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年级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个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作者:葛明贵;张华玲

    目的 探讨高年级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个性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修订版(EPQ儿童版)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对586名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EMBU各因子与EPQ各因子问存在选择性的相关:FF1与EPQ各因子显著相关,FF2与精神质(P)、FF5与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MF1与内外向(E)和掩饰倾向(L)、MF3与N、MF4与P和N各因子显著相关;父亲养育方式中FF1、FF3、FF4、FF6因子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母亲养育方式中MF1、MF3、MF4、MF6因子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N与儿童社交焦虑呈正相关,E和L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结论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个性及社交焦虑存在相关关系,父母对孩子也应采取科学的养育方式,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 独立学院大学生家庭环境调查报告

    作者:韩玺英;魏侠;张勇

    目的:调查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环境,以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人格及学业压力的影响.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及自编家庭状况问卷,分层整群抽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与本校普通学院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及家庭所在地上均有差异;独立学院男、女生的父母养育方式也有差异.结论:独立学院学生得到更多的父亲理解与温暖;父母学历更高;家庭月收入多在中间水平;家在县城的更多.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李梁;黄国光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及相关因素,以利防范.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35例,以有攻击行为的52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的183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自知力、幻觉妄想、脑电图和地形图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各种可能因素,对重点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并加强精神科监护,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父母养育方式调查

    作者:姚建玲;邓悦;许行健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行为特征及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其临床干预方式.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46例6-15岁ADHD儿童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与常模对比,ADHD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HD家庭父亲在养育过程中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在养育过程中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HD儿童的父母存在不恰当的养育态度和行为,提示对ADHD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纠正等临床综合治疗.

  •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特征

    作者:张轶杰;阮冶;杨丽;姚坚;张爱华;马润娟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影响,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对某小学3~6年级的儿童进行整群抽样筛查.采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和多重成就测验成绩筛出学习障碍儿童158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学习障碍儿童158名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研究组儿童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感、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因子分则高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评定中,研究组儿童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过度保护干涉、惩罚严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学习障碍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 网络成瘾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作者:康红英;张轶杰;陈蛟

    目的 研究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分别运用网络成瘾问卷(IDQ),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75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与配对的75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网络成瘾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χ2=4.23,P<0.05).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缺陷,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r=0.991,P<0.05).3、网络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存有较大差异.结论 1、网络成瘾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存在病态人格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2、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亲附类型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作者:杨灿;施琪嘉

    目的 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的亲附类型及该人格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收集BPD病例30例,采用成人亲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测量工具.结果 BPD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D组男性与女性在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BPD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2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BPD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BPD形成的危险因素.

  • 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作者:吴艳茹;肖泽萍;杜亚松;程文红;范娟;刘漪;唐慧琴

    目的 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与首次发病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对52例首次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和2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接纳问卷(SAQ)测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更少情感温暖、理解(P<0.01),母亲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更少偏爱被试(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母亲的温暖、理解具有统计学判别意义(P<0.01);抑郁症青少年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P<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程度低与青少年抑郁发病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大.

  •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敏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对137名大学生进行测定,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稳定性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当代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现状不客乐观,在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因子上明显低于常模.(2)不同学校和生源地之间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在自卑感、抑郁性、焦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父母养育方式的各因子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4)父母的养育方式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在性别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5)父母的养育方式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在生源地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形成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大学生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史莲萍;寇增强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适应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2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测试,在SPSS11.50的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适应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父母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亲拒绝、否认等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联系程度、母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教育程度等6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 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

    作者:李慧民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育和行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不同人群的父母养育方式作了较多的研究,已经证实父母养育方式与神经症的发病有关[1,2].

  • 父母养育方式对初中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作者:聂继雷;李晶;刘根义;孙庆来

    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式乃至一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文修订版<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某市某中学初中1~2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了解父母养育方式对于子女教育影响.

