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预测作用
目的:探究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水平与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体外受精的女性患者(受精低下组28个周期,受精正常组44个周期).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方法分析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水平与受精结局的关系.结果:血清中胎球蛋白B水平与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受精低下组与受精正常组血清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分别为(6.09±1.31)μg/mL和(7.13±1.4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0,P<0.05);两组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分别为(5.13±0.96)μg/mL和(6.22±1.3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5,P<0.01).当血清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低于6.08μg/mL时,受精率下降(AUC=0.832,95%CI:0.729~0.934,P<0.01).结论:血清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可以反映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受精结局.
-
中孕期母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hCG筛查胎儿腹裂和脐膨出的效率
目的:评估中孕期母血清甲胎蛋白(MS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在产前筛查胎儿腹裂和脐膨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杭州市五家产前筛查中心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622639名孕妇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及产前筛查随访结果.根据有无胎儿先天性腹壁缺损(腹裂、脐膨出)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是指经超声诊断并通过终止妊娠确诊为腹裂和脐膨出胎儿的孕妇共60例,包括腹裂组30例、脐膨出组30例;健康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时期胎儿发育正常的孕妇116名.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两病例和健康对照组MSAFP、游离β-hCG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MSAFP和游离β-hCG的筛查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腹裂组孕妇MSAFP水平为4.41(0.88~11.69)MOM,脐膨出组为2.31(0.72~23.20)MOM,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98(0.41~2.26)MO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腹裂组血清游离β-hCG水平为1.25(0.35~19.94)MOM,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86(0.17~6.11)M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膨出组游离β-hCG水平为1.03(0.21~8.95)MO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FP筛查腹裂和脐膨出胎儿的AUC分别为0.897(95%CI:0.822~0.972)和0.852(95%CI:0.762~0.942)(均P<0.01).MSAFP筛查先天腹壁缺损(腹裂、脐膨出)的佳临界值为1.655MOM,此时的敏感度为68.30%,特异度为99.60%,约登指数为0.649.结论:中孕期MSAFP筛查先天腹壁缺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筛查先天腹壁缺损的一个较好的标志物.
-
孕妇血清AFP、F-βhCG联合筛查胎儿出生缺陷的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对孕中期(14~20周)孕妇进行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及神经管缺陷的作用.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指标,经过软件计算风险,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加以分析校正,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及B超检查,每个孕妇随访追踪到胎儿出生. 结果 1 543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孕妇79例,确诊神经管畸形2例,21-三体综合征1例,死胎2例;在 1 464例低风险孕妇中,出生缺陷4例. 结论孕中期二联筛查法作为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及神经管缺陷有效,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中位数值,提高筛查效率.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神经管缺损 甲胎蛋白类/血液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液 产前诊断 -
外周血AFP mRNA表达与大鼠肝细胞癌微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用0.2%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癌模型,提取外周血总RNA,经转录后,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氏RT-PCR)技术检测大鼠AFP mRNA水平.[结果]20只对照组大鼠外周血标本中未检测到AFPmRNA,而在79只存活的实验组大鼠中,肝硬化组AFP mRNA检出率为6.3%(1/16),未转移肝癌组AFPtuRNA检出率为42.3%(22/52),伴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81.8%(9/11).[结论]以AFP mR-NA为标志物,通过巢氏RT-PCR来检测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可以提高预测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能力.
-
吸烟对PHC手术后复发患者血清AFP和VEGF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吸烟对原发性肝癌(PHC)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6例PHC手术后复发患者分为吸烟组(n=20)和对照组(n=26),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用放射免疫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AFP、VEGF水平.[结果]复发患者血清AFP与VEGF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1);吸烟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P<0.01);吸烟组血清AFP水平与对照组相当.[结论]吸烟可能通过提高肝癌手术患者血清VEGF水平,促进术后复发.
-
二维超声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AFP、 CK检测对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比二维超声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联合甲胎蛋白(AFP)、肌酸激酶(CK)检测对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建档分娩的孕晚期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植入组(44例,前置胎盘植入)和未植入组(76例,无前置胎盘植入),记录两组二维超声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与效果,检测两组孕妇血清AFP、CK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孕妇血清中均有AFP与CK的表达,植入组孕妇血清中AFP与CK表达量[(152.80±11.66)μg/L、(125.98±16.67) IU/L]明显高于非植入组[(80.65 ±22.84) μg/L、(77.55 ±23.32)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胎盘植入39例,非胎盘植入81例;AFP+ CK诊断胎盘植入38例,非胎盘植入82例;超声联合AFP、CK诊断为胎盘植入43例,非胎盘植入77例,联合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独诊断(P<0.05).ROC曲线图显示超声的曲线下面积=0.879,AFP+ CK=0.835,超声更优于AFP+ CK.结论 二维超声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联合AFP、CK检测可提高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MRI扫描联合血清GP73、AFP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目的 探讨MRI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7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76例良性肝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设为健康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AFP、GP73水平检测及MRI诊断.统计三组MRI表观扩散系数、血清AFP、GP73水平,并比较MRI扫描、MRI+ AFP、MRI+ GP73及三者联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价值.结果 三组MRI表观扩散系数及血清AFP、GP73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MRI表观扩散系数低于健康组,血清AFP、GP73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MRI表观扩散系数低于对照组,血清AFP、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97.37%)、准确度(87.72%)高于MRI+AFP(64.47%、76.75%)、MRI+ GP73(69.74%、79.39%)诊断(P<0.05),联合诊断灵敏度高于MRI扫描(84.21%)单独诊断(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82.89%)与MRI+ AFP、MRI+ GP73及MRI扫描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血清GP73、AFP水平检测联合MRI扫描,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降低漏诊及误诊风险,避免患者错失佳治疗时机.
-
MRI检查联合AFP及GP73检测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联合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旨在提高肝癌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的MRI表现及GP73、AFP含量.结果 GP73以含量120 ng/ml作为cut-off值,阳性例数为71例;AFP以含量400 ng/ml作为cut-off值,阳性例数为53例;MRI检查阳性74例,联合检测GP73、AFP并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使检出阳性例数增加到85例.结论 MRI检查联合AFP、GP73检测能够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
甲胎蛋白异质体测定在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FP异质体测定在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亲和吸附法测定46例原发性肝癌(PHC)和35例良性慢性肝病患者的小扁豆凝集素亲和型甲胎蛋白AFP-L3的百分含量,同时测定AFP的含量.结果:AFP-L3>10%为阳性判断标准.46例PHC患者中AFP-L3阳性占82.6%(38例),3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AFP-L3阳性占42.8%(15例).100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