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杨世红;李能威;郭伟群;韩伟;陈新;张晓琳

    目的 通过研究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寻找提高多拉菌素发酵产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作用,以及有效前体的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结果 丙酸钠是多拉菌素合成的佳前体,在发酵96h时添加0.1%的丙酸钠,多拉菌素产量达139.89μg/mL,比对照组提高了38.2%.结论 前体的供给能显著影响多拉菌素的生物合成,补加丙酸钠能有效提高多拉菌素的发酵产量.

  • 抗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研究

    作者:林宇涵;王怀旺;洪秀清;林永勉;郑卫

    抗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IM-04114,经紫外-氯化锂复合处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No.1-095,其抗霉素摇瓶发酵效价为170mg/L,且遗传稳定性良好.经发酵过程工艺优化,菌株N0.1-095摇瓶发酵效价达220mg/L,较出发菌株FIM-04114提高了63.0%.在50L自动发酵罐上发酵,抗霉素效价为206mg/L.

  • 林可霉素发酵过程代谢特性与pH调控的研究

    作者:李啸;储炬;张嗣良;葛友群

    本文采用FUS-50L(A)罐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研究发现,在发酵初期(0~24h)和前期(24~40h),通过严格控制硫酸铵和葡萄糖的补入时机和补入速率,可使林可链霉菌保持较高较稳定的生理活性,并实现菌体由初级代谢向次级代谢的过渡.在发酵中期(40~140h)和后期(140h~发酵终点).当pH和湿菌体浓度(PMV)分别在6.9和54%左右,硫酸铵和葡萄糖的平均添加速率分别为0.08和0.5g/(L·h)左右时,每24h林可霉素的产量可增加1100μg/ml左右.在分批补料发酵生产中,将pH控制在6.6~6.9的范围内,林可霉素可达到较高的发酵水平.

  • 重组工业红色糖多孢菌优化红霉素发酵液组分

    作者:李学志;钱江潮;陈云;杭海峰;储炬;庄荚萍;张嗣良

    本文对代谢工程改造红色糖多孢菌ZL1004进行了摇瓶发酵试验,摇瓶发酵结束时重组菌红霉素生物效价与工业生产菌HL3168相比提高20%.红霉素A组分比例由84%提高到94%,红霉素A浓度3.98mg/ml,相比出发菌3.25mg/ml提高22%,重组菌中红霉素B、C与出发菌相比分别减少了51%和58%,实现了红霉素组分的优化.对重组菌摇瓶发酵过程生理代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表明重组菌生理代谢特性与原出发菌没有明显差异.对重组菌发酵过程中红霉素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红霉素A、B、C组分的变化规律与eryK和eryG基因转录水平能较好地对应.

  • 溶氧对地衣芽孢杆菌DW2合成杆菌肽的影响

    作者:邓坤;冀志霞;陈守文

    本文研究了3L发酵罐中不同供氧水平对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杆菌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地衣芽孢杆菌DW2发酵杆菌肽的总效价和A组分比例随发酵搅拌转速或通风比的提高而增加;通过比较发酵溶氧水平分别为20%和5%的杆菌肽发酵过程,初步探讨了溶氧对杆菌肽发酵的影响机制.控制发酵液溶氧20%以上,发酵液中的丙酮酸,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等有机酸浓度都高于5%溶氧水平的,说明高溶氧强化了菌体EMP途径和TCA循环;分析发酵液中的Glu、Asn、His、Ile、Lys和Asp等杆菌肽组成性氨基酸浓度,都高于5%溶氧水平的,说明高溶氧还通过促进氨基酸代谢提高杆菌肽效价.

  • 克拉维酸发酵过程变温控制的研究

    作者:朱校适;冯涛;王永红;黎亮;张嗣良;刘新山;曹斌

    本文在50L自动控制发酵罐上进行了克拉维酸发酵过程温度控制优化试验.分别将发酵过程全程温度控制在24℃、26℃、28℃下进行发酵时,通过对发酵各阶段的重要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温度对棒状链霉菌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降低对数生长期发酵温度可明显缓解前期供氧不足的矛盾.进而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变温控制,使克拉维酸的产量由原来3950mg/L提高到4500mg/L,增产11.5%.

