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院前区域阻滞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控制及其全身情况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周雁;史婧;种皓;郗扬;王庚;杨明辉;吴新宝

    目的 研究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FICB)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前疼痛处理对骨折疼痛的改善程度及对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全身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取队列、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创伤骨科就诊,年龄≥65岁,预计于48 h内行手术治疗且急诊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0的20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入本研究.按处理情况分为两组:FICB组(F组,n=75)及常规处理组(C组,n=132),F组患者急诊行超声引导下FICB处理,注入0.4%盐酸罗哌卡因及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混合液35 ml,患者住院后按流程进行阶梯化疼痛管理.记录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预后情况:(1)阻滞前后及回病房后头两日每日晨起静息及运动VAS评分;(2)记录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记录F组患者阻滞前及阻滞后30 min及到达病房时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3)记录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4)睡眠质量评估;(5)记录患者受伤至行手术治疗的时间;(6)血栓发生情况;(7)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8)观察并记录有无阻滞相关并发症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F组患者阻滞后30 min评估静息(28±9vs.82±11,P<0.01)及运动(55±9vs.89±9,P<0.01)VAS评分较阻滞前明显下降,阻滞后30 min患者HR较阻滞前下降(71±14vs.76±18,P<0.01),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下降(85±13vs.89±13,P<0.01),但是阻滞后SpO2与阻滞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比较,F组患者较C组患者阻滞后1天及2天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组患者阻滞后1天(45±9vs.63±10,P<0.01)及2天(50±10vs.55±10,P<0.01)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F组患者入病房时MBP低于C组患者(85±13vs.89±12,P=0.013),但是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患者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使用比例低于C组(12/75vs.89/132,P<0.01),平均使用剂量低于C组[2.5(2.5~5.0)vs.5(2.5~7.5)mg,P<0.01],两组患者术前均未使用杜冷丁控制疼痛,F组患者恶心(6/75vs.45/132,P<0.01)及眩晕(4/75vs.42/132,P<0.01)发生比例低于C组,而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3(2~5)vs.5(3~8),P<0.01]及入院后第2天[4(3~8)vs.6(2~8),P<0.01]睡眠质量均优于C组患者,F组患者谵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C组(1/75vs.16/132,P<0.01),两组患者比较睡眠节律异常、深静脉血栓及其它并发症(肺炎、褥疮)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短于C组[44(37~71)vs.65(43~94)h,P=0.001).结论 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预计48 h内行手术的患者住院前应用FICB可明显改善骨折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改善全身情况.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腰大肌间隙阻滞镇痛效果的比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敦元莉;王宁;周雁;徐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的镇痛效果。方法2014年3~10月,选择60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 FICB 组和腰大肌间隙阻滞(psoas compartment block,PCB)组。PCB 组1例疑似出现硬膜外扩撒中途退出,PCB 组29例,FICB 组30例。全麻前分别行髂筋膜或腰大肌间隙阻滞,给予0.4%罗哌卡因35 ml。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至术后48 h。记录阻滞完成后0~4,4~8,8~12,12~24,24~36,36~48 h 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0~100分),追加 PCA 的次数及感觉阻滞范围,术后首次使用 PCA 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与PCB 组相比,FICB 组12 h 内 PCA 用量多[中位数15(P10=10,P90=20)次 vs.12(8,18)次,Z =-2.370,P =0.018],12~24 h PCA 用量少[4(3,5)次 vs.6(5,8)次,Z =-4.649,P =0.000]。FICB 组操作时疼痛 VAS 评分明显小于 PCB 组[30(25,40)vs.50(40,60),Z =-6.397,P =0.000)]。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ICB 与 PCB 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 FICB 操作简便、安全、迅速,患者更易接受。

  •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亮婧;伊军;常颖;张晋;杨庆国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2月择期髋关节镜手术40例,随机分为阻滞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行全凭静脉麻醉,喉罩通气.阻滞组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0.5%罗哌卡因30 ml),随后手术;对照组直接在全麻下手术.术中均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5.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离麻醉恢复室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4、8、12、24 h静息和术后4、24 h运动(屈曲、内旋、外旋)疼痛VAS,以及术后24 h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药物用量. 结果 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17.0 ±5.7)μg vs.(24.5 ±8.4)μg,t=-3.308,P=0.002]、术后24 h PCA用量[(48.1 ±2.6)ml vs. (52.4 ±2.8)ml,t=-4.909,P=0.00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阻滞组离麻醉恢复室及术后4、8、12、24 h静息疼痛VAS及术后4 h运动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髋关节镜手术提供良好术中及术后镇痛.

