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膈神经移位代肌皮神经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建兵;阚世廉;刘巨荣;宫可同;鲁毅军

    臂丛神经上干或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治疗中,屈肘功能的恢复往往放在首位,而采取膈神经代肌皮神经以恢复屈肘功能是较常用的方法.自1986年9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膈神经移位代肌皮神经治疗臂丛撕脱伤42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膈神经 臂丛撕脱伤
  • 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颈椎退变致顽固性呃逆病例报道

    作者:刘雨亮;何玉芹;魏开斌

    呃逆是膈肌痉挛的俗称,临床比较常见.它是病理性呼吸反射,由于突然吸气时膈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声门突然关闭,以及呼气性肋间肌抑制,致使肺内充气量减少,气道内气体上冲,从而产生打嗝的声音.顽固性呃逆以持续时间在24h以上、发作频繁、症状典型、常规治疗无效果为特点.迷走神经、膈神经和T6 ~12胸段交感神经为呃逆反射的传人支,C3 ~5颈髓水平为反射中枢,膈神经为传出支.当呃逆中枢受到刺激,膈肌即反射性发生阵发性挛缩[1].颈椎病所致的呃逆较少,而颈椎前路减压术(ACDF)术后颈椎退变导致顽固性呃逆未见报道,为了探讨ACDF术后颈椎退变致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 顽固性呃逆的综合治疗

    作者:李振国;赵小静;韩志新

    呃逆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其神经反射中枢在延髓,传导径路为胃黏膜刺激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到延髓呼吸中枢,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到达隔神经,使膈肌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到咽喉神经产生喉头痉挛,即呃逆.顽固性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隔,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若呃逆持续48小时以上则诊断顽固性呃逆.

  •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高位颈髓损伤膈肌功能的评定

    作者:章允志;周许辉;滕红林;刘海燕;诸葛林敏;谭军;贾连顺

    目的:评定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膈肌功能状态及呼吸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MagⅠ型磁刺激仪对12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经颅及颈部刺激,于腋前线第8肋骨插入同心圆针电极达膈肌,记录MEP,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膈肌MEP的变化与呼吸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以1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12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受伤后各时间段的膈肌MEP皮层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损伤早期经颈刺激MEP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后期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延长.结论:脊髓损伤早期,皮层潜伏期较正常显著延长提示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出现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大;损伤后期经颈刺激膈肌MEP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患者只能长期依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作为安装膈肌起搏器的可靠依据.

  • 改良法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志强;张少成;贾金鹏;马玉海

    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方法,其中隔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有效的方法之一,据文献报道有效率达84.62%[1,2].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将锁骨后松解,打通肋锁间隙,将移植神经通过该间隙桥接,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通过改良,简化了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调神法"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作者:李菊莲

    呃逆,古称"哕",又称"咳呃",由多种因素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痉挛而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顽固性呃逆患者无论有无器质性病变,多伴有情志方面的改变,或在发病之初有精神刺激因素,或在疾病过程中长期抑郁不舒,或烦躁易怒,故在治疗时配合以调理神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辨病辨证治疗顽固性呃逆

    作者:方震宇;郎伯旭;金城钟

    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是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膈肌痉挛,历来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临床报道屡见不鲜.笔者自临证以来,曾收治数百例,发觉有许多病例单用常规取穴收效甚微,而辨病辨证针对病因治疗,则可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天鼎穴治疗呃逆68例

    作者:李澎

    中风病及其它原因导致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呃逆,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而中风急性期合并呃逆又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信号,因此,积极治疗呃逆至关重要.笔者以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针刺治疗膈神经综合征48例

    作者:王鹏;刘伦

    膈神经综合征是由于颈椎病影响膈神经产生的症状,其临床特点是心前区疼痛或胸闷气短、胸部压迫感.近3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膈神经综合征48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针刀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

