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蔡路

    甲状腺肿块尤其是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笔者回顾自1995年以来36例甲状腺肿块的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 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致膈神经麻痹一例教训

    作者:张源;柳江太

    1病例资料男,45岁,体重100 kg.因甲状腺腺瘤入院手术.查体见体态肥胖,颈部较短,右侧甲状腺中下极有4 cm×3 cm×3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度良好.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择期手术.手术采用2%利多卡因加入布比卡因及少量肾上腺素复合液5 ml行双侧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约5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减弱,大汗淋漓,窒息感明显,潮气量320 ml,呼吸12/min,脉搏氧分压84%.

  • 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吉斌;戴晴;Laurence Needleman;Barry B.Goldberg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有效而微创的技术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临床上,射频消融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肝癌、肾癌、骨瘤、毒性甲状腺腺瘤,以及肝、脑、腹膜后的各种转移瘤,但以治疗肝肿瘤为引人注目.目前,大多数射频消融仍集中在治疗肝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上.一、研究背景射频在人体的初研究始于1891年,德国学者d'Arsonval[1]发现射频波通过活体生物组织时,并未引起神经肌肉兴奋,而是使组织温度升高.这一发现导致了20世纪初叶外科Bovie手术电刀的发明[2].该装置由一个产生射频电流的交流电发生器、一个小的刀样电极和一个地线板组成,它被用来在术中切割组织和止血.

  • 利用彩超鉴别诊断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观察

    作者:刘华俭;杨银广;黄祯

    目的 分析彩超下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声像图特征,探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彩超诊断及鉴别要点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98例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者甲状腺内均可见结节,其中腺瘤结节以单发为主占87.9%(58/66),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以多发为主占81.3%(26/32),结节边缘晕环及结节周围组织回声有明显差别.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根据2者的病理基础不同,构成了超声图像的特征,有助2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甲状腺腺瘤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侯婷婷;韩辉;夏燕妮;黄春艳

    目的 了解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的符合情况,评价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所描述的甲状腺边界、形态、组织内部回声、血流等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为95%,甲状腺腺瘤具有典型的实性占位、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包膜光滑等声像学特征.结论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 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程素华

    甲状腺腺瘤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临床治疗甲状腺腺瘤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手术切除,一般行患侧甲状腺大部或全部切除,主要是防止腺瘤发生恶变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我科对手术切除甲状腺腺瘤患者采取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甲状腺腺瘤116例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肖应华

    甲状腺腺瘤是颈部常见的肿瘤,良性多见,恶性较少,少数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其有癌变的危险以及肿瘤增大后压迫气管,故主张尽早切除.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1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甲状腺腺瘤396例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黄家枞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6例,女392例,男4例,年龄19~62岁,平均32.6岁.本组均以颈前肿物为主诉,病史6个月~30年.1侧腺叶肿块389例,2侧腺叶肿块7例,肿块大小3cm×2cm×2cm~7.5cm×5cm×4cm,质中,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运动.甲状腺B超提示混合性肿块315例,囊性包块81例,包膜完整,X线提示气管偏位73例.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张秀芳;李瑞燕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及视觉模拟评分( VAS)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及者SBP、DBP、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当天早晨两组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手术中,研究组SBP、DBP及HR与入院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SBP、DBP 及HR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后12h、24h及48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自由臂三维超声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红梅;潘砚章;高鹏飞

    目的:探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对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方法对16例患者的20个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结节进行了三维图像重建。结果甲状腺囊腺瘤囊性变的液性区内表面形态均可立体显示。结论自由臂三维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的成像是可行的,可提供二维超声图像不能提供的形态学信息。

  • 对54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实施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 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

    作者:罗榜柱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手术出血量(36.61±10.38)m l显著少于对照组(70.64±11.52)m l(P<0.05);术后并发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大提高.

