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

    作者:刘永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肝内非常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无恶性变、无出血并发症等。1958年由著名的病理学家Edmodson首先提出,1975年,FNH被世界卫生组织使用,并在1976年被国际肝脏研究协会采纳,沿用至今。近年来各种影像方法诊断FNH的研究较多,笔者搜集了6例经手术证实的FNH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其在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 64排螺旋CT与超声诊断肝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魏晨霞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与超声诊断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在病理诊断前,均实施常规超声检查与64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符合率.结果 5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明确:肝癌1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30例,非肝癌6例.超声检查发现:肝癌7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肝炎4例;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肝癌1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29例,肝炎5例.64排螺旋CT检查符合率94%高于超声检查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64排螺旋CT可提高临床检查符合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3.0T磁共振成像仪运用钆塞酸二钠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孙阳;韩波;刘帅君;王东旭

    目的:采用钆塞酸二钠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20min肝细胞期特异期检查,分析总结钆塞酸二钠对FNH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例FNH病例,采用钆塞酸二钠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细胞特异期4例呈高信号,3例边缘与肝实质相仿,且瘢痕均未见钆塞酸二钠摄取.当只利用动态增强扫描分析7例病灶时,其中两例诊断不除外肝细胞肝癌(HCC),当进一步利用肝细胞特异期后分析均给出FNH的结论,术后病理证实均为FNH.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增强扫描对FNH进行诊断可以提供等更多相关信息,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

  • 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分析

    作者:王玮;王颖

    目的:探讨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FNH患者42例,均进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MRI以及CT诊断的定位诊断、供血动脉诊断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MRI定性诊断以及假脑膜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P<0.05);同病理学结果对比,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同时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MRI诊断以及CT平扫诊断FNH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应当灵活选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动态灌注曲线对比分析

    作者:裴小青;陈敏山;刘隆忠;刘敏;熊永红;韩峰;李安华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动态灌注曲线f(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15个HCC和42个FNH的f(t)及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f(TTP),IMAX],上升时间 [Rise Time of f(t)(from 10% to 90% of IMAX),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of f(t),TT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5个HCC的IMAX为(121.58±4.47)%,RT为(13.16±0.43)s,TTP为(13.87±0.45)s.42个FNH的相应参数分别为(144.81±8.38)%,(9.89±0.46)s,(10.45±0.51)s,两组参数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97个(84.35%)HCC和10个(23.81%)FNH门脉相呈低回声,32个(76.19%)FNH门脉相呈高或等回声,FNH与HCC的门脉相表现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 由于不同的血流灌注特点,HCC和FNH的灌注参数IMAX、RT及TTP值的差异有显著的意义,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基础及CT表现

    作者:张保庆;辛英;王培军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肿瘤,占肝脏良性肿瘤的第二位.男、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30~40岁 女性.成年人发病率3%[1],在儿童(0~16岁)FNH仅占肝脏肿瘤的0.02%[2]. 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多数偶然发现.随着CT机普及和快速扫描技术的改善,FNH的检出明显 增加.了解FNH的病理基础、血流动力学特点,掌握其CT表现对放射科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 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全喜;陈龙

    目的 探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实施64层螺旋CT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3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增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增生组动脉期CNR较肝癌组明显升高,增生组门静脉期CNR较肝癌组明显降低(P<0.05).增生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LNR、NIC较肝癌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实施64层螺旋CT鉴别诊断效果显著.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秀华;薛鹏;仲继刚;陈勇;张斯佳;郑红伟;刘勇;张伟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及MRI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9例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16例共19个病灶,位于肝左叶8个,肝右叶5个,跨叶4个,尾叶2个.病灶形态规则,15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边界模糊.瘤体直径2.2~9.6 cm,平均4.3 cm.(2)16例均行CT检查,平扫5例为等密度,11例为稍低密度,7例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9例行MRI检查,T2WI呈稍高信号6例,等信号3例;T1 WI呈稍低信号4例,等信号3例,稍高信号2例,反相位1例局部信号减低.6例病灶见中央瘢痕,T2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3)CT增强:动脉期15例呈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所有病灶中心瘢痕均未见强化,其中5例见明显强化增粗迂曲的动脉;门脉期强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减低,12例呈稍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其中3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3例呈稍高密度,9例呈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7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呈稍高密度.9例行MRI增强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增强特点,但动脉期强化幅度高于CT,门静脉期4例中央瘢痕开始强化,延迟期6例均持续强化呈稍高信号;1例较大病灶延迟期出现持续延迟强化包膜.(4)6例D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中心见裂隙状低信号区,3例呈等信号.病变区ADC值:(1.31±0.08)×10-3mm2/s,正常肝实质ADC值(1.22±0.14)×10-3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全面、准确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FNH的CT和MRI征象具有特征性,两者均能对其做出准确诊断,MRI较CT略有优势,二者相结合对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自发破裂出血一例

