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锐;陈国强;郭京

    目的探讨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40例面肌痉挛病人在MVD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的实时提示,找出影响听力的因素并加以解除.结果采用BAEP监测后术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由以往手术的7.1%下降到目前的2.5%.结论术中BAEP监测对减少治疗面肌痉挛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具有显著的意义.

  • 三维重建影像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

    作者:史英武

    三维重建影像可直观立体展示人体器官结构与形态,获得传统手段无法获得的信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由于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风险较高.将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MVD,进行局部结构三维解剖研究,协助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指导开颅,术后评估预后,对提高MVD疗效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三维重建影像在MVD的应用作一综述.

  • 面肌痉挛伴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涛

    本文通过对面肌痉挛及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影像学研究、外科治疗等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面肌痉挛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指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探讨面肌痉挛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李志磊;史雪峰;兰正波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病人疼痛剧烈,痛苦异常.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不能耐受者,外科治疗通常是后选择.虽然外科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好、并发症尚可被接受的主要有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主要是伽玛刀)治疗.对一般状况较好,能够耐受麻醉和开颅手术者,首选MVD;对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开颅手术的病人,则可选择半月神经节毁损术或伽玛刀治疗;对于治疗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半月神经节毁损术、MVD或MVD加部分感觉根切断术以及伽玛刀治疗.

  • 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赵博熙;荣卫江;赵斌;马大亮;王业忠

    1 对象与方法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40~89岁,平均67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5.72年.疼痛位于右侧26例,左侧30例.疼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射频治疗后复发12例.术前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42例,非典型14例.疼痛位于三叉神经第2支、第3支32例,第1支、第2支14例,第1支、第2支、第3支4例,第3支4例,第2支2例,术前均行头颅MRI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106例分析)

    作者:陈立华;陈凌;凌锋;张秋航

    目的 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孪(HFS)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0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经验.术前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91.5%(97例).术中显露面神经入脑干区(REZ),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结果 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其中与小脑前下动脉(AICA)相关占66.0%(70例),复合血管压迫者占36.8%(39例).MVD术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术中面神经REZ区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减压棉片的大小和放置位置等,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 显微完全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分析及手术技术改进

    作者:漆松涛;袁智锐;潘军;欧阳辉;张嘉林;彭林;彭玉平

    1 对象与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微骨孔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7~70岁.三叉神经痛18例,面肌痉挛8例;病程3~19年,平均4.4年.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本组采用改进的MVD手术,主要步骤:①使用磨钻将骨窗外缘内板尽量磨除,为显微镜下手术创造足够的视野及操作空间.

  • 小脑脑桥裂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合并耳鸣2例

    作者:郑鲁;郑瑛;刘博;王兴克;姚智强;楚燕飞;刘华;李雅斌

    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1],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面肌抽搐与右侧耳鸣均立即消失,左侧耳鸣无变化。随访5个月无复发。病例2:女,35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右侧耳鸣3年,加重2个月入院。耳鸣呈擂鼓样,与抽搐基本同步。术前MRI 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肌痉挛及耳鸣均消失,病人随访6个月无复发。2讨论责任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可导致耳鸣,具有规律的搏动性特征,类似于机器或飞机引擎发出的声音,或是一种包含多种声调变化的嗡嗡的噪音。本组病人符合该特点,磁共振检查也提示有血管压迫,术中打开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发现前庭蜗神经上内侧和面神经中枢髓鞘段均有责任血管压迫,减压后耳鸣及面肌痉挛均消失,说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耳鸣是确切的。但由于对血管压迫导致的耳鸣认识不足,担心效果不良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国内外均很少单独手术治疗耳鸣[2]。在取得进一步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开展针对耳鸣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

  • 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作者:孙克华;卢亦成;骆纯;周健

    1病历资料 女性,53岁.因头颈部不自主向右倾斜伴肩颈部疼痛2年余入院.体格检查:病人头颈明显右斜,活动严重受限;右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头夹肌痉挛性强直,痉挛肌群有压痛.颈椎X-线片示严重侧弯畸形;CT扫描、MRI检查示局部肌肉增粗;肌电图示痉挛肌电波异常.全麻下行神经血管减压术,术中见右小脑后下动脉(PICA)从副神经中穿过并严重挤压神经;切断2根压迫严重并影响血管减压的副神经束支后推开PICA,并用柔软涤纶绵充分包裹PICA,使受压神经得到松解和减压.术后病人即诉肌痉挛性抽痛缓解.术后3个月,病人痉挛性斜颈治愈,头颈活动自由,肩颈部肌痛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作者:崔世忠

    2000年5月~2005年12月,我科对375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实施微血管减压术(MVD),其中24例(6.4%)术后症状复发而行2次手术治疗,现根据术中所见,对复发的原因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

  • 18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维泷;梁海英;张元

    我院1992年9月~2000年9月对80例面肌痉挛病人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段德义;陈剑;王翀;程启龙;邵启节;邵彤;赵长地;端木建华;张志强;李洛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Ⅰ组)、面肌痉挛(Ⅱ组)、舌咽神经痛(Ⅲ组)的疗效.分析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手术技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116例(其包括12例双侧)面肌痉挛263例(其中包括3例双侧),34例舌咽神经痛.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Ⅰ组疗效优良1076例(96.4%),有效36例(3.2%),无效4例(0.4%).并发症57例(5.11%),复发11例(1%).Ⅱ组疗效优良161例(61.2%),有效92例(35%),无效l0例(3.8%).并发症24例(9.13%),无复发.Ⅲ组疗效优良32例(94%),有效1例(13%),无效1例(3%).并发症4例(11.76%).复发1例(3%).结论显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技巧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显微血管减压术与面肌痉挛