  • 双相Ⅱ型患者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史、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作者:栾融融;邹韶红;贾丽娜

    目的:探讨双相Ⅱ型患者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情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方法:根据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8例汉族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47例)及非攻击组(51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比较. 结果:攻击组PRCA中儿童期受躯体虐待分明显高于非攻击组;EM-BU中父亲“惩罚、严厉”(21.28±8.70)评分及母亲“拒绝、否认”(16.79±8.14)、“惩罚、严厉”(15.43±7.79)评分明显高于非攻击组[(17.63±6.05)、(13.08±4.86)、(12.67±4.80)](P均<0.05).结论:双相Ⅱ型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与其童年遭受躯体虐待和父母不良教育方式有关.

  •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分析

    作者:朱益;仇剑崟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的发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方法: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对30例SAD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估;以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38分为界,评估SAD的严重程度. 结果:患者组LSAS评分平均(78.0±2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9.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7,P<0.01).患者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和过度保护因子分平均(11.10±3.93)分和(10.77±2.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1.97)分和(9.30±1.77)分(t=3.035、2.578,P<0.01或P<0.05);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43.30±11.45)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0±8.10)分和(12.87±5.43)分(t=3.085、2.104,P<0.01或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平均(13.93±5.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3±2.26)分(t=2.457,P<0.05),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为(43.07±12.07)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53±8.26)分和(12.87±5.43)分(t=3.170、2.104,P<0.01或P<0.05). 结论:SAD的发生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SAD的发病原因之一.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莹;李刚;李涛;邹宏涛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组对照显示:其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高于父亲(P<0.05或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和控制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度保护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之间呈负相关(r≥0.8);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r≥0.6).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一定作用,具有相关性.

  • 品行障碍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作者:邱传谦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品行障碍患儿的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6例品行障碍患儿和46名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评估,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应付方式作相关分析.结果:品行障碍组患儿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项因子分(除父母的偏爱被试及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外)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因子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品行障碍组解决问题、求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负相关;自责、退避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而与其他各项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品行障碍患儿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明显相关.

  • 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刘金凤;王蔓娜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方法:对107例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研究组)和104名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应对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应对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作相关分析. 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自责、退避、幻想的方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中,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父母正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父母负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 结论: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明显受到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 社交恐怖障碍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

    作者:刘军;周云;古田

    目的:探讨社交恐怖障碍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特点. 方法:对49例社交恐怖障碍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接纳问卷(SAQ)测评.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怖障碍患者父母更少情感温暖、理解(P<0.01),母亲更多拒绝、否认和更少偏爱被试(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母亲的温暖、理解具有统计学判别意义(P<0.01);社交恐怖障碍患者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 结论:社交恐怖障碍患者自我接纳程度低,父母养育方式中较少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可能与社交恐怖障碍有关.

  • 大学生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卫平民;浦跃朴;苏明;陈国银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统一指导语下,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910名(男生577名,女生333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AS 8.1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男大学生的成熟型应付方式因子均分(24.68±3.30)和女大学生(25.02±3.12)无显著差异,而女生的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因子均分分别为49.55±5.22和17.48±1.80,明显高于男生得分的48.78±6.05和16.96±2.18(P<0.05);大学生EMBU的各个分量表得分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除FF1、FF4、MF4、MF5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学生组中FF2、FF5、MF3高于修订中文版组,而FF3、FF6、MF1、MF2低于修订中文版组.男女大学生组比较,女生的FF1高于男生,而FF2、FF5、FF6、MF3、MF4因子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0.01).大学生的成熟型应付方式与FF1、FF3、FF6、MF1、MF2呈负相关(P<0.05).不成熟型与FF2、FF4、FF5以及MF2、MF3、MF4、MF5有关,混合型与FF2、FF5、FF6以及MF2、MF3、MF4有关(P<0.05).结论:高校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存在性别上差异,父母养育方式可影响大学生应付方式,这些在大学生教育中都应当被考虑.

  • 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作者:马伟娜;楼美丽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医学生进行测试,在SPSS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提示父母惩罚严厉、父母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文化程度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结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延伸到对父母进行指导.

236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