    作者:林永青;王秀丽

    目的:针刀松解顽固性呃逆患者的脊柱带区有关病变的软组织,消除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因素,使受牵拉卡压的迷走神经、膈神经、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中医杂症之呃有因于气逆,有因于寒,有因于热,有因于食滞,有因于气滞,实者多气疾火郁,虚者脾肾阳虚与胃阴不足;虽然病在胸膈,却病及心、肝、脾、胃、肾等诸脏腑;而病变软组织对支配上述脏腑的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交感神经)的牵拉卡压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选择32例适宜针刀治疗的呃逆患者,针刀松解其神经易牵拉卡压的部位,观察、统计、随访.具体方法:① 针刀松解双侧茎突前缘(翳风,迷走神经易牵拉卡压部位),②针刀松解双侧颈3、4、5横突后结节(扶突、天鼎,膈神经易牵拉卡压部位),③针刀松解胸1~12棘突间韧带及双侧椎间孔外口(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交感神经易牵拉卡压部位),④针刀松解腰1、2、3横突尖及双侧椎间孔外口.根据病情轻重选取松解部位,每周1~2次,4周为1个疗程,1~3疗程评定效果.结果:一疗程治愈27例,随访一年无复发占84.4%,显效2例占6.3%,有效1例占3%,无效2例占6.3%.结论:针刀治疗,效果显著,说明,病变软组织对支配脏腑的神经的牵拉卡压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是呃逆的基本病因.这一机制是比较科学的,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大鼠膈神经移位迷走神经支配心脏的实验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双;张世民;李继峰;王栋;俞光荣

    目的:为大鼠膈神经移位迷走神经支配心脏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双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测量膈神经分支直径、长度,迷走神经各段的直径、长度及其与膈神经起始端的距离.结果:(1)大鼠膈神经分支有胸骨支、前外侧支、后支,迷走神经分支有咽支、喉前神经、返神经、心支和胸腹腔支.(2)大鼠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直径为(0.22±0.04)mm,其与迷走神经咽支、喉前神经、左侧返神经、右侧返神经、心支、锁骨上水平部的距离分别是(8.46±0.06)mm、(35.98±0.06)mm、(25.66±0.04)mm、(22.88 ±0.06)mm、(42.06±0.04)mm、(2.46±0.82)mm.结论:迷走神经锁骨上水平发出的主干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较接近,可以与膈神经直接缝合.

  • 大鼠副神经及其分支与膈神经主干毗邻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周许辉;张咏;严望军;袁文;贾连顺;陈雄生;史建刚

    目的:了解大鼠副神经及其分支与膈神经主干相邻关系,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双侧副神经及其分支.用精确度为0.001 mm游标卡尺测量副神经各段的直径、长度以及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结果:副神经出颈静脉孔后(4.191±0.135)mm即分出胸锁乳突肌支,该支长(5.657±0.283)mm,直径(0.221±0.039)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0.041±3.181)mm;副神经锁骨上段两斜方肌支之间主干直径为(0.274±0.032)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5.154±0.782)mm;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的直径为(0.216±0.027)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416±0.216)mm.另外测量大鼠膈神经主干起始段直径为(0.208±0.016)mm.结论: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的直径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直径较接近,且可直接缝接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的呼吸功能.

  • 膈神经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辉;杨建华;杜昆峰;付婷婷;胡威利;马建军

    目的:为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托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查阅与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托伤相关的解剖与临床文献资料,分析其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提供膈神经在颈部、胸腔内和膈肌内的走行、位置、毗邻及分支分布资料.结论:膈神经移位是用来治疗臂丛根性撕托伤的主要动力神经;臂丛探索仍是诊断臂丛损伤的全标准.

  • 膈神经封闭治疗脑出血后继发顽固性呃逆

    作者:刘迎梅;季娣;丁学兵;王涛;巩延丽;唐文巧

    我院自1996年至今采用膈神经封闭治疗脑出血后顽固性呃逆17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 胸腔镜取膈神经行臂丛神经移位的手术配合

    作者:陈慧珍;桑家珍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已被运用于手外科领域,这是二十世纪末显微创伤外科的发展.胸腔镜手术是将带有摄像机的胸腔镜插入胸外与监视器相连,手术在监视器下进行.以往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多采用非开胸手术取同侧颈部膈神经进行移位,但切取的膈神经长仅5厘米左右[1],而通过开胸手术切取的膈神经虽然长度和经胸腔镜取膈神经的长度一样,都可达20厘米左右,但手术创伤大,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通过胸腔镜取膈神经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臂从神经损伤的重建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就我院开展的10例有关配合资料提供如下.

