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NOVA血气分析仪常见故障检修
故障一:AD1/ AD2/ AD3/ AD4/ AD5/ AD6 insufficient sample样本不足.分析与检修:根据定标及样本分析时序、认真观察标本进样的过程,发现进样速度变慢,样本只吸进了一半,且进样过程中有小气泡产生.(1)检查标本是否有凝块.如果正常,则查看上一次两点定标各AD检测器的值,阈值为600,如果过高或者过低,则表示检测器的灵敏度降低,或检测器表面有蛋白附着,此时,需用清洗液清洗,重新定标,再查看各AD值.
-
输液管内气泡排出法的改进
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操作中,经常遇到排气不畅,不能一次排气成功;或未能及时更换流体;或者管壁留有许多小气泡;或者有气泡随液体下行等,尽管不会给病人造成伤害,但病人对气泡有一定的恐惧感,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
减少微量空气排气法的改进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当针尖刺入血管后打开调节器时,会见到少量空气随着药液进入血管,有时当患者改变体位或活动输液侧肢体时,也会见到一连串的小气泡随着液体进入血管,这些微量空气主要集中在末端的终端过滤器及头皮针的接头处,给患者带来威胁和危害,同时也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
静脉输液过程中静推药物方法的改进
我们在给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静推药物前后(在连接注射器与头皮针时,或者在静推完毕连接头皮针与输液器时),往往会有一些小气泡进入人体,造成病人精神紧张,对病人身体也不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给静脉输液病人静推药物过程中避免气泡进入人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
静脉输液排气法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输液前排除输液管内空气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临床上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常常会在输液器的管壁上或者过滤器周边残留小气泡.在临床实践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排气方法,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
-
警惕微量贵重药品在操作中的浪费
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特药源源不断进入临床使用,这些药物中有部分注射剂容量小,价格昂贵,如: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惠尔血针剂,每支仅0.3ml,含75μg,合人民币近600元.注射时,若选用带7号针头的2ml注射器,抽取药液常规排气后注射,注射器死腔(注射器空筒、乳头、针头内腔)内残留的药液加上排气时排掉的药液至少损失0.04~0.06ml,约合人民币100元,造成了惊人的浪费.为此,呼吁在使用这类贵重药品时要选用内壁光滑,乳头内颈细的卡介苗注射器或一次性1ml注射器和41/2号针头,排气时在乳头部留一小气泡,药液注射完毕由小气泡自然填充注射器死腔,尽量减少药液损失.(本文编辑曹作华)
-
绒癌肺转移误诊肺囊肿一例
病例女,29岁,主因刺激性咳嗽伴间断咯血1个月入院.咳嗽晨轻暮重,不伴发热.咯血量,每次10~15ml,一天2~3次.7个月前顺产-足月女婴.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双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右下肺呼吸音稍弱,X线示右下肺野可见5 .7cnm×5.3cm大小圆形阴影,密度稍高,边界清楚,无毛刺,胸部CT示右肺下叶可见一约5. 1cm×5.8cm×6.0cm大小较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其内侧靠外缘区可有一小气泡影,气管及主支气管清晰,纵隔结构规则,初步诊断:右肺下叶良性占位性病变,液性肺囊肿可能性大.脑部CT、盆腔CT未见异常.
-
巧排输液管内气泡
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操作中,经常遇到排气不畅,不能一次排气成功;或未能及时更换液体;或者管壁上许多小气泡;或者有气泡随液体下行等.传统的方法是将气泡向上弹出或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放出液体,既浪费药液又延长了排气时间.笔者从2001年6月起,对排气方法进行了研究改进,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
新型一次性输液器的研制
近年来,一次性输液器在临床上已普遍使用,优点是使用简单方便、无菌、无毒、无热源反应.我们在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中,和对多家医院调查发现,一次性输液器下端的药液过滤器在输液过程中均有程度不一的小气泡集存,即使输液前排气时对过滤器精心弹打,由于其特定的结构,过滤器内集存的气泡也不易完全排净,部分气泡会随液体输入患者血管内.
