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龚正林;杨甜甜;罗锐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神经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与传统神经切断手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与传统手术比较,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薛万抚;徐学君;吕涛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12-2011-12我院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H FS共56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并行1 a随访。结果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38例,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16例,随访5个月后完全消失、无效1例,复发1例,治愈率96.4%。结论确切探明面神经REZ区责任血管和灵活选用恰当减压方式是原发性肌痉挛微血管手术成功关键。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宇飞;杨云华;李栋平

    目的 探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本院收治1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改良手术组患者给予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常规手术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比较2组患者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且能够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45例面肌痉挛颅内显微术的护理

    作者:王翠霞;杨红平;焦春莲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原因容易诱发,多在中年发病[1].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HFS颅内显微手术在疗效、并发症预防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手术治疗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 及面神经颅内段梳理术.我院2006-11~2007-12对46例HFS患者实施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和(或)面神经颅内段梳理术,效果较好,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术中监测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作者:张玉清;马云富;王静;尹凯

    目的 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并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83例面肌痉挛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英国oxford-instrumen公司生产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所有手术均采用经枕下入路,显微镜下解除粘连及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压迫.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面神经功能完全保留率90.36%,6个月后功能保留率为100%.结论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有助于面神经功能保护.

  • 耳神经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侯丽达

    近年来,耳神经外科发展迅速,可经迷路后、乙状窦后、经颞颅中窝径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切除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其他肿瘤,用各种术式治疗梅尼埃病等.我科自1990年开展耳神经外科以来,已治疗上述疾病189例,取得满意效果.我科采用经乙状窦后径路和迷路后径路,均于局部麻醉下手术.耳后一弧形小切口,骨窗约1.5cm,切开硬脑膜后,基本不压迫小脑便可直视耳神经外科所涉及的神经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可窥视桥小脑角区全貌,由于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故该手术径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反应轻的特点.术前患者准备同一般耳科手术准备.耳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有许多特点,兹介绍我们的临床体会.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郑春;曹新亮;马旭东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10—2013-12收治的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全麻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经电话及预<随访2~16个月,21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7例,术后2周内疼痛缓解2例,疼痛明显减轻2例,能够耐受疼痛,总缓解率90.5%,总有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佳操作技巧

    作者:刘金德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术中应用面肌诱发肌电图进行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血管压迫面神经,均属于动脉压迫,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沈彦坡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应用于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5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 0)、插管前即刻(T 1)、插管后即刻(T2)、切皮(T3)、切开硬脑膜时(T4)和拔管时(T5)各时间点的 HR和MAP变化;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结束手术至患者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所需时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与F组相比,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所需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R组MAP值在T2~T4时较F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采取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博;吕海欣;周武涛;李恩;崔丙周;贺艳阳;张喆

    目的:研究乙状窦后入路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 VD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 N )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08-2013-06治疗的6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显微镜下全程解剖三叉神经颅内段,寻找责任血管,将其从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Z)分离,植入Teflon垫棉。结果术中57例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术后50例(81.9%)疼痛消失,9例(14.8%)疼痛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达96.7%。随访>3 a的15例患者,3例时有疼痛,无复发患者。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良好的显微操作能大程度降低各种手术并发症。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春燕

    目的 观察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03-2012-03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192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对收住院的192例原发性面肌抽搐患者,经手术后治愈184例,治愈率95.8%,无效8例(4.2%).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52例临床体会

    作者:陈建设;刘义宾;马云富;张洪涛;杨永飞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我科2007-06-2012-04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52例.术后随访24个月,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398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缓解率88%.4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个月缓解,延迟愈合率11%,4例术后症状减轻,2例无效;14例术后出现耳鸣,3~6个月逐渐减轻,1例听力丧失,未恢复;12例轻度面瘫,给予内科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出现吞咽呛咳1例,回访半年好转;24例术后发烧,给予腰穿置换脑脊液后恢复,1例高血压患者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治疗后恢复,无脑脊液漏鼻漏、颅内感染、脑膜炎等并发症,无死亡和致残病例.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术中监测条件逐渐完善,治愈率显著提高,创伤小,面、听神经功能均可完好保留,术后并发症少.

