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防肠癌,45岁后每5年~10年做1次检查
蔡三军教授忠告:少食含高胆固醇的红肉,多吃水果多运动,生活方式的改良是预防大肠癌的不二法门.蔡三军教授建议:一般人群45岁后平均每5年~10年进行1次筛查;有肠腺瘤的高危人群,40岁后平均每3年~5年接受1次筛查.上海的大肠癌发病率在上世纪70年代在常见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位,上世纪80年代上升至第四位,目前已位居第三位.
-
先天性回肠腺肌瘤并肠套叠1例报告
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回肠腺瘤并肠套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性,3个月,腹痛、腹胀、呕吐伴停止排便排气2d入院.查体:患儿精神萎靡,腹部膨隆,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拟诊肠套叠.手术见回肠下段套入盲肠,松解后见回肠有一直径1.8cm的包块,质韧.切除送病理,质检:在回肠肌壁间一结节样肿物,体积1.3cm×1cm×1cm,切面灰白,质韧,边界尚清.镜检:肿瘤由平滑肌和肠腺构成,两种成分交错出现.病理诊断:回肠末段腺肌瘤.
-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在胆酸诱导Apcmin/+小鼠肠腺瘤癌变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胆酸对A pcmin/小鼠肠道腺瘤癌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Apcmin/+小鼠分为对照组和胆酸组,每组10只.对照组常规饮食,胆酸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添加0.4%胆酸.给药12周后处死,观察两组肠道肿瘤数目、大小和分布情况.HE染色评价肠道肿瘤病理类型,Ki-67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肿瘤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炎性细胞因子IL-1p、IL-6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胆酸对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通路的激活情况.蛋白质印迹法进一步验证胆酸刺激对IL-6/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胆酸可显著增加Apcmin/+小鼠肠道腺瘤数量[(22.80±0.93)个比(33.40±1.17)个]和Ki-67阳性细胞率[(31.60±2.14)%比(71.20±3.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1、10.31,P均<0.01).胆酸组HE染色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9±1.03比1.09±0.11,2.27±0.19比0.99±0.09,14.70±2.29比1.1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6.11、5.92,P均<0.01).在小鼠肠道组织中胆酸可明显上调IL-6和磷酸化的STAT3 (Tyr705)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胆酸刺激永生化结肠上皮细胞系(IMCE)组磷酸化的STAT3 (Tyr705)表达水平约是对照组的5倍(5 517.00±81.50比863.50±9.13),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约是对照组的7倍(11 165.00±78.53比2 443.00±45.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4、95.91,P均<0.01).结论 胆酸可通过诱导肠道低度炎性反应激活IL-6/STAT3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从而诱导Apcmin/+小鼠肠腺瘤癌变.
-
小肠腺癌和腺瘤中P16蛋白的表达
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缺失或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可引起基因转录和翻译功能异常,细胞恶性增殖,终导致肿瘤发生.我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小肠腺癌组织、3例小肠腺瘤组织、14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在人小肠腺癌和小肠腺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小肠癌的关系.
-
回肠腺瘤致肠套叠一例报道
患者:女性,41岁.以"右下腹痛3天"入院.病初腹痛呈阵发性发作,为绞痛.随后发作次数频繁,每次持续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缩短,渐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泻、恶心、呕吐,排血水样便1次.体检:痛苦貌,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膨隆,无明显肠型.
-
Ang-2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2,Ang-2)在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62例大肠癌和30例肠腺瘤手术标本中Ang-2、CD-34和ki67蛋白表达量,同时以16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Ang-2、ki67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和肠腺瘤组织中均有高表达,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表达量少;肠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肠腺瘤样组织,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肠癌Ang-2与MVD和ki67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肠癌和肠腺瘤组织中过多表达Ang-2与肿瘤血管和肿瘤生长密切相关,Ang-2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及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回肠血管瘤致肠套叠1例
病例,女性,21岁,因反复黑便1年余,腹痛、腹胀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部稍膨隆,右下腹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亢进,血常规:血红蛋白61g/L;B超示右中腹部包块;CT报告:右中腹部结肠肿瘤,升结肠、结肠肝曲结肠癌可能性大;肠镜于回肠末端见一核桃大小包块,考虑回肠肠腺瘤.
-
预防大肠癌怎么吃
大肠癌这种疾病不是突然之间就产生的,许多肠道的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疾病,很容易诱发此病.因此,我们要积极预防这些常见肠道疾病.同时,应注意合理饮食,要多吃新鲜果蔬、粗纤维的食品,少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特别是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