    作者:于炎冰

    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指一侧颜面部阵发性、不自主的肌肉痉挛.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11/100万.特发性HFS的病因目前已确认是桥小脑角(CPA)部位的面部神经根受责任血管压迫而发生脱髓鞘病变,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发生短路所致.1960年Gardner首先采用血管减压术治疗HFS,并明确提出了血管压迫病因学说.1966年Jannetta首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HFS.MVD因其安全性、有效性而迅速在临床得以推广.半个世纪过去了,作为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治疗效果好的MVD在我国却仍未普及,地区间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治疗水平亟待提高.

  •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郭京

    三叉神经痛并非少见,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约为5/10万人口,国内虽无准确数据,估计大致相同.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寻求有效的方法以解除疼痛.

  • 面神经与听神经之间走行的责任血管所致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宇;庞长河;白亚辉;郝海涛;周辉

    目的 探讨走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责任血管引起面肌痉挛(HFS)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过程中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HFS患者26例,术中确认面、听神经之间均有血管过,根据术中所见将患者分为2组,面神经根出入脑干区(REZ)无压迫血管为n1组,共12例;探查REZ区有压迫血管,即面、听神经之间和REZ区均有责任血管为n2组,共14例.所有人组患者均采取标准乙状窦后入路.n1组患者将面、听神经走行责任血管游离并分别推向靠近脑千方向(n1-1组)和远离脑千方向(n1-2组),血管上、下方均使用Teflon垫片隔开;n2组患者分为术中单独处理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n2-1组)、单独处理REZ区压迫血管(n2-2组)和同时处理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与REZ区压迫血管(n2-3组),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处理方法同n1-2组,REZ区压迫血管使用Teflon棉垫隔REZ区压迫血管.术后随访3~12个月.3个月抽搐症状未明显改善的n1-i、n2-1和n2-3组各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结果 n1-2组11例患者术后面部抽搐症状均消失,n1组术中将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推向靠近脑干侧患者(n1-1组)术后抽搐症状部分缓解;n2-1组、n2-2组各1例患者术后抽搐症状部分缓解,n2-3组术后抽搐症状消失.3例二次手术患者术后面部抽搐症状消失.结论 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血管对HFS负有部分或全部责任,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过程中一定要探查REZ区,如此区有压迫血管,同时处理REZ区和面、听神经之间走行的责任血管可以达到满意疗效.对于听、面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引起的HFS患者第一次手术效果不满意,二次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如果减压正确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 微骨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5例三叉神经痛

    作者:苏忠周;周跃;沈健;闫仁福;马旭东;颜艾;王威;徐杰;邱晟

    目的 探讨微骨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前影像评估价值及显微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3.0T磁共振3D-TOF、3D-FIESTA、MRVE等影像资料和手术录像.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判定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20例(44.44%),小脑前下动脉5例(11.11%),单纯静脉3例(6.67%),基底动脉2例(4.44%),复合血管14例(31.11%),无血管1例(2.22%).术前3D-TOF、3D-FIESTA、MRVE三者联合诊断血管压迫的灵敏度95.6%,特异度100%,准确率97.8%.4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率86.67%,显效率6.67%,有效率4.44%,无效率2.22%.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术前MRTA检查和模拟内窥镜技术判定责任血管与神经的关系,术中全程探查充分减压三叉神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作者:叶小帆;刘金龙;柯春龙;杨超;徐彬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疗效.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对82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疗效.根据Cohen评分下降程度和脑神经症状的改善程度,综合分析手术有效性并寻找与手术疗效相关因素. 结果 82例患者中,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大于或等于2分的77例,总体有效率93.9%.脑神经症状总数改善大于或等于2分的71例,有效率86.6%.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好.

  •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4例分析

    作者:庞明志;鲁晓杰;王鹏;李兵;王清

    目的 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 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纤维蛋白胶固定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邓跃飞;张锦祥;郑眉光;吴锦铨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纤维蛋白胶固定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4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显微镜将与神经接触或压迫的责任血管推离、垫入适当大小的明胶海绵或涤纶絮分隔并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喷洒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疼痛即消失44例(93.6%),疼痛显著减轻3例(6.4%);术后头晕、呕吐11例,耳鸣7例,患侧口角疱疹6例,面部轻微麻木感5例,均在术后1个月消失;术后3d后出现切口皮下积液5例,经穿刺引流1周后消失.无新发面部麻木,无面瘫、听力障碍、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6个月~8年,平均3.2年,治愈45例(95.6%),显效2例(4.4%),无疼痛复发.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加固定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能减少疼痛复发的发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鑫;姜梅;买买提江·卡斯木;姜磊;郝玉军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自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间,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患者中36例术前伴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对12例合并有高血压的左侧脑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前及术后监测患者血压、血管紧张素A2、醛固酮水平,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时间10个月.观察其血压恢复情况. 结果 随访示患者高血压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12例患者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术后较术前血清血管紧张素、醛同酮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组24例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 结论 异常血管袢压迫脑神经根及延髓,长期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是神经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使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

327 条记录 13/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