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比较

    作者:王新华

    [目的]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8~81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N)和腰硬联合麻醉(SEA)两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SEA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NAP、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及镇痛时间.[结果]N组在手术过程中的MAP、HR较SEA组平稳;SE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P<0.05),N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1).[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且镇痛维持时间长.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陈志成

    目的: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记录2组患者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在气管插管即刻或插入喉罩即刻(T0)、手术切皮即刻(T1)、假体植入时(T2)、缝合切口时(T3)、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10min(T4)、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30min(T5)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观察组在 T1~ T5时间点的 HR 和 MA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 ﹤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生理影响小,对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

    作者:燕建新;刘春明

    目的:研究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其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且需手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n=55例,对照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其维持的时间、手术前后心率、血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比较二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行麻醉后,其起效时间与完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麻醉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HR、SBP、DBP、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手术开始时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BP、DBP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估(VAS)统计的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第1天、第3天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好,不仅可以满足手术麻醉要求,而且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燕玲

    目的:探讨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行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0例.Ⅰ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定位行后路单侧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认定针尖已到合适位置后腰丛给予0.35%罗哌卡因25ml,坐骨神经给予0.35%罗哌卡因20ml;Ⅱ组患者常规患侧在下行L3~4间隙腰硬联合麻醉阻滞,见脑脊液后给予0.4%重比重布比卡因1.8ml,硬膜外腔通常不置管.结果:Ⅰ组比Ⅱ组血流动力学明显平稳.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与传统的椎管内麻醉方法相比有明显优越性,对术中与术后循环影响较小,在老年患者中值得推广.

  •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

    作者:姜丽花;金清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阻滞的质量与患者的手术效果直接相关.许多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并且逐渐在临床上运用.它的主要优点是提供了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在穿刺前观察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另一大优点是能实时的观察进针行径和掌握好给药过程,假如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及时的加以调整.

  • 静脉辅助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镇痛与应激的影响

    作者:刘冲;王志学;董龙;张德利;史雅娟;段凤梅;李艳

    目的 探讨静脉辅助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镇痛与应激的影响.方法 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辅以一定剂量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或两药复合应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D组为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泵注),随即以0.3μg·kg-1·h-1泵注维持;R1组为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泵注;R2组为瑞芬太尼0.1μg·kg-1·min-1持续泵注;DR组为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泵注,同时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泵注),随即以0.3μg·kg-1·h-1泵注维持.各组均于静脉用药10 min后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且均于术毕前10 min停药.在入室时(T0)、神经阻滞操作前(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术毕即刻(T5)各时间点,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监测镇痛效果,血浆皮质醇(Cor)检测应激影响.结果 D组与R1组T1、T2、T5时刻VAS均降低(P<0.05);R2组与DR组T1~T5时刻VAS均降低(P<0.05).DR组在各时间点VAS评分与R2组均无显著差别,但显著优于D组和R1组.各组各时刻Cor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D组Cor水平除T2、T3时刻与R2组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余各时间点均低于R1、R2组.DR组各时间点Cor水平均低于R1、R2组,除T1时刻之外,在其余各时刻Cor水平显著低于D组.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0.3μg·kg-1·h-1维持复合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静脉维持,降低了阿片类药物的消耗,能够提供更佳的镇痛效果,并充分抑制应激反应.

  • 静脉辅助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循环呼吸与镇静的影响

    作者:刘冲;王志学;董龙;张德利;史雅娟;段凤梅;李艳

    目的:探讨静脉辅助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DEX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循环呼吸与镇静的影响。方法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辅以一定剂量右美托咪定( DEX)、瑞芬太尼或两药复合应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 n=30): D 组为 DEX 负荷量0.5μg/kg (10 min 泵注),随即以0.3μg? kg-1? h-1泵注维持;R1组为瑞芬太尼0.05μg? kg-1? min-1持续泵注;R2组为瑞芬太尼0.1μg? kg-1? min-1持续泵注;DR组为瑞芬太尼0.05μg? kg-1? min-1持续泵注,同时DEX负荷量0.5μg/kg(10 min泵注),随即以0.3μg? kg-1? h-1泵注维持。各组均于静脉用药10 min后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且均于术毕前10 min停药。在入室时(T0)、神经阻滞操作前(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术毕即刻(T5)各时间点通过无创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等监测呼吸循环影响,BIS监测镇静程度。结果(1)对MAP 的影响:除 T2以外,DR组在各时间点MAP均明显降低(P<0.05),但却明显高于R2组(P<0.05);DR组除了T1时MAP低于D组(P<0.05)以外,其余各时间点与 D组均无显著差别。(2)对HR的影响:各组均引起了明显的HR减慢(P<0.05);尤其明显的是R2组与DR组, DR组除在 T1时刻以外,在各时间点HR明显低于D组与R1组(P<0.05),但与R1组无显著差别。(3)对RR的影响:各组各时间点RR均下降(P<0.05);DR组除T2外, RR与R1组均无明显差异,但却显著低于D组(P<0.05),并显著高于R2组(P<0.05)。(4)对SPO2的影响:各组各时刻SpO2均有降低(P<0.05);DR组SPO2在各时间点较D组有所降低(P<0.05),在T1、T2、T3时刻与R1、R2组均无明显差异,但在T4、T5时刻高于R1组(P<0.05)并低于R2组(P<0.05)。(5)对BIS的影响:各组各时刻BIS均明显降低(P<0.05);D组与DR组各时间点BIS均低于R1、R2组;DR组只在T1、T2、T3时BIS低于D组(P<0.05),而到T4、T5时与 D 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 kg-1?10 min-1、0.3μg? kg-1? h-1维持复合瑞芬太尼0.05μg? kg-1? min-1静脉维持,能使血流动力学与呼吸稳定,并提供更佳的围术期镇静效果。