    作者:李涛;钦伦秀;林国领;纪元;孙惠川;叶青海;王鲁;潘奇;樊嘉;汤钊猷

    患者女,26岁,因肝占位性病变破裂出血行选择性肝左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后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突发急性上腹部疼痛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发现左上腹有压痛伴心动过速及动脉压过低,并很快进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 体素内非相干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旭丽;冯友红;穆玉娟

    目的 探讨体素内非相干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h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35例hFNH患者(hFNH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扫描及IVIM-DWI检查.观察肝癌与hFNH的图像特征,重点分析两组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D值、D*值及f值的差异.观察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ADC值、D值、D*值、f值诊断肝癌和hFNH的曲线下面积、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肝癌组患者有肝硬化的比例明显高于hF-NH组(50.94%vs 20.00%),肝癌组患者中心瘢痕的比例明显低于hFNH组(24.53%vs 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患者的ADC值、D值、D*值、f值分别为(1.19±0.42)×10-3 mm2/s、(0.98±0.34)×10-3 mm2/s、(35.66±14.61)×10-3 mm2/s、(22.65±9.35)%,均明显低于hFNH组的(1.64±0.71)×10-3 mm2/s、(1.53±0.66)×10-3 mm2/s、(62.54±27.55)×10-3 mm2/s、(30.68±1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值诊断肝癌和hFNH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曲线下面积大,其佳阈值为1.06×10-3 mm2/s;其次为ADC值,f值的诊断效能低.结论 IVIM-DWI对肝癌及hFNH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测量D值、D*值及f值,可以鉴别诊断肝癌及hFNH,其中D值诊断效能高.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影像分析

    作者:闾长安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少见的良性肿瘤性病变.近几年FNH发病率明显增高[1],在肝良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中仅次于血管瘤.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经病理证实7例FNH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 超声造影在肝癌高危患者筛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金芳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在高危患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分别进行US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病灶大小数目及患者在US及超声造影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US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与超声造影相当(P>0.05),而在肝癌诊断中超声造影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组(P<0.05)。超声造影组在直径≤1 cm微小肿瘤诊断中的符合率大于US组(P<0.05)。与肝炎型假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超声造影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与US相比,超声造影对肝癌的诊断率更加准确,更便于尽早分辨出恶性病灶及微小病灶。且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中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方式,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 CT及MRI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琳琳

    目的 评价CT和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拟诊为FNH的3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15例(48.4%)行单纯CT检查,10例(32.3%)行单纯MRI检查,6例(19.4%)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31例患者经病理穿刺全部为FNH,CT诊断正确比例为13/15,MRI诊断正确比例为9/10,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正确比例为6/6.结论 CT及MRI可作为初筛及确诊手段,对于无典型中央瘢痕,可结合CT、MRI平扫加增强综合分析,特别是MRI更适合小病灶.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振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20例,对其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期18例病灶呈“轮辐状”增强,2例病灶呈整体增强;延迟期17例病灶中央或偏心出现瘢痕的征象,3例病灶边缘见包膜样强化征象。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价值

    作者:杨秀文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S)检查与64层螺旋CT(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肝占位性疾病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分别行US检查及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病灶大小数目及患者在US及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US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与CT相当(P>0.05),而在肝癌诊断中CT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组(P<0.05).CT组在直径≤1 cm微小肿瘤诊断中的符合率大于US组(P<0.05).与肝炎型假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CT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 与US相比,CT对肝癌的诊断率更加准确,能更早分辨出恶性病灶及微小病灶.且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在CT中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方式,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

    作者:张文斌;聂永康;韩娜娜;高杰;葛雪青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患者13例病灶为单发,2例为多发.病灶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比较清楚.肝脏左叶5例,10例位于肝右叶.病灶大径约为6 cm,小约为1 cm,增强扫描动脉期见明显强化,强化均高于腹主动脉,静脉期病灶下降.7例中央疤痕延迟期出现强化.结论: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记伟

    目的 探讨螺旋CT应用于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56例,均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 56例中6例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证实,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行螺旋CT检查后发现均为单侧发病,大小为(2.7 cm×1.0 cm)~(8.8 cm×5.0 cm),右前叶7例,右后叶14例,左叶23例,尾状叶4例,中肝叶8例;CT平扫后发现病灶略低密度共42例,近等密度14例,其中9例病灶有环形低密度影;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边界清晰;门脉期病灶密度降低,密度比肝实质高;延迟期中央瘢痕组织有较低的密度.结论 螺旋CT诊断FNH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周礼金;惠桧;汪徐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1].为肝细胞在肝内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处反应性增生,并无恶变倾向.肝脏FNH的螺旋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与肝腺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等肝占位性病变鉴别仍有一定的困难.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患者18例均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探讨FNH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诊断

    作者:张会;石利华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影像诊断.方法 综合笔者对11例1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或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等或略低密度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CT、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本病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3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真;吴志远;朱海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占位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但是在影像学表现上与肝细胞癌等肝占位性病变相似,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13例FNH的CT表现,通过分析旨在总结FN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