  • 甲状腺手术后的护理探讨

    作者:洪秀兰

    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甲状腺疾病基本的手术之一,由于甲状腺的解剖部位特殊,在甲状腺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相当重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2004年3月-2007年3月,我院共实施甲状腺手术107例,通过严谨与精心的护理,治疗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巨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经验

    作者:刘喜民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的地方病之一,良性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常可遇到.我科1999 ~ 2011 年共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2558 例,其中重量在500g ( 肿块直径8cm ) 以上的巨大甲状腺肿28 例,占1.80%.巨大甲状腺肿上极可至下颌角,向下伸延至胸骨后, 两侧叶达胸锁乳突肌后缘,同时基底部和邻近组织器官有粘连.由于甲状腺体积极大,有的直径可达15cm 以上, 使颈部大血管和甲状腺的主要血管在解剖位置上发生变异, 气管推压移压位或管腔变窄, 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 有时出血过多或损伤甲状腺周围主要组织器官而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巨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充分准备,术中谨慎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自制负压吸引器在甲状腺腺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月婵;欧春红;谢敏仪

    目的分析自制负压吸引器在甲状腺腺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腺瘤行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术毕伤口处放置自制负压吸引器,对照组术毕伤口放置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观察对比两组的引流情况,包括24h液体引流量、平均留置时间、伤口的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在24h引流量及平均置管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在切口感染率方面差异显著, P<0.05。结论自制负压引流器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患者活动时方便携带,并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且不增加24h引流量及平均置管时间,优点诸多。

  • 30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体会和探讨

    作者:吴俊彪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与手术术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随机选取的30例甲状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1例术中发现误切甲状旁腺,予以种植;1例出现喉返神经挫伤,经治疗,3个月后好转;1例多发性甲状腺腺瘤者,术后2年发现甲状腺新发腺瘤。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和评估、选择合理的术式、精心的手术操作、术后的护理和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74例甲状腺腺瘤摘除术与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苗乃棣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发现后一般均须手术治疗.本文将对甲状腺腺瘤两种不同术式疗效加以比较.

  •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可行性探讨

    作者:刘罗薇;冯玲;王毅;刘小军;李丽霞;王伶莉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的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和企业管理中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的概念,大胆尝试以护理为主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cical nursing pathway)服务计划,将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医院的急救护理、手术护理,其结果发现这种方式既可以缩短住院天数、节约护理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

    作者:孙爱华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超声鉴别诊断

    作者:张秀莲

    目的:通过对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与5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超声检查内部回声、边缘及回声晕环、结节直径、结节周边收缩期血流大流速、舒张期低流速、阻力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结节性甲状腺与甲状腺腺瘤两组患者结节直径、内部回声、结节内部Vmax、Vmin、RI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腺瘤组边缘境界清楚、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Vmax、Vmin、RI均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具有各自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超声成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 以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为首发表现的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1例

    作者:王卫东;陈京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因反复发作性肢体麻痹3个月,加重3d于2001年6月5日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麻痹,30min后缓解,以后反复发作10余次,发作30min~2h不等,发作时查血K+3.2mmo1/L,间歇性血钾正常,给予口服KCI等药的治疗,效果可,3d前患者感上述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病史,查体T36.8℃,P110次/min,R22次/min,BP120/75mmHg,神志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甲状腺触及一肿块,呈椭圆形,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大小约2cm×3cm,双肺(-),心律齐,心率11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手指微震颤,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血K+3.2mmol/L,Na+140mmoL/L,Cl-105mmol/L,CO2-CP26.0mmol/L,24h尿钾20.2mmol/L,FT3 11.2pmol/L(正常值3.5~8.5pmol/L),FT4 26.8pmol/L(正常值8.5~18.0pmol/L),TSH0.2μIU/mL(正常值0.3~4.5μIU/mL),做卧位试验PRA0.42ng@mL-1@-1(参考值0.43±0.3ng@mL-1@h-1),AⅡ50.61pg/mL(参考值40.2±12.0pg/mL)ALD112.9pg/mL(参考值59.5~173.9pg/mL),甲状腺B超示左侧甲状腺腺瘤,ECT示左侧甲状腺肿块,放射性密度较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增高,甲状腺细胞学穿刺示甲状腺滤泡样上皮细胞大小一致,形态规则,染色质均匀,见少量淋巴细胞,后诊断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合并低钾型麻痹,给予PTU,心得安,补达秀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出院,低钾麻痹现象消失.

810 条记录 12/41 页 « 12...9101112131415...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