  •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李仁科;马风雷;曹咏雁;韩雪萍

    目的 对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麻醉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对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全身麻醉,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再加用髂筋膜间隙阻滞进行有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全身麻醉后再加用髂筋膜间隙阻滞进行有效处理应用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麻醉中,具有较好的临床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应

    作者:宁军宏;吴安石

    目的 探讨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地佐辛组(D组),每组40例.于入室前60 min,F组以0.4%罗哌卡因30 ml行髂筋膜间隙阻滞,D组以地佐辛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记录第1次过床(T1)、第2次过床(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间点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局麻药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F组T1、T2、T3的VAS评分分别为(4.5±1.4)分、(3.8±1.2)分、(3.9±0.7)分,明显低于D组各时间点VAS评分[(7.9±1.2)分、(7.5±0.8)分、(7.0±1.1)分,P均<0.05].F组无局麻药中毒发生;D组在静脉注射地佐辛60 min内,恶心3例(7.5%),头晕2例(5.0%).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转运及椎管内麻醉前体位的摆放.

  • 两种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方法在小儿髋部手术中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乌云宝勒德;薛慧

    目的:比较两种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方法在小儿髋部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行单侧髋脱位手术治疗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a 组和 B 组。所有患儿行髂筋膜间隙阻滞,a 组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进针,B 组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进针,局麻药予0.3%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ml/kg。比较两组的试穿次数、进针深度、局麻药起效时间及30min 时的阻滞完善率,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 组的进针深度明显大于 B 组(P<0.05),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和局麻药起效时间明显小于 B 组(P<0.05)。结论小儿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时,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穿刺可获得更短的局麻药起效时间,但潜在风险更大;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刺镇痛效果肯定,操作简单,临床上值得推广。

  •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丽丽;郑鑫;杨倩

    目的 探究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方法 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每组3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性全身麻醉, 实验组患者给予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常规性全身麻醉.比对两组患者的麻醉用药情况、拔管时间以及麻醉清醒时间.结果 实验组舒芬太尼用药剂量为(720.1±21.9)μg、丙泊酚为(421.9±9.8)mg, 均少于常规组的(953.4±21.3)μg、(523.8±16.8)m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拔管时间为(11.6±0.8)min、麻醉清醒时间为(14.4±1.3)min, 均短于常规组的(20.7±2.7)、(26.8±1.6)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中, 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常规性全身麻醉的方式为患者实施麻醉, 不但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同时可有效缩短拔管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

  • B超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晓华

    目的:探讨B超下髂筋膜间隙阻滞(B-IFSB)对膝关节置换术(Knee Replacement,KR)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KR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阻滞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静脉镇痛,阻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IFSB.结果:阻滞组治疗后C0R、ACTH、CRP、IL--6水平和6、12、24h的VAS得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胃肠道蠕动恢复、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FSB可减轻KR后患者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镇痛中的效果

    作者:吴川;刘飞飞;王秀丽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髂筋膜间隙阻滞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A组应用0.5%罗哌卡因20ml于患侧下肢应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三合一”股神经阻滞;B组应用0.5%罗哌卡因25 ml于患侧下肢依据筋膜突破音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完全清醒时(T0)和清醒后0.5(T1)、1(T2)、2(T3)、4(T4)、6(T5)、8 h(T6)静息及主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T0~T6静息VAS[(4.5±0.7)、(4.5±0.6)、(4.2±0.8)、(4.4±0.5)、(4.3±0.7)、(4.4±0.6)、(5.2±0.6)分]及运动VAS[(4.7±0.6)、(4.4±0.7)、(4.4±0.5)、(4.3±0.6)、(4.4±0.6)、(5.0±0.7)、(5.1±0.6)分]均高于A组[(1.5±0.6)、(1.7±0.6)、(1.7±0.6)、(1.7±0.6)、(1.9±0.9)、(2.0±0.6)、(2.2±0.5)分,(1.6±0.6)、(2.0±0.6)、(1.8±0.6)、(1.7±0.6)、(2.0±0.6)、(2.3±0.6)、(2.5±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VAS∶F组内=17.672、P<0.05,F组间=5.062、P<0.001,F交互=1.443、P=0.143;运动VAS:F组内=8.183、P<0.001,F组间=7.742、P<0.001,F交互=0.85、P=0.424).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有一定镇痛效果,其效果不如“三合一”股神经阻滞,但其操作简便、安全,无需神经刺激器引导,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邹鲁;许旭东;盛志锋;潘小燕;齐敦益