-
精密输液器排气过程中预防小气泡的技巧
随着医院输液的广泛使用,输液的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从而引起较大的关注,特别是输液中所含的不溶性微粒,中国药典对此做出了严格的限额规定,这些微粒进入人体能引起种种病理现象,如局部组织缺氧和水肿,肉芽肿,过敏反应,形成血栓,引发恶变等,我院于2008年引进了山东威高集团的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现在我们介绍一下预防排气产生小气泡的技巧.静脉输液在排气过程中往往因液体流速太快,到过滤器时未使过滤器垂直,让液体充满过滤器后在下流,使过滤器中产生气泡,随着液体下流造成排气失败[1],为了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我们采用三种方法预防小气泡的产生,现报告如下.
-
排除头皮针细管内气泡的小技巧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液器头皮针的小细管出现小气泡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多见于发热患者,因为水在低温下能溶解更多的气体,高热患者头皮针细管接触皮肤,使药液局部加温,药液中的气体处于过饱和状态,气体不断少量析出,就合并成一个个小气泡,少量气泡<0.02 ml/(kg·min)进入人体不会发生生理反应,微量气泡连续进入人体致死量为2 ml/(kg·min).
-
介绍一种一次性输液器排气成功的技巧
临床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次排气成功的技巧,现介绍操作方法如下:将输液瓶倒挂于输液架上,输液器插于瓶塞内,左手持头皮针及下端输液管,右手食指拇指将茂菲式滴壶倒立,待液面上升至滴壶的1/2~2/3高度时,左手拇指食指反折输液管下端,直立滴壶,然后缓慢松开打折处,待液体缓慢流至滴壶下端输液管20cm~30cm处时,再完全放开打折处,同时,也可使输液管呈U型以控制排气速度并使少量小气泡浮于排气液面,即可一次排气成功.
-
静脉输液时防止微量气泡进入体内的操作体会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经常会有小气泡进入人体,患者看到会引起恐慌,怕气泡进入体内引起气栓或出现输液反应,有甚者会引起医疗纠纷.少量的气泡<0.02 ml/(kg·体重·min)可测出,但不引起生理紊乱,当速率达2 ml·kg-1·min-1时可出现静脉压升高,微量气泡连续进入的致死量为2 ml·kg-1·min-1[1].因此为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不良后果,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经过认真研究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克服了微量气泡进入人体,效果满意.
-
静脉推注药物中空气栓塞的预防
自2003年6月到8月,我们对静脉推注药物过程加强了护理,通过对100例的护理未出现空气栓塞病例,仅有1例有小气泡进入体内,经采取及时的措施,未对病人造成损害,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密闭式输液中空气快速排除法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更换液体不及时导致空气下降到莫菲氏管以下.传统排除空气法费时,小气泡多,难以排尽或造成药液的浪费,且有可能污染输液管接头处.现介绍一种简易、快速的空气排除法.
-
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的临床观察
排气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临床输液排气时经常遇到不能一次排气成功的问题:①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壁上残留小气泡或管内存有空气柱,需要再次排气;②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少量空气,空气会在穿刺成功后点滴时随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和身体危害.经查阅资料及临床实践,改进后的排气方法获得了满意效果,明显提高了一次排气成功率和排气效率.
-
静脉输液快速有效排气的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排气不易一次性成功,药液浪费多,甚至有时有小气泡随着液体输入病人体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实践,改进操作中的细节,可使静脉输液时排气一次成功.
-
一次性注射器排气泡的小窍门
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液的过程中,常有小气泡吸附在管壁上不易排出,传统的排空气法是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中的药物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处,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
头皮针衔接处推药后排气泡法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临时从输液器的头皮针衔接处推注药液,但当分离针头后且关紧调节器,由于负压作用,输液管分离端会有液体回流而形成一个小的空隙,在推注完药液衔接针头后,常会形成一个小气泡.现介绍一种排除气泡的方法.
-
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的方法探讨
静脉输液排气时,有时会有小气泡混在液体中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影响一次排气成功.针对该现象,护理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茂菲氏滴管内液面水平在1/3时[1],输液管内容易产生气泡并直接影响了一次排气成功.茂菲氏滴管内液面升高至2/3时,输液管内不容易产生气泡,可一次排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