  • 肌电图定位膈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海燕;刘云峰;王立峰

    呃逆是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继而出现的突然的声门关闭,伴发一种特殊的怪声[1].顽固性呃逆目前临床和相关研究一般定义为发作时间超过48h的呃逆统称为顽固性呃逆.脑卒中后并发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较为顽固,影响患者进食、呼吸、休息、体力和心肺功能,病程早期出现者还可引发或加重颅内压增高.临床上治疗呃逆手段很多,非药物疗法包括干扰正常呼吸法、刺激迷走神经法、针灸足三里、夹脊穴等多种,药物疗法更是多样,目前所见报道不下几十种相关药物,包括肌松药、镇静剂、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局麻药等.

  • 前上纵隔巨大肿瘤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唱宽;毛志刚;关国印

    患者男,21岁,因“右手麻木伴第4、5指活动受限4个月”于2014年4月21日收入解放军第463医院。入院胸片提示“中纵隔明显增宽,考虑纵隔内占位”,胸部CT、胸部增强 CT、胸部 CTA,提示“前上纵隔占位,恶性胸腺瘤可能性大”(图1)。为求进一步诊治,以“前上纵膈占位(侵袭性胸腺瘤可能性大)”转入该院心胸外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睑无下垂,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律齐,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进一步完善上腔静脉系统 CT 重建提示“左侧可见左上腔静脉,右侧上腔静脉被肿块包绕,局部狭窄,右上腔静脉内及左侧永存左上腔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充盈缺损”(图2);头颅 CT、上腹部 C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提示“上腔静脉内径6.5 mm,内血流信号充盈欠佳,冠状静脉窦宽21 mm ,右房大,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肺功能:基本正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1.81 ng/ml、癌胚抗原0.73 ng/ml、糖类抗原测定(CA19-9)2.46 U/ml”。术前 CT 引导下行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提示“送检组织主由增生的纤维及梭形细胞构成,考虑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前诊断为:(1)前上纵隔占位;(2)永存左上腔静脉;(3)右手环、小指腱鞘炎。2014年5月8日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胸骨正中切口,探查见:前上纵隔有一约12 cm×11 cm×7 cm 的半球型肿物,与相邻两侧胸膜尤其右侧胸膜、主动脉及上腔前方心包紧密粘连,与右肺门根部前方脏层胸膜粘连,病灶围绕上腔静脉形成压迫、紧密粘连;右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受压;后方侵入气管前方间隙,右侧膈神经完全被包绕于病灶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汇入冠状静脉窦,左右上腔静脉间无交通。分离肿瘤前缘至两侧外缘,切断瘤体滋养血管。自瘤体下方分离肿瘤下缘、左侧缘、右侧缘,紧邻瘤体切除紧密粘连的左右胸膜及心包。右侧膈神经包裹于肿瘤壁内,无法保留该神经,予以切除。再分离瘤体上缘并向下方分离后部。分离包绕上腔静脉部分瘤体。分离右肺上静脉前方,去除该处淋巴结。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提示“前上纵隔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纵隔内3A 组淋巴结内见瘤组织”。手术效果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 CT“前上纵隔肿物切除彻底,腔静脉通畅(图3)”。

  • 针刺、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

    作者:邢政;邢丹智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1].临床上以呃逆连连,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主控制为主要表现特点.呃逆频繁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工作,使患者产生烦燥不安、情绪不稳、易怒等不良反应[2].中医上把呃逆持续3天以上,通过药物及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称为顽固性呃逆[3].在学习有关资料[4]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采用针刺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 双侧颈4穿刺阻滞膈神经预防腹腔镜手术后肩背痛

    作者:徐金泉;杜光生;王云华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据国外报道腹腔镜手术后约有35%~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肩背痛(Shoulder-Tip Pain,STP),其产生机制可能与气腹延展腹膜或横膈的刺激有关.国内对腹腔镜手术后STP的防治报道甚少,本文旨在探索0.25%罗哌卡因行双侧颈4穿刺阻滞膈神经以预防腹腔镜术后STP及为进一步阐明STP产生机制提供临床参考.

  • 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刘琴湘;张耀芝;许春雷;李泉;龚建平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膈神经,第4颈椎椎间孔3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持续48 h顽固性呃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n=40),B组:膈神经阻滞(n=40),C组:第4颈椎椎间孔阻滞(n=40),3组病例全部采用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合剂10 ml,于注药后10 min按优、良、好转、无效四级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优良率90%,膈神经阻滞优良率80%,第4颈椎椎间孔阻滞优良率75%,总有效率A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神经阻滞方法均能完全有效地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降低膈神经的应激性,中断和减轻呃逆发作.星状神经节阻滞安全可靠,效果更优良.

219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