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磷酸盐对西索米星发酵过程的影响作用研究

    作者:陈剑锋;张元兴;郭养浩;罗义发;黄凤珠;谢涵宾

    考察了无机磷酸盐对西索米星产生菌伊尼奥小单孢菌诱变菌株F003的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较高的磷酸盐浓度(3.2~5.3mmol/L)虽有助于菌体的生长,却抑制西索米星产物的合成,这与发酵过程中菌体胞内碱性磷酸酯酶和胞外淀粉酶活力受磷酸盐的调节作用有关.

  • 金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特性及调控策略

    作者:扶教龙;储炬;刘玉伟;樊涛;庄英萍;彭皓宇;张嗣良

    利用金霉素链霉菌在50L自控发酵罐中发酵生产金霉素.分析了发酵过程的糖、氧、氮和磷的代谢特性以及菌体生长和金霉素生物合成的规律.结果表明,菌体前期的代谢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并对金霉素合成的整个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在参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实时优化,适宜增强前期的菌体生长,使物质代谢流有利于流向金霉素形成的途径,从而使金霉素的产率(效价)提高了10.3%.

  • 劳伦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研究

    作者:李朝选;周佩

    劳伦链霉菌(S.laurentii)ATCC31255是含硫多肽类抗生素硫链丝菌肽(Tsn)的产生菌.为提高Tsn产量,本研究采用UV和NTG对劳伦链霉菌野生型进行诱变,筛选抗Cu2+、抗氯霉素或磷霉素超敏的菌株,经平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两株生产能力高于母株的菌株,即UFOM302、UCL3010.其Tsn产量较野生菌株提高58%和38%.又经种龄、接种量、通风量、补料等发酵条件的探索,突变株UFOM302终Tsn的产量可达1900μg/ml左右,比野生型活力提高一倍,达到工业生产的水平.

  • 螺旋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作者:王欣荣;刘淑奎;夏永;谢丽芳

    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变种A.sp 99-4经紫外光照射、光回复突变及螺旋霉素耐受等复合处理,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30%;在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正丙醇及FH12,使发酵效价进一步提高40%;并初步研究了工艺的中试放大.

  • 灰绿葡萄孢发酵液中天然型脱落酸的分离纯化

    作者:郑珩;吴梧桐;廖建民;绪广林

    对脱落酸产生菌灰绿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发酵生产脱落酸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发酵液经过滤、浓缩、去杂、乙酸乙酯萃取、NaHCO3反萃取、硅胶柱层析、结晶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可得脱落酸,测定总收率可达39.7%.产品经光谱鉴定、旋光测定证实为天然型脱落酸,纯度在98%以上.

    关键词: 脱落酸 发酵 纯化
  • 梅岭霉素发酵的温度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晏秋鸿;陈斌;张嗣良;刘坐镇;高勇生;涂国全

    以南昌链霉菌为出发菌株,研究了摇瓶发酵过程不同温度控制条件(26C~32 C)下,梅岭霉素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细胞代谢规律及温度对细胞比生长速率和梅岭霉素合成速率的影响,得出了摇瓶发酵生产梅岭霉素的分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即在发酵中前期(0~76h),控制温度为30C,发酵中后期(76h左右)温度切换到28 C,并在15L发酵罐上分批发酵得到验证.

  • Avermectins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作者:宋渊;李季伦;王得明;刘世宽

    以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ATCC31272和它的突变株为试验菌株进行avermectins发酵培养基的研究。初筛选到的发酵培养基中必需加入番茄酱和鲜酵母,进一步通过对170多种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实验,选择出一种以淀粉、酵母粉、豆饼粉和无机盐为营养物的培养基,并以它为基础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对avermectins生物合成的影响。经多次培养基的优化试验,突变株Sa-76-9摇瓶发酵效价达3500~4000μg/ml。

  • 天然有机氮源对珊瑚状珊瑚球菌Cc9736生物活性组分产生的影响

    作者:胡玮;李越中;张禹清;周璐;张勇;吴斌辉

    分析了珊瑚状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coralloide) Cc9736菌株在不同的天然有机氮源培养基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结果表明菌株产生的代谢物随氮源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如以胰蛋白胨为唯一碳氮源,产物的抑菌活性高,但组分较多,而以酪蛋白胨等为唯一碳氮源时则仅产生CcC活性组分。因此,通过适当的选择,我们可以简化发酵产物,或更有效地提高代谢物中单组分产量。

  • 培养基及膜通透性对庆大霉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熊小彪;储炬;周月宝;李友荣

    研究了pH、葡萄糖与淀粉比值、微量元素、磷酸镁、表面活性剂对庆大霉素分泌的影响。对小单胞菌膜通透性的影响表明,庆大霉素产生菌质膜通透性的改善能促进庆大霉素的合成和分泌。

  • 静息细胞法研究影响西索米星生物合成因素

    作者:杨丽;咸漠;钟杰

    利用静息细胞法研究了影响西索米星(SISO)生物合成的因素,设计并建立了静息细胞培养系统,筛选了培养基配方及其适pH,确定种龄为30h,培养时间为20h。研究发现,甲硫氨酸、磷酸盐能明显促进SISO的合成,适宜的浓度分别为0.1%和0.03%,SISO的合成从培养后30h开始。

  • 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抑制活性化合物S-9818的研究Ⅱ.发酵及生物学性质

    作者:吕淑君;张新宜;田敏

    千佛链霉菌新种SIIA 9818(Streptomyces qianfoensis sp nov SIIA 9818)在含合适碳氮源的培养基内,经发酵获约50%菌丝量的培养液.发酵第5天,其代谢产物S-9818的产生达到高峰,主要存在于菌丝体内.S-9818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酵母不显示抗微生物活性,但有显著的抗其它真菌性质,特别是对黑曲霉、烟曲霉有极强的抗菌作用.淋巴细胞产生抑制试验显示,S-9818比环孢素有更强的抑制小鼠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性能,S-9818的生物学性质与日本报道的FK-506十分相似.