    目的 观察入院早期使用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A组为术毕至术后48 h,B组为入院即刻至术后48 h.观察并记录2组术中情况、芬太尼用量、术前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以及入院后即刻(T0)、术前12 h(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并检测各时间点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浓度.结果 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较A组少,术前PSQI评分较A组低,POCD发生率较A组少,住院时间较A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呈降低趋势,2组MMSE评分呈升高趋势,2组IL-6和S-100β浓度呈先升高(T1、T2)后降低(T3)趋势,B组VAS评分、IL-6和S-100β浓度降低幅度较A组更明显,而MMSE评分较A组更高,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持续镇痛可以提供完善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改善睡眠,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从而降低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

  •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膝置换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作者:刘圣杰;蔡爱兰;贾树山

    目的:观察术前和术后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在老年单侧全膝置换围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年龄65 ~ 7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组):患者手术前行患侧FICB;B组(术后组):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前行患侧FICB.手术后均使用PCIA镇痛泵,镇痛泵配方及参数一致.观察并记录To、T1、T2、T3、T4的MAP,HR,SPO2等指标以及术后2h,6h,12h,24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24h内PCA次数及PCA总用量.分别于To、T2、T3、T4四个时点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用ELISA法对血清儿茶酚胺进行检测.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MAP,HR(T3)和芬太尼用量均较低[88.53±10.31 vs 100.41±10.20,P=0.003;64.65±8.09 vs 82.83±5.82,P=0.026],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E、NE、ACTH浓度也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发现术前进行FICB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术中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后进行患侧FICB的患者,并且应激反应也较轻.但术后镇痛效果没用明显差异.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张乾;程芳;万军芳;颜凤凤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股骨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60~80岁ASA Ⅰ~Ⅲ级拟择期行股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组).术前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R组用0.30%罗哌卡因30ml,RD组用0.30%罗哌卡因加1μg/kg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30ml,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后4、8、18和42h患肢制动下的视觉模拟评分(RVAS)、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的视觉模拟评分(PVAS)、警觉/镇静评分(OAA/S)及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在术后8、18h时,RD组患者RVAS、PVAS明显低于R组(P<0.05).在术后8、18和42h时,RD组患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消耗量低于R组(P<0.05).RD组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4h出现心动过缓,R组无心动过缓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增强老年患者股骨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髋部内固定拆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叶强;陈力;程碧娜

    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髋部内固定拆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髋部内固定拆除术患儿随机分成 A 组(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全麻)30例,B 组(七氟醚吸入全麻)30例,2组患儿切皮时如出现体动,则静脉追加芬太尼及丙泊酚。记录入室时(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15 min 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 MAP、HR、PET CO 2、SP O 2变化,术中体动次数、芬太尼及丙泊酚追加用量、辅助呼吸次数、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时间。结果:A 组体动次数,芬太尼及丙泊酚追加用量,辅助呼吸次数,苏醒期不良反应低于 B 组(P <0.05);B 组在 T1、T2时 MAP、HR 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镇痛时间长于 B 组(P <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髋部内固定拆除术中效果确切,安全,操作简单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 用于高龄患者半髋置换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忻纪华;张磊;丁俊云;何振洲

