWI信号强度平均秩次为微囊型>纤维型>上皮型>过度型=血管瘤型>非典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脑膜瘤的ADCmin、ADCmax、ADCavg值均高于恶性脑膜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亚型中,血管瘤型的ADCmin、ADCmax、ADCavg值均显著大于其他亚型,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标准b值DWI信号与ADC值无法对脑膜瘤病理分级做出有效区分,但DWI信号联合ADC值仍可对部分特殊脑膜瘤亚型做出区分.

275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