  • 生物素与氨基酸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李啸;储炬;张嗣良;杭海峰;庄英萍;葛友群

    在合成培养基中利用林可链霉菌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当向培养基中加入生物素和氨基酸时,林可霉素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本研究中首先采用两水平因子设计法筛选出6个显著影响因子,即生物索、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酪氨酸;然后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得到上述6因子的优化含量分别为30μg/L、100.5、83、29、117.5和58.5mg/L;后在摇瓶中进行验证实验,优化条件下发酵液的生物效价为2116μg/ml;对照样品Ⅰ(培养基中无生物素和氨基酸)和Ⅱ(培养基中按原配方加入6个显著影响因子)的生物效价分别为893和1481μg/ml,与样品Ⅰ和Ⅱ比较,生物效价分别提高136.62%和42.88%.

  • 洛伐他汀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及15L罐放大

    作者:吴波;陈长华;杨琳

    利用响应面方法对土曲霉生产洛伐他汀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使用两水平因子实验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组分:葡萄糖、豆粕、蛋白胨、麦精和硝酸钠对洛伐他汀效价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葡萄糖和豆粕.通过进一步中心组合实验,考察葡萄糖和豆粕浓度对菌浓、效价、残糖浓度、单位菌体产量(YP/X)和得率(YP/S)的作用.并通过引进残糖浓度为参考,得到优的葡萄糖和豆粕配比分别为22%和5%,结果比对照提高了17%.同时在15L发酵罐上放大,确定适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1%,效价为7.34g/L.

  • 红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作者:张金国;刘翔

    对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选用A粉和B粉代替原工艺中的淀粉及部分葡萄糖和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考察了中间补料方案.经10吨发酵罐连续8批验证,平均发酵效价提高6.11%,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原材料消耗成本可降低20%以上.

  • 青霉素菌渣灭活技术研究

    作者:周波;项铁男

    目的 根据青霉素菌渣成分及青霉素的理化性质,试验研究了青霉素菌渣灭活技术.方法 探讨加入盐酸的体积、酸化温度、反应时间及菌体投加量,考察不同情况下青霉素效价去除率.结果 得出适的处理条件.结论 处理后的菌渣毒性消失,保留青霉素菌渣营养成分,使其进一步利用得以实现.

  • 产白僵菌素镰孢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研究

    作者:霍秦秦;郝玉有;储炬;高弘;张立新

    目的 本文为找到镰孢菌(Fusarium concentricum)发酵产白僵菌素的适合发酵条件,在固液两种发酵方式下研究了影响白僵菌素合成的关键因素.方法 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 发现固态发酵培养基含水量为1mL水/g玉米渣时白僵菌素产量高.经初步优化后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为(g/L):淀粉40;酪蛋白胨10; NaNO31.5; MgSO47H2O 0.05; KH2PO44; KCl 1,摇床转速为200r/min.结论 液态发酵条件下较高溶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白僵菌素的合成,但是剪切力对菌体生长及白僵菌素合成有不利影响.

  • 东方拟无枝酸菌发酵液小组分的分离鉴定

    作者:刘效稳;李秋爽;阮林高;韩威;陈代杰;戈梅

    本文首次从万古霉素产生菌东方拟无枝酸菌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三个微量组分LYV09lx01、LYV09lx02、LYV09lx03.考察了摇瓶装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合LYV09lx01、LYV09lx02富集的摇瓶发酵条件.LYV09lx03则通过万古霉素水解来富集提取.经筛选获得一种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的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AB-8,结合中压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一步纯化鉴定得到一新结构的异黄酮苷,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进行了仞步研究

  • 微波诱变法选育四环类抗生素菌种的探索和应用

    作者:陈红;王春魁;郭娜;王丽;武芳

    采用微波诱变法处理四环类抗生素生产菌种--生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当微波功率1200W、脉冲频率2450MFHz时,辐照4s诱变效果明显.01-2-17菌株处理后得4-14#菌株.该菌株特性优良,15m2发酵罐试验,37批平均发酵效价高于对照菌株5.9%.处理另一株四环类抗生素生产菌种44#,选育出27#菌株,摇瓶复试效价高于对照10.5%以上.

