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张小满;石萍;喻洪流

    振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方法在康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用于临床康复中.本文介绍了振动疗法的发展历史,振动疗法的定义和分类、临床用振动治疗仪的特点及原理、振动疗法在脑卒中和脑瘫以及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了振动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 新生儿窒息110例救治体会

    作者:曹小芳;张广兰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脑瘫、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死亡.及时有效的救治对降低其死亡率、致残率极为重要.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0月救治新生儿窒息110例,报告如下.

  • 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作者:向爱华;张罡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78例脑瘫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母PTGI总分为(59.68士9.83)分,处于中等水平;高分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及积极应对得分高于低分组(t=4.073~7.928,P<0.05);高分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低分组(t=3.725,P<0.05);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253~0.476,P<0.05);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性(r=-0.208,P<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社会支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 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及影响因素

    作者:谷艳霞;王遐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医院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情况.结果: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47.82±6.8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患儿是否是独生子女、脑瘫严重程度之间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成长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692,0.769;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93,P<0.05);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父母的文化程度及积极应对方式是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引导积极应对能够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 脑瘫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晓燕;黄建;刘亮;周德祥;张菁

    目的 研究脑瘫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情况,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为医务人员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应付方式问卷对60例脑瘫患儿父母及60例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对比脑瘫患儿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差异,并分析脑瘫患儿父母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脑瘫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儿童父母明显低(t=-5.61,P<0.01),脑瘫患儿父母更倾向于采用自责(Z=-3.22,P<0.01)和退避(t=2.47,P<0.05)应对方式,他们的生活质量与解决问题存在正相关(r=0.62,P<0.01),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存在负相关(r=-0.27~-0.39,P<0.01或P<0.05).结论 脑瘫患儿父母在子女治疗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及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更倾向于使用消极方式,且采用的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其生活质量越低.

  • 脑瘫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康复效果观察

    作者:许菊芳;张梅;聂玉琴;热孜亚·阿布都赛买提;姑丽米然·克依木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6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20例(实验组)与2015年6月至12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院前、院内、院外系统化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均于人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进行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3个时间点两组患儿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依从性,持续改善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比传统健康教育具有更大优势,值得在儿童脑瘫康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瘫 健康教育 康复
  • 生长激素对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后血浆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珊;龚海燕;汤秀英

    目的观察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切断(SPR)手术后血浆蛋白的变化,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手术以后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3例行SPR手术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及rhGH组30例,两组术后治疗和支持方案相同,术后48 h开始加用rhGH 0.1 U*(kg/d)-1皮下注射,连续4~5 d.观察两组患儿术后8~9 d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干预后rhGH组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结论术后早进食及短期rhGH治疗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SPR手术后的营养状况.

  • 应用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合并缺氧方法制作脑瘫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峰;杨小朋;陈刚

    目的 探讨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宫内感染合并缺氧致幼鼠脑瘫的模型制作及评价方法.方法 实验分为3组:脂多糖缺氧组,受孕17 d的健康Wistar孕鼠脂多糖腹腔注射,12 h后置于缺氧环境中2.5 h,4 h后再次腹腔注射脂多糖;颈动脉结扎缺氧组,7 d龄Wistar幼鼠结扎右侧颈动脉结合缺氧环境2 h;生理盐水对照组,受孕17 d健康Wistar孕鼠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生后4周采用足印步态重复间距分析试验、平衡木试验,后取鼠脑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缺氧组和颈动脉结扎缺氧组前后肢足印重复性差,表现为足印间距增大,且间距不稳定(P<0.05);脂多糖缺氧组与颈动脉结扎缺氧组之间在足印重复间距、平衡术通过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脂多糖缺氧组组织病理学示:患侧脑室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局部囊性变和炎性细胞聚积.结论 应用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合并缺氧的方法制作脑瘫模型稳定、可靠,与单侧颈动脉结扎缺氧模型相比具有微创、简单易行、更逼真地模拟人类围产期感染、缺血缺缺氧致胎儿脑部损伤的优点.

  • 脑瘫患儿获得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宇阁;刘晓丹;宫建美;马俊

    脑瘫是造成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由于人们脑瘫知识的匮乏,对脑瘫患儿存在误解、偏见甚至歧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对脑瘫患儿及其家庭的护理即要注重生理、心理纬度,更要重视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本文对脑瘫患儿获得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为脑瘫患儿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使脑瘫患儿享有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共同参与社会生活.