  • 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谵妄情况的分析

    作者:李永庆;肖光文;张岳农;曾建勋;刘平航

    目的:比较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人下肢手术后谵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60岁以上、ASA分级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A组选用依托咪酯0.4 mg/kg、舒芬太尼0.4μ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依次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予以七氟烷1%~3%、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间断追加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B组选择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给予0.5%的罗哌卡因2.0 ml加10%的葡萄糖2.0 ml;C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刺激针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4%的罗哌卡因,25 ml阻滞股神经,20 ml阻滞坐骨神经.于术前1天和术后2h进行谵妄评定并用MMSE来给患者评分,详细记录术前、术中、术后SBP、DBP和HR等生命体征及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效果及H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麻醉30 min后A组和B组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C组(均为P<0.05);三组术后苏醒12 h MMSE评分值与术前一天比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苏醒12h MMSE评分值明显低于A组(均为P<0.05),B组、C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苏醒12 h谵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均为P <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时运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减少谵妄的发生方面比传统的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有明显的优势.

  • 神经刺激仪下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踝部手术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陈洁仪;欧阳惠娴

    目的 对比研究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脊麻在足踝部手术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 ~6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脊麻组(S组),每组40例.N组予神经刺激仪指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S组予蛛网膜下腔麻醉,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患肢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术中视觉模式疼痛评分(VAS)评分;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局麻药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组比S组起效时间慢;两组间术中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坐骨神经阻滞行足、踝部手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效果.

  •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中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

    作者:史国强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中舒芬太尼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下肢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阻滞,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麻醉,而观察组则运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联合麻醉,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运动阻滞、感觉阻滞以及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再给予舒芬太尼联合麻醉,一方面能够缩短运动阻滞、感觉完全阻滞以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另一方面还能使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连军;秦晓辉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刺激仪经臀下入路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辅助神经刺激仪行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次数(2.5±1.0)次、药物起效时间(14.2±6.1)min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均明显小于神经刺激仪引导组(P<0.01),但2组麻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中,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优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仪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下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手术临床研究

    作者:上官明化;罗来凤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全髋置换术治疗的72例80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患侧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麻醉,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T2、T3、T4、T5、T6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T1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均显著低于T1时的指标(P<0.05).研究组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且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12 h、24 h、48 h患者疼痛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全髋置换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此种手术麻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久,安全性较好.

  • 不同水平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与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胫腓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姚滢;蒋平;岑奕;夏建华

    目的 比较不同水平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与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胫腓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60岁,将患者随机分入3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结节水平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坐骨结节组)、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腘窝组)和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硬脊膜外腔组),每组30例.监测患者术中心率(HR)、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麻醉完成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度、麻醉满意度、镇痛时间、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结果 90例患者均未发生操作相关的局部麻醉药中毒、血管内注射、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坐骨结节组、腘窝组、硬脊膜外腔组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93.3%、100.0%、96.7%,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坐骨结节组+腘窝组)的成功率为96.7%,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成功率为96.7%.坐骨结节组的麻醉满意度显著低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镇痛时间显著短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显著高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但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腘窝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度显著小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镇痛时间显著短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显著高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两组间麻醉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结节组的麻醉满意度显著低于腘窝组(P<0.01),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度、镇痛时间和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镇痛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就阻滞位置而言,较之坐骨结节水平,于腘窝处行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满意度和麻醉成功率更高,对于膝部以下位置的手术更具优势.