  • 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建模的研究进展

    作者:鄢凯舟;梁智群

    目的 本文的目的即对头孢菌素C的发酵过程模型进行综述.方法 从Web of Knowledge,Elsevier等数据库中获得关于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代谢网络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文章并仔细阅读.结果 通过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获得了各种模型各种的优缺点.结论 通过对各种模型的比较发现动力学模型是简单的,也是不精确的模型.代谢网络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发酵机理,但是该模型的构建非常困难.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发酵过程.然而由于人们对头孢菌素C的发酵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该模型仍在发展中.

    关键词: 头孢菌素C 发酵 模型
  • 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究

    作者:张嗣良;储炬;庄英萍

    本文以抗生素发酵的工业生产为目标,讨论发酵过程优化技术进展.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以细胞代谢流为核心的过程分析,采用动力学为基础的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只是化学工程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简单延伸.文章在研究反应器物料流与微生物细胞代谢流的相关特性后,提出了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多水平问题研究的优化技术,先后成功地应用在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等发酵产品中.又进一步对抗生素作为次级代谢产物的参数相关特性进行研究,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生物大分子合成体系的代谢特性与参数变化的松散相关或基因水平的启动相关,造成以抗生素生产为目标的趋势曲线相关分析的困难.文章讨论了优化控制理论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中的应用,认为发酵过程初期出现的混沌现象,应从细胞生物学角度找原因,从宏观到微观,由细胞生长代谢到基因表型特性,有可能对提高抗生素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纺锤链霉菌SD-07产抗真菌抗生素CA-SD07发酵条件的优化

    作者:王宠;金建玲;雷涛;刘洋;王凯

    本文是对纺锤链霉菌SD-07(Streptomycese netropsis)发酵五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CA-SD07条件的优化.首先通过发酵液抑菌活力筛选获得理想的碳、氮源;其次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条件至合理范围;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发酵条件进行综合优化.结果 是Plackett-Burman筛选出影响CA-SD07产量的显著因素,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确定出其适值.后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5g/L,硫酸铵0.6g/L,豆粕粉2.5g/L,磷酸二氢钾1.00g/L,硫酸镁0.06g/L,pH5.9.在该培养条件进行5L发酵罐发酵验证,CA-SD07发酵单位达444.857mg/L,比优化前提高了375.4%.试验结果提示纺锤链霉菌SD-07菌株发酵CA-SD07的特性是接种量影响不大,对氧的需求比较高.

  • 氮离子注入土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的研究

    作者:田彩霞;孟燕;贾欣秒;李宏;朱淑梅

    以土霉素生产菌株48#为出发菌株,采用氮离子注入诱变处理,经摇瓶筛选,得到土霉素02-2-44#菌株.该菌株特性优良,经57m3发酵罐试验,150批平均发酵效价高于对照菌株(1158.6μg/ml),提高3.42%,发酵总亿及发酵指数分别提高3.17%和3.99%.

  • 麦考酚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的研究

    作者:秦祥田;许永锋;程赵兵

    麦考酚酸(MPA)经过酯化后形成的麦考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在发酵液中的含量较低,仅200u/ml.以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 D-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和自然分离纯化的分离,筛选出一株MPA的产量明显地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U8-S-5.它在10m3发酵罐上的MPA效价可以达到1600u/ml,较出发菌株提高8倍多.

  • 吉他霉素发酵培养基的改进

    作者:吴亚铭;吕永平;石敏敏;陈晓;葛永红

    对吉他霉素产生菌北里链霉素菌(Streptomyces kitasatoensis)3-69F2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改进,选用新原料 X代替原配方中的豆油.摇瓶试验确定发酵佳培养基配方,经 20吨发酵罐连续10批验证,平均发酵效价提高 5.4%,提炼收率不受影响,产品质量合格,成品有效组分(74.1%)比原配方 (72.3%)提高1.8%,原材料消耗成本降低40%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吉他霉素发酵培养基的改进

    作者:张金国;王敏;王琰;刘玉玲;孟超;高宏军

    对吉他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改进,选用A粉和B粉代替原配方中的淀粉和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经10吨发酵罐连续10批验证,平均发酵效价有所提高,产品质量合格,原材料消耗成本可降低20%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提高麦白霉素发酵效价及有效A1组份产量的研究

    作者:刘淑奎;谢丽芳;王欣荣

    麦白霉素生产菌株M-96通过氯化锂和紫外线的复合处理,用诱变剂EMS进行诱变育种,并结合筛选自身耐受性突变株,经分离纯化,从所获数株高产菌中选出9711-10菌株,与原株M-96相比,摇瓶发酵水平提高56.5%,有效A1组份含量提高了13%,菌株传代稳定性良好.本文还报道了高产菌株9711-10在摇瓶发酵中通过添加前体物(一种能提供丙酰基的化合物),进一步提高了有效A1组份的含量.确定了前体加入时间和加量.在不影响麦白霉素发酵水平的前提下,有效A1组份由60%提高到68%.

  • 蚕蛹蛋白胨用于小诺霉素发酵

    作者:王荣明

    蛋白胨在小诺霉素产生菌的发酵生产中是有机氮的主要来源,用蚕蛹蛋白胨与鱼蛋白胨作其发酵生产对照试验,结果其菌丝生长和发酵液效价及有效组份均无明显差异.

838 条记录 37/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