  • 痉挛性脑瘫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康复护理

    作者:安春梅;侯敏;高建华

    目的为了缩短脑瘫患儿的卧床时间,促进SPR术后肢体功能改善,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使患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独立生存于社会.方法对采用SPR治疗的50例患儿分组进行回顾性对比.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SPR术后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同步进行;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康复训练.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性别、年龄、病例数、肌张力痉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后肌张力痉挛程度两组间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儿术后坚持训练的主动性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了患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 脑瘫患儿父母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彩峰;李雅楠;王瑞霞;李巧秀;武恒双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父母照顾脑瘫患儿时感受的疲劳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劳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脑瘫康复科便利抽取130例脑瘫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130例脑瘫患儿父母疲劳得分为(9.32±2.29)分,其中躯体疲劳维度得分为(5.73±1.54)分,脑力疲劳维度得分为(3.59±1.36)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父母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患儿治疗时间、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是脑瘫患儿父母疲劳的影响因素.结论:脑瘫患儿父母疲劳程度处于中重度水平,值得关注.临床工作者应鼓励脑瘫患儿父母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以降低患儿父母的疲劳程度.

  • 脑瘫患儿留置针穿刺技巧

    作者:肖晓芬;史晶;刘勉;代广辉

    脑瘫发病率按出生人口统计报告我国为4‰,中国目前有超过500万脑瘫患儿,这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患儿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伸张反射亢进、不协调是本型特征[1].穿刺难度较一般患儿大.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可随血管性状改变而弯曲,不妨碍肢体活动;同时保留静脉通道,便于抢救、手术时使用;同时也解决脑瘫患儿静脉穿刺困难的难点.

    关键词: 脑瘫 留置针 穿刺 护理
  • 平衡仪评定和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丽华;胡燕丽;李晓捷;郭岚敏;张伟

    目的 观察平衡仪在测试和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 2~5岁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采用平衡仪训练结合Bobath训练法;对照组48例仅采用Bobath训练法.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应用平衡仪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平衡参数的反映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各平衡参数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衡仪训练能加强Bobath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的疗效.

  •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汤晓岚

    目的 观察脑瘫患儿家庭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在1~3 个月内,以门诊康复训练为主,并逐渐培训家长参与康复训练;4~6 个月以家长在家庭中对患儿进行康复为主,并由专业人员定期指导,期间采用针刺、按摩等方法改善患儿的症状.分别于康复训练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评价.结果 第3个月末有效率高于第1个月末(P<0.05),第6个月末的有效率高于第3个月末(P<0.05).结论 家庭康复可以维持和巩固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 2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脑电图和脑CT分析

    作者:陈冬冬;施炳培;侍孝娟;黄华玉;杨红;史惟;徐东浩

    目的 探讨脑电图和脑CT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4例脑瘫患儿进行脑电图和脑CT检查.结果 224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47.77%,其中合并痫样放电占58.88%;脑CT异常率为79.46%,脑CT异常率显著高于脑电图(P<0.001).不同瘫痪类型的脑电图和脑CT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与脑CT两者结合可为脑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脑瘫 脑电图 脑CT
  • 早产儿脑瘫的临床特征

    作者:侯梅;赵建慧;郭洪磊;于荣;李玉堂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瘫的临床特征,确定脑损伤的病因与时间,为早期病因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在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住院治疗、出生胎龄不满37周的281例脑瘫患儿的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神经发育学评定、脑瘫类型及脑CT或MRI检查所见.结果早产儿脑瘫占同期脑瘫患儿的47.02%,有复合高危因素者占64.67%,其中以产时和新生儿因素为主,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窒息、黄疸和双胎;主要的脑瘫类型为痉挛型双瘫,占70.81%,其次为徐动型、痉挛与徐动混合型;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结论早产是脑瘫的重要病因,损伤时间以产时和产后为主,特征性表现为痉挛型双瘫,PVL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病理类型.

  •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作者:李慧敏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50例(用现代康复疗法)、综合组5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3个月后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综合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值明显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1);综合组和康复组治疗后的爬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和康复组治疗后的爬行能力与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综合组和康复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儿的ADL和爬行能力.

  • 小针刀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作者:阎炳苍;强锋;赵小丽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肌张力的疗效.方法 105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小针刀组35例)、B组(运动疗法组34例)和C组(小针刀加运动疗法36例)共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时分别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A组有23例有效(65.71%),B组10例有效(29.41%),C组有效28例(77.78%).B组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P=0.00313)和C组(P=0.00227).结论 小针刀疗法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运动疗法.

  • 以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26例观察

    作者:庄明华;白晔;郑文斌

    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结合按摩、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26例儿童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接受针灸、按摩、康复训练及引导式教育.结果26例患者,治愈5例(随访4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7%.结论以针灸为主结合康复训练等方法可改善儿童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症状.

  •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行走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琦;沈莉;庞红;宋桂云;周玉梅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5例脑瘫患儿分为3组:①减重训练组(即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1例);②非减重训练组(即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2例);③常规训练组(即常规步行训练,12例).所有脑瘫患儿入选后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8周、12周时进行以下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站立和行走两项,步行能力(WA),步行效率(WE)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 3组脑瘫患儿的各项评定指标在康复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训练后,康复疗效较训练前改善(P<0.05).GMFM、WA、WE和FAC均显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效果显著(P<0.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步行效率,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站立与行走功能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

1927 条记录 8/97 页 « 12...567891011...969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