  • 产红色素的三角叶黄连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作者:马庆;马云桐;谭友莉;吴清华;徐瑞超;万德光

    目的:对三角叶黄连中一株产红色素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法对目标菌株的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以红色素效价单位为指标,考察不同的培养基、温度、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及发酵时间对红色素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初步鉴定该目标菌株为半知菌类无孢菌群;250 mL摇瓶中产红色素的佳条件为:PDA培养基、温度为18℃、pH为7.5、接种量为20%、初始装液量为100 mL、佳发酵时间为11d.结论:该菌株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后能稳定产生红色素,产色素单位可达1.552 U/mL.

  • 海蛇发酵去腥后与其生药材的对比研究

    作者:雒换锋;胡昌江;雷羽;王霞

    目的 探讨海蛇经发酵去除腥味后,与其生品在生药学方面的差异,确定发酵对海蛇各方面的影响.方法 利用性状、显微、薄层及红外扫描四个方面对海蛇生品与发酵品进行研究.结果 海蛇生品与发酵品的生药学特征,发酵前后有一定的差别.发酵品与生品含有同样的氨基酸成分,海蛇在发酵去腥后,仍保持良好的功效.结论 发酵对海蛇的生药学特征影响不大,采用发酵去除海蛇腥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海蛇 去腥 发酵 生药学
  •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

    作者:李羿;万德光

    本文论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生产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 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基因工程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邹爱民;林芳;张利朝;张惠中

    目的:研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HBV-RNaseH)工程菌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研究不同宿主菌对表达HBV-RNaseH的效果;同时对培养基、诱导时期、诱导时间、初始pH等发酵条件以及质粒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选用E coliBL21为宿主菌,在LB培养基中培养至A600为0.6时,诱导表达4.5 h,HBV-RNaseH表达量高达33.6%.而且重组质粒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结论:此发酵条件可以比较好的提高HBV-RNaseH的表达量,为发酵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 大豆与豆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作者:张敏;高秀丽;鲍鹏

    目的: 探讨大豆和经过发酵后的豆豉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与水合茚三酮产生显色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结果: 波长570 nm处含氮量在0~5 μg吸收度值与含氮量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且豆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大豆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豆在经过发酵后游离氨基酸总量产生明显变化,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其营养价值更高.

  • 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体外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

    作者:孙晓红;Heiner AM;Elzinga H;Vonk RJ

    目的:了解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情况,为乳糖不耐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结果:细菌纯培养显示不同菌株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不同.人体粪便培养表明不同人体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的种类相同,而各种类数量不同.结论:所测定的人体肠道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能力不同,可能与乳糖不耐症状的发生有关.

  • FOC4拮抗放线菌DA07405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作者:邱炜;黄惠琴;曾柱;鲍时翔

    目的:提高放线菌DA07405产生抗古巴尖孢镰刀菌4号小种(FOC4)活性物质的能力.方法:通过单次单因子试验比较发酵培养基中几种常用碳氮源对DA07405发酵产生抗FOC4活性物质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获得DA07405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的佳配比组合;在优碳氮源组合前提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获得DA07405发酵培养基中适K2 HPO4浓度.结果:获得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葡萄糖,0.5%蔗糖,0.5%玉米粉,0.75%大豆粉,0.05% K2HP04;通过优化,DA07405发酵粗提物抑菌圈直径从15.0 mm提高到19.0 mm.结论:本研究结果为FOC4拮抗放线菌DA07405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了依据.

838 条记录 39/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