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床旁B超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1 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深静脉穿刺置管对ICU患者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病情复杂、体位受限、呼吸循环情况不稳定、全身高度浮肿、凝血功能障碍致出血倾向等因素,ICU患者常存在深静脉穿刺置管困难,反复穿刺易导致血肿、气胸、感染机会增加、穿刺失败等风险,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国外研究发现在超声辅助深静脉穿刺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目前超声辅助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包括多普勒听诊和二维超声成像两种,二者又可分为穿刺前定位和实时引导操作.
-
内固定螺丝钉致腘窝假性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37岁,因骑摩托车撞伤右膝、右小腿致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后半个月,腘窝部出现逐渐增大肿块,右小腿胀痛,于2000年4月8日入院。查体:右膝下前外侧有长约12 cm手术切口瘢痕,已愈合,腘窝饱满,有10 cm×8 cm肿物,压痛明显,右小腿张力较大,右足趾感觉稍减退,足背动脉扪不清。多普勒听诊有血管杂音。
-
小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目的评价小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7年11月至2001年4月,对95例106条下肢浅静脉曲张,施行经小切口剥脱曲张的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术前均作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和多普勒听诊辅助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 结果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逆流0级62条,Ⅰ级28条,Ⅱ级16条下肢.多普勒听诊检测显示,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9条(93.3%),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条(4.7%),106条下肢小腿浅静脉有不同程度血液返流.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2.8天;随访(1~30)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术前无创多普勒听诊精确定位,小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简便,痛苦小,康复快,外表美观,治疗费用低.
-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7月,对89例101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采用局部麻醉,点状切口方法,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 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36条下肢中,术后29条下肢症状消失,另7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3例,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5年,(30.2±18.8)月,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65例,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 结论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
Monckerberg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59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20年,加重2个月"2010年11月19日入院.跛行距离为50米,否认既往糖尿病、冠心病及肾功能不全病史.查体:双下肢活动正常,皮色正常,皮温略低,Burger试验(一);双侧股总动脉搏动正常,双侧腘、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弱,多普勒听诊双侧胫后、足背动脉可闻及血流信号;测量踝肱指数:右侧0.55,左侧0.66.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双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血管壁弥漫性强回声斑块形成并不规则狭窄.四肢平片示:下肢动脉钙化表现,右肱骨内髁见碎裂骨体,其上方见小索条状密度增高影,四肢软组织未见肿胀.
-
腕掌动脉栓塞超声表现2例
例1:男,43岁.在劳动中左手持物,用力甩动后即感前臂酸沉,左手中、环、小指麻木,时有疼痛,2 h后逐渐出现中、环、小指颜色发黑.当地县医院给予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并温水浸浴,手指发黑无明显好转,麻木无改善,即来我院就诊.超声显示:距腕部4 cm第2、3指总动脉增粗,直径2.2 mm(正常侧1.3 mm),管腔被实性不均质略低回声填塞,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其下方中、环、小指尺、桡侧动脉管腔显示不清,余动脉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手第2、3指总动脉栓子形成(图1).专科情况:左手拇、食指色泽红润,张力适中,感觉无明显异常;左中、环、小指中远节色泽暗黑,张力较低,毛细血管反应缓慢,指温冰凉,中、环、小指屈伸功能可,感觉存在;多普勒听诊:第2、3指总动脉搏动音未闻及.沿腕部以远尺动脉及掌浅弓体表投影作切口,顺皮纹切口长约10.0 cm,显露出腕部以远尺动脉、掌浅弓、指总动脉、中指、环指固有动脉.见腕横纹以远约3.0 cm尺动脉血管管径增粗,继续向远端探查见掌浅弓发出的中、环指间指总动脉和环、小指间指总动脉全程栓塞,中指尺侧、环指桡侧部分指动脉完全闭塞.分段在栓塞血管上切开小口后见血管内类脂肪组织样物质填塞在管腔内,并间断有血栓形成;彻底切除栓子,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后,血管通畅,吻合血管,间断缝合皮肤.松止血带后观察中、环、小指张力恢复,指肤色泽由暗黑逐渐转红.术后诊断:左手掌血管损伤.
-
羊膜带阻断症致胎儿严重多发畸形1例
患者 30岁,住院号0125113.因妊娠 21周,B超检查异常于2001年6月18日收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12月17日,停经40余天时,曾行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停经4个半月出现胎动,在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多普勒听诊胎心搏动良好.孕期无异常用药史,无低热、阴道流血或流水史.停经6个月时再次行B超检查,发现胎体表面与羊膜囊壁间布满放射状膜样强回声,尤其胎头及臀部更为明显,胎儿双侧胸腔及腹腔均可见液性暗区,胸腔内宽处约2.1cm,胎心位置居中、搏动好,胎儿小于孕月.诊断:妊娠21周、胎儿胸腹腔积液、羊膜带阻断症.
-
36例中期妊娠胎儿胎心心动过缓分析
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行产前检查的36例孕妇孕18-24W突发胎心心动过缓地分析.1 资料1.1 对象: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产前检查,胎心多普勒听诊时急发胎儿心动过缓的36例孕妇.1.2 资料;36例孕妇平素身体均健康,无重大疾病及家族性遗传病史.孕妇均于停经13周内建立围产保健册,按时行产前系统检查.停经18-24周行胎心多普勒听及胎心时,突然发生心室率50-70次/分,规则,似母亲的脉率.移动多普勒听诊仪或停留20-30秒鈡后恢复正常.此时孕妇无胸闷、气急等不适,血压正常.超声检查结果,未发现子宫内部或胎儿有病理改变,胎儿心脏解剖检查正常.追踪至产后,所有孕妇都足月顺利分娩,产后检查母婴均健康.
-
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误诊1例
1病例报告 患者,35岁,G7P1,因孕17+6周外院引产失败,于2011年4月13日入我院.2009年,孕足月,因宫颈Leep锥切行剖宫产.末次月经:2010年12月5日,孕50天因搬运重物,曾阴道点滴流血,院外诊断“先兆流产”,并保胎治疗,数日后流血停止,因无生育指标,2011年3月8日到某私立医院行药物引产(米非司酮片200 mg+米索前列腺素片1.6mg)无效,反复大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仍无效,于3月24日出院.出院1周后,患者感下腹持续性胀痛,无阴道流血,于4月8日再次入某私立医院行药物引产(方法同第1次)仍无效.4月13日,患者入我院,入院查体:T 36.7℃,P 92/min,R 20/min.BP 100/60mmHg,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无异常,官颈光滑,宫口松弛,宫底脐下3指.多普勒听诊胎心音148 /min.腹部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37 mm,胎盘附着子宫前壁,距切口处15mm,Ⅰ级回声,羊水41 mm,子宫瘢痕处回声连续无过度薄弱区.入院后第2天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 mg,7小时后阴道流出大量淡黄色液体,无腹痛,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继续观察24小时,其间偶感左下腹腹痛,阴道无流血.
-
第二产程中应用胎心监护临床意义探究
目的:探究第二产程中应用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正常孕妇15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0例,实验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持续胎心监护,对照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多普勒听诊,比较实验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的胎儿窘迫率、脐带绕颈率、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方式、新生儿死亡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在胎儿窘迫率、脐带绕颈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的第二产程进行持续性胎心监护,能尽旱发现胎儿窘迫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胎心监护在第二产程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