  • 腰大池引流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

    作者:冯清林;范仕兵;赵锐;吴瑶;李冀;冉住国;刘明冬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释放脑脊液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 V D)中缩短责任血管显露时间、预防小脑挫伤及岩静脉破裂出血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0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病例资料.术中行腰大池置引流患者(实验组)56例,术中未行腰大池引流者(对照组)53例,比较2组责任血管显露时间,术中、术后小脑挫裂伤及岩静脉属支出血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责任血管显露时间<10 m in 48例(85.71%),对照组16例(30.18%);术中发生小脑挫裂伤对照组3例(5.66%),实验组1例(1.78%);术后复查头颅CT示小脑挫裂伤对照组2例(3.77%),实验组无术后小脑挫裂伤.对照组术中可见由于释放CSF牵拉造成岩静脉属支出血2例(3.77%),术后对侧幕上远隔部位硬膜下出血1例(1.88%);实验组术中、术后均未见出血,且未见明显腰大池置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术中腰大池引流可控制脑脊液释放量及释放时间,可避免术中释放脑脊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小脑挫裂伤,亦可避免由于过快、过多的脑脊液丢失导致的远隔部位出血,同时减少M VD手术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 3D-TOF-MRA多模式成像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

    作者:张长远

    目的 探讨3D-TOF-MRA多模式成像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方法 49例面肌痉挛病人用1.5T磁共振机行3D-T O F序列轴位扫描,实验组为神经外科手术医师在影像工作站分别用多平面重建、大信号强度投影、透明化彩色容积再现等成像模式及合适的成像参数,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观察,诊断神经血管压迫点及责任血管.对照组为在PACS工作站的诊断结果.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计算2组诊断符合率.结果 49例均在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及明确压迫点,实验组压迫点诊断符合率83.7%,对照组5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责任血管诊断符合率81.6%,对照组6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医师在影像工作站行3D-TOF-MRA多模式成像,对面肌痉挛病人神经血管压迫点和责任血管的诊断符合率优于在PACS工作站诊断.

  •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凤国;马欢

    目的 探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21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 mo,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100%.1例患者术后3 d有轻度抽搐,随诊3 mo末症状消失;术后出现耳鸣、听力障碍1例,随诊3 mo末症状好转;4例轻度面瘫,随诊6 mo末好转;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和致残病例发生.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面神经功能可完好保留,远期并发症少.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勇军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其发病原因、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5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7例,无法判定责任血管名称3例.面肌痉挛抽搐停止30例,明显减轻2例,1例改善不明显,无效2例.术后12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3例出现不完全性面瘫,6例患侧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张永琴;梁景文;杨利孙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2例体会

    作者:田仁富;邓民强

    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对42例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患者采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评价

    作者:许骏;杨燕;郭静;杨添淞;石天宇;屈媛媛;李超然;王德龙;王月;田洪昭;王玉琳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分级标准对面部麻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测定,同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周期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均P<0.05),2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 单侧咀嚼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治疗(附7例报道)

    作者:武广永;张志宇;刘志;周景儒;王栋梁;焦风;刘如恩

    目的 探讨单侧咀嚼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单侧咀嚼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均行三叉神经运动支显微血管减压术,其中3例同时行三叉神经运动支完全切断术,4例同时行三叉神经运动支部分切断术.术后随访5~87个月.结果 术中发现3例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2例为岩静脉,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1例无明显责任血管.运动支完全切断的3例中,2例术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症状减轻,3个月后消失;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其中1例颞肌轻度萎缩,未影响面容,未出现张口受限.三叉神经痛运动支部分切断4例中,1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症状减轻,随访期间未消失;2例术后症状消失,术后2年症状复发.结论 三叉神经运动支部分切断对不能收到满意疗效.三叉神经运动支完全切断可达到治愈的疗效,部分病人可能会术侧轻度颞肌萎缩.

327 条记录 10/17 页 « 12...78910111213...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