    目的 评估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行半髋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拟行半髋置换术高龄患者90例,按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给药浓度分为3组:L组(0.3% 组)、M组(0.4% 组)和H组(0.5% 组).观察患者髂筋膜间隙阻滞前后的心率和动脉压变化,评价阻滞效果,评估术前和术后2、6、12、24 h和48 h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6、12 h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24 h仅H组低于术前;术后运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M组和H组的VAS评分相似,明显低于L组.L组术后舒芬太尼用药量大,嗜睡和呕吐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 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可安全用于高龄患者,提供有效的半髋置换术后早期镇痛.0.4% 组和0.5% 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优于0.3% 组;0.5% 罗哌卡因组的有效镇痛时间更长,但0.4% 罗哌卡因组的满意度更高.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对骨关节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孙德月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对神经阻滞成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关节病患者,对其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根据在腹股沟韧带处超声探头放置方式不同,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超声探头平行放置,观察组超声探头垂直放置.术后两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结果 观察组超声成像时间及操作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4h、8h、12h观察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8h、12h、24h、36h、48h观察组静脉自控镇痛累计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超声探头平行进针,采用垂直穿刺对股外侧皮神经能够起到更好的阻滞效果,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对骨关节病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

  • 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胡超力;李成;王芬;陈明慧;傅舒昆;张晓庆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 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 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 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 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 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 P<0. 05). 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 05). LPB组和FICB组48 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 05). LPB组在术后8、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 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 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 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 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音樱;章敏;疏树华;谷海;谢言虎;徐磊;方诗元;柴小青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股骨近端骨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65~99岁,BMI 18.6~29.7 kg/m2,ASAⅠ-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后行喉罩全麻,G B组在全麻后,经超声引导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进行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入室时(T0)、置入人工气道即刻(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HR、SBP、DBP;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拔除30 min和出恢复室时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使用次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次数;记录术后2、6、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HR明显减慢,SBP、DBP均明显降低,T2时GA组SBP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B组麻醉过程中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管3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补救镇痛使用次数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6和12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采用全麻联合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术中减少全麻药物的用量、术后恢复佳、术后镇痛效果好等优点.

  •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关节术后镇痛的比较

    作者:蒋婷婷;尹加林;张勇;陈宝林

    目的 比较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腰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5例,男22例,女33例,年龄65~8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QLB组(n=28)和FICB组(n=27).术后分别于超声引导下行QLB和FICB,予0.375%罗哌卡因30 ml.所有患者术后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静息及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2、24、48h QLB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ICB组(P<0.05);术后12、24、48 h QLB组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L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ICB组[2(7.1%) vs 9(33.3%),P<0.05].结论 腰方肌阻滞较髂筋膜间隙阻滞更能明显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活动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0.3%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

    作者:张文清;林志坚;李加宾;吴黄辉;陈国忠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0.3%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的半数有效容量(median effective volume,EV50).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本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65~98岁,ASAⅡ或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从预试验中出现阳性反应的其中一个较大剂量开始进行试验,第一例患者阻滞后30 min内疼痛完全缓解视为阻滞成功,下一例患者则给予低一级剂量;相反,如果阻滞后30 min内疼痛部分缓解或无缓解则为阻滞失败,下一例患者则给予高一级剂量,以此类推,直至出现7个拐点时试验完成,相邻容量比为1.13.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罗哌卡因EV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39例患者中20例(51.3%)阻滞成功.0.3%罗哌卡因EV50为25.37 ml(95%CI 22.06~29.19 ml).结论 超声引导下FICB用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0.3%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容量为25.37 ml.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雯霞;马龙先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5~9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研究组(NB组)和对照组(SA组),每组30例.NB组在超声引导下先行髂筋膜间隙阻滞(0.4%罗哌卡因50 ml),然后行骶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20 ml);SA组行轻比重单侧腰麻2.0~2.5 ml(0.5%布比卡因2 ml+灭菌注射用水1 ml).记录两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摆放体位前1 min(T1)、摆体位时(T2)、手术切皮时(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术后24 h(T6)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辅助使用多巴胺、阿托品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明显长于SA组(P<0.05).T1、T2、T6时N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A组,T3、T5时N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A组(P<0.05).NB组使用多巴胺2例(6.7%),明显少于SA组的8例(26.7%)(P<0.05).NB组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S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手术,可减轻摆放体位所致的疼痛,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且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