  • 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王美容;柳垂亮;李志鹏;蒋群锰;何妹仪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的后入路法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单侧TKA手术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60~85岁,ASAⅡ或Ⅲ级,所有患者术毕拔管送麻醉恢复室,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根据坐骨神经入路不同,随机分为2组(n=30):外侧入路组(L组),仰卧位下于转子下股骨干中上段外侧行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后入路组(P组),侧卧位下于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行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记录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穿刺针深度、低平均电流刺激的强度、穿刺成功率、坐骨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患者对操作满意度评分;收集术后36 h内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进针深度明显浅于P组(P<0.05),穿刺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6 h内均未见局部红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的转子间水平后入路法比较,超声联合神经电刺激针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外侧入路是一种更简单而安全有效的穿刺入路技术.

  • 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多点与单点注射的比较

    作者:韩彬;赵俊莺;王武涛;何爱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多点注射与单点注射技术的差异.方法 选择行足踝部手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8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多点注射组(M组)和单点注射组(S组),每组45例.超声引导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分别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坐骨神经宽度、厚度、深度及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10、20和30 min时运动阻滞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感觉阻滞情况;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图像上两组坐骨神经宽度、厚度、深度差异无统计意义.M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腓浅神经在注药后10、20和30 min、腓肠神经在注药后20和30 min、胫神经在注药后30 min的感觉阻滞完善率M组明显高于S组(P<0.05),注药后30 min时M组足跖屈、背伸运动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经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多点注射局麻药较单点注射需要更多操作时间,但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章敏;谢言虎;音樱;周玲;柴小青

    目的:观察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30例。N 组先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在超声图像上确认髂筋膜和股神经位置,先行股神经阻滞,再在同一穿刺点从缝匠肌内侧缘开始,由外向内沿髂筋膜下给1%利多卡因10 ml 和0.5%罗哌卡因10 ml,同时超声探头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向内移动,内侧达股动脉上方;E 组采用 L2~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的 SBP、DBP 及 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48 h 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 T0时比较,T2时 E 组的 SBP 和DBP 明显降低(P <0.05),T2时 N 组 SBP 和 DBP 明显高于 E 组(P <0.05);N 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 E 组、术中麻黄碱使用率明显低于 E 组(P <0.05);E 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 N 组(P <0.05),但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 N 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 E 组(P <0.05)。结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 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部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光俊;宋晓阳;陈敏;陶军

    目的 比较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膝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阻滞成功率及止血带引发疼痛的情况,同时记录操作时间、操作满意度、手术的满意度及舒芬太尼使用率.结果 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止血带引发疼痛明显高于B组,手术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舒芬太尼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股神经三合一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都能满足膝部手术的镇痛需要.前者在手术满意度、耐受止血带及舒芬太尼使用上劣于后者,操作时间和操作满意度方面优于后者.

  • 帕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陈平;顾华华;刘妍珺;梁伟民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单侧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下肢神经阻滞实施成功后,分别于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第2天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P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于术后24、48、72 h进行疼痛VAS评分,记录早出现疼痛的时间及72 h内高VAS评分,要求镇痛的患者人数及吗啡用量,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72 h内高VAS评分,术后72 h内要求镇痛的患者数及吗啡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5).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较好方法.

  • 辅用舒芬太尼对患者神经阻滞和循环呼吸的影响

    作者:张彩峰;张玮洵;曹苏

    目的 探讨辅用舒芬太尼对患者神经阻滞和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行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和B组分别予神经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5和0.35 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监测入手术室后(T1)、神经阻滞穿刺前(T2)、穿刺中(T3)、外科切皮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MAP、HR、RR、SpO2和VAS评分,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与T1时比较,C组T3时VAS评分上升(P<0.05).与C组比较,A组T2、T3时VAS评分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T3~T5时MAP和HR下降(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P<o.05).B组有3例患者出现咳嗽、胸壁肌肉僵直,1例患者SpO2下降,面罩辅助呼吸后恢复正常.结论 舒芬太尼0.25μg/kg静脉注射能有效减轻神经阻滞穿刺疼痛,延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

  • 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

    作者:张晓琳;柴小青;周玲;谢言虎;张晓琪;王迪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R)的麻醉效果.方法 TKR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G组单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N组全麻复合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深度依据NarcotrendTM指数(NTI)调节,神经阻滞在超声定位下实施.连续监测ECG、MAP、HR、SpO2和PETCO0,记录麻醉药用量.术后实施静脉患者自控镇痛,随访VAS疼痛评分和第一次需要加用镇痛药的时间.结果 与G组比较,N组术中丙泊酚及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减少(P<0.01).与麻醉诱导前比较,N组术中MAP和HR无统计学变化(P>0.05),但G组切皮和术毕时的MAP和HR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N组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时间较晚[(11.7±0.8)h vs.(3.5±1.2)h](P<0.01).结论 TKR患者采用在NTI监测和超声引导下实施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循环稳定,全麻用药减少.

99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